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書 軸
關燈
小
中
大
太陽如喝醉了酒,拖着滿臉紅光,沉下山脊。
滿天晚霞,也随之倦困地失卻了光彩。
鄱陽湖畔,升起陣陣炊煙,夜色,已漸漸籠罩大地。
在徐徐晚風中,不斷飄來陣陣嗚咽聲,哭聲嘶啞而悲痛,令晚色蒙上一層凄涼的情調。
這陣泣聲已持續約個把時辰了,循聲而望,可以發現傳自一座修竹圍繞的茅屋畔。
茅屋座落于湖畔左方。
由外表看來,似乎比附近的一些魚農之家稍微整潔,但屋旁卻隆起一堆新墳。
此刻,但見一位年約十五六歲的白衣少年,跪在墓前,傷心地痛哭。
墳上黃土獨新,似乎上不過二三日光景。
墓前一塊墓碑,可以清楚地看出刻着“先母房門姚氏之墓”。
天漸漸黑下來了,白衣少年似乎在強抑悲痛後,緩緩起身。
這時可以看清他那副容貌,長得修眉瑤鼻,俊美已極。
尤其那對點漆般雙眸,雖哭得紅腫腫地充滿血絲,但仍異采流露,與衆不同。
隻見他倏然面對墓碑喃喃道:“媽!孩兒現在決定要走了,特來向你老人家告别……”他說着清淚直淌,傷心地繼續道:“照喪禮,孩兒是應該守墓三年的,但為了去尋找爸爸,孩兒隻能從權。
可憐的母親啊!臨終你念念不忘,接連兩天,不斷地叫着爸的名字,而爸爸卻至今還沒有回來的消息……” 他已壓制下去的悲傷,又漸漸激動起來:“媽,你安息吧,我一定要把爸爸找回來,我要問問他,為什麼以前那樣舒适的房子不住,要搬到這裡來?為什麼不顧你老人家在病中,強着離散,急着搬家?為什麼違反了兩月回家一次的習慣,至今一年,尚不想回家?” 他頓了一頓,擡頭仰天,望了望灰暗的蒼穹道:“媽,不說你不知道,孩兒對這些更不了解啊!” 這次話聲方完,身後突然響起-聲冷冰冰的語聲,接口道:“或許我能知道!” 悲傷中的白衣少年驚吓了一大跳,他想不到身後竟然有人,急忙一拭淚水,飛旋轉身隻見身後站着一個年約四十餘歲的中年文士,長臉鷹鼻,手執一把紙扇,藍色長衫,一臉陰沉之氣。
白衣少年一雙星眸生就風采,加以幼受庭訓,雖未在江湖上走過,卻已看清對方并不像個好人,不由冷冷問道:“相公是誰?有何貴幹?” 藍衫文士呵呵一笑,道:“區區蔣士軍,在江湖上人家都稱我‘藍衣秀士’,路過此地,聽到哭聲,好奇而來,嗯,不過我好像找對了地方!” 白衣少年怔了一怔,對“藍衣秀士”說的話,有點摸不着頭腦。
此刻他一直記着對方剛才說的話,也無暇多思,急急道:“原來是蔣大俠,你剛才說對我父親的事,都知道?” “藍衣秀士”詭笑道:“我隻說或許……因為我還不知道是不是我猜測的那個人?” 白衣少年忙道:“家父房天義,武林中贈他老人家‘神眼’兩個字……” “藍衣秀士”臉露喜容,嘻嘻一笑道:“看到你這對眼睛及容貌,再印證這塊墓碑,我猜得果然不錯。
嘻嘻,想昔年我與令尊相交三日,對他眼力,始終不忘。
今天見到你這對眼睛,不期然又想起了故人!” 言中雖有感慨之意,臉上卻無絲毫感歎之色。
白衣少年暗暗皺了皺眉,他直覺地感到對方在虛僞做作,尤其憑他從小受父親熏陶的眼力,覺得自己父親絕不會交這類朋友。
但他眼力雖好,終究是個孩子,世故并不豐富,盡想對方既稱與自己父親相識,終究是位長輩,在家門口不可失禮。
忙躬身一禮道:“原來是位叔叔,晚輩房英有禮了!”。
“藍衣秀士”哈哈大笑,得意地道:“好,好,房天義有這樣一位公子,真是後福無窮,我實在替他高興。
” 房英接口急急道:“前輩還沒有告訴我家父的情形。
