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師兄弟争奪拳門
關燈
小
中
大
感膩煩。
胡斐心中正覺古怪,聽得同桌的一個少年低聲發話道:"三個孝子謝一次也就夠了,若是萬老拳師有十個兒子,不要連謝十次麼?"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武師冷笑道:"萬鶴聲有一個兒子也就好了,還說十個?"那少年奇道:"難道這三個孝子不是他兒子麼?"中年武師道:"原來小哥與萬老拳師非親非故,居然前來吊喪,這份古道熱腸,可真是難得之極了。
"那少年脹紅了臉,低下頭不再說話。
胡斐暗暗好笑:"原來此君和我一般,也是打秋風吃白食來的。
" 那中年武師道:"說給你聽那也不妨,免得再有人問起,你一點不知,未免臉上下不來。
萬老拳師名成業就,隻可惜膝下無兒,他收了三個徒弟,那身材矮小的叫做孫伏虎,是老拳師的大弟子。
這白臉膛的大漢名叫尉遲連,是二弟子。
那紅臉膛酒糟鼻的大漢,名叫楊賓,便是他第三弟子了。
這三人各得老拳師之一藝,武功是很不差的,隻是粗人不明禮節,是以大師兄謝了,二師兄也謝,三師弟怕失禮,跟着也來謝一次。
"其實三位師兄弟各謝一次,真正的原因卻決非粗人不明禮節。
胡斐一知三人姓名後,即聽得首席上三位兄弟之間起了争辯。
這争辯是因坐首席的那侍衛一番話而起,他道:"兄弟奉福公子之命,來請威震湘南的萬老拳師進京,參與天下掌門人大會,好讓少林韋陀門的武功,在天下武師之前大大露臉,不意萬老拳師一病不起,當真令人扼腕之極了。
"衆人歎息了幾句,那侍衛又道:"萬老拳師雖然過世,但少林韋陀門是武林中有名的宗派,掌門人不可不到,但不知貴門的掌門人,将由那一位繼任?" 三個師兄弟互視一眼,各不作聲,過了半晌,紅臉膛的三師弟楊賓說道:"師父得的是中風之症,一發作便人事不知,是以沒留下遺言。
"那侍衛道:"嗯,嗯。
貴門中的前輩尊長,那定有一番主意了。
"白臉膛的二弟子尉遲連道:"咱們幾位師叔散處各地,向來不通音問。
"那侍衛道:"如此說來,立掌門之事,倒還得費一番周折。
福公子主持的掌門人大會,定在八月中秋,距今還有兩月,貴門須得及早為計才好。
"三個師兄弟齊聲稱是。
一名老武師道:"自來不立賢便立長,萬老拳師既無遺言,那掌門一席,自非大弟子孫師兄莫屬。
"孫伏虎笑了笑,神色之間甚是得意。
另一名老武師道:"立長之言是不錯的。
可是孫師兄雖入門較早,論年歲卻是這位尉遲師兄大着一歲。
尉遲師兄老成精幹,韋陀門若是由他接掌,定能發揚光大,萬老拳師在天之靈,也必極為欣慰了。
"尉遲連伸袖擦了擦眼,顯得懷念師父,心中悲戚。
第三位老武師連連搖搖手,說道:"不然不然,若在平日,老朽原無話說,但這番北京大會,各門各派齊顯神通。
韋陀門的掌門人如不能藝壓當場,豈不是敗了韋陀門數百年的英名?是以依老朽之見,這位掌門人須得是韋陀門中武功第一的好手,方能擔當。
"這番話說得衆人連連點首,齊聲稱是。
那老武師又道:"三位師兄都是萬老拳師的得意門生,各擅絕藝,武林中人人都是十分欽佩的,不過說到出乎其類,拔乎其萃,那還是後來居上,須推小師弟楊賓了。
"第一名老武師"哼"了一聲道:"那也未必。
武學之道,多練一年,功夫便深一年,楊師兄雖然天資聰穎,但就功力而言,那是遠遠不及孫師兄了,刀槍拳腳上見功夫,這是絲毫勉強不來的。
"第二位武師道:"說到臨陣取勝,鬥智為上,鬥力其次。
