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得 看不見的存在
關燈
小
中
大
期最後幾日,即将回去澳洲。
在清邁他思念她,腦子全是她的記憶。
她的肉身具備一種強烈而粘纏的磁性,即使分隔遙遠,他仍清醒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如同一條河流,日夜奔騰流連,渴望趨向她而去。
她留給他的手機,每次撥打都提示沒有信号。
寫過很多電子郵件給她,也全無回音。
最後一個夜晚,試圖再次撥打她的電話。
這一次終于撥通,她清晰的聲音平淡自若,一如往昔,沒有任何情緒流露。
隻是說剛剛從森林裡出來,在當地附近的一個小鎮裡看病。
身體一直不太舒服。
他說,你要當心傳染到當地病症。
她答非所問,說,我前幾天做夢,走到一個幽深連綿的山谷,一條曲折大路,路面潔白閃爍着光芒,兩邊是星羅棋布的深藍色湖泊。
許多赤裸的孩子在水中遊泳,沉沉浮浮,嬉戲喧鬧,發出的笑聲美麗極了。
我從中間大路上走過,不知道該帶哪一個孩子上來,跟我一起走。
路延伸到山谷的背後。
前面黑夜茫茫,天空有無數明亮的繁星。
他說,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夢。
她說,是。
在夢裡我有一種安甯喜悅。
我非常想你,Fiona,我們可否再見。
她說,不知道。
Ian,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已過去。
此後我們不過都是前途未蔔。
她繼續失蹤從未和他聯系。
他回到澳洲。
如常開始工作,運動,與年輕女孩重新約會,與她們上床。
卻始終無法忘記炎熱的萬象,在旅館房間鋪着刺繡白床單的單人床上,那個脖子後面有漢字刺青的女子。
她的神情冷淡奇幻。
她說的話他總是無法理解。
她的身體一直在對他發出呼喚。
他的心在某種被禁锢般的思念中碎裂。
開始終日隐隐作痛。
他成為自己都無法理解的另一個男人,堅持打電話給她,無法停止。
一個月後,她接了他的電話。
她已回去倫敦。
她說她懷孕了。
如果命運要把一些離奇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安排給他,那麼一定有其中道理。
就讓它來吧,他想。
他已在長久的渴望和思念中,撤掉内心所有防禦和退路,隻能随波逐流被席卷而去。
她捉摸不定的個性需要周圍的人對此順服,對未知無懼也沒有憂慮,如同野地裡的百合花,不種不收。
即使告知他這件事實,語氣裡也沒有試探或目的。
她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危險,也對結果毫無執着。
他說,你打算如何處理。
她說,也許生下來。
我沒有親人,想要自己的孩子。
你确定這是因我而起的嗎。
是的。
但這可以和你無關。
你一直在說這句話,包括我們在萬象的時候。
那我是什麼,一個工具嗎,一個不需要發表意見和感覺的協助生育的機器嗎。
不要生氣。
Ian,我為剛才的話語抱歉。
那讓我們生下孩子。
如果你願意,跟我在澳洲,我照顧你。
我從未有過打算要去那裡。
那現在開始打算吧。
這裡會有你的家。
25歲,她生下第一個孩子。
女孩,取名Isabel。
在孩子3歲時,他們舉行婚禮,她又已懷孕。
第二個孩子是男孩,Alex。
她對感情失去一個階段性的寄望,找到一個合作的男子停歇下來。
她需要休息。
他們之間肉身聯系如此緊密,以個性和特質互相施展魔力。
這段婚姻,肉體的粘着沉迷是牢固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不過是一對精神模式上沒有共通之處的異國男女。
