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與童年
關燈
小
中
大
他擔心,羞恥将在他身後繼續存在下去’。
”卡夫卡将他生活虛構成一系列突破父親的勢力範圍、進入脫離父親影響的區域的嘗試。
奇怪的是,卡夫卡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最強烈反對的莫過于任何“虛構”了,他認為虛構摒棄了有機的、時有出乎意外的生動豐富的生活的呼吸,匆匆忙忙地編造想當然的、呆闆的、概念化的聯系。
可是他自己在此卻墜入了虛構的泥潭,除了符合事實的以外,也插入了半真半假的抑或誇張的情節。
比如他将他的文學創作亦納入“逃離父親的嘗試”這一總标題中,仿佛他對藝術的興緻、他創作的喜悅感不是來自自己的力量,不是自立似的。
在接近他的人的眼裡,從事創作的他根本不是那種掙紮在父親魔影中的形象,而是一個為形式、創作欲望和能力、認識事物的動力、對生活的觀察和對人的愛所振奮激動的形象。
當然,在給父親的這封信中他以令人震撼的話表達的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的寫作與你有關,我在那裡僅僅是傾訴在你胸前所不能傾訴的。
這是一種有意拖延的與你的告别,隻不過這告别雖是為你所通.卻是沿着我所制定的軌迹發展的。
”卡夫卡在這封“信”中,從逃避父親的企圖這同一個出發點來看生活的其他圈子:家庭、朋友、猶太民族、職業,以及兩次意欲導緻婚姻的開端。
“我的自我估價受任何東西的影響,比如一個外在的成就,都遠遠不及受你的影響……那裡,在我生活的地方,我被遺棄、被宣判、被鬥敗了,盡管我竭盡全力争取換個地方去生活,然而這種努力不值一提,這是在為某種絕不可能的事努力,除了一些小小的例外,這絕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卡夫卡給他童年的狀況賦予了一種壓抑他自己的性質(也許由于是事隔多年的回顧,或由于在信中執拗地堅持着的虛構的影響,這種性質被描繪得過于灰暗了)、他聲稱,他在中學裡所學甚少,甚或一無所學(出于我對他的密切關系的了解,我要就他的學識,比如說希臘語知識——一我們在大學期間曾一起讀柏拉圖著作——提出異議),他接着說:“自我能夠思考時起。
我心中便懷着這種對精神存在觀的最深的憂慮: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我們這兒的猶太中學有點奇怪,人門在此可以遇到最不可信的言論,然而卻以冷漠的、幾乎沒有内容的、不可摧毀的、幼稚直至可笑的、動物般自以為滿足的無所謂的态度出現,這種自以為是,然而冷漠而多幻想的孩子的無所謂态度我在其他地方從未遇見過,當然,無所謂态度在這地方也是保護自己不被恐懼和負疚感摧毀神經的唯一工具。
” 至于“自救嘗試”,我會在應該談的地方談到它的,當然并不完全與這封給父親的信中意義一緻。
隻是關于将猶太教作為逃避父親強權的闡述還應在這裡占有一席之地,因為這能反映卡夫卡青春年代的關鍵性問題,而且還具有普遍意義,不僅對認識那個過渡時期的猶太民族是如此,而且關系到卡夫卡以後在宗教上的發展:“我在猶太教中同樣找不到多少面對你的避難之所。
這裡找到一點避難角落本來是可以想象的,然而這裡更可以想的是,我們能夠在猶太教中相遇而安,甚至一緻地從那裡出發。
可是你所給我們的卻是什麼猶太教!我在過去的年頭中面臨過三種形式。
