附錄一 功法雜談
關燈
小
中
大
Y小姐也是其中之一!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和單師姐去了香港,這是第一次做跨海隔空加持的實睑。
在五天的行程中,事先和杜師兄約好每晚的十點到十點半之間實驗,彼此把時間記下來以便回國時對照。
結果一回台灣就被杜師兄笑罵一番:“你真不守信用,這五天沒有一次是在約定的時間裡做過,而且還有一次是半夜三點三十分左右把我『叫醒』……。
” 隔着電話這端我哈哈大笑,樂極了。
“如果按照我們事先約好的時間,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所以我故意沒有一次在那個時間内打坐入定,如果兩個人所記的時間一樣那才是對的!” 第二次做這種跨國實驗是在今年(一九八九年)七月間分别于曼谷、帕泰雅、香港對着佛堂的學生所做,後來紛紛寫下了日記心得,将附錄在本書的後面--佛影心蹤中。
這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能量,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 去年的十二月中旬有一個例證,或許有助于大家了解。
那就是杜師兄的太太方淑宜的左脅裡面生了一顆瘤,打算在台北的宏恩醫院動手術。
在診療結果出來的時候,杜師兄就跑到了我的住處說道:“淑宜要動手術除掉一顆性的小瘤,雖然那顆瘤對身體沒有影響,但是家裡還是決定把它取出來的好。
” “是應該這麼做的啊!”我點頭同意。
“淑宜希望你能為她做特别的加持。
”杜師兄說道:“對一個從來沒有動過手術的人而言,第一次被推進去難免在心理上會産生恐懼!” “你太客氣啦!”我笑着回道:“以你的功力綽綽有餘!” “不行!不行--,你知道淑宜她是相信你不相信我的!”杜師兄大笑道:“她每次都要你『出手』才肯相信--。
” 這點在為方伯母開光念珠渡化夢魇時已經知道了。
這世界有些事情就是這樣,自己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話,總是認為種種境界、神通太誇張、太迷信,必須向外人肯定了這個現象才半信半疑。
就像以前吧!當我入于禅定飛身至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土、一身三化在家中半空自在飄遊、禅定中見窗外千百萬億發金光的彌勒菩薩對着我笑,亦有過修睡夢禅定時,出身大樓頂見着三道圓形的彩虹光……等等這些說給單師姐聽,被她斥為胡說八道。
一直到後來杜師兄也有相同的境界,而且單師姐也持頌佛号多次,殊勝感應後才相信了。
“我當然知道--,”聽了杜師兄的話,我一邊笑一邊歎氣道:“反正是淑宜相信我,單志貞反而相信你就是了。
” 臨挂電話前,杜師兄笑着開口道:“你放心這幾天我會叫淑宜多多和我共修、多念一些佛号的……。
” 當晚,他他夫妻倆共修完之後睡覺時,到了半夜似睡似醒之間,淑宜忽然看見了一件奇特的景像! “李師兄,昨晚淑宜說你全身發着金光盤腿飄浮在她的頭上為她加持--。
”杜師兄興奮的一大早見就叫道:“時間差不多是淩晨四點多的時候……。
你還跟她說叫她放心,好好的念九字禅就好不要怕,手術會順利平安的……。
” “我那有這種能力?”這點我急忙否認,“在這段時間我是入于禅定沒錯,不過像什麼全身金光、坐于淑宜頭上的事可沒有--。
” “那你在禅定的時候有沒有說那些話?”杜師兄追問。
“念頭到是有動過……。
” 後來在開刀的前兩天淑宜先住進了宏恩醫院,在我得知以後暗暗祈求大自在王佛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于淑宜。
才剛剛出定,電話就來了:“李師兄,你剛剛是不是有加持過來?”是杜師兄的聲音。
他是知道我的生活習慣,每晚十二點以後入定、修行、看經、研究馮馮的書中境界、做筆記,常常是到了早上七點才睡覺;然後大約十一點起床繼續做功課。
所以他會特别強調“多放幾個鬧鐘好不好?” 或許是受人所托吧!那天早上九點就起床了,到了九點半時坐了三分鐘的禅定;後來一直等到的九點五十五分才又坐到十點。
事後,杜師兄所記下的時間跟我記的時間一模一樣,他笑着搖頭道:“太明顯了,你偷懶我都知道!” 淑宜後來也告訴我她的感受:“這次是做局部麻醉,但是心裡非常的平靜半點也不害怕,而且有一股十分輕柔的氣罩住全身,綿綿密密的好舒服。
” 在這整個事件當中,我一直相信是大自在王佛、觀自在菩薩及諸佛菩薩特别的眷顧。
