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回 力鬥高手
關燈
小
中
大
衛道:"你膽敢拒捕麼?"胡斐道:"拒捕便怎樣?"那侍衛道:"小賊好橫!"一刀砍了過來。
胡斐閃身避開,還了一刀。
豈知另一名侍衛手中持着一柄鐵錘,斜刺裡打到,一錘擊在胡斐的刀口之上,此人膂力極大,兵器又是奇重。
胡斐和無塵力戰之後,手臂已是隐隐酥麻,一個拿捏不定,單刀脫手,直飛起來。
那人一錘橫轉,便向胡斐背心擊落。
胡斐兵刃離手,卻不慌亂,身形一晃,避開了他的鐵錘,順勢一個肘槌,撞正他腰眼之中。
那人大聲叫道:"啊喲,好小子!"痛得手中鐵錘險些跌落。
跟着又有兩名侍衛上前夾攻,一個持鞭,一個卻挺着一枝短槍。
程靈素叫道:"大哥,我來幫你。
"抽出柳葉刀,欲待上前相助。
胡斐叫道:"不用,你瞧瞧大哥空手入白刃的手段。
"程靈素見他在四個敵人之間遊走閃避,雖然情勢似乎甚險,但聽他說得悠閑自在,又素知他武功了得,于是便站在一旁戒備。
胡斐展開從小便學會的"四象步法",東跨一步,西退半步,在四名高手侍衛之間穿來插去。
那四件兵刃有輕有重,左攻右擊,可是胡斐的步法甚是奇妙,往往在間不容發之際,那兵刃便從他身旁掠過,雖然相差不過一二寸之微,但便是差着這一二寸,他便是夷然無損。
程靈素初時還擔着老大的心事,但越瞧越是放心,到後來瞧着胡斐精妙絕倫的步法,竟是有點心曠神怡起來。
這四名侍衛都是滿洲人,未入清宮之時,号稱"遼東四傑",都算得是一流的高手。
胡斐憑着巧妙的"四象步"自保,可是數次乘隙反攻,卻也未曾得手,每一次都是反遇險招。
他一轉念間,已明其理,原來自己适才和無塵道人劇鬥,耗力太多,這時元氣未複,一到緊要關頭,待要動用真力,總是差之厘毫,不能發揮拳招中的精妙之着。
他一經想通,當即平心靜氣,隻避不攻,在四名侍衛夾擊之下,緩緩調勻氣息。
那邊無塵急攻數十招,都給德布一一擋開。
無塵焦躁起來,心道:"我十年不至中原,今日首次出手便是不利。
難道自己當真老了,不中用了?"他哪知道這德布的武功實是大有過人之處,無塵不過心下焦躁,德布背上卻已冷汗淋漓,越打越怕,但覺這獨臂道人的劍招神出鬼沒,漸漸的要招架不住,暗想自己縱橫天下,從未遇到過這般勁敵,今日若是一敗,這"欽賜黃馬褂、清宮侍衛總管、滿洲第一勇士、統領大内十八高手"的銜頭卻往哪裡擱去?想到此處,精神一振,奮力抵擋。
無塵眼見胡斐赤手空拳,以一敵四,自己卻連一個敵人也拾奪不下,他生性極是好勝,這脾氣愈老彌甚,當下一劍快似一劍,着着搶攻,步步占先。
德布見敵人攻勢忽盛,劍尖織成了一張光幕,自己周身要害盡在他劍光籠罩之下,自知不敵,數度想要招呼下屬上前相助,但一想到"大夥兒齊上"這五個字一出口,一生英名便是付于流水,總是強行忍住,心想自己方當壯年,這獨臂道人年事已高,劍招雖狠,但自己隻要久戰不屈,他力氣一經衰退,便有可勝之機。
無塵高呼酣戰,精神愈長。
衆侍衛瞧得心下駭然,但見兩人劍光如虹,什麼招數都已分辨不清。
小丘上觀戰的衆人也是一聲不響,靜觀兩人劇鬥,眼見無塵漸占上風,都想:"道長英風如昔,神威不讓當年,可喜可賀!" 猛聽得無塵大叫一聲:"着!"當的一響,一劍刺在德布胸口,跟着又是喀喇一聲,他手中長劍已然折斷。
原來德布衣内穿着護胸鋼甲,這一劍雖然刺中,他卻絲毫無傷,對方長劍折斷。
無塵一怔之下,德布一劍刺到,正中他的右肩,穿肩而過。
小丘上衆人大驚,兩個漢子疾馳沖下救援。
隻聽得無塵喝道:"牛頭擲叉!"手中斷劍飛出,刺入了德布的咽喉,德布大叫一聲,往後便倒。