“孩提時,我附和着你,譴責自己,因為我不常去教堂,不做齋戒等等。
我相信,我這麼做不是對我不好,而是對你不孝,這時,一直潛伏着的負罪感也就滲透進了我的心靈。
“後來,當我成了年輕人時,我不理解:為何你對自己信奉的猶太教一無所知,毫不虔誠,卻譴責我不去努力像你一樣(如你所言:出于虔誠)信教。
據我看來,這些譴責實際上是空話,是玩笑,連玩笑都談不上。
你一年到教堂去四次,在那裡與其說像個認真信教的,不如說至少是更接近于那種不把它當一回事的人,把做禱告當做走過場,有時你居然能夠将正在朗讀的書中段落指給我看,使我驚訝不已。
此外,隻要我能去教堂(這是關鍵所在),我就可以在裡面随心所欲地東遊西逛。
在那裡的好幾個鐘頭裡,我不停地打阿欠,不停地打瞌睡(我相信後來我隻有在舞蹈課上才感到過這麼無聊),盡可能在那裡偶然的一丁點兒變化中尋找樂趣,比如當約櫃打開時,這時我總是聯想起遊藝靶場,在那地方,有誰命中了靶心,一個櫃門也會自動打開,隻不過那裡櫃門中出來的總是些有趣的東西,而這裡總是那些沒有腦袋的陳舊偶像。
我在那裡還總是非常害怕,這不僅是因為我自然為如此接近這麼多人而害怕,也因為你有一次提到過,我也有可能會叫上去誦讀經典的。
為此我顫抖了多年。
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抵消我的無聊,頂多還有那成人禮,然而那也隻要求背熟文字,頗有點可笑,也就是說僅僅像參加一次可笑的考試;再就是與你有關的小小的、不太重要的事情,比如宣你上去誦讀經典,你很好地通過了這一在我眼中完全是社會活動性的事情,或者你留在教堂裡參加靈魂回憶活動,而叫我先走,這事在很長時間中(自然是由于我被趕走與不能進一步參加任何活動,在我心中喚起了一種幾乎未曾意識到的感覺——這事有點不公平。
——這是在教堂裡。
在家裡可能更要命,歡樂局限于第一個賽德之夜,這個夜晚日益變得像一出令人笑得痙攣的喜劇,當然是在那些正在長大的孩子們的氛圍之中(為什麼你也不得不适應于這個氛圍呢?因為它是你造成的)。
這些就是傳給我的信仰教材,此外便沒什麼了,頂多還有那伸出的手,指着‘百萬富翁福克斯的兒子們’,告訴我他們在高貴的節慶日子中與他們的父親一起去教堂。
這樣的信仰教材除了盡快地棄之腦後,還有什麼更好的處理方法,那我就不明白了;正是這種抛棄在我看來才是最虔誠的行為。
“更往後,我又改變了對此事的看法,并且懂得了,為什麼你竟會認為我在這方面也惡毒地背判了你,你從那小小的聚居區般的小村鎮中确實帶來了一點猶太教,本來就不多,又在城市中和軍隊裡失去了一些。
無論如何,青年時代的印象和回憶還勉強夠你過上一種猶太生活,尤其是因為你不需要很多這類幫助,你出身于一個十分強大的家系,對你的性格而言,宗教上的疑慮若不曾同對社會的疑慮混雜得太深,幾乎是無法使你動搖的。
從根本上說,引導你的生活的信念是,你相信一個特定的猶太社會階級的觀點的絕對正确性,實際上由于這些觀點是你的本質的組成部分,你相信的是你自己。
這裡面所包含的猶太教還是夠用的,然而欲将它在孩子身上繼續流傳下去,卻太少了,你所傳下去的是一點一滴聚起來的。
其中一部分是不可傳代的青年時期印象,一部分是你那令人畏懼的本質。
而且也不可能讓一個滿懷畏懼而尖銳地觀察着的孩子理解,你以猶太教的名義,以無所謂态度推行的那些無謂之舉會有什麼崇高的意義。
如果說它們對你有什麼意義,那也隻是作為昔日的紀念品,你為此而要将它們傳給我,由于它們即使對你來說也已不存在獨立的價值,你隻能通過說服或威脅來向我灌輸;這一方面是不會成功的,另一方面由于你在此完全不明白你的地位之虛弱,必然使你對我表面上的固執非常光火。
