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慶長 白鳥
關燈
小
中
大
不夠真實。
但這是Fiona事先嚴格限制和設計的采訪,她知道她的報紙需要什麼。
這不是周慶長的采訪。
她不會用這樣的模式去面對采訪者,不願徒然浪費彼此時間。
這一次純粹幫忙,她不再多想,隻是覺得無由疲倦。
他說,我已下班,現在開車載你去我家。
希望你在派對上有所放松。
他開一輛線條簡練黑色德國汽車。
車廂寬敞,溫度适宜。
隐約清新古龍水氣味。
她強力支撐,告訴自己這是工作時間,還不能夠放松。
但不知為何,這個男子在身邊的氣場,使她無法試圖遮掩隐瞞。
他放的音樂,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協奏曲。
路途并不遠,麗都涉外區域别墅區。
她打了幾次瞌睡,閉上眼睛又頓然警醒,非常辛苦。
他在旁邊輕輕發出歎息,沒有刻意說話,隻是默默開車。
三環已是堵車高峰,汽車擁擠一起緩慢移動。
霓虹逐漸亮起,城市暮色四起。
她在他旁邊座位上睡了過去。
在夢中,她看到與母親去臨遠旅行。
8月,盆地型城市熱浪滾滾,即使一面波光粼粼的大湖如影相随,那也是不足夠的。
她看到湖面上荷花已開到衰竭,如同性命交關,闊大葉片邊緣發黃。
未完全打開的花苞被燒灼過一般,倒映在死寂池塘裡。
花香腐爛劇烈,直沖腦門。
母親與她一起,搭上一輛出租車,去青墩茶社與一個男子相見。
不清潔的車廂裡,兼空調失靈。
母親抹過胭脂的臉上,汗水開始滲出。
母親平時從不化妝,一旦化妝總有漏洞,眼線漏色,胭脂不均勻,口紅也會斑駁不齊。
但越是如此狼狽,越襯托她豔麗。
在某種不合理不平衡的處境之中,母親的光亮更鮮襯。
茶社裡,一間花園裡的茶房,原來是由一座古老亭子改造。
在舊結構上搭建落地玻璃窗。
陽光刺眼,母親與男子分坐香樟木桌子兩端。
服務生端來一壺綠茶,一碟葵花子,一碟話梅,搪瓷罐裡有陳舊茶葉,桌子下面放了兩隻熱水瓶,關門退去。
母親穿天青色細棉連衣裙,赤腳穿繡花鞋子,脖子上有用深褐色絲線串起的一顆老瑪瑙。
男子皮膚在炎夏中閃爍出微微白光。
慶長站在窗前,在無邊際的窗框裡,看到一面無邊際的湖。
黏濕空氣,重重包裹。
玻璃裡映出母親的臉,與男子長時無語,安靜對坐,看看湖,又看看天。
空氣裡滿是絲線般光滑而細密的糾纏。
母親慢慢拆開一隻香煙殼,是平日常抽的本地産薄荷煙草。
把紙鋪平,摩挲良久使它溫順,遞給男子,說,我要看看你的字。
他拿過去,俯下身,頭頂發絲烏黑,當真手裡拿着服務員記賬的水筆,寫了一行字: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那一年慶長5歲。
她看到玻璃裡映出的母親,拿起香煙殼紙,在日光下觀望男子寫下的字迹,仿佛他們在舊絹水墨的時空邂逅,惺惺相惜,天高水遠。
母親26歲,還很年輕。
湖的對岸,城市高樓密密排布,如同塑料積木,粗陋,草率,不知所雲。
在荷花刺鼻的破敗香氣中,她的母親,與那個皮膚發出白光的男子愛戀。