” “藍衣秀士”突然歎一口氣道:“我最近在江湖上奔波,就想找你父親,現在看來,恐怕他真的不是瘋了,便是死了。
” 房英大吃一驚,臉色慘變,高聲道:“家父瘋了?死了?” “藍衣秀士”目珠一轉,幹咳一聲,道:“這隻是江湖上的傳說,說來話長” 他擡頭望了望天色,接下去道:“天黑了,站着說話也不是辦法。
” 房英被他剛才那句話所震住,聞言“啊”了一聲,慌忙道:“這位叔叔,就快請屋裡坐。
” 說完,三腳兩步,領先走進茅屋,點了燈火,讓“藍衣秀士”坐好,急不稍待地高聲道:“家父是真的死了?江湖上怎會有這樣謠傳?” “藍衣秀士”神色一整,鄭重地反問,道:“在我未說出事情前,我想問你一句話!” “前輩請說,晚輩知無不言。
” “藍衣秀士”點點頭道:“你父親臨走時,留下什麼話沒有?” 房英搖搖頭。
“藍衣秀士”目閃精光,靜靜注視着房英神色,一瞬不瞬,似像在辨别他的言行是否真實,半晌才皺皺眉頭,喃喃道:“這就奇怪了!” 房英心焦如焚,急急道:“真的沒有,家父把家匆匆搬到此地後,當夜就出門,直到現在還沒有回來過!” 說到這裡,轉口哀求道:“蔣叔叔,你快把答案說出來吧!” “藍衣秀士”這才緩緩道:“江湖上所以有你父親死了瘋了的謠傳,經過是這樣的:安陸一座荒廟門口,在一年前突然出現一張賞格,以‘青萍劍’奇寶作酬,要挖你父親一對眼睛。
” “啊!”房英驚呼道:“出賞格的人不知是誰?與家父有什麼仇?竟這麼心狠!” “因為賞格上沒有署名,因此對這些問題,誰也不知道,後來聽說你父親突然在許昌城中出現,竟手執長幡,标價二千兩黃金,自願挖出一對目珠!” 房英聽得張口結舌,簡直不敢相信,顫抖地道:“這怎麼可能?” “但經過查證,事實确是如此,第二天果然有一個少女備了二千兩黃金去買,令尊居然真的自己動手挖出一對目珠……” 房英聽得汗毛聳立,混身輕顫,急急道:“後來呢?” “後來你父親不知所終,所以江湖上有許多謠傳,說你父親不是瘋了,就是已經死了!” 房英咬緊牙關,本已悲痛的心靈,此刻散得像遊魚一樣,飄飄然幾乎無法自主地昏了過去。
隻聽得“藍衣秀士”喃喃道:“……一年之中,你父親沒有回家,可能的确是死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房英像瘋了一樣,忘情地大喊。
“藍衣秀士”怔了一怔,呆呆望了房英一眼,歎道:“神眼之譽,十年來,名動天下,現在去掉一對目珠,就是不死,也差不多了!” 房英心頭一沉,悲憤地大吼道:“不要再說下去,不要再說下去……” “藍衣秀士。
又歎息一聲道:“孩子,我隻是告訴你事實,呃……剛才聽你說要出門找父親,假如你願意,何不與我一齊上路?” 房英這時神志有點清醒過來,聞言心中一動,忖道:“這人雖然出現在家門口,又說在找我父親,莫非是為了貪圖那柄奇劍,也想對我父親不利?” 轉而又想:無論如何,以他容貌看來,絕非好人,我怎能同他一齊走。
念頭轉到這裡,他忙道:“多謝叔叔好意,晚輩現在不想走了!” “藍衣秀士”目光谲然地沉思半晌,才道:“也好,我還有一點别的事情去辦,假如你需要什麼幫助,或者以後得到令尊什麼消息的話,别忘了到北京威武镖局通知我一聲。
” 說完,轉身走出中堂,揚長而去。
屋外已是一片漆黑,房英方要相送,藍衣秀士已走得人影不見,這時的房英,關好門戶,面對桌上跳躍的燈火,心中亂成一團。
由“藍衣秀士”傳來的消息,他剛才對父親許多不明了的地方,雖然明白過來,果然父親匆匆搬家隐蔽,是在逃避強敵。