“整個看來這不是什麼孤立的現象,在猶太人這過渡的一代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即從相對來說虔誠的農村遷入城市的人都是這樣的;這是自然發生的,隻是這個現象給已經夠尖銳的我們之間的關系加上了一層痛苦的色彩。
在這一點上,你應該像我一樣相信你是無辜的,可是要以你的個性和時間的推移來解釋你的無辜,而不是完全以外界的因素為借口,也就是說不說什麼,你工作太忙,需要操心的事太多,所以沒有時間投身于這類事情雲雲。
我從你毫無疑問的無事出發,習慣于以這種方式将不公正的譴責鋒芒轉到他人身上。
這種做法無論在哪裡,包括在這裡都很容易得到否決。
這并不是你可以給你的孩子們上的一堂課的問題,而是需要展示一條堪稱楷模的生活之路;假如你的猶太教信仰更強烈一些,你的榜樣也就會更有号召力一些。
這是不言而喻的,完全不是譴責,而是對你的譴責的防衛。
你最近讀了富蘭克林的青年時代回憶錄。
我是有意識地給你讀的,然而并不是像你自我解嘲地說的,是由于一小段關于食素的叙述,而是由于書中描寫的作者與他父親的關系,以及作者與他兒子的關系,正如這本為兒子所寫的回憶錄中所表達的。
我不打算在此提及細節了。
“最近幾年來,你覺得我對猶太教事務關心得多些了,而我得到了對你的猶太教觀念的一定的補充證明,由于你先入為主地對我的一切活動,特别是對我的發生興趣的方式懷有厭惡感,所以在此也不例外。
可是除了這點以外,你在這裡有一點小小的例外表現并非完全不可能的。
在這裡活動着的畢竟是與你的猶太教同出一源的猶太教,因而也有可能使我們之間産生新的關系。
我不否認,你對之表現出興趣的事情往往反倒會使我産生懷疑。
我并不是想斷言我在這方面有什麼勝于你的地方。
但是根本就沒有對之加以驗證的可能。
我所介紹的猶太教使你感到讨厭,猶太文字你覺得無法閱讀,它們‘使你惡心”’。
——這可能意味着.你堅持認為,隻有你有我童年時期告訴我的那種猶太教才是唯一正确的,除此以外不存在别的。
可是要說你堅持這種看法,似乎又是難以想象的。
于是你的‘惡心’(撇開它首先并非為猶太教所引起,而是針對我個人的這點不談)隻能意味着,你無意識地承認了你那種猶太教以及給我的猶太教教育的弱點你絕不願意回顧,并以不加掩飾的痛恨來回答一切回顧。
此外,你對我的新猶太教教義的反面評價是非常誇張的;首先,這裡面摻含着你的詛咒;其次,對于猶太教的發展起着關鍵作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系,因而就我的情況而言,它是有緻命傷的。
” 父親是如此,而母親“在雜亂的童年生活中被認為是理智的典範”。
兒子雖然埋怨她在父親面前不能自主,然而對此表示完全理解,知道她一方面是出于對丈夫的愛,一方面是面對一個不容任何反對意見的男人的講求實際的讓步。
但是父母以這種方式聯合為一體,組成了對兒子的共同戰線,母親隻是偷偷地脫離這條戰線,以便給兒子一點愛的表示—一這在卡夫卡的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随處可見,比如在很短的小說《夫妻》(載《一場戰鬥記實》)中便可見到相似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篇小說,它堪稱卡夫卡最激動人心的、最具有自我表述性質的作品之一。