特别是淑宜進手術房時,把她平常念佛的念珠也帶了進去,一點“誠”必可感應到佛菩薩的加持愛護。
後來有一次半夜一點多,我在佛堂打坐時看見了第二期中的一名學生正在罵人,而她的“靈識”則正在哭泣。
“貪嗔癡是三毒啊!怎麼可以犯這麼大的戒呢?”我以心念傳達給她,并且求大自在王佛加持她、原諒她。
當第二天上課時我問:“你昨晚一點多在幹什麼?” 她吓了一大跳,正常人是在睡覺了! 隻見她垂下了頭很不好意思的回道:“和幾位師兄姐在喝茶。
” “喝茶?半夜一點在喝茶?還有呢?聊什麼?” “罵人!”她的頭便低,臉更紅了。
“罵人?哼、哼--罵人?後來呢?” “後來,差不多兩點的時候,突然全身一陣清涼罩下……,”她好像明白清似的看着我,“是不是李師兄加持?” “是大自在王佛看你可憐--。
”我指着佛像,道:“還不快去做禮佛拜忏文忏悔?” 從以上的例子來看,這種隔空加持好像是很不得了的神通?!錯了,這隻是很平凡很平凡的一件事。
隔空加持其實隻是一種“念力導體”的作用而已。
這種“念力導體”事實上隻是用一種方法--修持念佛、禮佛、食素“将你全身的磁場純淨、腦波的頻率振動,不斷提高至可以和法界諸佛菩薩的能量産生共鳴而已!當你的腦波念力和諸佛菩薩的能量産生共鳴作用時,這股法界最純淨的能量,将以超越時空的速度”當下“傳遞反映進入你的身、心。
這個時候,你就是一個導體!藉由念力(誠心)與諸佛菩薩能量共振,再以自身為導體”送“往要幫助的人身上。
這就是整個隔空加持”不可思議“的可思議之處。
但是在做隔空加持時千萬要切記的是,自己的”心“放在那裡?如果定力不夠,很容易被境所轉為識所惑,屆時不但落于虛幻假相,而且很容易着了五十陰魔而诳稱自己是佛。
所以,想具備這種能力前必須誠心誠意的禮佛拜忏,老老實實的念上一百聲以上的佛号,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的磁場淨度,能和心境念力相互配合--也就是戒葷食素。
否則,身心不能一如又如何能感得諸佛菩薩的護持眷顧?!進入了身心一如的境界之後,再來就是要把這個”心“放在那裡?精神上的心要放置于”無念“之中,而本性的那顆”心“則主于自性佛位。
一旦住于自姓佛位,則和恒河沙數無量不可數的諸佛菩薩心意相通光光相融。
一心功德,豈有不藉己一念承佛菩薩感德力加持的?所以我說隔空加持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神通,隻要你恒行不斷念佛、禮佛、食素,誰都有這個能力的。
五、周六的下午(講壇經前的十個問題)佛堂在每個禮拜六下午是間放給各期的學員前來共修、問問題。
不知道中國人的習氣使然或者是這些學生連問題也不知道在那裡,所以我問他們的反而比他們問我的多的多。
”張别駕為六祖書偈以前曾說:『汝但誦偈,吾為波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但是整本六祖壇經裡六祖并沒有度他,為什麼?”“惠能問五祖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後南逃被惠明追上,一番說法度得惠明後,明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日:『逢遠則止,遇蒙則居。
』怪了,六祖自己到底知不知道『向甚處去』?知道何必問五祖?不知道又如何指點惠明?! “一顆石頭怎麼個明心見性法?” “為什麼有些羅漢的神通力高過菩薩?又為什麼羅漢具足大神通力利益衆生對他根本毫無損失反而有功德,為什麼不做?” “諸佛無相何來手印?” “禮佛時為什麼要用跪的?難道要跪你才誠心,用站着、坐着你就不誠心了嗎?” “什麼叫做幫人背業障扛因果?别人的怎麼會變成你的?” 諸如以上種種問題都陸續出現在黑闆上,每周六下午大約都問四、五道題目考倒衆生。
回到了房裡禅定一個小時出來到佛堂。
“有沒有答案了?” “沒有!” “怎麼會沒有?你們學佛有的三、四年,有的十來年,道場跑遍,佛像拜光,這些小問辦怎麼會沒答案?” 沒有就是沒有,問題越小疑惑越大。
中國人似乎比較喜歡遵循師訓,教授師怎麼教自己就怎麼做。
所以弄到後來,說的是别人的話,修的是别人的境,半點兒智沒出。
理證缺缺,事證沒有,十足可憐! 今年七月底自泰、港回國後,準備在八月中旬往始講六祖壇經,選定了天華出版聖印法師的“六祖壇經今譯”做為教材的範本。
在第一次上課之前的周六下午,就六祖的偈和神秀的偈共列出了十條問題來問學生。
