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燈
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除了親情與利益,那就是志趣。

    有些人一輩子為鄰,或同在一個屋檐下來往,卻毫無情誼,最終一輩子過去,也沒有成為朋友,隻是熟人而已。

    友情靠利益維系,薄如玻璃,經不起時間的琢磨;友情用志趣來黏連,用關愛來加固,才抵得過時間的侵襲。

     與其敷衍濫交,不如孤獨無友,品咂自我的豐盈與清朗。

     這是我的擇友觀,說不上苛刻,毫無功利的意圖。

    扳着指頭算算,我們認識的人很多,交心的人寥寥無幾,相互扶持走過漫漫長路的人絕少。

    朋友真的很可貴,茫茫人海,和我們氣味相投的隻有幾滴。

    我們真的很可憐! 我與室友們的關系漸漸疏遠,在宿舍中我好像置身于一座孤島。

    晚上卧談會上的話題我很少插嘴,确切地說是無處銜接。

    話不投機半句多。

    孫大偉談着他和黃璐瑤的事情,甚至他們在校外賓館幽會的細節。

    他與馮超似乎志趣相投,兩人甚至切磋避孕的方法,聽得我堕入雲霧。

     我盡管鄙視孫大偉,内心深處卻對他藏有幾分嫉妒。

    我對黃璐瑤的自暴自棄無法理解,當看到她與孫大偉在一起時我内心湧起一陣酸澀,甚至有時會湧起一股惡臭,像是腐敗的臭魚味兒。

     我不再去鄭風苑,更不會去窺視黃璐瑤滑冰場上閃動的姿影。

     馮超早已将攝影的愛好抛之荒野。

    他受女友的影響,變得酷愛追星、追劇。

    他酷愛關注娛樂新聞,比如某個明星表白啦、生日啦、出軌啦、離婚啦。

    當時這些浮花浪蕊竟然蹿上很多媒體的頭條,牽惹千千萬萬人的視線。

     魏晨失去學生會的職務後郁郁寡歡,他偶然會與我談論幾句。

    他與孫大偉、馮超志趣不合,自然關系慢慢疏遠。

    再者他和我一樣對孫大偉那次丢錢事件心存芥蒂。

     一個周末的深夜,孫大偉與馮超去校外逍遙未歸,隻有我與魏晨熄燈後躺在床上似睡非睡。

     “春生,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千萬别介意,我沒有壞意。

    ”魏晨的聲音打破深夜的寂靜。

     “什麼問題?” “孫大偉那次丢錢後,我至今耿耿于懷,想不開到底是誰拿的。

    你真的沒有拿他的錢?” 魏晨的話激起我的怒火,蓦地坐起來憤憤不平地說:“我當然沒有拿他的錢。

    雖然我的家境貧窮,但是我省吃儉用,不缺少生活費。

    再窮不能窮骨氣。

    我絕對不會做那種缺德的事情。

    ” “哦,我原本以為是你拿的,但是心裡又有很多疑點。

    現在我相信你沒有拿。

    你相信我嗎?我真的沒有拿。

    ” “這到底是誰拿的呢?” “隻有鬼知道!”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 魏晨把競選學生會主席失敗的一部分原因歸咎于女友,他好幾次感歎紅顔禍水。