正确地閱讀它,那麼每一句話都富有啟發性,從開頭的生意上的抱怨直到尾聲處N.先生的夫人向來訪者或捷言之不速之客提到他自己的母親時說的這幾句話:“盡可以說,她(母親)能夠創造奇迹。
已為我們所毀了的可由她來修複。
我童年時便失去了她。
”還有那結束語:“噢,竟有這樣的失敗的經商之路,而人們不得不帶着負擔繼續走下去。
” 奇怪之處不在于,弗蘭茨感到父親的性格是某種陌生的東西,卻由于其活力和力量而對他欽佩不已。
奇怪的是,他在此後的生活道路上也極其希望得到父親的首肯,盡管這往往是根本辦不到的。
“你也有一種靜靜的、滿意的、贊同的微笑方式,這種方式特别美,卻非常難得一睹,可是這種微笑會使對方非常愉快,”《信》中這麼寫道。
他算了一下與父親接近的時刻:“這自然很少,但卻十分美妙。
比如當我以前炎夏午飯後在店裡看見你疲倦地用胳膊肘支着櫃台打一會兒瞌睡時;或者當你急匆匆地跑到我們這兒來消夏時;或者當母親病重,你顫抖地哭着緊抓書櫥時;或者當我上次生病時,你輕輕地走到我住的奧特拉的房間,停在門口,隻探進頭來看看躺在床上的我,出于好心的考慮隻向我拍了招手。
在這種時刻,我便躺倒在床上,幸福地哭起來,現在,當重新寫下這些的時候,止不住又哭起來了。
”——他的書中的一本——《鄉村醫生》——是獻給父親的。
父親接受這本書時說的話(顯然并無惡意)經常為卡夫卡所引用。
父親隻說了這麼一句:“放在桌上吧。
” 日記中弗蘭茨描寫一個晚上,在寫到他難得真正完全感到滿意一個行動的那句結束語(《日記》252頁),聽起來是那麼的憂傷:他以極大的努力,審慎周到,确實成功地在猶太區政府中組織了一場一個貧窮的東方猶太話劇演員的朗誦會,自己講了頗有意義的開場白(這是他作過的唯一的演講——可記錄在案的僅僅還有
”卡夫卡将他生活虛構成一系列突破父親的勢力範圍、進入脫離父親影響的區域的嘗試。
奇怪的是,卡夫卡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最強烈反對的莫過于任何“虛構”了,他認為虛構摒棄了有機的、時有出乎意外的生動豐富的生活的呼吸,匆匆忙忙地編造想當然的、呆闆的、概念化的聯系。
可是他自己在此卻墜入了虛構的泥潭,除了符合事實的以外,也插入了半真半假的抑或誇張的情節。
比如他将他的文學創作亦納入“逃離父親的嘗試”這一總标題中,仿佛他對藝術的興緻、他創作的喜悅感不是來自自己的力量,不是自立似的。
在接近他的人的眼裡,從事創作的他根本不是那種掙紮在父親魔影中的形象,而是一個為形式、創作欲望和能力、認識事物的動力、對生活的觀察和對人的愛所振奮激動的形象。
當然,在給父親的這封信中他以令人震撼的話表達的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的寫作與你有關,我在那裡僅僅是傾訴在你胸前所不能傾訴的。
這是一種有意拖延的與你的告别,隻不過這告别雖是為你所通.卻是沿着我所制定的軌迹發展的。
”卡夫卡在這封“信”中,從逃避父親的企圖這同一個出發點來看生活的其他圈子:家庭、朋友、猶太民族、職業,以及兩次意欲導緻婚姻的開端。