在這裡我絕不敢說我對六祖壇經有多高深的見解,隻不過是把自己一點點理證事證的看法放進去六祖壇經内比較而已。
更何況天華的這本壇經是聖印法師的譯釋,中肯切題令晚輩的我相當折服于法師的用心。
聖印法師的道場是十分有靈力的,有一回杜講師從台中回來立刻打電話告訴我:“那位聖印法師的寺廟十分有靈力,石階爬到了一半就感受到上頭一波波綿延不絕的靈能變化,一定是有相當修持的人。
” 但是我所所以鬥膽講六祖壇經,是因為太多人忽視了它内蘊深邃的上百種即身成就修持法。
在我所知道的佛教徒裡面,太多人把六祖壇經當成的事書在看。
多麼可惜啊,六祖一生成就将法界一切佛的旨義濃縮在壇經内,就像大般若經被濃縮成心經相同,世人不知有寶随看随扔十足的令人搖頭。
我們且随手摘取兩小段來看看六祖壇經怎麼個看法? 這兩段都是出自行由品第一,原書的第七頁和第十六頁:“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 在這一段裡的“銀十兩”請問能讓惠能的老母活多久?惠能這一去可沒再回到老家,他娘用完了十兩銀子以後怎麼辦?餓死?!惠能如何膽敢放心走?! 第十六頁的這一段是:“秀乃思惟,不如廊下四書,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雲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禮拜,更修何道』?” 後面這句“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神秀說的對不對?瞧這段話神秀是挺有慚愧心的,而且我慢相當輕微;否則怎有日後推崇六祖而派弟子前往“盜法” 之事?但是,學佛的人有這麼一點點挫折便心生退轉,說出“更修何道”四個字來,是不是笑話?! 更重要的是,壇經是六祖口述第子筆記而成的;六祖在說到這部份時,又如何知道神秀當時心中在想什麼?難道他在那時是偷趴在神秀的窗外往裡頭瞧,然後看穿了神秀的腦袋瓜子有他心通而知道的? 諸如以上的問題在六祖壇經裡比比皆是,看經随便一點的把壇經當做事書看,過去就算了。
但是有些精明點的、自稱佛學治學專家的就開始拿來诰問佛教徒。
你怎麼回答?! 可憐啊,沒有理證、事證橫豎左右看佛經最多隻得、依文解義“弄得”三世佛冤“;但是心上明了了,所有的佛經加起來又隻有拿去引柴火燒了還能熱水。
且先列出神秀的偈語及六祖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十道問題是:比較二偈的差别?神秀偈上的境界比不比六祖差?五祖為何說六祖的偈未明心見性?是不是真的未見了本性?或是五祖方便權宜的妄語?六祖是真的到了偈中的境界,還是隻将神秀的偈”反“過來而已?六祖是不是欺世盜名?依時間推算,五祖問六祖米熟了嗎?至三更往見五祖得授金剛經,中間這六個時辰十二小時内六祖在想什麼?他憑什麼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見性?神秀所提的境界是本身的事證或在玩文字遊戲?六祖繼承衣缽南逃,五祖為何不阻止門人追殺六祖的行動?五祖門下何多好殺貪嗔之人?六祖得衣缽南逃,神秀心态如何?前面六、七兩問題和神秀的偈有何關聯?神秀的修行法對,或是六祖的修行法對?将黑闆上的兩偈擦掉後問道:“剛剛黑闆所寫的四十個字是什麼?擦掉之後剩下的是什麼?” 以上這十個問題也許要被各方大德當成笑話,不過我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緣于個人的見解--六祖與神秀這兩首偈語是進入六祖壇經浩瀚智慧的孔道,如果不能用智慧看破了這兩種對上上根器及凡夫俗子的修持法,那麼整本六祖壇經可能隻剩下文字相! 我們首先将第一、二個問題一道讨論:神秀這一偈語是有為法,講的是“生”;六祖那一偈則講的是無為法--“滅”。
所以五祖以鞋擦偈說:“亦未見性”是有他的相當道理。
因為當真明心見性必定是破出了生滅法,又豈是隻執于其中一端?修行講就身心一如的大乘法,以身為入世、以心為出世,覺悟無常而正常用方是大乘法的妙義。
但是,不管入世法、出世法都是法,仍是為法所拘,都還在諸般文字理上推敲。
大乘法說的是滅合一圓融,但是我們必須把這個圓融也丢掉了,這時方得見性方才住進了自性佛位。
所以,當五祖講金剛經那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方得真明白,見了本性是那個無生無滅如如不動非常非非常的西,也就是“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以我個人的淺見是拿起一瓶貼有“甲苯”标簽的玻璃瓶給你看,問你:“這瓶子裡裝什麼?”你會回答:“甲苯。