但是在他心中又産生了許多新的疑問!父親既然怕那強敵,那末對方為什麼不親自動手?反而出什麼“賞格”呢?而父親在逃避中為什麼還自廢雙目呢? 矛盾!矛盾!實在太不合情理了。
房英思索着頭暈腦脹,喃喃地道:“我一定要查清楚,假如爸真的是不幸了……我一定要報仇……” 他覺得在家中也不能多耽片刻,發狂般沖進中堂隔壁的卧室,拉出床下的衣箱,準備行裝。
箱蓋拍地一聲打開了,但當他目光觸及下,不由一呆! 在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上面,留着一張寫滿字迹的素箋,二卷立軸,三隻錦囊。
他記得搬家時,衣箱都是父親整理的,而搬到此地後,因侍母病疾,也從未開過,那末,父親留下這些,用意何在? 他伸出輕抖的手,先點了燈火,把那張素箋拿起,隻見上面寫着: “英兒! 當你看到我這張留言的時候,必已聽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消息,或者家中有了什麼變故,你必等不及我回來,想離家出走……” 房英目眶中滿含淚水,激動地急急看下去: “……那末,你必須聽我的話,依我的吩咐行事,不能稍有違背,以至萬劫不複,旁邊有三隻錦囊,上面自有指示至于我為什麼要搬家,為什麼至今不回家,你不妨看看兩卷字軸,自己去猜測。
唉!我生平口直心快,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對你卻含蓄保守起來,實在遺憾。
但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事關武林大劫,我又不得不慎重其事。
不過,你的目力,幼具異禀,加上我平日訓育,相信你不至于敲不破悶葫蘆,出門後,千萬自秘行蹤,江湖多峻險,你要自己珍重。
現在,你可以拆第一隻錦囊,其餘二隻不到指示之日,萬勿拆開,一切好好保管,不得遺失,看畢即焚。
父曰: 房英一口氣看完,心中更加迷霧一團,在激動迷茫中,他把手中素箋湊在燈火上,看着它火焚成灰後,不動三隻錦囊,先急急地把二卷立軸打開。
因為他要先看看其中究竟藏着什麼秘密? 這是二幅字軸,一幅紙色微黃,極是陳舊,一幅則澍白簇新。
房英攤開一望之下,先則一呆,繼而一片失望。
舊的字軸上寫的一首詩,新的題着一段詞,皆筆走遊龍,蒼勁健邁。
下首署名的都是清虛真人題贈。
房英清楚地知道,清虛真人就是當今武當掌門人,這位空門至尊,與自己父親是至交,在武林中,除了武功外,一手書法,極負盛名。
眼前這幅舊的書軸,就是送給父親做紀念的,他更清楚地記得,在襄陽老家大廳上,這幅書軸挂了三四年,至于新的,卻從來沒有看見過,由旁邊注的年月,卻是去年搬家不久前才寫的。
房英迷惑地忖道:“爸要我從這二幅書軸中去猜測秘密,果然是與強敵有關,也可能與懸賞格的人有關,而且其中尚關聯着武林大劫,但是武當掌門的書法,詩詞是普通的詩詞,本沒有什麼隐密可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他目光注視在書軸上,愣愣地沉思着,心念一轉,突然一驚,暗暗道:“啊!莫非武當掌門與父親的強敵有什麼牽連?” 想到這裡,他仔細地分析一下,覺得極不可能。
一,清虛真人與父親是方外至交。
二、聽父親時常提起空門高手的品性,剛正不阿,在武林中可說極負盛譽。