“我的自我估價受任何東西的影響,比如一個外在的成就,都遠遠不及受你的影響……那裡,在我生活的地方,我被遺棄、被宣判、被鬥敗了,盡管我竭盡全力争取換個地方去生活,然而這種努力不值一提,這是在為某種絕不可能的事努力,除了一些小小的例外,這絕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卡夫卡給他童年的狀況賦予了一種壓抑他自己的性質(也許由于是事隔多年的回顧,或由于在信中執拗地堅持着的虛構的影響,這種性質被描繪得過于灰暗了)、他聲稱,他在中學裡所學甚少,甚或一無所學(出于我對他的密切關系的了解,我要就他的學識,比如說希臘語知識——一我們在大學期間曾一起讀柏拉圖著作——提出異議),他接着說:“自我能夠思考時起。
我心中便懷着這種對精神存在觀的最深的憂慮: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我們這兒的猶太中學有點奇怪,人門在此可以遇到最不可信的言論,然而卻以冷漠的、幾乎沒有内容的、不可摧毀的、幼稚直至可笑的、動物般自以為滿足的無所謂的态度出現,這種自以為是,然而冷漠而多幻想的孩子的無所謂态度我在其他地方從未遇見過,當然,無所謂态度在這地方也是保護自己不被恐懼和負疚感摧毀神經的唯一工具。
” 至于“自救嘗試”,我會在應該談的地方談到它的,當然并不完全與這封給父親的信中意義一緻。
隻是關于将猶太教作為逃避父親強權的闡述還應在這裡占有一席之地,因為這能反映卡夫卡青春年代的關鍵性問題,而且還具有普遍意義,不僅對認識那個過渡時期的猶太民族是如此,而且關系到卡夫卡以後在宗教上的發展:“我在猶太教中同樣找不到多少面對你的避難之所。
這裡找到一點避難角落本來是可以想象的,然而這裡更可以想的是,我們能夠在猶太教中相遇而安,甚至一緻地從那裡出發。
可是你所給我們的卻是什麼猶太教!我在過去的年頭中面臨過三種形式。
“孩提時,我附和着你,譴責自己,因為我不常去教堂,不做齋戒等等。
我相信,我這麼做不是對我不好,而是對你不孝,這時,一直潛伏着的負罪感也就滲透進了我的心靈。
“後來,當我成了年輕人時,我不理解:為何你對自己信奉的猶太教一無所知,毫不虔誠,卻譴責我不去努力像你一樣(如你所言:出于虔誠)信教。
據我看來,這些譴責實際上是空話,是玩笑,連玩笑都談不上。
你一年到教堂去四次,在那裡與其說像個認真信教的,不如說至少是更接近于那種不把它當一回事的人,把做禱告當做走過場,有時你居然能夠将正在朗讀的書中段落指給我看,使我驚訝不已。
此外,隻要我能去教堂(這是關鍵所在),我就可以在裡面随心所欲地東遊西逛。
在那裡的好幾個鐘頭裡,我不停地打阿欠,不停地打瞌睡(我相信後來我隻有在舞蹈課上才感到過這麼無聊),盡可能在那裡偶然的一丁點兒變化中尋找樂趣,比如當約櫃打開時,這時我總是聯想起遊藝靶場,在那地方,有誰命中了靶心,一個櫃門也會自動打開,隻不過那裡櫃門中出來的總是些有趣的東西,而這裡總是那些沒有腦袋的陳舊偶像。
我在那裡還總是非常害怕,這不僅是因為我自然為如此接近這麼多人而害怕,也因為你有一次提到過,我也有可能會叫上去誦讀經典的。
為此我顫抖了多年。
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抵消我的無聊,頂多還有那成人禮,然而那也隻要求背熟文字,頗有點可笑,也就是說僅僅像參加一次可笑的考試;再就是與你有關的小小的、不太重要的事情,比如宣你上去誦讀經典,你很好地通過了這一在我眼中完全是社會活動性的事情,或者你留在教堂裡參加靈魂回憶活動,而叫我先走,這事在很長時間中(自然是由于我被趕走與不能進一步參加任何活動,在我心中喚起了一種幾乎未曾意識到的感覺——這事有點不公平。
——這是在教堂裡。