很少交流。
早期還曾互相探索新奇話題,結婚生子後,日常生活很快被工作、孩子、瑣碎家庭事務代替。
她是沉默寡言的女子,性格也不活潑,但他知道她心意細密,絕非面目沉悶,隻是無從獲得通道進入她的内心。
她即使生下兩個孩子,個性依舊如大海深沉難測。
就這樣她跟随一個内心無法溝通的白人男子,在南半球美而沉悶的小鎮建立起家庭。
因為童年離奇的生活有太多安全感上的缺陷,她對家庭的照料經營出乎意料的熾烈和專注。
得到一個形式和内容極為完備的穩定的家,這是她希望做到的,為此付出意志和能量。
這意志和能量在Ian第一次與她相遇的時候,就已察覺。
她雖不動聲色,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卻都在對他發出呼叫:跟我一起聯結。
讓我懷孕。
跟我結婚。
帶我離開。
他無法理解和分辨她生命的結構以及屬性,但卻能聽到這源自本能的聲響,孤單而強烈地發出,根本不容忽視。
在他的所在地,Ian是極為普通的本地男子。
開車上班,早出晚歸,以工作支撐家庭,養活一家大小。
她成為住在近郊小鎮朗霞的全職家庭主婦。
朗霞鎮有1萬多人,是個空曠而邊緣的地區。
大片整潔有序的花園房子,一個中心廣場,有一條商業街道可以購買到家用必需品。
也有學校、醫院、教堂等各式機構。
開闊路面兩邊綠樹成蔭,田野開闊。
平時極少能見到人,氣氛相當冷清。
他們在此地購買寬大住宅,因為土地價格較城裡便宜。
此地位于南回歸線稍南,從來沒有寒冷日子,陽光暖煦親近,是豔陽高照的地方。
氣候宜人。
連空氣都是乏味至極的清新。
他們很少離開小鎮。
除了Ian有假期,一起攜帶孩子去國外度假旅行。
隔壁鄰居交往稀松,這裡也有華人,但她不愛與人交際。
混血孩子使用英文說話,對中文完全不感興趣。
她試圖跟孩子們說中文,教他們認字,收效甚微最終難以繼續。
她試圖教會他們背唐詩,現在看來不過是幻想。
她想起以前貞諒書架裡密密麻麻的書籍。
在她決定離開臨遠放棄那裡的一切的時候,就已明白什麼都無法帶走。
生活曆史一片空白。
沒有信物,沒有紀念,除了地圖冊中母親的一張素描、一枚戒指和保存下來的少量照片。
她隻能在逐步建立的現實生活中添加未曾有過的存在,比如婚姻,以及孩子。
照顧幼童,清掃整理,烹煮洗刷,一日三餐。
在屋前屋後種植玫瑰、百裡香、迷疊香、薄荷、石楠。
有時想起童年花園裡的鳳仙、牽牛、忍冬、臘梅、蘭草,這裡的植物都是不一樣的。
親自動手做面包。
推車帶孩子們去鎮上超級市場購物,歸途時在街邊小咖啡店坐下,抽根煙,喝杯咖啡,孩子們笨拙地給店裡鹦鹉喂食。
有時孩子都入睡,她深夜做工,用各色花布縫制包袋,枕頭,墊子,帶着孩子們去集市上售賣玩耍,當做一種消遣。
周末,Ian願意幫她看一天孩子,她會獨自坐火車去城裡遊逛。
那一日。
她穿正式衣裙,化妝,穿上繡花鞋。
很多衣裙是貞諒留下。
白色夏布刺繡裙子款式屬于舊時,Ian很難理解這是一種美,但也已習慣遺世獨立的東方妻子,仿佛活在世間另一個界面,與她自己共存。
布裡斯班是安靜的城市,依據山形而建立,街巷常有許多坡度。
有時暖熱,有時下起細細的雨絲。
她走在街道上,知道目的地所在。
這是她結婚兩年之後擁有的秘密。
一個隐匿的情人,比她大20歲的白人男子。
每周見面一次。
還有一個女子,華裔,比她小3歲。
她在一天時間裡輪流與這互相分隔的兩個人見面。
聊天,吃飯,喝酒。
黃昏時若無其事離開,坐火車歸家回去鎮上。
有時她自問,希望在他們身上得到什麼。
那個男人在圖書館裡與她相識,一個小時之後,他邀請她一起去看電影。
她去了。
下雨的晚上,她身上穿的裙子略有潮濕,緊貼在腿上,露出少女般纖瘦秀麗的輪廓。