”因為一般人看到文字相就認定其意;商是換成去問一個美國人而他又不懂中文,他會怎麼答? “不知道!” 禅是很自然的,一個修行人在心性上進入了某種層次之後,他會因緣于所做的事、所說的話,一切行止間體會到整個宇宙在自然的運行下所作的種種能量變化。
心能體會到這點就是禅!如果不用心去思惟乃至明明白白,相用文字相去追尋“心”的世界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佛性的這個“心”創造了虛空,虛空十二種能量運作塵勞而産生了法界,法界經由時間能量的作用而産生了萬相萬物。
在這萬相萬物之中一顆小小的地球千百種語言文字裡的中文--你想以這個中文文字相去追尋“心”是不是有如井底之蛙怎知大海闊壯?!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以“心”來看諸般佛經的文字相那可就“一聽理證,因事證盡”!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第三個問題! 六祖看到神秀的偈知其未見本性,知道落于文字上有為法是不對的。
(且先看六祖初遇五祖的答話:“隻求作佛”,當時六祖并不知道佛是不可求的--想成佛在于自求内證!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六祖悟得本性以前的觀念和一般人相同:非正即負,錯的相反就是對!然而此為外道世論--有比較心。
)所以六祖以完全相反對等的方式托張日用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偈。
五祖雖然明知他未見性,但是怎的說是比神秀強上一些--因為六祖可以看出神秀并未見性。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六祖并非欺世盜名之輩。
他是十足的銳利慧根,隻是在當時還未受到五祖的密付心印直指心證罷了。
所以當五祖問:“米熟也未?”惠能日:“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真是依情依理而答沒半點矯情。
所以,緊接着第四個問題:這六個時辰裡六祖在想什麼?就可以明白了。
我們可以想像以六祖的慧根利器必定極盡思惟反覆參究--為什麼錯的反面不是對的? 在世間法上“錯”的反而就是“對”,但是在佛法上為什麼不是?六祖在這段時間内可以說是心(思惟)與禅(佛意)在定(參研不斷)中自然而然的結合。
這對六祖是十分重要的一段時間,也是五祖以鞋擦偈、以仗扣地良苦用心所在。
據我個人的理、事證上的見解--若欲大悟,先得一日二十四小時階在定中皆不起念;而後才能在這“無念”的“定”中生“慧”--“之念”。
在這裡我們學佛人要知道一件事--如果把你的腦袋識神一直用在想世間法的命财官科上,則佛性為五蘊所遮,終會在六道沉淪此起彼沉無得超越三界;但是,如果你的念頭絲絲應扣于佛法大事,此時腦波的能量不但不損耗,而且在反覆參惟之下腦波的頻率振動愈趨細緻,也就是禅宗一門所謂的參得智生。
六祖此時終日沉思老在生滅法内輪轉,是以鬥然聽聞五祖說到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刹那,必定是石破天驚大醒大悟--何必去想着對錯善惡生滅?所謂不住于前、不住于後,不思善、不思惡,無一切功德亦罪性本空。
六祖大悟,悟下即證,證得的就是這個自求内證的“心”--自性佛位。
接着我們看第五個問題:神秀的境界究竟如何?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這是屬于“相”方面的感受,時時自許自戒長久的時間下來,很容易由“心”的識神作用反映到“身”的變化。
神秀将這個變化的“境”作為偈語以表達他的理證見解。
“時時勤拂拭”這五個字是神秀的修持法要亦即是他的修行法門。
可别以為它是簡單的,貪嗔癡這三毒弄得世人團團轉,能夠随時反省的人當世還真不多。
所以神秀這句“時時勤拂拭”是以戒為修行基礎,正是修行二十四小時皆定很重要的一門基本功課。
如果真能修進去了,甚至連睡覺、作夢亦可修行作功課,那就是相當的成就了。
“勿使惹塵埃”最後這五個字就是被五祖,也是被六祖看破未能明心見性的關鍵所在。