在家裡可能更要命,歡樂局限于第一個賽德之夜,這個夜晚日益變得像一出令人笑得痙攣的喜劇,當然是在那些正在長大的孩子們的氛圍之中(為什麼你也不得不适應于這個氛圍呢?因為它是你造成的)。
這些就是傳給我的信仰教材,此外便沒什麼了,頂多還有那伸出的手,指着‘百萬富翁福克斯的兒子們’,告訴我他們在高貴的節慶日子中與他們的父親一起去教堂。
這樣的信仰教材除了盡快地棄之腦後,還有什麼更好的處理方法,那我就不明白了;正是這種抛棄在我看來才是最虔誠的行為。
“更往後,我又改變了對此事的看法,并且懂得了,為什麼你竟會認為我在這方面也惡毒地背判了你,你從那小小的聚居區般的小村鎮中确實帶來了一點猶太教,本來就不多,又在城市中和軍隊裡失去了一些。
無論如何,青年時代的印象和回憶還勉強夠你過上一種猶太生活,尤其是因為你不需要很多這類幫助,你出身于一個十分強大的家系,對你的性格而言,宗教上的疑慮若不曾同對社會的疑慮混雜得太深,幾乎是無法使你動搖的。
從根本上說,引導你的生活的信念是,你相信一個特定的猶太社會階級的觀點的絕對正确性,實際上由于這些觀點是你的本質的組成部分,你相信的是你自己。
這裡面所包含的猶太教還是夠用的,然而欲将它在孩子身上繼續流傳下去,卻太少了,你所傳下去的是一點一滴聚起來的。
其中一部分是不可傳代的青年時期印象,一部分是你那令人畏懼的本質。
而且也不可能讓一個滿懷畏懼而尖銳地觀察着的孩子理解,你以猶太教的名義,以無所謂态度推行的那些無謂之舉會有什麼崇高的意義。
如果說它們對你有什麼意義,那也隻是作為昔日的紀念品,你為此而要将它們傳給我,由于它們即使對你來說也已不存在獨立的價值,你隻能通過說服或威脅來向我灌輸;這一方面是不會成功的,另一方面由于你在此完全不明白你的地位之虛弱,必然使你對我表面上的固執非常光火。
“整個看來這不是什麼孤立的現象,在猶太人這過渡的一代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即從相對來說虔誠的農村遷入城市的人都是這樣的;這是自然發生的,隻是這個現象給已經夠尖銳的我們之間的關系加上了一層痛苦的色彩。
在這一點上,你應該像我一樣相信你是無辜的,可是要以你的個性和時間的推移來解釋你的無辜,而不是完全以外界的因素為借口,也就是說不說什麼,你工作太忙,需要操心的事太多,所以沒有時間投身于這類事情雲雲。
我從你毫無疑問的無事出發,習慣于以這種方式将不公正的譴責鋒芒轉到他人身上。
這種做法無論在哪裡,包括在這裡都很容易得到否決。
這并不是你可以給你的孩子們上的一堂課的問題,而是需要展示一條堪稱楷模的生活之路;假如你的猶太教信仰更強烈一些,你的榜樣也就會更有号召力一些。
這是不言而喻的,完全不是譴責,而是對你的譴責的防衛。
你最近讀了富蘭克林的青年時代回憶錄。
我是有意識地給你讀的,然而并不是像你自我解嘲地說的,是由于一小段關于食素的叙述,而是由于書中描寫的作者與他父親的關系,以及作者與他兒子的關系,正如這本為兒子所寫的回憶錄中所表達的。
我不打算在此提及細節了。
“最近幾年來,你覺得我對猶太教事務關心得多些了,而我得到了對你的猶太教觀念的一定的補充證明,由于你先入為主地對我的一切活動,特别是對我的發生興趣的方式懷有厭惡感,所以在此也不例外。
可是除了這點以外,你在這裡有一點小小的例外表現并非完全不可能的。
在這裡活動着的畢竟是與你的猶太教同出一源的猶太教,因而也有可能使我們之間産生新的關系。
我不否認,你對之表現出興趣的事情往往反倒會使我産生懷疑。
我并不是想斷言我在這方面有什麼勝于你的地方。