在燈光熄滅的電影
在清邁他思念她,腦子全是她的記憶。
她的肉身具備一種強烈而粘纏的磁性,即使分隔遙遠,他仍清醒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如同一條河流,日夜奔騰流連,渴望趨向她而去。
她留給他的手機,每次撥打都提示沒有信号。
寫過很多電子郵件給她,也全無回音。
最後一個夜晚,試圖再次撥打她的電話。
這一次終于撥通,她清晰的聲音平淡自若,一如往昔,沒有任何情緒流露。
隻是說剛剛從森林裡出來,在當地附近的一個小鎮裡看病。
身體一直不太舒服。
他說,你要當心傳染到當地病症。
她答非所問,說,我前幾天做夢,走到一個幽深連綿的山谷,一條曲折大路,路面潔白閃爍着光芒,兩邊是星羅棋布的深藍色湖泊。
許多赤裸的孩子在水中遊泳,沉沉浮浮,嬉戲喧鬧,發出的笑聲美麗極了。
我從中間大路上走過,不知道該帶哪一個孩子上來,跟我一起走。
路延伸到山谷的背後。
前面黑夜茫茫,天空有無數明亮的繁星。
他說,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夢。
她說,是。
在夢裡我有一種安甯喜悅。
我非常想你,Fiona,我們可否再見。
她說,不知道。
Ian,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已過去。
此後我們不過都是前途未蔔。
她繼續失蹤從未和他聯系。
他回到澳洲。
如常開始工作,運動,與年輕女孩重新約會,與她們上床。
卻始終無法忘記炎熱的萬象,在旅館房間鋪着刺繡白床單的單人床上,那個脖子後面有漢字刺青的女子。
她的神情冷淡奇幻。
她說的話他總是無法理解。
她的身體一直在對他發出呼喚。
他的心在某種被禁锢般的思念中碎裂。
開始終日隐隐作痛。
他成為自己都無法理解的另一個男人,堅持打電話給她,無法停止。
一個月後,她接了他的電話。
她已回去倫敦。
她說她懷孕了。
如果命運要把一些離奇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安排給他,那麼一定有其中道理。
就讓它來吧,他想。
他已在長久的渴望和思念中,撤掉内心所有防禦和退路,隻能随波逐流被席卷而去。
她捉摸不定的個性需要周圍的人對此順服,對未知無懼也沒有憂慮,如同野地裡的百合花,不種不收。
即使告知他這件事實,語氣裡也沒有試探或目的。
她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危險,也對結果毫無執着。
他說,你打算如何處理。
她說,也許生下來。
我沒有親人,想要自己的孩子。
你确定這是因我而起的嗎。
是的。
但這可以和你無關。
你一直在說這句話,包括我們在萬象的時候。
那我是什麼,一個工具嗎,一個不需要發表意見和感覺的協助生育的機器嗎。
不要生氣。
Ian,我為剛才的話語抱歉。
那讓我們生下孩子。
如果你願意,跟我在澳洲,我照顧你。
我從未有過打算要去那裡。
那現在開始打算吧。
這裡會有你的家。
25歲,她生下第一個孩子。
女孩,取名Isabel。
在孩子3歲時,他們舉行婚禮,她又已懷孕。
第二個孩子是男孩,Alex。
她對感情失去一個階段性的寄望,找到一個合作的男子停歇下來。
她需要休息。
他們之間肉身聯系如此緊密,以個性和特質互相施展魔力。
這段婚姻,肉體的粘着沉迷是牢固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不過是一對精神模式上沒有共通之處的異國男女。
很少交流。
早期還曾互相探索新奇話題,結婚生子後,日常生活很快被工作、孩子、瑣碎家庭事務代替。