無塵哈哈大笑,說道:"是你赢,還是我赢?"德布頸上中了斷劍,雖未緻命,卻已鬥志全消,顫聲道:"是你赢了!"無塵笑道:"你接得我許多劍招,又能傷我肩頭,大是不易!好,瞧在你刺傷我一劍的份上,饒了你的性命!" 兩名侍衛搶上扶起德布,退在一旁。
無塵極是得意,肩頭傷勢雖然不輕,卻是漫不在乎,緩緩走上土丘,讓人替他包紮傷口,兀自指指點點,評論胡斐的步法。
胡斐内息綿綿,隻覺精力已複,深深吸一口氣,猛地搶攻,霎息間拳打足踢,但聽得"啊喲!""哎呀!"四聲呼叫,單刀、鐵錘、鋼鞭、花槍,四般兵刃先後飛出。
胡斐飛足踢倒兩人,拳頭打暈一人,跟着左掌掌力一吐,将最後一名衛士打得口噴鮮血,狂奔而逃。
但聽得小丘上衆人采聲大作,無塵的聲音最是響亮:"小胡斐,打得妙啊!" 土丘上彩聲未歇,又有五名侍衛欺近胡斐身邊,卻都空手不持兵刃。
左邊一人說道:"大家空手鬥空手!"胡斐道:"好!"剛說得一個"好"字,突覺雙足已被人緊緊抱住,跟着背上又有一人撲上,手臂如鐵,扼住了他的頭頸,再有一人抱腰,另外兩人便來拉他的雙手。
原來這一次德布所率領的"大内十八高手"傾巢而出。
那"大内十八高手",分為"四滿、五蒙、九藏僧"。
乾隆皇帝自與紅花會打了一番交道後,從此不信漢人,近身親信侍衛,一個漢人也不用,都是選用滿洲、蒙古、西藏的勇士充任。
這四滿、五蒙、九藏僧,尤為大内侍衛中的精選。
那五個蒙古侍衛擅于摔角相撲之技,胡斐一個沒提防,已被五人纏住。
胡斐一驚之下,全身被擒,他随即大喜:"這擒拿手法,正是我家傳武功之所長。
"但覺左手右手均已被敵人拉住,當下身子向後一仰,雙手順勢用勁,自外朝内一合,砰的一聲,拉住他雙手的兩名侍衛腦門碰腦門,同時昏暈過去。
胡斐雙手脫縛,抓住扼在自己頸中的那隻手,一扭之下,喀的一聲,那人腕骨早斷,跟着喀喀兩響,又扭斷了抱住他腰那侍衛的臂骨。
這五名蒙古侍衛摔角之技甚是精湛,漢滿蒙回藏各族武士,極少是他們敵手。
但摔角講究的是将對手摔倒壓住,胡斐這般小巧陰
胡斐閃身避開,還了一刀。
豈知另一名侍衛手中持着一柄鐵錘,斜刺裡打到,一錘擊在胡斐的刀口之上,此人膂力極大,兵器又是奇重。
胡斐和無塵力戰之後,手臂已是隐隐酥麻,一個拿捏不定,單刀脫手,直飛起來。
那人一錘橫轉,便向胡斐背心擊落。
胡斐兵刃離手,卻不慌亂,身形一晃,避開了他的鐵錘,順勢一個肘槌,撞正他腰眼之中。
那人大聲叫道:"啊喲,好小子!"痛得手中鐵錘險些跌落。
跟着又有兩名侍衛上前夾攻,一個持鞭,一個卻挺着一枝短槍。
程靈素叫道:"大哥,我來幫你。
"抽出柳葉刀,欲待上前相助。
胡斐叫道:"不用,你瞧瞧大哥空手入白刃的手段。
"程靈素見他在四個敵人之間遊走閃避,雖然情勢似乎甚險,但聽他說得悠閑自在,又素知他武功了得,于是便站在一旁戒備。
胡斐展開從小便學會的"四象步法",東跨一步,西退半步,在四名高手侍衛之間穿來插去。
那四件兵刃有輕有重,左攻右擊,可是胡斐的步法甚是奇妙,往往在間不容發之際,那兵刃便從他身旁掠過,雖然相差不過一二寸之微,但便是差着這一二寸,他便是夷然無損。
程靈素初時還擔着老大的心事,但越瞧越是放心,到後來瞧着胡斐精妙絕倫的步法,竟是有點心曠神怡起來。
這四名侍衛都是滿洲人,未入清宮之時,号稱"遼東四傑",都算得是一流的高手。
胡斐憑着巧妙的"四象步"自保,可是數次乘隙反攻,卻也未曾得手,每一次都是反遇險招。
他一轉念間,已明其理,原來自己适才和無塵道人劇鬥,耗力太多,這時元氣未複,一到緊要關頭,待要動用真力,總是差之厘毫,不能發揮拳招中的精妙之着。
他一經想通,當即平心靜氣,隻避不攻,在四名侍衛夾擊之下,緩緩調勻氣息。
那邊無塵急攻數十招,都給德布一一擋開。
無塵焦躁起來,心道:"我十年不至中原,今日首次出手便是不利。