兄弟雖是外人,但平心而論,足智多謀,還該推尉遲師兄。
" 他三人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起初言語中還均客氣,到後來漸漸面紅耳赤,聲音也越說越大,幾十桌的客人一齊停杯不飲,聽他三人争論。
胡斐心道:"原來三個老武師都是受人之托,來作說客的。
" 吊客之中,有百餘人是韋陀門的門人,大都是萬老拳師的再傳弟子,各人擁戴自己師父,先是低聲譏諷争辯,到後來不由得大聲吵嚷起來,各親朋賓客或分解勸阻,或各抒己見,或袒護自己交好,大廳上登時亂成一片。
有幾個脾氣暴躁,互相素有心病之人,竟拍桌相罵,眼見便要掄刀使拳。
萬老拳師屍骨未寒,門下的徒弟徒孫便要為掌門一席而同室操戈了。
那坐首席的侍衛聽着各人争嚷,并不說話,望着萬老拳師的靈位,隻是微笑,眼見各人越鬧越是厲害,突然站起身來,說道:"各位且莫争吵,請聽兄弟一言。
"衆人敬他是官,一齊住口。
那侍衛道:"适才這位老師說得不錯,韋陀門掌門之人,須得是本門武功之首,這一節各位都是贊同的了?"大家齊聲稱是。
那侍衛道:"武功誰高誰低,嘴巴裡是争不出來的。
刀槍拳腳一比,立時便判強弱。
好在三位是同門師兄弟,不論勝負,都不緻失了和氣,更不會堕了韋陀門的威風。
咱們便請萬老拳師的靈位主持這場比武,由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擇定掌門,倒是一段武林佳話呢。
" 衆人聽了,一齊喝采,紛紛道:"這個最公平不過。
""讓大家見識見識韋陀門的絕藝。
""憑武功分勝敗,事後再無争論。
""究竟是北京來的侍衛老爺,見識高人一等。
"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胡斐心中正覺古怪,聽得同桌的一個少年低聲發話道:"三個孝子謝一次也就夠了,若是萬老拳師有十個兒子,不要連謝十次麼?"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武師冷笑道:"萬鶴聲有一個兒子也就好了,還說十個?"那少年奇道:"難道這三個孝子不是他兒子麼?"中年武師道:"原來小哥與萬老拳師非親非故,居然前來吊喪,這份古道熱腸,可真是難得之極了。
"那少年脹紅了臉,低下頭不再說話。
胡斐暗暗好笑:"原來此君和我一般,也是打秋風吃白食來的。
" 那中年武師道:"說給你聽那也不妨,免得再有人問起,你一點不知,未免臉上下不來。
萬老拳師名成業就,隻可惜膝下無兒,他收了三個徒弟,那身材矮小的叫做孫伏虎,是老拳師的大弟子。
這白臉膛的大漢名叫尉遲連,是二弟子。
那紅臉膛酒糟鼻的大漢,名叫楊賓,便是他第三弟子了。
這三人各得老拳師之一藝,武功是很不差的,隻是粗人不明禮節,是以大師兄謝了,二師兄也謝,三師弟怕失禮,跟着也來謝一次。
"其實三位師兄弟各謝一次,真正的原因卻決非粗人不明禮節。
胡斐一知三人姓名後,即聽得首席上三位兄弟之間起了争辯。
這争辯是因坐首席的那侍衛一番話而起,他道:"兄弟奉福公子之命,來請威震湘南的萬老拳師進京,參與天下掌門人大會,好讓少林韋陀門的武功,在天下武師之前大大露臉,不意萬老拳師一病不起,當真令人扼腕之極了。
"衆人歎息了幾句,那侍衛又道:"萬老拳師雖然過世,但少林韋陀門是武林中有名的宗派,掌門人不可不到,但不知貴門的掌門人,将由那一位繼任?" 三個師兄弟互視一眼,各不作聲,過了半晌,紅臉膛的三師弟楊賓說道:"師父得的是中風之症,一發作便人事不知,是以沒留下遺言。