而自己父親也是嫉惡如仇的人物,根本不可能成仇敵,這點由新贈書軸的舉動上,可以得到證明。
由這二點延伸,說上面隐藏着一場武林浩劫,那就更說不通了。
房英雖是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賦極是聰慧,但他一再設想,卻是愈想愈糊塗。
這時,他呆呆地望着書軸,迷茫地想着,突然“啊”地一聲驚呼。
因為他突然看出兩幅書軸上有一點毛病,隻見他把燈火湊近,仔細地把兩幅書法,一字一字仔細地比較起來,半晌才喃喃道:“原來這兩幅書法,一真一僞……” 要知道他眼力幼具異禀,加以“神眼”房天義平日的熏陶,對事物的鑒别力,不但超越了年齡,也逾過常人,這兩幅字軸的筆法及神韻,在旁人看來是完全一樣,可是在他眼光中,卻又截然不同。
他神色微露欣喜,繼續忖道:“由常識來判斷,舊的是清虛前輩真迹,新的必是别人冒充的僞迹,那末是誰冒充清虛前輩的書法呢?用意何在呢?爸又從何處得來的呢?” 剛現的靈光,複歸黑暗,要解答的迷題,似乎愈來愈多。
臨摹别人的書法,本不是什麼大事,僞冒别人的署名,若從單純方面去想,也算不得什麼壞事,但房英暗暗感覺到,父親預測自己必能洞察出問題,必定指是筆迹,而筆迹的真假,說不定牽連有一段驚人奇聞。
自己要查探父親的下落及事實真相,應該從這方面着手,要從這條線索上探索,必應先去找武當掌門人。
他暗暗決定了方針,不再多作妄思,卷好書軸,收拾一些衣服及銀子,打成一個包裹,斜背在身上,然後拆開了第一隻錦囊,一看之下,不禁又是一呆! 錦囊中有一幅簡明的地圖,旁邊注着兩行字:“你眼力雖佳,但閱曆及功力卻不足以自保。
拆開此囊後,應按着指示到七星山去找你伯父‘大智山人’習武二年,不得有違,第二隻錦囊在二年期滿後再拆開。
” 看完這段話後,房英充滿了
滿天晚霞,也随之倦困地失卻了光彩。
鄱陽湖畔,升起陣陣炊煙,夜色,已漸漸籠罩大地。
在徐徐晚風中,不斷飄來陣陣嗚咽聲,哭聲嘶啞而悲痛,令晚色蒙上一層凄涼的情調。
這陣泣聲已持續約個把時辰了,循聲而望,可以發現傳自一座修竹圍繞的茅屋畔。
茅屋座落于湖畔左方。
由外表看來,似乎比附近的一些魚農之家稍微整潔,但屋旁卻隆起一堆新墳。
此刻,但見一位年約十五六歲的白衣少年,跪在墓前,傷心地痛哭。
墳上黃土獨新,似乎上不過二三日光景。
墓前一塊墓碑,可以清楚地看出刻着“先母房門姚氏之墓”。
天漸漸黑下來了,白衣少年似乎在強抑悲痛後,緩緩起身。
這時可以看清他那副容貌,長得修眉瑤鼻,俊美已極。
尤其那對點漆般雙眸,雖哭得紅腫腫地充滿血絲,但仍異采流露,與衆不同。
隻見他倏然面對墓碑喃喃道:“媽!孩兒現在決定要走了,特來向你老人家告别……”他說着清淚直淌,傷心地繼續道:“照喪禮,孩兒是應該守墓三年的,但為了去尋找爸爸,孩兒隻能從權。
可憐的母親啊!臨終你念念不忘,接連兩天,不斷地叫着爸的名字,而爸爸卻至今還沒有回來的消息……” 他已壓制下去的悲傷,又漸漸激動起來:“媽,你安息吧,我一定要把爸爸找回來,我要問問他,為什麼以前那樣舒适的房子不住,要搬到這裡來?為什麼不顧你老人家在病中,強着離散,急着搬家?為什麼違反了兩月回家一次的習慣,至今一年,尚不想回家?” 他頓了一頓,擡頭仰天,望了望灰暗的蒼穹道:“媽,不說你不知道,孩兒對這些更不了解啊!” 這次話聲方完,身後突然響起-聲冷冰冰的語聲,接口道:“或許我能知道!” 悲傷中的白衣少年驚吓了一大跳,他想不到身後竟然有人,急忙一拭淚水,飛旋轉身隻見身後站着一個年約四十餘歲的中年文士,長臉鷹鼻,手執一把紙扇,藍色長衫,一臉陰沉之氣。