我國人的見解是,五祖認為根本沒有“塵埃”可言;而六
在五天的行程中,事先和杜師兄約好每晚的十點到十點半之間實驗,彼此把時間記下來以便回國時對照。
結果一回台灣就被杜師兄笑罵一番:“你真不守信用,這五天沒有一次是在約定的時間裡做過,而且還有一次是半夜三點三十分左右把我『叫醒』……。
” 隔着電話這端我哈哈大笑,樂極了。
“如果按照我們事先約好的時間,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所以我故意沒有一次在那個時間内打坐入定,如果兩個人所記的時間一樣那才是對的!” 第二次做這種跨國實驗是在今年(一九八九年)七月間分别于曼谷、帕泰雅、香港對着佛堂的學生所做,後來紛紛寫下了日記心得,将附錄在本書的後面--佛影心蹤中。
這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能量,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 去年的十二月中旬有一個例證,或許有助于大家了解。
那就是杜師兄的太太方淑宜的左脅裡面生了一顆瘤,打算在台北的宏恩醫院動手術。
在診療結果出來的時候,杜師兄就跑到了我的住處說道:“淑宜要動手術除掉一顆性的小瘤,雖然那顆瘤對身體沒有影響,但是家裡還是決定把它取出來的好。
” “是應該這麼做的啊!”我點頭同意。
“淑宜希望你能為她做特别的加持。
”杜師兄說道:“對一個從來沒有動過手術的人而言,第一次被推進去難免在心理上會産生恐懼!” “你太客氣啦!”我笑着回道:“以你的功力綽綽有餘!” “不行!不行--,你知道淑宜她是相信你不相信我的!”杜師兄大笑道:“她每次都要你『出手』才肯相信--。
” 這點在為方伯母開光念珠渡化夢魇時已經知道了。
這世界有些事情就是這樣,自己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話,總是認為種種境界、神通太誇張、太迷信,必須向外人肯定了這個現象才半信半疑。
就像以前吧!當我入于禅定飛身至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土、一身三化在家中半空自在飄遊、禅定中見窗外千百萬億發金光的彌勒菩薩對着我笑,亦有過修睡夢禅定時,出身大樓頂見着三道圓形的彩虹光……等等這些說給單師姐聽,被她斥為胡說八道。
一直到後來杜師兄也有相同的境界,而且單師姐也持頌佛号多次,殊勝感應後才相信了。
“我當然知道--,”聽了杜師兄的話,我一邊笑一邊歎氣道:“反正是淑宜相信我,單志貞反而相信你就是了。
” 臨挂電話前,杜師兄笑着開口道:“你放心這幾天我會叫淑宜多多和我共修、多念一些佛号的……。
” 當晚,他他夫妻倆共修完之後睡覺時,到了半夜似睡似醒之間,淑宜忽然看見了一件奇特的景像! “李師兄,昨晚淑宜說你全身發着金光盤腿飄浮在她的頭上為她加持--。
”杜師兄興奮的一大早見就叫道:“時間差不多是淩晨四點多的時候……。
你還跟她說叫她放心,好好的念九字禅就好不要怕,手術會順利平安的……。
” “我那有這種能力?”這點我急忙否認,“在這段時間我是入于禅定沒錯,不過像什麼全身金光、坐于淑宜頭上的事可沒有--。
” “那你在禅定的時候有沒有說那些話?”杜師兄追問。
“念頭到是有動過……。
” 後來在開刀的前兩天淑宜先住進了宏恩醫院,在我得知以後暗暗祈求大自在王佛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于淑宜。
才剛剛出定,電話就來了:“李師兄,你剛剛是不是有加持過來?”是杜師兄的聲音。
他是知道我的生活習慣,每晚十二點以後入定、修行、看經、研究馮馮的書中境界、做筆記,常常是到了早上七點才睡覺;然後大約十一點起床繼續做功課。
所以他會特别強調“多放幾個鬧鐘好不好?” 或許是受人所托吧!那天早上九點就起床了,到了九點半時坐了三分鐘的禅定;後來一直等到的九點五十五分才又坐到十點。
事後,杜師兄所記下的時間跟我記的時間一模一樣,他笑着搖頭道:“太明顯了,你偷懶我都知道!” 淑宜後來也告訴我她的感受:“這次是做局部麻醉,但是心裡非常的平靜半點也不害怕,而且有一股十分輕柔的氣罩住全身,綿綿密密的好舒服。
” 在這整個事件當中,我一直相信是大自在王佛、觀自在菩薩及諸佛菩薩特别的眷顧。
特别是淑宜進手術房時,把她平常念佛的念珠也帶了進去,一點“誠”必可感應到佛菩薩的加持愛護。
後來有一次半夜一點多,我在佛堂打坐時看見了第二期中的一名學生正在罵人,而她的“靈識”則正在哭泣。
