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尋找“三首塔”

關燈
“那座塔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傳聞。

    以前那個地方是刑場,對面就是川崎的小城鎮,由于現在已經沒有鐵路經過,因此街景荒涼、人煙稀少。

    以前這裡是禦城的工商業集中地區,據說相當繁榮呢!” “到了明治時期,前面一點的鳥之巢山蘊含銀礦,投機客蜂擁而至,曾經風光一時。

    之後,‘銀山夢’破滅了,鐵路也被拆掉,那裡就越來越蕭條,現在隻剩下曾經是刑場的蓮華供養塔。

    ” “到了昭和年代,一位不名人士出錢在那裡蓋了供養培,因而分配到一塊相當廣大的田地作為塔樓的經濟來源。

    戰後由于農地改革,那片寬廣的田地被某位人士奪走。

    ” “不過,法然和尚也不是省油的燈,供養塔的一切都由法然和尚全權負責;大約一年前,年輕的弟子逃離之後,法然和尚便與世隔絕。

    你去那裡寫生沒有關系,但是不要惹到法然和尚,因為他是一個性情乖戾的老家夥。

    ” 清子不問自答地說了一大堆,堀井敬三似乎從中掌握了一些“三首塔”的近況。

     法然和尚 以上是三個月來在我周遭發生各種巨變,截至“蓮華供養塔”出現的所有經過情形,我利用空檔的時間,将事件持續記錄下來,然後在“鹭之湯”旅店作總整理。

     當時我就有預感“三首塔”會有事情發生,我盡可能以告自的方式,将發生在我宮本音祢身上的不幸,以及我如何艱辛地從颠沛流離的道路上重新站起來的心路曆程,真實地公諸于世。

     原本我不打算再寫日後所發生的事情。

    如果再寫下去,對我實在是一項殘酷的考驗,而逼我步向殘酷深淵的人,正是金田一耕助先生。

     金田一耕助先生告訴我: “好不容易已經寫到這個階段,沒有理由半途而廢。

    而且你這樣做,對堀井先生不會感到内疚嗎?” 經他這樣一說,我也覺得不無道理。

     為了對我原先的不明事理表示歉意,我決定将這篇紀錄寫到最後的篇章――“尾聲”為止,因此我強打起精神,繼續寫下後來的經過。

     我們到達“鹭之湯”的隔天,很幸運地,天氣非常晴朗,堀井敬三一大早就帶着畫架、畫布外出。

     “老婆,對不起。

    你可不可以幫我送個便當來呀?今天的天氣非常暖和,我們在草原上一起吃便當好嗎?” “好啊!我要把便當送去哪裡給你呢?” 因為清子在我旁邊,我也用不流利的大阪腔調回問他。

     “啊!我會在蓮華供養塔的附近寫生。

    清子,不好意思,到時候可不可以麻煩你帶我太太來找我?” “好啊!沒問題。

    中午我會陪你太太去找你。

    ” “那就拜托你了。

    ” 堀井敬三出去之後,我關在房間裡繼續寫“小說”,為了避開充滿好奇心且敏銳的清子,我同時開始着手“遺書”的整理工作。

     十一點多的時候,清子帶着便當來邀我,我匆匆将稿紙塞進皮箱内,鎖上房門一起和她外出。

     一路上,清子不厭其煩地詢問我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新生代畫家與女性作家的結合,大大地撩起清子的好奇心。

     對于她的各種問題,我必須盡量動不動就表現出害羞的神情,除了回答“是”或“不是”之外,我很少說其他的話,因為我擔心自己的大阪腔會露出破綻。

     一到達昨天和堀井敬三兩人來過的黃昏嶺,清子告訴我: “啊!古橋先生果然在那裡。

    ” 堀井敬三在距離“三首塔”大約一百公尺的地方架起畫架,神态悠閑地揮灑着手中的彩筆。

     他的旁邊站着一位身穿黑衣、頭上綁着頭巾、手裡拿着拐杖的和尚。

     “那個人是誰?是法然師父嗎?” “沒錯,他就是法然師父。

    既然他也在場,那麼我要先回去了。

    ” “嘿!怎麼回事?” “我曾經惹毛過他。

    太太,便當就交給你了。

    ” 清子把便當塞給我便匆忙離開,留下我一個人獨自往堀井敬三的方向走去。

     當我愈來愈靠近時,他們聽到腳步聲,不約而同地回過頭來。

     “是達子呀!辛苦你了,清子為什麼沒有跟你一塊兒來?” “哈哈,那女人大概是被我吓到了吧!” “對了,達子,這位是法然師父。

    師父,這是我剛剛跟你提到的内人――達子。

    ” “幸會。

    ” 法然和尚這個“老不休”目不轉睛地看着低頭的我。

     “古橋夫人長得非常漂亮呢!難怪你先生一直對你贊不絕口。

    哎呀!我真是太失禮了,我是法然……” 法然和尚光滑細嫩的皮膚與他的年齡不成正比,一绺白髯長至胸前,頭巾包裹着剃得光亮的頭。

     “啊!對不起、對不起。

    古橋太太,你丈夫很會畫畫,他的畫應該很賣錢吧!” 法然和尚的話使站在堀井敬三身後出神望着畫布的我,不禁深深地呼了口氣。

     隻見畫布上“三首塔”的草圖已經快要完成了。

     (我從不知道他除了會講流利的大阪方言之外,居然還會畫畫!) 恐怖的頭顱 我越來越不了解堀井敬三這個人了。

     自從那天以後,他幾乎每天都前往“三首塔”附近作畫。

    随着日落西山,眼看着畫布上尤多利羅(1883-1955,MauriceUtrillo法國的畫家)風格的沉靜風景完成時,我總是難以遏止内心的騷動、澎湃。

     “親愛的,你學過繪畫嗎?” 來到此地約莫過了兩個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