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句話。
這樣,屬于一個人的一生,已經過去了。
此刻,在玻璃窗邊伫立的女童,無暇顧及,隻見濃密樹影裡突然躍出一隻白色蒼鹭,長腿伸出,翅膀平展,長喙銜着一尾鯉魚,向屋檐上空飛去。
朗朗夏日天空,湛藍紋絲不動,開闊如鏡面。
大鳥舒展的影子掠過,飛行軌迹劃出一道銀白色弧線。
慶長跳躍起來,用手指叩擊發燙的大玻璃窗,輕聲叫嚷,看,看,它飛到那裡去了。
陽光刺痛她的額頭,如同眼睛裡全是跳躍的玻璃屑。
母親在後面伸過手來,清涼手指蒙住她的眼睛。
她說,噓。
噓。
慶長,你要安甯。
母親與那男子,是否看到那隻鳥。
看或沒看到,都已無所謂。
母親此刻在世間,已不僅是周慶長的母親,她代表她的自我存在呈現于世,孤單的需索情感的女子。
沉默寡言的父親,也許從未看到過母親隐藏于不合理不平衡之中的豔光,而這原本是一個女子生命的本質所在。
即使沒有這些觀望欣賞,她也會在時間中衰老死去。
隻是母親性格暴烈無法甘願。
慶長6歲時,母親提出離婚。
他們日益無法共存,時常造孽,互相指責,砸碎廚房裡所有碗盤,長時間分床。
各自是善良個體,卻因出現在對方身邊面目料峭互相怨怼。
這真是人與人之間無法猜測解釋的因緣。
被組合的秩序注定各自損耗美好,隻能想方設法脫離。
父親不同意。
母親起訴到法庭,執意離開,不惜一切代價。
沒有人知道那個男子的存在。
慶長告訴自己要保持安甯。
對誰也未曾提起那一次旅行。
母親也許希望帶她離開,但祖母和父親堅決不允。
祖母為此特意從棠溪鄉下趕來,住在家裡等待法院審判結果。
父母為何會結婚,生下她來,大人的曆史并非讓孩子用以理解,隻讓他們負擔結果。
她躺在小床上,斷斷續續醒來,窄小客廳裡,祖母一直發出啜泣,叔叔在旁邊小聲安慰。
祖母照看慶長,對她疼愛有加,擔心幼小的慶長因父母離異失去安穩。
她清晰聽到祖母心痛的聲音,反複說,慶長怎麼辦,慶長怎麼辦。
她隻覺得憂慮結局與己似乎全不相關。
懵懂無知中隻想再次入睡。
童年時大部分時間她随祖母在棠溪度過。
父母偶爾過來探望,節假日帶她進城同住。
一直這樣颠來倒去。
父親忙于做生意,長時間奔波,對她并不親近。
母親不屬于日常女子範疇,工作之餘,更多精力用在旅行、閱讀、聚會及無關事情上。
她喜愛慶長,蹲下身張開手臂迎接她飛奔投入懷抱,緊緊擁抱。
無論如何,這是世間最寵溺她的人。
給她買裙子玩具各種糖果,經濟并不富裕,卻竭力取悅她的快樂。
即便如此,她依舊是一個頻繁調換工作、經常遠行及需要獨處的母親。
在偶爾同睡的夜晚,她在床上看着年輕女子,穿白色鑲綴細蕾絲睡衣,長時間坐在橢圓形梳妝鏡前,用一柄豬鬃發梳梳理長發。
發絲漆黑濃密如同雲團。
母親有一種力氣,由蓬勃的生命力、熱烈情感、不羁野性、意志和智性互相混合攪拌而成。
她的力氣,使她對生活持有剛硬的叛逆之心。
母親是象征,超越生活的庸俗灰暗。
深夜她醒來,女子蹲在床邊,伸出手臂緊抱她。
切切撫摸她的頭發和面容,無限哀恸。
她不知道是否天亮,房間裡寂靜,隻有小台燈的光隐約照亮母親面容。
母親沒有化妝,臉色憔悴,眼角一直有眼淚流下來。
一如往昔的笑容。