“貪嗔癡是三毒啊!怎麼可以犯這麼大的戒呢?”我以心念傳達給她,并且求大自在王佛加持她、原諒她。
當第二天上課時我問:“你昨晚一點多在幹什麼?” 她吓了一大跳,正常人是在睡覺了! 隻見她垂下了頭很不好意思的回道:“和幾位師兄姐在喝茶。
” “喝茶?半夜一點在喝茶?還有呢?聊什麼?” “罵人!”她的頭便低,臉更紅了。
“罵人?哼、哼--罵人?後來呢?” “後來,差不多兩點的時候,突然全身一陣清涼罩下……,”她好像明白清似的看着我,“是不是李師兄加持?” “是大自在王佛看你可憐--。
”我指着佛像,道:“還不快去做禮佛拜忏文忏悔?” 從以上的例子來看,這種隔空加持好像是很不得了的神通?!錯了,這隻是很平凡很平凡的一件事。
隔空加持其實隻是一種“念力導體”的作用而已。
這種“念力導體”事實上隻是用一種方法--修持念佛、禮佛、食素“将你全身的磁場純淨、腦波的頻率振動,不斷提高至可以和法界諸佛菩薩的能量産生共鳴而已!當你的腦波念力和諸佛菩薩的能量産生共鳴作用時,這股法界最純淨的能量,将以超越時空的速度”當下“傳遞反映進入你的身、心。
這個時候,你就是一個導體!藉由念力(誠心)與諸佛菩薩能量共振,再以自身為導體”送“往要幫助的人身上。
這就是整個隔空加持”不可思議“的可思議之處。
但是在做隔空加持時千萬要切記的是,自己的”心“放在那裡?如果定力不夠,很容易被境所轉為識所惑,屆時不但落于虛幻假相,而且很容易着了五十陰魔而诳稱自己是佛。
所以,想具備這種能力前必須誠心誠意的禮佛拜忏,老老實實的念上一百聲以上的佛号,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的磁場淨度,能和心境念力相互配合--也就是戒葷食素。
否則,身心不能一如又如何能感得諸佛菩薩的護持眷顧?!進入了身心一如的境界之後,再來就是要把這個”心“放在那裡?精神上的心要放置于”無念“之中,而本性的那顆”心“則主于自性佛位。
一旦住于自姓佛位,則和恒河沙數無量不可數的諸佛菩薩心意相通光光相融。
一心功德,豈有不藉己一念承佛菩薩感德力加持的?所以我說隔空加持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神通,隻要你恒行不斷念佛、禮佛、食素,誰都有這個能力的。
五、周六的下午(講壇經前的十個問題)佛堂在每個禮拜六下午是間放給各期的學員前來共修、問問題。
不知道中國人的習氣使然或者是這些學生連問題也不知道在那裡,所以我問他們的反而比他們問我的多的多。
”張别駕為六祖書偈以前曾說:『汝但誦偈,吾為波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但是整本六祖壇經裡六祖并沒有度他,為什麼?”“惠能問五祖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後南逃被惠明追上,一番說法度得惠明後,明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日:『逢遠則止,遇蒙則居。
』怪了,六祖自己到底知不知道『向甚處去』?知道何必問五祖?不知道又如何指點惠明?! “一顆石頭怎麼個明心見性法?” “為什麼有些羅漢的神通力高過菩薩?又為什麼羅漢具足大神通力利益衆生對他根本毫無損失反而有功德,為什麼不做?” “諸佛無相何來手印?” “禮佛時為什麼要用跪的?難道要跪你才誠心,用站着、坐着你就不誠心了嗎?” “什麼叫做幫人背業障扛因果?别人的怎麼會變成你的?” 諸如以上種種問題都陸續出現在黑闆上,每周六下午大約都問四、五道題目考倒衆生。
回到了房裡禅定一個小時出來到佛堂。
“有沒有答案了?” “沒有!” “怎麼會沒有?你們學佛有的三、四年,有的十來年,道場跑遍,佛像拜光,這些小問辦怎麼會沒答案?” 沒有就是沒有,問題越小疑惑越大。
中國人似乎比較喜歡遵循師訓,教授師怎麼教自己就怎麼做。
所以弄到後來,說的是别人的話,修的是别人的境,半點兒智沒出。
理證缺缺,事證沒有,十足可憐! 今年七月底自泰、港回國後,準備在八月中旬往始講六祖壇經,選定了天華出版聖印法師的“六祖壇經今譯”做為教材的範本。
在第一次上課之前的周六下午,就六祖的偈和神秀的偈共列出了十條問題來問學生。
在這裡我絕不敢說我對六祖壇經有多高深的見解,隻不過是把自己一點點理證事證的看法放進去六祖壇經内比較而已。
更何況天華的這本壇經是聖印法師的譯釋,中肯切題令晚輩的我相當折服于法師的用心。
