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或寫過它們無數次。

    用熊貓牌的水彩筆的不同顔色。

    她最喜歡的顔色曾經是紅色,之後是藍色和綠色,又回複到紅色,最終是黑色。

    在她出生後六個月的時候,母親搭飛機第一次帶她出門,回南方家鄉,為此專程買了昂貴的頭等艙座位。

    隻有在她兩歲之後,她們開始一起坐最低折扣的經濟艙,并開始四處旅行。

    幼小的她,跟随着母親,母親帶着背囊,在包裡放上奶瓶,毯子和一隻撥浪鼓。

    在飛機起飛的時候,讓她吮吸奶嘴,當她覺得無聊時,母親輕輕搖動那隻撥浪鼓。

    她帶着她,從未令她感覺有任何不适或勉強,所以她很少哭鬧。

    任何陌生人都會走過來,說,好乖的嬰兒。

    一個乖順的嬰兒,自然就是一個被滿足了一切明顯或潛在要求的嬰兒。

    她洞察人的内心,所以,隻有她願意,她就能夠讓人舒适。

    她與這段話的關系密不可分,直到腦海裡可以條件反射般地出現它被組成的任何一個字。

    直到她從一無所知,到半知半覺,到最終理解了它在說些什麼,到他決定推到這段話。

    以及,到最後,她重新又記憶了它,把它放在自己心裡的另一個層面。

     一個人若在二十餘年,一直與一句用以壓制個人性的自信與亢奮的言論共眠,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她二十二歲時,嫁給來自南半球的男子,并生下一對混血的孿生子。

    告訴母親決定的時候,她的反應很輕淡,隻說,哦,知道。

    就像她幼時帶小夥伴回家裡開派對,用玩具食物把家裡攪得一團糟,母親隻是微笑着收拾,有時還一起加入放縱的遊戲,沒有任何責怪。

    但母親從未讓她穿過任何有卡通形象的鮮豔的衣服,買的衣服都是淡淡的藍,灰,米白,袖子或領口繡着絲線花卉,穿圓口的純正皮質的鞋子。

    母親亦從不讓她吃零食,隻給予新鮮潔淨的水和食物,也不讓她吃外餐,始終親自動手給她做飯。

    從未給過她任何工業化的玩具,包括塑料制品。

    小時候的玩具,都是用布,棉花,幹草,或純紙等天然材料手工做出來。

    她從未被允許玩過電子遊戲。

    她也不給她粉紅的東西。

    一個女孩的生命裡不需要粉紅色。

    母親說。

    有些選擇,她要幫他提前設定。

    自由,隻有從規則和禁忌裡才能産生。

    這是她的原則。

    母親與她的生活裡,有諸多限定。

    她在限定她生活某些部分的同時,對另一部分從不幹涉,隻有鼓勵,允許她自在地去探索和冒犯世界。

     她決定結婚,從香港跟着男子去了異國生活,定居在一個小城郊外。

    十二年的家庭主婦的生活體系,是由帶花園的大房子,淘氣的孩子,早出晚歸很少溝通的男子組成。

    她自己動手做面包,在家照顧孩子,推車帶他們去鎮上的超級市場購物,歸途中于街邊小咖啡店坐下,抽根煙,喝杯咖啡,孩子們笨拙地給店裡鹦鹉喂食。

    日複一日。

    隻有周末,她有可能獨自坐地鐵進城消遣。

    天有時下細細雨絲,她帶了一把長柄雨傘,穿上收在抽屜裡精工細作的綢裙,化上妝。

    她隻喜歡鮮紅的指甲油和唇膏,純正的中國大紅,紅得略微發暗發沉,如同血液凝固之後的發黑。

    這不與人言說的細節,給予她明确的自我存在感。

    會知道自己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往何處。

    她說過,一個人要明确個人性的标記是重要的。

    這比任何群體概念都要重大。

    即使隻是選擇一款純正鮮紅指甲油。

    在人群裡,要做一個卓爾不群的人,即使是沉默的,被孤立的,也不能消亡自我。

    童年時,她帶她去動物園,她不過三歲,穿白色小圓領襯衣和灰藍色羊毛背心裙,戴繡花絨線圓帽。

    她從小是被當作一個獨立的有審美能力的人而存在的。

    這種存在感,貫穿了她成長的所有受教育的歲月,以及自我教育和成長階段。

    大學畢業後從事過的惟一一份工作是在慈善基金會。

    她所在的城市,一個甯靜溫和的小城,依據山形而建。

    在城裡她逛書店,找一家新開的小餐廳吃飯,喝點酒,有時也會面稀少的幾個朋友,更多的時間,隻是在街道上走走,四處漫遊。

    街道陡而有坡度,這個地形也像香港。

    似乎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是一樣。

    耳邊是哪一種語言,又有何重要。

    母親從小給予她的四海為家的生活,使她突破了對空間概念性的界限。

    她們曾經嘗試在不同的山頂與海邊,眺望星空。

    繁星的排列,是被一種自然而嚴謹的有秩序的規律所限定的。

    這種有秩序的規律,顯然與護牆闆上水彩筆寫下的字有關。

     你以何種方式存在,選擇何種方式生活,這是你的選擇。

    你所選擇的,就是你所要的。

    當然,你可以改變。

    随着你内心需求的變化而改變。

    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甚至地鐵,公車,一輛可以自己操作的交通工具……都是為人的選擇而存在的。

    可以利用它們走上任何一條改變的道路。

    遠方以無限和有限的地标,始終存在。

    在自己的心裡面兜轉,心有多大,路才有多遠。

    我們一生下來就注定不自由,因為我們在一個坐标裡被設定了位置,這個位置由我們的國籍,家庭,父母,經濟,政治,文化,語言……而決定。

    你被迫歸屬一個團體,一個機構,一個組織,一個分工有序的工場或作坊,或者僅僅是一個家庭。

    在窮困的家庭裡,人隻能以努力和掙紮先滿足基本的需求。

    在富有的家庭裡,則可以盡早開始嘗試進行審美,自我教育以及擴大心胸地生活。

    而同時,你可以選擇做一個樂觀自足具備美德的窮人,也可能是一個内心焦慮缺乏安全的富人。

    沒有誰高誰低,誰是誰非。

    可以推翻一切,獨自走向大海。

    我們确實又是生而自由的。

    在這條道路上,你追尋感情,或者得不到感情,追尋愛與被愛,或者注定孤獨,追尋信仰,或者隻能一意孤行,确立自我,或者竭力地與自我對抗,企圖消亡它,都是你的行動,你的選擇。

     她剛出生的時候,母親還未與父親分開。

    這段時間十分煎熬。

    母親消瘦而沉默,有時在書房裡不發出任何聲音,一坐良久。

    但即使是在他們決定分開之後,母親隻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