呵,母親的笑容總是這樣令人流連。
她叫她,媽媽,媽媽,依舊困熟眠貌,睜不開眼睛。
母親撫摸她的額頭、發際,無限留戀,輕輕說,慶長,你要記得,媽媽愛你。
媽媽非常愛你。
有顆顆眼淚滴落在脖子和臉頰上溫熱短促,孩童卻不顧惜,隻想追問,媽媽,明天你能不能帶我去動物園,我想去看長頸鹿。
母親說,好,帶你去,我們一起去看長頸鹿。
再帶你去吃馄饨。
你是媽媽最愛的寶貝,你是媽媽心中最美麗的孩子。
她得到承諾和贊美覺得愉快,閉上眼睛安心睡去。
臉上殘餘母親的眼淚帶着溫度還未幹涸。
6歲的她,未曾懂得世間生離死别的痛楚,心裡渾然天真木知木覺。
母親與她告别,這痛楚是在後來綿延歲月裡逐漸釋放和呈現的,逐月逐年出力沉重,最終令她碎裂。
母親就這樣與父親離了婚。
無法帶走慶長,一無所有,哄慶長入睡後,當天晚上便坐火車離開雲和去了臨遠。
母親遠走高飛。
在夢中,慶長看到自己是伫立窗邊的女童,與一個悶熱奇幻的夏日午後從未分隔。
如果人的生命能夠持有奇迹,母親出手迅急沒有遲疑。
而父親很快得病,婚姻失敗,事業受損,一蹶不振纏綿于病榻。
祖母照顧他們生活,不允許母親探望。
母親嫁人。
後來去了深圳。
路途遙遠,不再回來。
她深愛玻璃中映照出來的成年女子,如此美而充沛,像豔陽下盛開及時的花朵。
她甯可如此。
她恨過母親的時刻,是在16歲。
成年之後,她再次原諒了她。
每個人隻能獨自面對生命的黑暗深淵斷崖絕壁,風聲呼嘯,自身不能保全。
又有誰可以互相依仗,長久憑靠。
慶長對感情失去信仰。
或者說,她的信仰消失于破碎虛空的現實。
究其實質,她是一個被打敗的人。
27歲,曾被打敗,從現實的破碎虛空中凸顯而出的周慶長,出現在許清池身邊。
她醒來。
看到汽車停在地下車庫,清池打開車頂小燈閱讀文件。
睡了多久她不知道。
他一直在等她醒來。
身上遮擋着一件西服,散發淡淡古龍水氣味。
也許是苔藓、松柏、小蒼蘭互相混合的氣味。
她困惑地在空氣中分辨這股幽幽入侵的氣息,有片刻怅惘。
他們如此逼近,封閉在一個狹小車内空間,車廂裡流動的情緒息息相關,靜谧甯和,如同一起相守數十年的伴侶。
這個初識的男子,提供給她的氣場是未曾感受過的親近自然。
不知為何,她覺得他這樣親,卻隻能不動聲色。
這感覺來得迅猛,直接,令人措手不及。
她試圖一邊辨别一邊慢慢把它确認。
她直起身,輕聲對他說,我居然又睡着了。
對不起,耽擱你時間。
在慣有的淡漠表情之上,她的笑容沒有預兆和過渡,露出大顆潔白齊整牙齒,天真無邪,如同幼童。
他看着她的臉,什麼也沒有說。
他們下了車。
為何這次出差,總是感覺疲倦,并多次陷入出神和瞌睡,她無從得知。
這肯定不是她平素風格。
也許這一年她壓力深重。
工作内容劍走偏鋒觀點鮮明,吸引大批固定讀者,引起圈裡圈外争議性評價。
即便如此,這份工作,大概隻使用了天性一半左右的能力。
如果試圖多拿出一些,隻會遭受更多外界質疑和攻擊。
同時,她意識到這份工作不具備開拓前景。
和社會主流導向保持距離持有叛逆之意,無有可能得到大品牌廣告贊助或建立其他商業合作。
誰都知道時尚娛樂最吸引眼球。
同時,雜志一直戰戰兢兢承擔某種意識形态的風險。
發行始終叫好不叫座,市場部有壓力。