聖印法師的道場是十分有靈力的,有一回杜講師從台中回來立刻打電話告訴我:“那位聖印法師的寺廟十分有靈力,石階爬到了一半就感受到上頭一波波綿延不絕的靈能變化,一定是有相當修持的人。
” 但是我所所以鬥膽講六祖壇經,是因為太多人忽視了它内蘊深邃的上百種即身成就修持法。
在我所知道的佛教徒裡面,太多人把六祖壇經當成的事書在看。
多麼可惜啊,六祖一生成就将法界一切佛的旨義濃縮在壇經内,就像大般若經被濃縮成心經相同,世人不知有寶随看随扔十足的令人搖頭。
我們且随手摘取兩小段來看看六祖壇經怎麼個看法? 這兩段都是出自行由品第一,原書的第七頁和第十六頁:“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 在這一段裡的“銀十兩”請問能讓惠能的老母活多久?惠能這一去可沒再回到老家,他娘用完了十兩銀子以後怎麼辦?餓死?!惠能如何膽敢放心走?! 第十六頁的這一段是:“秀乃思惟,不如廊下四書,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雲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禮拜,更修何道』?” 後面這句“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神秀說的對不對?瞧這段話神秀是挺有慚愧心的,而且我慢相當輕微;否則怎有日後推崇六祖而派弟子前往“盜法” 之事?但是,學佛的人有這麼一點點挫折便心生退轉,說出“更修何道”四個字來,是不是笑話?! 更重要的是,壇經是六祖口述第子筆記而成的;六祖在說到這部份時,又如何知道神秀當時心中在想什麼?難道他在那時是偷趴在神秀的窗外往裡頭瞧,然後看穿了神秀的腦袋瓜子有他心通而知道的? 諸如以上的問題在六祖壇經裡比比皆是,看經随便一點的把壇經當做事書看,過去就算了。
但是有些精明點的、自稱佛學治學專家的就開始拿來诰問佛教徒。
你怎麼回答?! 可憐啊,沒有理證、事證橫豎左右看佛經最多隻得、依文解義“弄得”三世佛冤“;但是心上明了了,所有的佛經加起來又隻有拿去引柴火燒了還能熱水。
且先列出神秀的偈語及六祖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十道問題是:比較二偈的差别?神秀偈上的境界比不比六祖差?五祖為何說六祖的偈未明心見性?是不是真的未見了本性?或是五祖方便權宜的妄語?六祖是真的到了偈中的境界,還是隻将神秀的偈”反“過來而已?六祖是不是欺世盜名?依時間推算,五祖問六祖米熟了嗎?至三更往見五祖得授金剛經,中間這六個時辰十二小時内六祖在想什麼?他憑什麼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見性?神秀所提的境界是本身的事證或在玩文字遊戲?六祖繼承衣缽南逃,五祖為何不阻止門人追殺六祖的行動?五祖門下何多好殺貪嗔之人?六祖得衣缽南逃,神秀心态如何?前面六、七兩問題和神秀的偈有何關聯?神秀的修行法對,或是六祖的修行法對?将黑闆上的兩偈擦掉後問道:“剛剛黑闆所寫的四十個字是什麼?擦掉之後剩下的是什麼?” 以上這十個問題也許要被各方大德當成笑話,不過我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緣于個人的見解--六祖與神秀這兩首偈語是進入六祖壇經浩瀚智慧的孔道,如果不能用智慧看破了這兩種對上上根器及凡夫俗子的修持法,那麼整本六祖壇經可能隻剩下文字相! 我們首先将第一、二個問題一道讨論:神秀這一偈語是有為法,講的是“生”;六祖那一偈則講的是無為法--“滅”。
所以五祖以鞋擦偈說:“亦未見性”是有他的相當道理。
因為當真明心見性必定是破出了生滅法,又豈是隻執于其中一端?修行講就身心一如的大乘法,以身為入世、以心為出世,覺悟無常而正常用方是大乘法的妙義。
但是,不管入世法、出世法都是法,仍是為法所拘,都還在諸般文字理上推敲。
大乘法說的是滅合一圓融,但是我們必須把這個圓融也丢掉了,這時方得見性方才住進了自性佛位。
所以,當五祖講金剛經那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方得真明白,見了本性是那個無生無滅如如不動非常非非常的西,也就是“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以我個人的淺見是拿起一瓶貼有“甲苯”标簽的玻璃瓶給你看,問你:“這瓶子裡裝什麼?”你會回答:“甲苯。