難道自己當真老了,不中用了?"他哪知道這德布的武功實是大有過人之處,無塵不過心下焦躁,德布背上卻已冷汗淋漓,越打越怕,但覺這獨臂道人的劍招神出鬼沒,漸漸的要招架不住,暗想自己縱橫天下,從未遇到過這般勁敵,今日若是一敗,這"欽賜黃馬褂、清宮侍衛總管、滿洲第一勇士、統領大内十八高手"的銜頭卻往哪裡擱去?想到此處,精神一振,奮力抵擋。
無塵眼見胡斐赤手空拳,以一敵四,自己卻連一個敵人也拾奪不下,他生性極是好勝,這脾氣愈老彌甚,當下一劍快似一劍,着着搶攻,步步占先。
德布見敵人攻勢忽盛,劍尖織成了一張光幕,自己周身要害盡在他劍光籠罩之下,自知不敵,數度想要招呼下屬上前相助,但一想到"大夥兒齊上"這五個字一出口,一生英名便是付于流水,總是強行忍住,心想自己方當壯年,這獨臂道人年事已高,劍招雖狠,但自己隻要久戰不屈,他力氣一經衰退,便有可勝之機。
無塵高呼酣戰,精神愈長。
衆侍衛瞧得心下駭然,但見兩人劍光如虹,什麼招數都已分辨不清。
小丘上觀戰的衆人也是一聲不響,靜觀兩人劇鬥,眼見無塵漸占上風,都想:"道長英風如昔,神威不讓當年,可喜可賀!" 猛聽得無塵大叫一聲:"着!"當的一響,一劍刺在德布胸口,跟着又是喀喇一聲,他手中長劍已然折斷。
原來德布衣内穿着護胸鋼甲,這一劍雖然刺中,他卻絲毫無傷,對方長劍折斷。
無塵一怔之下,德布一劍刺到,正中他的右肩,穿肩而過。
小丘上衆人大驚,兩個漢子疾馳沖下救援。
隻聽得無塵喝道:"牛頭擲叉!"手中斷劍飛出,刺入了德布的咽喉,德布大叫一聲,往後便倒。
無塵哈哈大笑,說道:"是你赢,還是我赢?"德布頸上中了斷劍,雖未緻命,卻已鬥志全消,顫聲道:"是你赢了!"無塵笑道:"你接得我許多劍招,又能傷我肩頭,大是不易!好,瞧在你刺傷我一劍的份上,饒了你的性命!" 兩名侍衛搶上扶起德布,退在一旁。
無塵極是得意,肩頭傷勢雖然不輕,卻是漫不在乎,緩緩走上土丘,讓人替他包紮傷口,兀自指指點點,評論胡斐的步法。
胡斐内息綿綿,隻覺精力已複,深深吸一口氣,猛地搶攻,霎息間拳打足踢,但聽得"啊喲!""哎呀!"四聲呼叫,單刀、鐵錘、鋼鞭、花槍,四般兵刃先後飛出。
胡斐飛足踢倒兩人,拳頭打暈一人,跟着左掌掌力一吐,将最後一名衛士打得口噴鮮血,狂奔而逃。
但聽得小丘上衆人采聲大作,無塵的聲音最是響亮:"小胡斐,打得妙啊!" 土丘上彩聲未歇,又有五名侍衛欺近胡斐身邊,卻都空手不持兵刃。
左邊一人說道:"大家空手鬥空手!"胡斐道:"好!"剛說得一個"好"字,突覺雙足已被人緊緊抱住,跟着背上又有一人撲上,手臂如鐵,扼住了他的頭頸,再有一人抱腰,另外兩人便來拉他的雙手。
原來這一次德布所率領的"大内十八高手"傾巢而出。
那"大内十八高手",分為"四滿、五蒙、九藏僧"。
乾隆皇帝自與紅花會打了一番交道後,從此不信漢人,近身親信侍衛,一個漢人也不用,都是選用滿洲、蒙古、西藏的勇士充任。
這四滿、五蒙、九藏僧,尤為大内侍衛中的精選。
那五個蒙古侍衛擅于摔角相撲之技,胡斐一個沒提防,已被五人纏住。
胡斐一驚之下,全身被擒,他随即大喜:"這擒拿手法,正是我家傳武功之所長。
"但覺左手右手均已被敵人拉住,當下身子向後一仰,雙手順勢用勁,自外朝内一合,砰的一聲,拉住他雙手的兩名侍衛腦門碰腦門,同時昏暈過去。
胡斐雙手脫縛,抓住扼在自己頸中的那隻手,一扭之下,喀的一聲,那人腕骨早斷,跟着喀喀兩響,又扭斷了抱住他腰那侍衛的臂骨。
這五名蒙古侍衛摔角之技甚是精湛,漢滿蒙回藏各族武士,極少是他們敵手。
但摔角講究的是将對手摔倒壓住,胡斐這般小巧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