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慶長 這裡如此之美
關燈
小
中
大
不适和退縮。
在生活形式中,他們不是歸類于共同目标和屬性的人。
他需要一個漂亮的衣着時髦能幫他策劃家庭聚會的太太,可以對他的老闆和同事以熟練英語談笑風生,聯絡感情建立交際。
他需要一個活潑的生機勃勃的伴侶,暢談各種話題,進行娛樂,放松工作之外疲憊不堪的身心。
他需要一個有健康身體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女人,不抽煙,不喝烈性酒,不熱衷刺青,沒有抑郁傾向,不吃藥物,順應和投入社會,不是對抗和脫離。
他需要一個對他持有崇拜尊重的愛人,溫柔,天真,嬌柔,仰慕,依賴他的智力和經濟能力,對他付出信任和順服,而不是挑出對抗和辯論。
她的直覺告訴她,他在現實和期望之間,物質和精神之間,最終偏向都是實際的有形的層面。
他需要的隻能是于姜這樣的女人。
她和馮恩健都不是。
馮恩健令他厭倦。
而她使他認清自我,認清自身的無力和無法超越。
這最終會成為一種心灰意冷。
于姜的電話,也從未停止。
在深夜或任何一個随心所欲時段,直接打進來,恍若依舊是正牌女友。
他一如以往在她面前選擇接聽。
馮恩健也有電話,冷靜簡潔,從不拖泥帶水,他們的确在協議離婚,隻是過程複雜需要确定瑣碎細節。
電話裡傳出的,有時是于姜活潑嬌柔令人心神愉悅的聲音,發出清脆笑聲。
他的對應簡潔,很快結束,态度溫和,無意間流露出習慣的熟絡感覺,應對之間自有一種節奏。
有時,是她的哭叫和發作,在電話那端大聲指責怒罵,他沉默忍受然後挂掉。
她從未打算退出他的世界。
他也從未對她做到斬釘截鐵。
事實上,他需要這種被依賴和倚重的感覺。
這是周慶長不能帶來的。
慶長甚至從不撒嬌。
他依然給于姜資助,不隐瞞慶長。
理由是,他離開對于姜造成精神創傷,在物質上他需要給予補償。
他說,她還年輕,跟了我那麼長時間,我對她有責任。
他如此暧昧不清,半推半就。
也許出自本性的多情軟弱,不願意決絕舍棄一段持續過的感情,以此滿足男性自尊和情感需求。
從某種理論上推斷,他以後對待馮恩健或者周慶長,也會如此。
這或許是一種善良,或許不過一個男子的虛榮心。
這種邊界不清注定帶來損傷。
慶長沒有與他強硬對抗這種态度。
她内心早已分曉,于她,許清池是唯一的男人。
于他,周慶長從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
不管她置于何種位置,這就是許清池的結構。
定山從沒有因為女人的問題讓她生氣,并堅決與她對峙,絕不改變自己。
他安甯平靜陪伴她,為她默默做出一桌飯菜,不與人糾纏不清。
清池吸引女人注意并且對她們具備持久魅力。
他内心缺失之處需要來自對女性情感的征服和操縱。
他從不願意失去這種支配權力。
清池一直希望她戒煙,但她沒有戒。
他希望她能夠懷孕,她也一直沒有懷孕。
她知道也許懷孕能使清池促進解決問題的速度。
連她自己也确信,如果和清池有孩子,孩子會好看,聰明,敏感,獨特。
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
也許因為生活不安定,看不到明确穩固的未來,她内心缺少真正的迎接和準備。
不會帶來苦痛的感情,同樣也無法帶來激情和生長。
而對未知的探索和冒險,務必要付出代價。
慶長早就明白這一點。
帶着某種不再言說的失望和平靜,她觀望許清池的情感世界如何維持平衡。
他說去北京出差一周,順道去于姜那裡取他的衣物。
他的東西還在北京别墅。
香港的租住公寓裡,全是房東留下的物品。
他們都清楚,這裡不是穩定居所,但他也從未有意專門建設這件事情。
一周後他回來,臉色疲倦極為頹唐。