雜志換了主編和編輯
但這是Fiona事先嚴格限制和設計的采訪,她知道她的報紙需要什麼。
這不是周慶長的采訪。
她不會用這樣的模式去面對采訪者,不願徒然浪費彼此時間。
這一次純粹幫忙,她不再多想,隻是覺得無由疲倦。
他說,我已下班,現在開車載你去我家。
希望你在派對上有所放松。
他開一輛線條簡練黑色德國汽車。
車廂寬敞,溫度适宜。
隐約清新古龍水氣味。
她強力支撐,告訴自己這是工作時間,還不能夠放松。
但不知為何,這個男子在身邊的氣場,使她無法試圖遮掩隐瞞。
他放的音樂,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協奏曲。
路途并不遠,麗都涉外區域别墅區。
她打了幾次瞌睡,閉上眼睛又頓然警醒,非常辛苦。
他在旁邊輕輕發出歎息,沒有刻意說話,隻是默默開車。
三環已是堵車高峰,汽車擁擠一起緩慢移動。
霓虹逐漸亮起,城市暮色四起。
她在他旁邊座位上睡了過去。
在夢中,她看到與母親去臨遠旅行。
8月,盆地型城市熱浪滾滾,即使一面波光粼粼的大湖如影相随,那也是不足夠的。
她看到湖面上荷花已開到衰竭,如同性命交關,闊大葉片邊緣發黃。
未完全打開的花苞被燒灼過一般,倒映在死寂池塘裡。
花香腐爛劇烈,直沖腦門。
母親與她一起,搭上一輛出租車,去青墩茶社與一個男子相見。
不清潔的車廂裡,兼空調失靈。
母親抹過胭脂的臉上,汗水開始滲出。
母親平時從不化妝,一旦化妝總有漏洞,眼線漏色,胭脂不均勻,口紅也會斑駁不齊。
但越是如此狼狽,越襯托她豔麗。
在某種不合理不平衡的處境之中,母親的光亮更鮮襯。
茶社裡,一間花園裡的茶房,原來是由一座古老亭子改造。
在舊結構上搭建落地玻璃窗。
陽光刺眼,母親與男子分坐香樟木桌子兩端。
服務生端來一壺綠茶,一碟葵花子,一碟話梅,搪瓷罐裡有陳舊茶葉,桌子下面放了兩隻熱水瓶,關門退去。
母親穿天青色細棉連衣裙,赤腳穿繡花鞋子,脖子上有用深褐色絲線串起的一顆老瑪瑙。
男子皮膚在炎夏中閃爍出微微白光。
慶長站在窗前,在無邊際的窗框裡,看到一面無邊際的湖。
黏濕空氣,重重包裹。
玻璃裡映出母親的臉,與男子長時無語,安靜對坐,看看湖,又看看天。
空氣裡滿是絲線般光滑而細密的糾纏。
母親慢慢拆開一隻香煙殼,是平日常抽的本地産薄荷煙草。
把紙鋪平,摩挲良久使它溫順,遞給男子,說,我要看看你的字。
他拿過去,俯下身,頭頂發絲烏黑,當真手裡拿着服務員記賬的水筆,寫了一行字: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那一年慶長5歲。
她看到玻璃裡映出的母親,拿起香煙殼紙,在日光下觀望男子寫下的字迹,仿佛他們在舊絹水墨的時空邂逅,惺惺相惜,天高水遠。
母親26歲,還很年輕。
湖的對岸,城市高樓密密排布,如同塑料積木,粗陋,草率,不知所雲。
在荷花刺鼻的破敗香氣中,她的母親,與那個皮膚發出白光的男子愛戀。
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句話。
這樣,屬于一個人的一生,已經過去了。