”因為一般人看到文字相就認定其意;商是換成去問一個美國人而他又不懂中文,他會怎麼答? “不知道!” 禅是很自然的,一個修行人在心性上進入了某種層次之後,他會因緣于所做的事、所說的話,一切行止間體會到整個宇宙在自然的運行下所作的種種能量變化。
心能體會到這點就是禅!如果不用心去思惟乃至明明白白,相用文字相去追尋“心”的世界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佛性的這個“心”創造了虛空,虛空十二種能量運作塵勞而産生了法界,法界經由時間能量的作用而産生了萬相萬物。
在這萬相萬物之中一顆小小的地球千百種語言文字裡的中文--你想以這個中文文字相去追尋“心”是不是有如井底之蛙怎知大海闊壯?!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以“心”來看諸般佛經的文字相那可就“一聽理證,因事證盡”!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第三個問題! 六祖看到神秀的偈知其未見本性,知道落于文字上有為法是不對的。
(且先看六祖初遇五祖的答話:“隻求作佛”,當時六祖并不知道佛是不可求的--想成佛在于自求内證!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六祖悟得本性以前的觀念和一般人相同:非正即負,錯的相反就是對!然而此為外道世論--有比較心。
)所以六祖以完全相反對等的方式托張日用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偈。
五祖雖然明知他未見性,但是怎的說是比神秀強上一些--因為六祖可以看出神秀并未見性。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六祖并非欺世盜名之輩。
他是十足的銳利慧根,隻是在當時還未受到五祖的密付心印直指心證罷了。
所以當五祖問:“米熟也未?”惠能日:“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真是依情依理而答沒半點矯情。
所以,緊接着第四個問題:這六個時辰裡六祖在想什麼?就可以明白了。
我們可以想像以六祖的慧根利器必定極盡思惟反覆參究--為什麼錯的反面不是對的? 在世間法上“錯”的反而就是“對”,但是在佛法上為什麼不是?六祖在這段時間内可以說是心(思惟)與禅(佛意)在定(參研不斷)中自然而然的結合。
這對六祖是十分重要的一段時間,也是五祖以鞋擦偈、以仗扣地良苦用心所在。
據我個人的理、事證上的見解--若欲大悟,先得一日二十四小時階在定中皆不起念;而後才能在這“無念”的“定”中生“慧”--“之念”。
在這裡我們學佛人要知道一件事--如果把你的腦袋識神一直用在想世間法的命财官科上,則佛性為五蘊所遮,終會在六道沉淪此起彼沉無得超越三界;但是,如果你的念頭絲絲應扣于佛法大事,此時腦波的能量不但不損耗,而且在反覆參惟之下腦波的頻率振動愈趨細緻,也就是禅宗一門所謂的參得智生。
六祖此時終日沉思老在生滅法内輪轉,是以鬥然聽聞五祖說到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刹那,必定是石破天驚大醒大悟--何必去想着對錯善惡生滅?所謂不住于前、不住于後,不思善、不思惡,無一切功德亦罪性本空。
六祖大悟,悟下即證,證得的就是這個自求内證的“心”--自性佛位。
接着我們看第五個問題:神秀的境界究竟如何?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這是屬于“相”方面的感受,時時自許自戒長久的時間下來,很容易由“心”的識神作用反映到“身”的變化。
神秀将這個變化的“境”作為偈語以表達他的理證見解。
“時時勤拂拭”這五個字是神秀的修持法要亦即是他的修行法門。
可别以為它是簡單的,貪嗔癡這三毒弄得世人團團轉,能夠随時反省的人當世還真不多。
所以神秀這句“時時勤拂拭”是以戒為修行基礎,正是修行二十四小時皆定很重要的一門基本功課。
如果真能修進去了,甚至連睡覺、作夢亦可修行作功課,那就是相當的成就了。
“勿使惹塵埃”最後這五個字就是被五祖,也是被六祖看破未能明心見性的關鍵所在。
我國人的見解是,五祖認為根本沒有“塵埃”可言;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