她詢問,他意興闌珊,隻說旅途勞頓身體不适。
深夜她醒來,看見身邊的男子無眠,坐在床上用雙手捧頭,長久不動。
她躺在枕頭上看他。
一室微光之中,彼此相隔如有千萬重山,遙不可及。
她一聲不吭等他開口。
他說,慶長,你有想過跟我結婚嗎。
我如何和你結婚,我離了婚,你又沒有離婚。
我知道你從來都是對我不滿意的。
你從不願意主動對我說我愛你。
你從來不說。
說有何用。
千言萬語,抵不上一步行動。
他悸然動怒,說,你又在指責我嗎。
你覺得我沒有為你做出任何努力嗎。
你覺得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嗎。
慶長看着男子激怒而扭曲的面容,心裡明白他不過是内心壓抑,無事生非。
他對自身現狀不滿意,影響到他對這段情感關系的心理反應。
失去的往日特權和驕傲,不過是身外之物。
是外界給予的形相和遭遇。
人若無法自控,隻能由它們撥弄。
内心的價值觀是不能變動的。
她心裡想,他畢竟還是一個商業社會中的人。
他被這些身外的評價,資源,身份,限制,緊緊捆綁控制,失去自我認定。
他對她的向往不無道理。
慶長是截然不同的人。
慶長是他内心渴望擁有但早已失去能力的某種象征。
他們不是彼此的對手。
他對她的瞻仰,超過她對他的期待。
他也許從來都覺得無法抵達她,内裡隐藏深不可測的自卑,也從不覺得可以得到她,承擔她。
她是4500米高山之上難得一見的野生鸢尾,清冷高遠,詭異難辨,不屬于他的世界。
他知道自己行至3000米,已再無呼吸餘力。
她本應是一種更為高遠的存在,如同他放在行李箱裡那一本隻在睡前拿出來閱讀的詩集。
但是他們沒有把握好此間距離,最終堕落為情愛中受束縛捆綁的男女。
最終不過都是凡人。
這種種日漸認清的現實,能夠以單純的充沛的劇烈的愛來做出彌補和替代的嗎。
他們都已知曉,愛不具備這種功能。
愛也許是祈禱和幻象。
愛不起實際作用,也沒有生活中妥協和維護的功效。
愛最終成為一面鏡子,隻用來辨析真實自我。
愛讓現實無處可避,凸現出任何幻象和借口都無法覆蔽的真相。
他們在這段關系裡,找到的隻是真相。
聖誕節前夕,他對她說出一個消息。
于姜懷孕了。
與他在一起的5年,冬天總有特殊記憶。
第一年冬天,她去瞻裡,遭遇雪災,他不顧危險來接她回去。
他們重逢于冰天雪地的異鄉,在寒冷簡陋的房間相擁而眠,做出今生識别的确認。
有一年冬天,她在高山之上的村莊,在淩晨凍雨連綿的木樓裡醒來,夢中他的面容逼近絲絲分明。
有一年冬天,他們在臨遠餐廳裡吃晚飯,他敞開心扉說出承諾決定帶她離開。
這一年冬天,他告訴她,他讓于姜懷孕。
于姜在北京并不缺乏異性伴侶,作風大膽,圈子混雜,但他對這件事情遲疑不決,是在确切日期裡,他的确做了與此相關的事情。
他去北京的一星期,一直住在她的别墅裡。
他沒有抵擋她的哭泣和纏綿,他也不覺得這是一件違背内心原則的事情。
對性愛他持有開放态度。
以前于姜吃避孕藥避孕,他從不操心。
他們久别重逢。
所有機緣時間應對無誤。
她年輕身體活力充沛,他令她再次懷孕。
這是第3次。
他當然知道這是一步即錯的事。
這個17歲跟随于他的少女,現在25歲。
她第三次懷孕,不會再輕易去流産。
于姜把青春美好的8年光陰擱置在這個男子身上,希望跟他有婚姻有孩子,期待時久日長,從未放棄。
她的身體也不能再受傷害。
所以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要失去慶長。
他非常害怕。
他說,不要離開我,慶長。
我會說服她去流産。
慶長說,你愛她嗎。
你誠實回答我。
請你說實話。
他說,不。
我不愛她。
我隻有你一個。
慶長。
這就是我的實話。
那你為何這樣對待我,又這樣對待她。
一切都是她的要求。
我沒有拒絕。
我不願意傷害她。