"那侍衛道:"嗯,嗯。
貴門中的前輩尊長,那定有一番主意了。
"白臉膛的二弟子尉遲連道:"咱們幾位師叔散處各地,向來不通音問。
"那侍衛道:"如此說來,立掌門之事,倒還得費一番周折。
福公子主持的掌門人大會,定在八月中秋,距今還有兩月,貴門須得及早為計才好。
"三個師兄弟齊聲稱是。
一名老武師道:"自來不立賢便立長,萬老拳師既無遺言,那掌門一席,自非大弟子孫師兄莫屬。
"孫伏虎笑了笑,神色之間甚是得意。
另一名老武師道:"立長之言是不錯的。
可是孫師兄雖入門較早,論年歲卻是這位尉遲師兄大着一歲。
尉遲師兄老成精幹,韋陀門若是由他接掌,定能發揚光大,萬老拳師在天之靈,也必極為欣慰了。
"尉遲連伸袖擦了擦眼,顯得懷念師父,心中悲戚。
第三位老武師連連搖搖手,說道:"不然不然,若在平日,老朽原無話說,但這番北京大會,各門各派齊顯神通。
韋陀門的掌門人如不能藝壓當場,豈不是敗了韋陀門數百年的英名?是以依老朽之見,這位掌門人須得是韋陀門中武功第一的好手,方能擔當。
"這番話說得衆人連連點首,齊聲稱是。
那老武師又道:"三位師兄都是萬老拳師的得意門生,各擅絕藝,武林中人人都是十分欽佩的,不過說到出乎其類,拔乎其萃,那還是後來居上,須推小師弟楊賓了。
"第一名老武師"哼"了一聲道:"那也未必。
武學之道,多練一年,功夫便深一年,楊師兄雖然天資聰穎,但就功力而言,那是遠遠不及孫師兄了,刀槍拳腳上見功夫,這是絲毫勉強不來的。
"第二位武師道:"說到臨陣取勝,鬥智為上,鬥力其次。
兄弟雖是外人,但平心而論,足智多謀,還該推尉遲師兄。
" 他三人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起初言語中還均客氣,到後來漸漸面紅耳赤,聲音也越說越大,幾十桌的客人一齊停杯不飲,聽他三人争論。
胡斐心道:"原來三個老武師都是受人之托,來作說客的。
" 吊客之中,有百餘人是韋陀門的門人,大都是萬老拳師的再傳弟子,各人擁戴自己師父,先是低聲譏諷争辯,到後來不由得大聲吵嚷起來,各親朋賓客或分解勸阻,或各抒己見,或袒護自己交好,大廳上登時亂成一片。
有幾個脾氣暴躁,互相素有心病之人,竟拍桌相罵,眼見便要掄刀使拳。
萬老拳師屍骨未寒,門下的徒弟徒孫便要為掌門一席而同室操戈了。
那坐首席的侍衛聽着各人争嚷,并不說話,望着萬老拳師的靈位,隻是微笑,眼見各人越鬧越是厲害,突然站起身來,說道:"各位且莫争吵,請聽兄弟一言。
"衆人敬他是官,一齊住口。
那侍衛道:"适才這位老師說得不錯,韋陀門掌門之人,須得是本門武功之首,這一節各位都是贊同的了?"大家齊聲稱是。
那侍衛道:"武功誰高誰低,嘴巴裡是争不出來的。
刀槍拳腳一比,立時便判強弱。
好在三位是同門師兄弟,不論勝負,都不緻失了和氣,更不會堕了韋陀門的威風。
咱們便請萬老拳師的靈位主持這場比武,由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擇定掌門,倒是一段武林佳話呢。
" 衆人聽了,一齊喝采,紛紛道:"這個最公平不過。
""讓大家見識見識韋陀門的絕藝。
""憑武功分勝敗,事後再無争論。
""究竟是北京來的侍衛老爺,見識高人一等。
"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