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肖家鎮上
關燈
小
中
大
過高等教育的人,說馬老山敗壞了他的名聲。
最後馬老山被判了個“誣告好人”,在監獄裡關了兩個月。
馬老山氣得暈過去好幾次。
出獄那天,一直挨到天黑才回家。
在月光下,他望着老婆孩子流下兩滴淚,摸了一把菜刀,便又奔回城裡來了。
馬老出走到縣商會門口,朝裡望了望那輝煌的燈光,在一個角落裡藏起來。
蘇金榮當時是縣商務會長,正在裡邊打麻将,直到下一點鐘才散夥。
馬老山聽得蘇金榮在過道裡講話,渾身的血立刻沸騰起來,雙手握緊了菜刀。
忽然眼前一閃,走出一人,馬老出趕上一步,用盡全身之力将菜刀劈将下去。
那人忽覺腦後一陣風,急忙把頭偏過,菜刀正劈在他的右肩,“啊呀!”一聲,跌倒在地。
此時走在後邊的蘇金榮掏出手槍照馬老山叭的一聲,擊中馬老山的胳膊,菜刀掉在地下。
頃刻來了滿亍巡警,将馬老山捆了。
這正是一九二七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反動派正在殘酷地鎮壓革命。
他們給馬老山安上個“共産黨暴動”的罪名,判處了死刑。
馬老山在就義前,一邊在亍上走着,一邊昂然地訴說自己的冤屈,揭露蘇家的罪惡,沿亍的人聽了,無不落淚。
那時馬英剛剛八歲,一顆仇恨的種子便種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上。
馬大娘為了母子活下去,為了給男人、女兒報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馬英的身上,她到處跑着給人家邦工,什麼活兒都幹,忍饑受凍,積下幾個錢供馬英上學。
馬英好容易上了幾年小學,可是再往上巴結,那是無論如何也上不起了。
他說:“娘,咱上不起學不上了,我去當兵去!” 馬大娘一聽,氣得渾身直哆嗦,拉住他的手說:“傻孩子,你說這話不怕你娘生氣嗎?好鐵不打丁,好人不當兵啊!”“娘,不當兵,咱怎麼報仇?” “當了兵還不是在他蘇家手心裡握着。
聽娘的話,孩子,好好上學,将來當個大官,管住他蘇家。
”馬大娘說到這裡,咀角上露出一絲微笑,接着又愁苦地說:“後晌我到你姨父家看看。
” 馬英的姨父在肖家鎮天主堂裡當長老,也算一個富戶,因為馬英家裡窮,兩家很少往來,馬大娘也是個有骨氣的人,隻有到這節骨眼上,才去求人。
天黑,馬大娘高高興興地從鎮上回來了,她說姨父答應邦助,還随身帶來一塊現大洋,說是給馬英作進城考學的盤費。
不過有個條件:如果考上了,這盤費就算奉送;考不上呢,必須照數償還。
她把這塊現大洋交到馬英手裡,千囑咐、萬丁甯道:“孩子,你可要給咱娘倆争這口氣啊!” 馬英就是懷着這顆屈辱、複仇的心,走進了縣立師範學校。
就在這一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運動,馬英也被卷進這次大風暴裡,從這裡他才認清了鬥争的方向,革命的道理,一次又一次地積極參加了學生運動,并且認識了這個學校學生運動的領導人、地下黨員杜平老師。
抗日戰争一開始,杜平便派馬英到南宮八路軍東進縱隊裡去受訓,在那裡他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畢業回來,縣委便派他到肖家區開辟工作。
肖家鎮在縣城的正北,離城十八裡地,是衡水通往縣城的要道,這裡的情況最複雜,蘇金榮又十分刁猾。
所以縣委才把馬英派到這裡,他是本地人,熟悉情況;但縣委也考慮到他和蘇金榮的關系,當他臨走時,縣委付書記杜平對他交代完任務,特别強調說:“記住黨的政策,千萬不要感情沖動。
” 馬英懂得領導的意圖,也知道這付擔子的份量。
蘇金榮是全縣最大的地主,是一個最陰險最狡猾的家夥,又是他最大的仇人!如果叫馬英去跟他幹仗,那是比較容易的,仇恨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可是叫他去和他打交道,去争取團結他抗日,這首先在精神上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而蘇金榮這個家夥将會怎樣對付他呢?…… 馬英在回來的路上,坐在老孟的馬車上就反複考慮着對策。
如今聽楊百順提起蘇金榮,不由怒火萬丈,又一想,這正是和蘇金榮談判的好機會,就忿忿地說道:“我正要見他!”老孟聽了,慌忙湊上去拉了拉馬英的衣角。
馬英一甩手,便大步朝前走去。
楊百順晃着個腦袋跟在後邊。
群衆也随着擁進鎮去,為馬英助勁,可是又為他捏着一把汗。
肖家鎮是縣裡頭一個大鎮子,足有五百戶人家,一條南北大亍貫穿市鎮。
大亍的南段是些生意門面,以前十分興隆,隻是眼下肖條了;大亍的北段住的都是财主,盡是些高門樓,蘇家的大門最高,坐西朝東,門口還有兩個旗杆墩子。
楊百順把馬英領進大門,讓他在客廳坐了,又命兩個紅槍會的人暗地監視着,便直奔後院去見蘇金榮。
蘇金榮正坐在太師椅上抽水煙。