但是根本就沒有對之加以驗證的可能。
我所介紹的猶太教使你感到讨厭,猶太文字你覺得無法閱讀,它們‘使你惡心”’。
——這可能意味着.你堅持認為,隻有你有我童年時期告訴我的那種猶太教才是唯一正确的,除此以外不存在别的。
可是要說你堅持這種看法,似乎又是難以想象的。
于是你的‘惡心’(撇開它首先并非為猶太教所引起,而是針對我個人的這點不談)隻能意味着,你無意識地承認了你那種猶太教以及給我的猶太教教育的弱點你絕不願意回顧,并以不加掩飾的痛恨來回答一切回顧。
此外,你對我的新猶太教教義的反面評價是非常誇張的;首先,這裡面摻含着你的詛咒;其次,對于猶太教的發展起着關鍵作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系,因而就我的情況而言,它是有緻命傷的。
” 父親是如此,而母親“在雜亂的童年生活中被認為是理智的典範”。
兒子雖然埋怨她在父親面前不能自主,然而對此表示完全理解,知道她一方面是出于對丈夫的愛,一方面是面對一個不容任何反對意見的男人的講求實際的讓步。
但是父母以這種方式聯合為一體,組成了對兒子的共同戰線,母親隻是偷偷地脫離這條戰線,以便給兒子一點愛的表示—一這在卡夫卡的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随處可見,比如在很短的小說《夫妻》(載《一場戰鬥記實》)中便可見到相似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篇小說,它堪稱卡夫卡最激動人心的、最具有自我表述性質的作品之一。
正确地閱讀它,那麼每一句話都富有啟發性,從開頭的生意上的抱怨直到尾聲處N.先生的夫人向來訪者或捷言之不速之客提到他自己的母親時說的這幾句話:“盡可以說,她(母親)能夠創造奇迹。
已為我們所毀了的可由她來修複。
我童年時便失去了她。
”還有那結束語:“噢,竟有這樣的失敗的經商之路,而人們不得不帶着負擔繼續走下去。
” 奇怪之處不在于,弗蘭茨感到父親的性格是某種陌生的東西,卻由于其活力和力量而對他欽佩不已。
奇怪的是,他在此後的生活道路上也極其希望得到父親的首肯,盡管這往往是根本辦不到的。
“你也有一種靜靜的、滿意的、贊同的微笑方式,這種方式特别美,卻非常難得一睹,可是這種微笑會使對方非常愉快,”《信》中這麼寫道。
他算了一下與父親接近的時刻:“這自然很少,但卻十分美妙。
比如當我以前炎夏午飯後在店裡看見你疲倦地用胳膊肘支着櫃台打一會兒瞌睡時;或者當你急匆匆地跑到我們這兒來消夏時;或者當母親病重,你顫抖地哭着緊抓書櫥時;或者當我上次生病時,你輕輕地走到我住的奧特拉的房間,停在門口,隻探進頭來看看躺在床上的我,出于好心的考慮隻向我拍了招手。
在這種時刻,我便躺倒在床上,幸福地哭起來,現在,當重新寫下這些的時候,止不住又哭起來了。
”——他的書中的一本——《鄉村醫生》——是獻給父親的。
父親接受這本書時說的話(顯然并無惡意)經常為卡夫卡所引用。
父親隻說了這麼一句:“放在桌上吧。
” 日記中弗蘭茨描寫一個晚上,在寫到他難得真正完全感到滿意一個行動的那句結束語(《日記》252頁),聽起來是那麼的憂傷:他以極大的努力,審慎周到,确實成功地在猶太區政府中組織了一場一個貧窮的東方猶太話劇演員的朗誦會,自己講了頗有意義的開場白(這是他作過的唯一的演講——可記錄在案的僅僅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