此刻,在玻璃窗邊伫立的女童,無暇顧及,隻見濃密樹影裡突然躍出一隻白色蒼鹭,長腿伸出,翅膀平展,長喙銜着一尾鯉魚,向屋檐上空飛去。
朗朗夏日天空,湛藍紋絲不動,開闊如鏡面。
大鳥舒展的影子掠過,飛行軌迹劃出一道銀白色弧線。
慶長跳躍起來,用手指叩擊發燙的大玻璃窗,輕聲叫嚷,看,看,它飛到那裡去了。
陽光刺痛她的額頭,如同眼睛裡全是跳躍的玻璃屑。
母親在後面伸過手來,清涼手指蒙住她的眼睛。
她說,噓。
噓。
慶長,你要安甯。
母親與那男子,是否看到那隻鳥。
看或沒看到,都已無所謂。
母親此刻在世間,已不僅是周慶長的母親,她代表她的自我存在呈現于世,孤單的需索情感的女子。
沉默寡言的父親,也許從未看到過母親隐藏于不合理不平衡之中的豔光,而這原本是一個女子生命的本質所在。
即使沒有這些觀望欣賞,她也會在時間中衰老死去。
隻是母親性格暴烈無法甘願。
慶長6歲時,母親提出離婚。
他們日益無法共存,時常造孽,互相指責,砸碎廚房裡所有碗盤,長時間分床。
各自是善良個體,卻因出現在對方身邊面目料峭互相怨怼。
這真是人與人之間無法猜測解釋的因緣。
被組合的秩序注定各自損耗美好,隻能想方設法脫離。
父親不同意。
母親起訴到法庭,執意離開,不惜一切代價。
沒有人知道那個男子的存在。
慶長告訴自己要保持安甯。
對誰也未曾提起那一次旅行。
母親也許希望帶她離開,但祖母和父親堅決不允。
祖母為此特意從棠溪鄉下趕來,住在家裡等待法院審判結果。
父母為何會結婚,生下她來,大人的曆史并非讓孩子用以理解,隻讓他們負擔結果。
她躺在小床上,斷斷續續醒來,窄小客廳裡,祖母一直發出啜泣,叔叔在旁邊小聲安慰。
祖母照看慶長,對她疼愛有加,擔心幼小的慶長因父母離異失去安穩。
她清晰聽到祖母心痛的聲音,反複說,慶長怎麼辦,慶長怎麼辦。
她隻覺得憂慮結局與己似乎全不相關。
懵懂無知中隻想再次入睡。
童年時大部分時間她随祖母在棠溪度過。
父母偶爾過來探望,節假日帶她進城同住。
一直這樣颠來倒去。
父親忙于做生意,長時間奔波,對她并不親近。
母親不屬于日常女子範疇,工作之餘,更多精力用在旅行、閱讀、聚會及無關事情上。
她喜愛慶長,蹲下身張開手臂迎接她飛奔投入懷抱,緊緊擁抱。
無論如何,這是世間最寵溺她的人。
給她買裙子玩具各種糖果,經濟并不富裕,卻竭力取悅她的快樂。
即便如此,她依舊是一個頻繁調換工作、經常遠行及需要獨處的母親。
在偶爾同睡的夜晚,她在床上看着年輕女子,穿白色鑲綴細蕾絲睡衣,長時間坐在橢圓形梳妝鏡前,用一柄豬鬃發梳梳理長發。
發絲漆黑濃密如同雲團。
母親有一種力氣,由蓬勃的生命力、熱烈情感、不羁野性、意志和智性互相混合攪拌而成。
她的力氣,使她對生活持有剛硬的叛逆之心。
母親是象征,超越生活的庸俗灰暗。
深夜她醒來,女子蹲在床邊,伸出手臂緊抱她。
切切撫摸她的頭發和面容,無限哀恸。
她不知道是否天亮,房間裡寂靜,隻有小台燈的光隐約照亮母親面容。
母親沒有化妝,臉色憔悴,眼角一直有眼淚流下來。
一如往昔的笑容。
呵,母親的笑容總是這樣令人流連。
她叫她,媽媽,媽媽,依舊困熟眠貌,睜不開眼睛。
母親撫摸她的額頭、發際,無限留戀,輕輕說,慶長,你要記得,媽媽愛你。
