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折 衰蘭送客鹹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關燈
由你決斷。

     安祿山手下的大将崔乾祐大步走了進來,長跪在地,臣來得遲了,害公主受到驚擾,請公主原宥。

     怡然訝異,卻不露聲色。

    你起來說話。

     主公已經派乾祐去駐守陝州。

    公主若要回長安,沿途正好由乾祐照應。

    乾祐可以送公主到潼關前,過了潼關,仍是唐兵地界。

     怡然大怒,兩條眉毛豎起來,冷冷道:将軍高估我了,潼關守将絕不會因為我而開門迎敵,給你們可乘之機的。

     公主錯看乾祐了,乾祐怎麼敢利用公主?乾祐已經給公主備下三十匹良馬,糧草若幹,供公主路上使用。

    乾祐會确保公主從洛陽至靈寶一路的安全。

    當然了,公主的家臣勇不可擋,我們的人無須相随。

     你放我走,不怕牧羊奴知道?她罵安祿山是牧羊奴。

     來這裡的都是我的心腹,主公不會知道的。

    他回頭掃了部将一眼,眼中殺氣凜然。

     你為什麼冒這麼大的風險來幫我? 崔乾祐歎了口氣道:公主還是不信我,看來公主是真的忘記了。

    當年乾祐有事觸怒了李相,若不是公主說情,乾祐早就身首異處了。

    當時乾祐就立下重誓,他日公主若有用得着乾祐的地方,必定粉身碎骨來報答公主的活命之恩。

     怡然權衡過後,終于向叛将展顔道了一聲多謝。

    她不在乎自己的生死,隻是不能連累了阿隼、青城和這些忠誠的親衛。

     三 大唐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八,潼關守将哥舒翰與崔乾祐決戰于靈寶西原,唐軍大敗。

    六月初九,潼關破,長安失去了禦敵的最後一道屏障。

    消息傳到京師,朝廷動搖,軍民震駭。

    監察禦史高适等主張死戰,右相楊國忠等主張幸蜀,也就是要皇帝逃到四川去,信心徹底崩潰的皇帝完全倒向了楊國忠這邊。

     六月十二日清晨,皇帝登上勤政樓,宣布親征。

    十二日下午,皇太子李亨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甯王李倓身着便服,去了永樂觀。

    汝陽王在世的時候,跟太子的關系很厚,而李俶和李倓都是怡然童年時的遊伴、長大後的知交。

     李倓一見怡然便道:阿九,皇上已經移仗未央宮了。

     怡然難過之至,皇上準備放棄長安了。

    我就知道他早上說的話是在放煙幕! 李俶着急地道:阿九跟我們一起走吧。

     俶哥哥怕我留下來殉國嗎?皇上一走,民心盡失,長安肯定守不住了,我留下來沒有任何價值。

     李俶聽她這麼說,不覺松了口氣。

     怡然盯着兄弟倆。

    現在失去長安,将來自有光複的一天。

    可是,三叔若真的跟着皇上去了蜀中,那還有什麼指望?太子,國家的儲君,應當挽狂瀾于既倒!這種時候,隻要三叔登高一呼,天下兵馬必定誓死相從,直至把胡奴逐出中原。

    她興奮地站了起來,皇上要去西南,誰也攔不了他老人家了。

    西北是我們李家的根本所在,隻要三叔肯留下來,固西北,取中原,複我河山,都是指日可待的事!她激昂的語氣緩了下來,即使不談天下,不談蒼生,三叔也當為自己想一想。

    皇上威重,兄弟環伺,在這亂世之中,若不先自立,以後便沒翻身的機會了。

    這話說得大膽。

     李俶激賞地看着怡然。

    在大部分人惶惶不安地收拾出逃行裝時,她還懷着這樣的進取心!他真可惜她是個女子,他也真慶幸她是個女子。

     李倓激動難捺,搖着怡然肩膀,大叫道:好阿九!我就說要來跟你商量,咱們真是想到一處去了!我一定會把你的話轉告父親。

     李俶的手指輕輕叩着桌面。

    現在就提出與皇上分道,似乎不妥。

     李倓道:那等于公然抗旨,背叛皇上。

    父親絕不會答應的。

     怡然問:出行時太子的位置是在後軍吧?見李俶點頭,她續道:那就方便行事了,選擇合适的時機,造成事實,皇上也無可奈何。

     李倓擊掌道:不錯。

     兄妹仨又商量了一下細節,李俶和李倓方才告辭。

     兩人剛走,窗戶喀一聲響,飒然一陣清風飄過,青城躍了進來。

     怡然并不吃驚,搖搖頭,你還是跟以前一樣。

    他以前來找她,從不走門。

     青城微笑着,是啊,我還是跟以前一樣。

    他灼熱的目光使這句話别具深意。

     你來做什麼?她自覺失言,有些發窘。

     來跟你告别的,我要從軍了。

    從軍的念頭,亂起的時候就有了,隻是一直挂着她,舍不得離她左右。

    直到聽見她方才那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