白衣少年一雙星眸生就風采,加以幼受庭訓,雖未在江湖上走過,卻已看清對方并不像個好人,不由冷冷問道:“相公是誰?有何貴幹?” 藍衫文士呵呵一笑,道:“區區蔣士軍,在江湖上人家都稱我‘藍衣秀士’,路過此地,聽到哭聲,好奇而來,嗯,不過我好像找對了地方!” 白衣少年怔了一怔,對“藍衣秀士”說的話,有點摸不着頭腦。
此刻他一直記着對方剛才說的話,也無暇多思,急急道:“原來是蔣大俠,你剛才說對我父親的事,都知道?” “藍衣秀士”詭笑道:“我隻說或許……因為我還不知道是不是我猜測的那個人?” 白衣少年忙道:“家父房天義,武林中贈他老人家‘神眼’兩個字……” “藍衣秀士”臉露喜容,嘻嘻一笑道:“看到你這對眼睛及容貌,再印證這塊墓碑,我猜得果然不錯。
嘻嘻,想昔年我與令尊相交三日,對他眼力,始終不忘。
今天見到你這對眼睛,不期然又想起了故人!” 言中雖有感慨之意,臉上卻無絲毫感歎之色。
白衣少年暗暗皺了皺眉,他直覺地感到對方在虛僞做作,尤其憑他從小受父親熏陶的眼力,覺得自己父親絕不會交這類朋友。
但他眼力雖好,終究是個孩子,世故并不豐富,盡想對方既稱與自己父親相識,終究是位長輩,在家門口不可失禮。
忙躬身一禮道:“原來是位叔叔,晚輩房英有禮了!”。
“藍衣秀士”哈哈大笑,得意地道:“好,好,房天義有這樣一位公子,真是後福無窮,我實在替他高興。
” 房英接口急急道:“前輩還沒有告訴我家父的情形。
” “藍衣秀士”突然歎一口氣道:“我最近在江湖上奔波,就想找你父親,現在看來,恐怕他真的不是瘋了,便是死了。
” 房英大吃一驚,臉色慘變,高聲道:“家父瘋了?死了?” “藍衣秀士”目珠一轉,幹咳一聲,道:“這隻是江湖上的傳說,說來話長” 他擡頭望了望天色,接下去道:“天黑了,站着說話也不是辦法。
” 房英被他剛才那句話所震住,聞言“啊”了一聲,慌忙道:“這位叔叔,就快請屋裡坐。
” 說完,三腳兩步,領先走進茅屋,點了燈火,讓“藍衣秀士”坐好,急不稍待地高聲道:“家父是真的死了?江湖上怎會有這樣謠傳?” “藍衣秀士”神色一整,鄭重地反問,道:“在我未說出事情前,我想問你一句話!” “前輩請說,晚輩知無不言。
” “藍衣秀士”點點頭道:“你父親臨走時,留下什麼話沒有?” 房英搖搖頭。
“藍衣秀士”目閃精光,靜靜注視着房英神色,一瞬不瞬,似像在辨别他的言行是否真實,半晌才皺皺眉頭,喃喃道:“這就奇怪了!” 房英心焦如焚,急急道:“真的沒有,家父把家匆匆搬到此地後,當夜就出門,直到現在還沒有回來過!” 說到這裡,轉口哀求道:“蔣叔叔,你快把答案說出來吧!” “藍衣秀士”這才緩緩道:“江湖上所以有你父親死了瘋了的謠傳,經過是這樣的:安陸一座荒廟門口,在一年前突然出現一張賞格,以‘青萍劍’奇寶作酬,要挖你父親一對眼睛。
” “啊!”房英驚呼道:“出賞格的人不知是誰?與家父有什麼仇?竟這麼心狠!” “因為賞格上沒有署名,因此對這些問題,誰也不知道,後來聽說你父親突然在許昌城中出現,竟手執長幡,标價二千兩黃金,自願挖出一對目珠!” 房英聽得張口結舌,簡直不敢相信,顫抖地道:“這怎麼可能?” “但經過查證,事實确是如此,第二天果然有一個少女備了二千兩黃金去買,令尊居然真的自己動手挖出一對目珠……” 房英聽得汗毛聳立,混身輕顫,急急道:“後來呢?” “後來你父親不知所終,所以江湖上有許多謠傳,說你父親不是瘋了,就是已經死了!” 房英咬緊牙關,本已悲痛的心靈,此刻散得像遊魚一樣,飄飄然幾乎無法自主地昏了過去。