她是沉默寡言的女子,性格也不活潑,但他知道她心意細密,絕非面目沉悶,隻是無從獲得通道進入她的内心。
她即使生下兩個孩子,個性依舊如大海深沉難測。
就這樣她跟随一個内心無法溝通的白人男子,在南半球美而沉悶的小鎮建立起家庭。
因為童年離奇的生活有太多安全感上的缺陷,她對家庭的照料經營出乎意料的熾烈和專注。
得到一個形式和内容極為完備的穩定的家,這是她希望做到的,為此付出意志和能量。
這意志和能量在Ian第一次與她相遇的時候,就已察覺。
她雖不動聲色,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卻都在對他發出呼叫:跟我一起聯結。
讓我懷孕。
跟我結婚。
帶我離開。
他無法理解和分辨她生命的結構以及屬性,但卻能聽到這源自本能的聲響,孤單而強烈地發出,根本不容忽視。
在他的所在地,Ian是極為普通的本地男子。
開車上班,早出晚歸,以工作支撐家庭,養活一家大小。
她成為住在近郊小鎮朗霞的全職家庭主婦。
朗霞鎮有1萬多人,是個空曠而邊緣的地區。
大片整潔有序的花園房子,一個中心廣場,有一條商業街道可以購買到家用必需品。
也有學校、醫院、教堂等各式機構。
開闊路面兩邊綠樹成蔭,田野開闊。
平時極少能見到人,氣氛相當冷清。
他們在此地購買寬大住宅,因為土地價格較城裡便宜。
此地位于南回歸線稍南,從來沒有寒冷日子,陽光暖煦親近,是豔陽高照的地方。
氣候宜人。
連空氣都是乏味至極的清新。
他們很少離開小鎮。
除了Ian有假期,一起攜帶孩子去國外度假旅行。
隔壁鄰居交往稀松,這裡也有華人,但她不愛與人交際。
混血孩子使用英文說話,對中文完全不感興趣。
她試圖跟孩子們說中文,教他們認字,收效甚微最終難以繼續。
她試圖教會他們背唐詩,現在看來不過是幻想。
她想起以前貞諒書架裡密密麻麻的書籍。
在她決定離開臨遠放棄那裡的一切的時候,就已明白什麼都無法帶走。
生活曆史一片空白。
沒有信物,沒有紀念,除了地圖冊中母親的一張素描、一枚戒指和保存下來的少量照片。
她隻能在逐步建立的現實生活中添加未曾有過的存在,比如婚姻,以及孩子。
照顧幼童,清掃整理,烹煮洗刷,一日三餐。
在屋前屋後種植玫瑰、百裡香、迷疊香、薄荷、石楠。
有時想起童年花園裡的鳳仙、牽牛、忍冬、臘梅、蘭草,這裡的植物都是不一樣的。
親自動手做面包。
推車帶孩子們去鎮上超級市場購物,歸途時在街邊小咖啡店坐下,抽根煙,喝杯咖啡,孩子們笨拙地給店裡鹦鹉喂食。
有時孩子都入睡,她深夜做工,用各色花布縫制包袋,枕頭,墊子,帶着孩子們去集市上售賣玩耍,當做一種消遣。
周末,Ian願意幫她看一天孩子,她會獨自坐火車去城裡遊逛。
那一日。
她穿正式衣裙,化妝,穿上繡花鞋。
很多衣裙是貞諒留下。
白色夏布刺繡裙子款式屬于舊時,Ian很難理解這是一種美,但也已習慣遺世獨立的東方妻子,仿佛活在世間另一個界面,與她自己共存。
布裡斯班是安靜的城市,依據山形而建立,街巷常有許多坡度。
有時暖熱,有時下起細細的雨絲。
她走在街道上,知道目的地所在。
這是她結婚兩年之後擁有的秘密。
一個隐匿的情人,比她大20歲的白人男子。
每周見面一次。
還有一個女子,華裔,比她小3歲。
她在一天時間裡輪流與這互相分隔的兩個人見面。
聊天,吃飯,喝酒。
黃昏時若無其事離開,坐火車歸家回去鎮上。
有時她自問,希望在他們身上得到什麼。
那個男人在圖書館裡與她相識,一個小時之後,他邀請她一起去看電影。
她去了。
下雨的晚上,她身上穿的裙子略有潮濕,緊貼在腿上,露出少女般纖瘦秀麗的輪廓。
在燈光熄滅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