你知道,在當時的情形下…… 她截然打斷他,你如何再為你自己自圓其說。
你為何總是把責任推卸到你的女人身上。
為什麼你始終都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過錯。
他說,不要離開我,慶長。
我什麼都可以為你做。
深夜,他再次被來自北京的電話催醒。
對方哭泣不止。
他走進衛生間裡,關上門,說話良久。
有激烈的怒吼,也有低哀的請求。
一直持續,糾葛不清。
約打了一兩個小時,終于出來。
她坐在床邊,沒有開燈,忘記穿上一件衣服,隻覺得渾身冰涼。
他走過來,跪在她的腿邊,把臉埋在她的膝蓋上,身體無法控制地顫抖。
她伸出手,撫摸到他頭頂的頭發,這厚實的圓乎乎的腦袋。
虎頭虎腦的腦袋。
她撫摸着他,沉默不語,對他與女人之間的戲劇場景已麻木無情。
連失望也不再存在。
他說,慶長,她說要自殺。
請你給我時間。
請求你。
給我時間,我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明天一早要去機場,必須再去一次北京。
他抱住她,他要她,試圖用肉身來作出撫慰。
她拒絕,她的身體僵直冰冷,他無法進入,無法使她柔軟暖和起來。
她說,我已失去對你的性欲。
無法再與你做。
我的心和身體,現在就跟岩石一樣。
天快亮的時候,她驚醒過來,對着沉寂的房間輕聲叫喚,清池,清池。
他在她身邊,醒過來,說,我在這裡,我還沒有走。
她側身看着他,說,你抱住我。
清池。
他伸出手臂,像往昔一樣把她擁抱進他的懷裡,臉頰緊緊貼着她的額頭。
她在這懷抱裡再次閉上眼睛。
她輕聲說,我還想再睡。
我沒有睡夠。
此刻我非常希望能夠入睡。
哪怕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你已離開我的身邊。
(文-人-書-屋-W-R-S-H-U) 她為信仰和追随這個擁抱,付出全部力氣。
不過想得到一個伴侶。
一個茫茫世界中能夠與她相守,堅定親密的伴侶,一份可信任的真切的情感,一個内心可歸屬和栖息的家。
如此而已。
她在情感的陷落中自欺,隻為滿足缺損的自我。
她讓自己相信可以在他身上托付所有。
她對這種虛空和無常抵押下賭注。
而他不過是一個俗世的男子。
在清池去了機場之後,她起身,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這個臨時搭建的租住地裡,收拾出物品,不過是一些衣物和書籍。
她與他之間從來沒有過共同的建設和積累,無法獲得時間能夠從容攜手直到白頭老去。
他沒有給過她任何未來,隻有無盡的理由、借口、推卸、暧昧。
而同時,他們又為彼此付出了那麼多。
她把手指上的戒指取下,放在餐桌上。
沒有話想說,于是也就沒有一個字的留言。
拖上行李,關上門。
買機票。
回到上海。
再次換掉手機号碼。
删掉許清池手機号碼。
租下一個旅館房間隐匿起來,獨自一人,跟誰都不聯系。
所有的期許破滅,接受現實,擔當這結局。
除此之外,還能如何。
為了得到他的肉身,繼續苟且地存在下去,與他一起面對越走越迷茫的前途。
仇恨他對她的傷害,讓他苦痛和損失。
還是自毀。
不。
不。
這都不是她要的方式。
除了忘記和平靜。
她不要其他。
她試圖盡可能沉沒在昏睡之中。
在夢中,看見一條河岸,岸上蒼綠樹林挂滿燈籠。
一盞一盞,明亮喜悅。
她獨自站在對岸觀望,看着閃爍璀璨的燈的叢林,與他說話。
她說,清池,我們的感情,來得這樣迅急,這樣完滿,這樣美,一開始就點亮了所有的燈。
這燈,多得數不完,看不盡。
但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時間倒流,還能再有一次開始,讓我們持有耐心和希望,一盞一盞慢慢地點。