    她和女朋友的聯絡由纏綿缱绻變得倉促敷衍,他常常懶懶地回她幾句電話便挂掉。

    他暗暗下決心要考公務員,買來一堆書籍,堅持一段時間後意志疲軟,将那堆書籍冷落在枕邊。

     不久,他在學校的創業中心謀得一份差事,具體職務我已記不清,沒有了“部長”這樣冠冕堂皇的頭銜,隻記得他每天風風火火、忙忙乎乎。

    有時他很晚才回宿舍,臉上煥發出得意的笑容。

     生活的某些情節好像事先已經設定,幕後靜坐着一位神秘的設計者在窺視劇情。

    我們無法提前翻閱腳本,一切新鮮,一切未知,一切無常。

    我們随時随地展示個人能力,将生活拼成一場場即興表演。

     記得那是陽光燦爛的一天,蔚藍的天空綴着軟白的雲朵,金黃色的垂柳倒影在湖面上,微冷的空氣中彌漫着落葉的清香味兒——這一切像是劇情開始前精心布置的場景。

     我獨自沿着沐恩湖散步,腦子裡蠕動着一道解不開的數學題。

    低頭走了一段,蓦然擡頭望到一位身材高挑、紮着馬尾辮的女生靜伫在湖畔,隻見她穿着銀灰色針織衫,腳踏一雙栗色皮靴子。

     當我走近她的時候,我側臉望了她一眼。

    她的目光落在湖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

    她不經意側過頭,我們的目光交彙在一起。

    她猶如一陣清風,蕩起我内心的漣波。

     她的眸子幹淨澄亮,好像是雨後飛鳥盤旋的碧空,也好像是潛藏着珍珠瑪瑙的湖泊,閃着美麗的光芒。

     “你好!”那一刻我不知道是哪兒來的勇氣,向她主動問好。

     她仔細打量我,透露出遲疑而柔和的神情。

     “你好!”她淡淡地回應我。

     “我們之前在體育館學習跆拳道,你記得我嗎?”我停下腳步。

     “呃……真的想不起來,好像有那麼一丁點兒印象。

    我的确選修過跆拳道。

    ”她微微皺眉思索片刻。

     “我記得你。

    你也在地下室上自習嗎?” “嗯,準備考研嘛。

    ” “我在你的隔壁那間自習室。

    你考什麼專業的研究生?” “新聞學。

    ” “很好啊,将來可以當記者——記者是無冕之王。

    ” “我真的想當記者。

    我加入了學校的記者團。

    你考什麼專業?” “我沒想清楚,還沒打算考研,隻是想在自習室安安靜靜地看些書。

    ” “你這人真奇怪,看書可以去圖書館。

    ”她笑着說。

     “在自習室占個固定座位,就不用去圖書館搶地盤了。

    ” “這倒是個好主意。

    你是什麼專業的?” “房地産開發與管理。

    ” “哦,我對房地産不感興趣,好像如今房地産行業火熱,畢竟城市化進程加快,每年還有那麼多畢業的大學生,大家都要買房子嘛。

    ” 我們像是志趣契合的朋友久别重逢,輕松的談話宛如溫泉似的在我們之間流淌。

    陌生感像是一層薄冰,被“溫泉”漸漸融化。

    “溫泉”溢出池潭,流入小溪,碰到光滑的岩石後濺起水花。

     我們話題自然流暢地轉向書籍。

     “你愛看什麼書?”她問道。

     “我愛看小說。

    近期課餘在看《紅樓夢》,這本書已看三四遍。

    ” “哦,我也喜歡看《紅樓夢》,斷斷續續看了好幾遍。

    ” 接下來,我們的談話猶如瀑布似的熱烈而又連綿地傾瀉下來。

     記得我們讨論《紅樓夢》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史湘雲是喜歡林黛玉還是喜歡薛寶钗?賈元春為什麼突然薨了?後四十回是誰續寫的?等等。

     從談話中我發現她對《紅樓夢》頗有心得,她比我的理解更為深刻。

    和她談話,我的内心像是被圈禁的小動物獲得釋放,在陽光下的鮮草地上自由蹦跳,自由呼吸。

     我們的談話拉得很長,不知不覺太陽已經移到中天,垂柳的倒影被削得很短,随着水波晃動。

     “和你聊天很高興。

    ”她說着,乜斜一下手腕上的表。

    “已經中午,我還有一些事情。

    ” “和你聊天我也很高興,很高興認識你。

    ”我說。

     “我得走了,再見!”她向我道别後轉身匆匆走開。

     我伫在湖畔望着她的身影發呆,恍惚陷在飄忽的夢境中。

     “春生,快過來,該吃午飯了!”王坤的喊聲把我從“夢境”中拽出來。

     我們到“飲食男女”那家餐館吃午飯,仍然要了兩碗撈面。

    王坤邊吃邊說着他要花錢上考研輔導班的事情。

    我腦子裡回放着和那個女孩談話的場景,心不在焉地聽他絮叨。

     再見到那個女孩,是一周之後的下午。

    那天一位老領導來學校視察工作,隻見一堆人簇擁着他。

    我從自習室走出來,準備到餐廳吃些晚飯。

    我的目光不經意轉向那群人。

     老領導西裝革履,派頭十足,端着架子指手畫腳講着話。

    我突然從那群人中“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