媽媽非常愛你。
有顆顆眼淚滴落在脖子和臉頰上溫熱短促,孩童卻不顧惜,隻想追問,媽媽,明天你能不能帶我去動物園,我想去看長頸鹿。
母親說,好,帶你去,我們一起去看長頸鹿。
再帶你去吃馄饨。
你是媽媽最愛的寶貝,你是媽媽心中最美麗的孩子。
她得到承諾和贊美覺得愉快,閉上眼睛安心睡去。
臉上殘餘母親的眼淚帶着溫度還未幹涸。
6歲的她,未曾懂得世間生離死别的痛楚,心裡渾然天真木知木覺。
母親與她告别,這痛楚是在後來綿延歲月裡逐漸釋放和呈現的,逐月逐年出力沉重,最終令她碎裂。
母親就這樣與父親離了婚。
無法帶走慶長,一無所有,哄慶長入睡後,當天晚上便坐火車離開雲和去了臨遠。
母親遠走高飛。
在夢中,慶長看到自己是伫立窗邊的女童,與一個悶熱奇幻的夏日午後從未分隔。
如果人的生命能夠持有奇迹,母親出手迅急沒有遲疑。
而父親很快得病,婚姻失敗,事業受損,一蹶不振纏綿于病榻。
祖母照顧他們生活,不允許母親探望。
母親嫁人。
後來去了深圳。
路途遙遠,不再回來。
她深愛玻璃中映照出來的成年女子,如此美而充沛,像豔陽下盛開及時的花朵。
她甯可如此。
她恨過母親的時刻,是在16歲。
成年之後,她再次原諒了她。
每個人隻能獨自面對生命的黑暗深淵斷崖絕壁,風聲呼嘯,自身不能保全。
又有誰可以互相依仗,長久憑靠。
慶長對感情失去信仰。
或者說,她的信仰消失于破碎虛空的現實。
究其實質,她是一個被打敗的人。
27歲,曾被打敗,從現實的破碎虛空中凸顯而出的周慶長,出現在許清池身邊。
她醒來。
看到汽車停在地下車庫,清池打開車頂小燈閱讀文件。
睡了多久她不知道。
他一直在等她醒來。
身上遮擋着一件西服,散發淡淡古龍水氣味。
也許是苔藓、松柏、小蒼蘭互相混合的氣味。
她困惑地在空氣中分辨這股幽幽入侵的氣息,有片刻怅惘。
他們如此逼近,封閉在一個狹小車内空間,車廂裡流動的情緒息息相關,靜谧甯和,如同一起相守數十年的伴侶。
這個初識的男子,提供給她的氣場是未曾感受過的親近自然。
不知為何,她覺得他這樣親,卻隻能不動聲色。
這感覺來得迅猛,直接,令人措手不及。
她試圖一邊辨别一邊慢慢把它确認。
她直起身,輕聲對他說,我居然又睡着了。
對不起,耽擱你時間。
在慣有的淡漠表情之上,她的笑容沒有預兆和過渡,露出大顆潔白齊整牙齒,天真無邪,如同幼童。
他看着她的臉,什麼也沒有說。
他們下了車。
為何這次出差,總是感覺疲倦,并多次陷入出神和瞌睡,她無從得知。
這肯定不是她平素風格。
也許這一年她壓力深重。
工作内容劍走偏鋒觀點鮮明,吸引大批固定讀者,引起圈裡圈外争議性評價。
即便如此,這份工作,大概隻使用了天性一半左右的能力。
如果試圖多拿出一些,隻會遭受更多外界質疑和攻擊。
同時,她意識到這份工作不具備開拓前景。
和社會主流導向保持距離持有叛逆之意,無有可能得到大品牌廣告贊助或建立其他商業合作。
誰都知道時尚娛樂最吸引眼球。
同時,雜志一直戰戰兢兢承擔某種意識形态的風險。
發行始終叫好不叫座,市場部有壓力。
雜志換了主編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