點一盞,亮一盞。
點一盞,再亮一盞。
這樣,就可以長相厮守,慢慢攜手走到老,走到死。
而不是在活着的時候,看着這亮滿的燈火逐漸稀落下去,一盞一盞地冷卻,熄滅,黑暗,摧毀。
這樣的過程,讓人的心何其傷痛和失望。
不是對感情,而是對人生。
或者說,我并不覺得我們的感情是一種失敗。
失敗的是我自己的人生。
因為我最終知道,這些無常的熄滅的黑暗下去的東西,是我的人生必須去面對和承擔的終局。
我不知道愛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
為何,我們相愛,最終卻隻能互相傷害,并且分裂隔離。
我已無法再面對你,因為無法面對和你在一起的這個失敗的自己。
我要重新來過。
她在夢中醒來。
吃不下食物,隻能喝水。
在清晨天光中,走進衛生間,看着鏡子裡的女子消瘦憔悴,默默煎熬的面容。
她感受過的痛苦,那像火焰一般透明而炙熱的痛苦,一旦點燃,整個人就被充盈膨脹成一個火爐,日夜燃燒。
即使咬緊牙關,也是粉身碎骨的事。
但此刻,她感覺到更多的,是一種随波逐流的順受。
沒有哭泣。
沒有酗酒。
沒有沉淪。
以前做過的事情,不會再重複。
不知曉睡了多久。
睡了多少天。
不知曉。
隻是在某一天清晨醒來,天色初亮,房間裡灑滿灰藍色光線,清涼幽靜。
她在床鋪上睜開眼睛,是的,床單上沒有鮮血,手臂上也沒有刀痕。
隻有她的心,結了一層薄而幹燥的傷疤。
她想起他的名字和面容如此清晰,心裡卻沒有多餘的反應或聲響,如同經曆一次徹底的清空和終結。
如同一個站在對岸的人,遠遠伫立,想不起前塵往事,早已道别,不可能再會。
斷絕時間。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隻有現在。
她感受到新生。
她一直在堅定而執着地往前走。
往前走。
終于把彼此的路走盡。
他完成在她生命中注定的任務。
她可以選擇記得或者遺
在生活形式中,他們不是歸類于共同目标和屬性的人。
他需要一個漂亮的衣着時髦能幫他策劃家庭聚會的太太,可以對他的老闆和同事以熟練英語談笑風生,聯絡感情建立交際。
他需要一個活潑的生機勃勃的伴侶,暢談各種話題,進行娛樂,放松工作之外疲憊不堪的身心。
他需要一個有健康身體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女人,不抽煙,不喝烈性酒,不熱衷刺青,沒有抑郁傾向,不吃藥物,順應和投入社會,不是對抗和脫離。
他需要一個對他持有崇拜尊重的愛人,溫柔,天真,嬌柔,仰慕,依賴他的智力和經濟能力,對他付出信任和順服,而不是挑出對抗和辯論。
她的直覺告訴她,他在現實和期望之間,物質和精神之間,最終偏向都是實際的有形的層面。
他需要的隻能是于姜這樣的女人。
她和馮恩健都不是。
馮恩健令他厭倦。
而她使他認清自我,認清自身的無力和無法超越。
這最終會成為一種心灰意冷。
于姜的電話,也從未停止。
在深夜或任何一個随心所欲時段,直接打進來,恍若依舊是正牌女友。
他一如以往在她面前選擇接聽。
馮恩健也有電話,冷靜簡潔,從不拖泥帶水,他們的确在協議離婚,隻是過程複雜需要确定瑣碎細節。
電話裡傳出的,有時是于姜活潑嬌柔令人心神愉悅的聲音,發出清脆笑聲。
他的對應簡潔,很快結束,态度溫和,無意間流露出習慣的熟絡感覺,應對之間自有一種節奏。
有時,是她的哭叫和發作,在電話那端大聲指責怒罵,他沉默忍受然後挂掉。
她從未打算退出他的世界。
他也從未對她做到斬釘截鐵。
事實上,他需要這種被依賴和倚重的感覺。
這是周慶長不能帶來的。
慶長甚至從不撒嬌。
他依然給于姜資助,不隐瞞慶長。
理由是,他離開對于姜造成精神創傷,在物質上他需要給予補償。
他說,她還年輕,跟了我那麼長時間,我對她有責任。
他如此暧昧不清,半推半就。
