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這回子霖的升遷,實乃朝廷十二分的殊恩!說子霖得了天時地利人和——有河南上司的多次舉薦,加上朝中的朋友幫忙,再加上子霖又中了舉人功名,方才得遇了這樣的機會。

     舅舅交待子霖道:這個道員之職,雖算不上是一方的土地老爺,可在一方土地上的各大小衙門的諸官中,還是頗有作為的。

    不僅擔負着河南所屬各州、府、縣衙門諸官風紀吏治的考察呈報,同時還當任着各州、府、縣衙門的刑名典獄、按劾、任免和政績、科試的勘核審查,另還有節制境内都司、守備等武職官員的職責。

    這樣的官缺,當然是很令人注目的。

     子霖也不急着回任,在舅舅的衙門裡侍候了好幾天,黑天白日地跟在舅舅身邊,細細觀摩舅舅做官行事的風格,效仿舅舅是如何接人待物的。

    臨動身回河南時,舅舅又再再地囑托子霖:到了任上,一是要努力躬身奉職,全力報效朝廷,且不可流露少年得意之形。

    二是男子漢大大夫,想要幹大事、想要有大做為,必得有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氣魄。

    切不可貪斂聚存身外之物,聚财聚物,實則等于給自己和妻兒聚禍!三是要能屈能伸、能忍能讓。

    忍人所不能忍,讓也要不着痕迹地讓。

    凡動辄逞匹夫之勇、言行操切之輩,往往難成大事等等。

     子霖唯唯謹記! 離開直隸,子霖惦着如茵在家中,不敢稍有緩歇地趕路。

    加上天公作美,一路晴天好日頭,馬鈴玎玲玲、玎玲玲清悅地響了一路。

     上任前,免不了要回山城老家先“誇官”慶賀一番的。

    因而,先宴請了一番衆位上司和同僚。

    卸了舊任,帶着妻兒和家人,分乘兩輛車馬,喜沖沖地一路往山城老家趕。

     一路之上,一家上下品味着衣錦榮歸的快意,分享着主人的榮華和快樂,個個都是興高采烈的。

    雖已暮秋季節,卻依然是秋高氣爽的好太陽天。

    子霖一會兒把宗岩抱在馬背上跑一段,一會兒又擠到如茵的車上,撩起車簾,任陽光暖暖融融地曬在身上。

    不兩日便到了山城地界。

    一時,隻覺得大山的氣息撲面而來。

    子霖指着遠處漸行漸近的少室和太室群山諸峰,向懷裡的小宗岩講說着有關中嶽大山的一些傳說。

    小宗岩聽得目不轉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很是逗人。

     此時的如茵隻覺得心裡暖暖熱熱的,眼裡卻噙着淚花:這會兒的日子,實實在在的,可觸可摸、可見可聞。

    一如這馬蹄奔跑的聲音、野果飄香的氣息,也一如駕轅的棗紅馬額頭上那飄來飄去、鮮紅耀眼的紅纓子;一如子霖不時掠過的溫和而深情的目光,也一如他那剛剛剃過的發亮的額門和爺兒倆開心的笑聲…… 往日舊夢的所有痕迹,仿佛都被這實實在在的日子替代得邈遠無蹤了…… 二弟子霖這次得中舉人并一下子署了河南按察使四品巡道的消息,仿如正月十五的夜裡放了個大焰火,直驚得遠遠近近、四裡八鄉的人都知道了! 這可真是雙喜臨門啊! 大哥子霈興師動衆地,一面樂滋滋地吩咐家人四處發放帖子,一面張羅着準備宴請衆客的事宜。

    這兩天,坪子裡的近親幾乎全都跑來幫忙了。

    或是擡桌子擺椅子,或殺豬宰羊等等。

     到了喜宴賓客這天,吳家的大門、側門和二門全部洞開,人聲鼎沸,車馬盈門,真似個鮮花着錦、烈火烹油般熱鬧!衆人雖說按子霖事先吩咐的,不着官服,便裝打扮,卻也是個個明綢閃緞,鮮帽新履。

    恭揖道賀聲、說笑謙讓聲,嘈嘈鬧鬧,熙熙攘攘。

    院裡院外、前庭後園,到處都是前來祝賀的各位大人、鄉紳、親朋好友和所攜的家眷、随從、馬弁。

     從山城到州府縣,乃至事先聞聽到音信的附近衙署的官員賓客,隻要聽說信兒的,俱都前來道喜慶賀。

    連着好幾天裡客人絡繹不絕,各色賀禮擺了滿滿一床! 子霖行止依舊綿穩。

    倒是大哥吳子霈,前前後後忙得不亦樂乎,笑容可掬地四下張羅着。

    雖已九月秋末的天氣了,鼻子尖上和額頭上卻浸了一層的碎汗。

     因子霖這次格外升遷,不僅吳家大哥對如茵格外地親熱起來,就連子霖娘,也因聽女兒女婿說,這個巡道之職,不僅财路廣、人情厚,且平時的公務操心和勞累也不算大,不過常到京城和各地衙門裡走動走動。

    這等殊恩,實是意外的大喜!若是朝中無人,那可是連想都不用想的事。

    可見弟媳京城那個舅舅不僅人緣好,在朝廷眼中也是頗為依重呢! 子霖娘對如茵的态度也一改往日的冰冷——這幾天,前來祝賀的女賓們在她面前誇她養了個争氣的兒子,又誇她有眼光,娶了一位有“幫夫運”的兒媳婦。

    誇如茵不僅人生得好看,言行做派也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老太太聽了心下自然高興。

    媳婦再有事來回話時,雖說不上親熱,畢竟比往日多了幾分的和顔悅色來。

     諸事利索之後,大哥這才得空來到子霖的院中閑坐、說話兒。

     哥倆兒叙談時,大哥子霈便和子霖商量:兄弟到任上之後,若能想法子把侄子宗嶽也調回到河南來任職,那可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說隻因離家太遠,回來一趟,至少要走一兩個月的路才能到家。

    中間又是翻山越嶺、又是渡水涉河地,加上天下又不太平,一會鬧拳匪,一會起盜寇,因而,父子妻兒竟是整年累月地不得見面。

    如今,子霖既在大衙門裡做了官,又常常進京呈報公務,自然能結識不少的朋友。

    底下,如何操操心,讓一家老少團聚,他從此也沒有什麼可挂牽的事了! 宗嶽前幾年在京城待拔了兩年後,六姐夫幫忙,大前年花了有五六千的銀子,總算把宗嶽外放到了陝西提督學政衙門裡,做了個八品的庫大使。

    可惜離家太遠了些。

     子霖安慰了大哥一番,答應上任之後,馬上就着手辦理此事。

     大哥更是喜不自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