隻聽得“藍衣秀士”喃喃道:“……一年之中,你父親沒有回家,可能的确是死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房英像瘋了一樣,忘情地大喊。
“藍衣秀士”怔了一怔,呆呆望了房英一眼,歎道:“神眼之譽,十年來,名動天下,現在去掉一對目珠,就是不死,也差不多了!” 房英心頭一沉,悲憤地大吼道:“不要再說下去,不要再說下去……” “藍衣秀士。
又歎息一聲道:“孩子,我隻是告訴你事實,呃……剛才聽你說要出門找父親,假如你願意,何不與我一齊上路?” 房英這時神志有點清醒過來,聞言心中一動,忖道:“這人雖然出現在家門口,又說在找我父親,莫非是為了貪圖那柄奇劍,也想對我父親不利?” 轉而又想:無論如何,以他容貌看來,絕非好人,我怎能同他一齊走。
念頭轉到這裡,他忙道:“多謝叔叔好意,晚輩現在不想走了!” “藍衣秀士”目光谲然地沉思半晌,才道:“也好,我還有一點别的事情去辦,假如你需要什麼幫助,或者以後得到令尊什麼消息的話,别忘了到北京威武镖局通知我一聲。
” 說完,轉身走出中堂,揚長而去。
屋外已是一片漆黑,房英方要相送,藍衣秀士已走得人影不見,這時的房英,關好門戶,面對桌上跳躍的燈火,心中亂成一團。
由“藍衣秀士”傳來的消息,他剛才對父親許多不明了的地方,雖然明白過來,果然父親匆匆搬家隐蔽,是在逃避強敵。
但是在他心中又産生了許多新的疑問!父親既然怕那強敵,那末對方為什麼不親自動手?反而出什麼“賞格”呢?而父親在逃避中為什麼還自廢雙目呢? 矛盾!矛盾!實在太不合情理了。
房英思索着頭暈腦脹,喃喃地道:“我一定要查清楚,假如爸真的是不幸了……我一定要報仇……” 他覺得在家中也不能多耽片刻,發狂般沖進中堂隔壁的卧室,拉出床下的衣箱,準備行裝。
箱蓋拍地一聲打開了,但當他目光觸及下,不由一呆! 在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上面,留着一張寫滿字迹的素箋,二卷立軸,三隻錦囊。
他記得搬家時,衣箱都是父親整理的,而搬到此地後,因侍母病疾,也從未開過,那末,父親留下這些,用意何在? 他伸出輕抖的手,先點了燈火,把那張素箋拿起,隻見上面寫着: “英兒! 當你看到我這張留言的時候,必已聽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消息,或者家中有了什麼變故,你必等不及我回來,想離家出走……” 房英目眶中滿含淚水,激動地急急看下去: “……那末,你必須聽我的話,依我的吩咐行事,不能稍有違背,以至萬劫不複,旁邊有三隻錦囊,上面自有指示至于我為什麼要搬家,為什麼至今不回家,你不妨看看兩卷字軸,自己去猜測。
唉!我生平口直心快,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對你卻含蓄保守起來,實在遺憾。
但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事關武林大劫,我又不得不慎重其事。
不過,你的目力,幼具異禀,加上我平日訓育,相信你不至于敲不破悶葫蘆,出門後,千萬自秘行蹤,江湖多峻險,你要自己珍重。