也許出自本性的多情軟弱,不願意決絕舍棄一段持續過的感情,以此滿足男性自尊和情感需求。
從某種理論上推斷,他以後對待馮恩健或者周慶長,也會如此。
這或許是一種善良,或許不過一個男子的虛榮心。
這種邊界不清注定帶來損傷。
慶長沒有與他強硬對抗這種态度。
她内心早已分曉,于她,許清池是唯一的男人。
于他,周慶長從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
不管她置于何種位置,這就是許清池的結構。
定山從沒有因為女人的問題讓她生氣,并堅決與她對峙,絕不改變自己。
他安甯平靜陪伴她,為她默默做出一桌飯菜,不與人糾纏不清。
清池吸引女人注意并且對她們具備持久魅力。
他内心缺失之處需要來自對女性情感的征服和操縱。
他從不願意失去這種支配權力。
清池一直希望她戒煙,但她沒有戒。
他希望她能夠懷孕,她也一直沒有懷孕。
她知道也許懷孕能使清池促進解決問題的速度。
連她自己也确信,如果和清池有孩子,孩子會好看,聰明,敏感,獨特。
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
也許因為生活不安定,看不到明确穩固的未來,她内心缺少真正的迎接和準備。
不會帶來苦痛的感情,同樣也無法帶來激情和生長。
而對未知的探索和冒險,務必要付出代價。
慶長早就明白這一點。
帶着某種不再言說的失望和平靜,她觀望許清池的情感世界如何維持平衡。
他說去北京出差一周,順道去于姜那裡取他的衣物。
他的東西還在北京别墅。
香港的租住公寓裡,全是房東留下的物品。
他們都清楚,這裡不是穩定居所,但他也從未有意專門建設這件事情。
一周後他回來,臉色疲倦極為頹唐。
她詢問,他意興闌珊,隻說旅途勞頓身體不适。
深夜她醒來,看見身邊的男子無眠,坐在床上用雙手捧頭,長久不動。
她躺在枕頭上看他。
一室微光之中,彼此相隔如有千萬重山,遙不可及。
她一聲不吭等他開口。
他說,慶長,你有想過跟我結婚嗎。
我如何和你結婚,我離了婚,你又沒有離婚。
我知道你從來都是對我不滿意的。
你從不願意主動對我說我愛你。
你從來不說。
說有何用。
千言萬語,抵不上一步行動。
他悸然動怒,說,你又在指責我嗎。
你覺得我沒有為你做出任何努力嗎。
你覺得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嗎。
慶長看着男子激怒而扭曲的面容,心裡明白他不過是内心壓抑,無事生非。
他對自身現狀不滿意,影響到他對這段情感關系的心理反應。
失去的往日特權和驕傲,不過是身外之物。
是外界給予的形相和遭遇。
人若無法自控,隻能由它們撥弄。
内心的價值觀是不能變動的。
她心裡想,他畢竟還是一個商業社會中的人。
他被這些身外的評價,資源,身份,限制,緊緊捆綁控制,失去自我認定。
他對她的向往不無道理。
慶長是截然不同的人。
慶長是他内心渴望擁有但早已失去能力的某種象征。
他們不是彼此的對手。
他對她的瞻仰,超過她對他的期待。
他也許從來都覺得無法抵達她,内裡隐藏深不可測的自卑,也從不覺得可以得到她,承擔她。
她是4500米高山之上難得一見的野生鸢尾,清冷高遠,詭異難辨,不屬于他的世界。
他知道自己行至3000米,已再無呼吸餘力。
她本應是一種更為高遠的存在,如同他放在行李箱裡那一本隻在睡前拿出來閱讀的詩集。
但是他們沒有把握好此間距離,最終堕落為情愛中受束縛捆綁的男女。
最終不過都是凡人。
這種種日漸認清的現實,能夠以單純的充沛的劇烈的愛來做出彌補和替代的嗎。
他們都已知曉,愛不具備這種功能。
愛也許是祈禱和幻象。
愛不起實際作用,也沒有生活中妥協和維護的功效。
愛最終成為一面鏡子,隻用來辨析真實自我。
愛讓現實無處可避,凸現出任何幻象和借口都無法覆蔽的真相。