他四十多歲年紀,穿一件綢袍
最後馬老山被判了個“誣告好人”,在監獄裡關了兩個月。
馬老山氣得暈過去好幾次。
出獄那天,一直挨到天黑才回家。
在月光下,他望着老婆孩子流下兩滴淚,摸了一把菜刀,便又奔回城裡來了。
馬老出走到縣商會門口,朝裡望了望那輝煌的燈光,在一個角落裡藏起來。
蘇金榮當時是縣商務會長,正在裡邊打麻将,直到下一點鐘才散夥。
馬老山聽得蘇金榮在過道裡講話,渾身的血立刻沸騰起來,雙手握緊了菜刀。
忽然眼前一閃,走出一人,馬老出趕上一步,用盡全身之力将菜刀劈将下去。
那人忽覺腦後一陣風,急忙把頭偏過,菜刀正劈在他的右肩,“啊呀!”一聲,跌倒在地。
此時走在後邊的蘇金榮掏出手槍照馬老山叭的一聲,擊中馬老山的胳膊,菜刀掉在地下。
頃刻來了滿亍巡警,将馬老山捆了。
這正是一九二七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反動派正在殘酷地鎮壓革命。
他們給馬老山安上個“共産黨暴動”的罪名,判處了死刑。
馬老山在就義前,一邊在亍上走着,一邊昂然地訴說自己的冤屈,揭露蘇家的罪惡,沿亍的人聽了,無不落淚。
那時馬英剛剛八歲,一顆仇恨的種子便種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上。
馬大娘為了母子活下去,為了給男人、女兒報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馬英的身上,她到處跑着給人家邦工,什麼活兒都幹,忍饑受凍,積下幾個錢供馬英上學。
馬英好容易上了幾年小學,可是再往上巴結,那是無論如何也上不起了。
他說:“娘,咱上不起學不上了,我去當兵去!” 馬大娘一聽,氣得渾身直哆嗦,拉住他的手說:“傻孩子,你說這話不怕你娘生氣嗎?好鐵不打丁,好人不當兵啊!”“娘,不當兵,咱怎麼報仇?” “當了兵還不是在他蘇家手心裡握着。
聽娘的話,孩子,好好上學,将來當個大官,管住他蘇家。
”馬大娘說到這裡,咀角上露出一絲微笑,接着又愁苦地說:“後晌我到你姨父家看看。
” 馬英的姨父在肖家鎮天主堂裡當長老,也算一個富戶,因為馬英家裡窮,兩家很少往來,馬大娘也是個有骨氣的人,隻有到這節骨眼上,才去求人。
天黑,馬大娘高高興興地從鎮上回來了,她說姨父答應邦助,還随身帶來一塊現大洋,說是給馬英作進城考學的盤費。
不過有個條件:如果考上了,這盤費就算奉送;考不上呢,必須照數償還。
她把這塊現大洋交到馬英手裡,千囑咐、萬丁甯道:“孩子,你可要給咱娘倆争這口氣啊!” 馬英就是懷着這顆屈辱、複仇的心,走進了縣立師範學校。
就在這一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運動,馬英也被卷進這次大風暴裡,從這裡他才認清了鬥争的方向,革命的道理,一次又一次地積極參加了學生運動,并且認識了這個學校學生運動的領導人、地下黨員杜平老師。
抗日戰争一開始,杜平便派馬英到南宮八路軍東進縱隊裡去受訓,在那裡他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畢業回來,縣委便派他到肖家區開辟工作。
肖家鎮在縣城的正北,離城十八裡地,是衡水通往縣城的要道,這裡的情況最複雜,蘇金榮又十分刁猾。
所以縣委才把馬英派到這裡,他是本地人,熟悉情況;但縣委也考慮到他和蘇金榮的關系,當他臨走時,縣委付書記杜平對他交代完任務,特别強調說:“記住黨的政策,千萬不要感情沖動。
” 馬英懂得領導的意圖,也知道這付擔子的份量。
蘇金榮是全縣最大的地主,是一個最陰險最狡猾的家夥,又是他最大的仇人!如果叫馬英去跟他幹仗,那是比較容易的,仇恨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可是叫他去和他打交道,去争取團結他抗日,這首先在精神上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而蘇金榮這個家夥将會怎樣對付他呢?…… 馬英在回來的路上,坐在老孟的馬車上就反複考慮着對策。
如今聽楊百順提起蘇金榮,不由怒火萬丈,又一想,這正是和蘇金榮談判的好機會,就忿忿地說道:“我正要見他!”老孟聽了,慌忙湊上去拉了拉馬英的衣角。
馬英一甩手,便大步朝前走去。
楊百順晃着個腦袋跟在後邊。
群衆也随着擁進鎮去,為馬英助勁,可是又為他捏着一把汗。
肖家鎮是縣裡頭一個大鎮子,足有五百戶人家,一條南北大亍貫穿市鎮。
大亍的南段是些生意門面,以前十分興隆,隻是眼下肖條了;大亍的北段住的都是财主,盡是些高門樓,蘇家的大門最高,坐西朝東,門口還有兩個旗杆墩子。
楊百順把馬英領進大門,讓他在客廳坐了,又命兩個紅槍會的人暗地監視着,便直奔後院去見蘇金榮。
蘇金榮正坐在太師椅上抽水煙。
他四十多歲年紀,穿一件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