現在,你可以拆第一隻錦囊,其餘二隻不到指示之日,萬勿拆開,一切好好保管,不得遺失,看畢即焚。
父曰: 房英一口氣看完,心中更加迷霧一團,在激動迷茫中,他把手中素箋湊在燈火上,看着它火焚成灰後,不動三隻錦囊,先急急地把二卷立軸打開。
因為他要先看看其中究竟藏着什麼秘密? 這是二幅字軸,一幅紙色微黃,極是陳舊,一幅則澍白簇新。
房英攤開一望之下,先則一呆,繼而一片失望。
舊的字軸上寫的一首詩,新的題着一段詞,皆筆走遊龍,蒼勁健邁。
下首署名的都是清虛真人題贈。
房英清楚地知道,清虛真人就是當今武當掌門人,這位空門至尊,與自己父親是至交,在武林中,除了武功外,一手書法,極負盛名。
眼前這幅舊的書軸,就是送給父親做紀念的,他更清楚地記得,在襄陽老家大廳上,這幅書軸挂了三四年,至于新的,卻從來沒有看見過,由旁邊注的年月,卻是去年搬家不久前才寫的。
房英迷惑地忖道:“爸要我從這二幅書軸中去猜測秘密,果然是與強敵有關,也可能與懸賞格的人有關,而且其中尚關聯着武林大劫,但是武當掌門的書法,詩詞是普通的詩詞,本沒有什麼隐密可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他目光注視在書軸上,愣愣地沉思着,心念一轉,突然一驚,暗暗道:“啊!莫非武當掌門與父親的強敵有什麼牽連?” 想到這裡,他仔細地分析一下,覺得極不可能。
一,清虛真人與父親是方外至交。
二、聽父親時常提起空門高手的品性,剛正不阿,在武林中可說極負盛譽。
而自己父親也是嫉惡如仇的人物,根本不可能成仇敵,這點由新贈書軸的舉動上,可以得到證明。
由這二點延伸,說上面隐藏着一場武林浩劫,那就更說不通了。
房英雖是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賦極是聰慧,但他一再設想,卻是愈想愈糊塗。
這時,他呆呆地望着書軸,迷茫地想着,突然“啊”地一聲驚呼。
因為他突然看出兩幅書軸上有一點毛病,隻見他把燈火湊近,仔細地把兩幅書法,一字一字仔細地比較起來,半晌才喃喃道:“原來這兩幅書法,一真一僞……” 要知道他眼力幼具異禀,加以“神眼”房天義平日的熏陶,對事物的鑒别力,不但超越了年齡,也逾過常人,這兩幅字軸的筆法及神韻,在旁人看來是完全一樣,可是在他眼光中,卻又截然不同。
他神色微露欣喜,繼續忖道:“由常識來判斷,舊的是清虛前輩真迹,新的必是别人冒充的僞迹,那末是誰冒充清虛前輩的書法呢?用意何在呢?爸又從何處得來的呢?” 剛現的靈光,複歸黑暗,要解答的迷題,似乎愈來愈多。
臨摹别人的書法,本不是什麼大事,僞冒别人的署名,若從單純方面去想,也算不得什麼壞事,但房英暗暗感覺到,父親預測自己必能洞察出問題,必定指是筆迹,而筆迹的真假,說不定牽連有一段驚人奇聞。
自己要查探父親的下落及事實真相,應該從這方面着手,要從這條線索上探索,必應先去找武當掌門人。
他暗暗決定了方針,不再多作妄思,卷好書軸,收拾一些衣服及銀子,打成一個包裹,斜背在身上,然後拆開了第一隻錦囊,一看之下,不禁又是一呆! 錦囊中有一幅簡明的地圖,旁邊注着兩行字:“你眼力雖佳,但閱曆及功力卻不足以自保。
拆開此囊後,應按着指示到七星山去找你伯父‘大智山人’習武二年,不得有違,第二隻錦囊在二年期滿後再拆開。
” 看完這段話後,房英充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