他們在這段關系裡,找到的隻是真相。
聖誕節前夕,他對她說出一個消息。
于姜懷孕了。
與他在一起的5年,冬天總有特殊記憶。
第一年冬天,她去瞻裡,遭遇雪災,他不顧危險來接她回去。
他們重逢于冰天雪地的異鄉,在寒冷簡陋的房間相擁而眠,做出今生識别的确認。
有一年冬天,她在高山之上的村莊,在淩晨凍雨連綿的木樓裡醒來,夢中他的面容逼近絲絲分明。
有一年冬天,他們在臨遠餐廳裡吃晚飯,他敞開心扉說出承諾決定帶她離開。
這一年冬天,他告訴她,他讓于姜懷孕。
于姜在北京并不缺乏異性伴侶,作風大膽,圈子混雜,但他對這件事情遲疑不決,是在确切日期裡,他的确做了與此相關的事情。
他去北京的一星期,一直住在她的别墅裡。
他沒有抵擋她的哭泣和纏綿,他也不覺得這是一件違背内心原則的事情。
對性愛他持有開放态度。
以前于姜吃避孕藥避孕,他從不操心。
他們久别重逢。
所有機緣時間應對無誤。
她年輕身體活力充沛,他令她再次懷孕。
這是第3次。
他當然知道這是一步即錯的事。
這個17歲跟随于他的少女,現在25歲。
她第三次懷孕,不會再輕易去流産。
于姜把青春美好的8年光陰擱置在這個男子身上,希望跟他有婚姻有孩子,期待時久日長,從未放棄。
她的身體也不能再受傷害。
所以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要失去慶長。
他非常害怕。
他說,不要離開我,慶長。
我會說服她去流産。
慶長說,你愛她嗎。
你誠實回答我。
請你說實話。
他說,不。
我不愛她。
我隻有你一個。
慶長。
這就是我的實話。
那你為何這樣對待我,又這樣對待她。
一切都是她的要求。
我沒有拒絕。
我不願意傷害她。
你知道,在當時的情形下…… 她截然打斷他,你如何再為你自己自圓其說。
你為何總是把責任推卸到你的女人身上。
為什麼你始終都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過錯。
他說,不要離開我,慶長。
我什麼都可以為你做。
深夜,他再次被來自北京的電話催醒。
對方哭泣不止。
他走進衛生間裡,關上門,說話良久。
有激烈的怒吼,也有低哀的請求。
一直持續,糾葛不清。
約打了一兩個小時,終于出來。
她坐在床邊,沒有開燈,忘記穿上一件衣服,隻覺得渾身冰涼。
他走過來,跪在她的腿邊,把臉埋在她的膝蓋上,身體無法控制地顫抖。
她伸出手,撫摸到他頭頂的頭發,這厚實的圓乎乎的腦袋。
虎頭虎腦的腦袋。
她撫摸着他,沉默不語,對他與女人之間的戲劇場景已麻木無情。
連失望也不再存在。
他說,慶長,她說要自殺。
請你給我時間。
請求你。
給我時間,我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明天一早要去機場,必須再去一次北京。
他抱住她,他要她,試圖用肉身來作出撫慰。
她拒絕,她的身體僵直冰冷,他無法進入,無法使她柔軟暖和起來。
她說,我已失去對你的性欲。
無法再與你做。
我的心和身體,現在就跟岩石一樣。
天快亮的時候,她驚醒過來,對着沉寂的房間輕聲叫喚,清池,清池。
他在她身邊,醒過來,說,我在這裡,我還沒有走。
她側身看着他,說,你抱住我。
清池。
他伸出手臂,像往昔一樣把她擁抱進他的懷裡,臉頰緊緊貼着她的額頭。
她在這懷抱裡再次閉上眼睛。
她輕聲說,我還想再睡。
我沒有睡夠。
此刻我非常希望能夠入睡。
哪怕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你已離開我的身邊。
(文-人-書-屋-W-R-S-H-U) 她為信仰和追随這個擁抱,付出全部力氣。
不過想得到一個伴侶。
一個茫茫世界中能夠與她相守,堅定親密的伴侶,一份可信任的真切的情感,一個内心可歸屬和栖息的家。
如此而已。
她在情感的陷落中自欺,隻為滿足缺損的自我。
她讓自己相信可以在他身上托付所有。
她對這種虛空和無常抵押下賭注。
而他不過是一個俗世的男子。
在清池去了機場之後,她起身,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這個臨時搭建的租住地裡,收拾出物品,不過是一些衣物和書籍。
她與他之間從來沒有過共同的建設和積累,無法獲得時間能夠從容攜手直到白頭老去。
他沒有給過她任何未來,隻有無盡的理由、借口、推卸、暧昧。
而同時,他們又為彼此付出了那麼多。
她把手指上的戒指取下,放在餐桌上。
沒有話想說,于是也就沒有一個字的留言。
拖上行李,關上門。
買機票。
回到上海。
再次換掉手機号碼。
删掉許清池手機号碼。
租下一個旅館房間隐匿起來,獨自一人,跟誰都不聯系。
所有的期許破滅,接受現實,擔當這結局。
除此之外,還能如何。
為了得到他的肉身,繼續苟且地存在下去,與他一起面對越走越迷茫的前途。
仇恨他對她的傷害,讓他苦痛和損失。
還是自毀。
不。
不。
這都不是她要的方式。
除了忘記和平靜。
她不要其他。
她試圖盡可能沉沒在昏睡之中。
在夢中,看見一條河岸,岸上蒼綠樹林挂滿燈籠。
一盞一盞,明亮喜悅。
她獨自站在對岸觀望,看着閃爍璀璨的燈的叢林,與他說話。
她說,清池,我們的感情,來得這樣迅急,這樣完滿,這樣美,一開始就點亮了所有的燈。
這燈,多得數不完,看不盡。
但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時間倒流,還能再有一次開始,讓我們持有耐心和希望,一盞一盞慢慢地點。
點一盞,亮一盞。
點一盞,再亮一盞。
這樣,就可以長相厮守,慢慢攜手走到老,走到死。
而不是在活着的時候,看着這亮滿的燈火逐漸稀落下去,一盞一盞地冷卻,熄滅,黑暗,摧毀。
這樣的過程,讓人的心何其傷痛和失望。
不是對感情,而是對人生。
或者說,我并不覺得我們的感情是一種失敗。
失敗的是我自己的人生。
因為我最終知道,這些無常的熄滅的黑暗下去的東西,是我的人生必須去面對和承擔的終局。
我不知道愛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
為何,我們相愛,最終卻隻能互相傷害,并且分裂隔離。
我已無法再面對你,因為無法面對和你在一起的這個失敗的自己。
我要重新來過。
她在夢中醒來。
吃不下食物,隻能喝水。
在清晨天光中,走進衛生間,看着鏡子裡的女子消瘦憔悴,默默煎熬的面容。
她感受過的痛苦,那像火焰一般透明而炙熱的痛苦,一旦點燃,整個人就被充盈膨脹成一個火爐,日夜燃燒。
即使咬緊牙關,也是粉身碎骨的事。
但此刻,她感覺到更多的,是一種随波逐流的順受。
沒有哭泣。
沒有酗酒。
沒有沉淪。
以前做過的事情,不會再重複。
不知曉睡了多久。
睡了多少天。
不知曉。
隻是在某一天清晨醒來,天色初亮,房間裡灑滿灰藍色光線,清涼幽靜。
她在床鋪上睜開眼睛,是的,床單上沒有鮮血,手臂上也沒有刀痕。
隻有她的心,結了一層薄而幹燥的傷疤。
她想起他的名字和面容如此清晰,心裡卻沒有多餘的反應或聲響,如同經曆一次徹底的清空和終結。
如同一個站在對岸的人,遠遠伫立,想不起前塵往事,早已道别,不可能再會。
斷絕時間。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隻有現在。
她感受到新生。
她一直在堅定而執着地往前走。
往前走。
終于把彼此的路走盡。
他完成在她生命中注定的任務。
她可以選擇記得或者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