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關燈
△諸惡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上 爾時護世四大天王,見於無量阿僧祇衆。

    天龍夜叉乃至迦吒富單那等。

    種種色種種形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性。

    彼等衆生性無慈愍。

    於諸衆生常起瞋恚惱害之心。

    不觀後世可怖畏事。

    無所系屬無所護持。

    是等恒常觸惱刹利乃至畜生。

    奪其精氣食其血肉。

    是四天王見諸鬼神俱來集已,歡喜踴躍各自問其所領大将。

    毗沙門天王問於散脂夜叉大将言:此四天下。

    一切所有夜叉羅刹。

    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或依城邑聚落舍宅塔寺園林山谷河井泉池陂泺冢間樹下曠野田中閑林空舍。

    及大海内衆妙寶洲。

    彼諸鬼神。

    若在地行水行空行一切無馀。

    今悉來集世尊所不。

    散脂大将言:大王。

    如王所言:此四天下。

    所有夜叉。

    乃至大海寶洲。

    若地行水行空行。

    一切無馀今悉來集在世尊所。

    提頭賴吒天王問於樂欲乾闼婆大将言:此四天下一切所有乾闼婆衆馀如上說。

    毗樓勒叉天王問於檀帝鸠槃茶大将言:此四天下一切所有鸠槃茶衆馀如上說。

    毗樓博叉天王問於善現龍王言:此四天下所有龍衆摩睺羅伽迦樓羅諸餓鬼等。

    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或依城邑聚落舍宅。

    乃至海内衆妙寶洲。

    若在地上水中空中。

    所遊行者,一切無馀今悉來集世尊所不。

    善現龍王言:大王。

    如王所言:此四天下所有諸龍乃至餓鬼。

    一切無馀今悉來集在世尊所。

    爾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

    大梵天王,正辯梵天。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大德世尊,此四天下所有天龍乾闼婆緊那羅夜叉羅刹鸠槃荼毗舍遮摩睺羅伽迦樓羅諸餓鬼等。

    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有地行水行空行。

    一切無馀今悉來集在世尊所。

    我等大衆皆同勸請。

    唯願如來。

    哀愍我等。

    慈悲一切諸衆生故。

    令惡衆生得敬信故。

    令正法眼得久住故。

    紹三寶種不斷絕故。

    彼地精氣衆生精氣正法勝味甘露精氣令得久住利益增長故。

    又令善道及涅槃道常不滅壞利益增長故。

    大德世尊,此閻浮提一切城邑聚落舍宅。

    乃至寶洲一切無馀。

    天龍夜叉乃至迦吒富單那等。

    今悉來集。

    天王龍王乃至毗舍遮王。

    悉将眷屬亦皆來集。

    唯願世尊付囑此王。

    同行其法憶念攝受。

    令彼天龍夜叉羅刹。

    乃至迦吒富單那等。

    各有所屬随於己分養育護持。

    恒常不舍莫令惱他。

    見惱他者令其遮護常不舍離使得安隐。

    若彼各各於其己分勸發勇力平等護持。

    彼等則得喜樂名聞多受福報。

    爾時世尊受其勸請。

    慈悲憐愍彼一切故。

    遍觀大衆觀大衆已,舉其右臂而作是言:汝等賢首。

    一切大衆各各谛聽。

    我當解說。

    佛出世難如優昙華。

    離八難難如順時香樹。

    聞正法難如雨閻浮檀金。

    遇戒定僧得供養難。

    如入大海詣妙寶洲。

    信敬三寶難如求如意珠。

    布施三寶難。

    如求功德天賢瓶受持戒難如牛頭栴檀國難可得到。

    於衆生所起慈悲難如值勇健怨賊執金剛杵難得脫免。

    謹慎知足難。

    如善作馬祀(梵語阿濕婆迷陀耶若此雲馬寶柱祀為此祀者唯閻浮王之所能也)。

    諸仁者,有十種等。

    若諸衆生具十平等。

    於生死中恒受勝報。

    速能得入無畏大城。

    何等為十。

    一者衆生平等。

    二者法平等。

    三者清淨平等。

    四者布施平等。

    五者戒平等。

    六者忍平等。

    七者精進平等。

    八者禅平等。

    九者智平等。

    十者一切法清淨平等。

    諸仁者於彼何者是衆生平等。

    若有衆生。

    為求身命受樂離苦應作是見。

    若受者作業。

    若身口意。

    若善不善。

    自作教他。

    彼受現報及後世報。

    是故汝等。

    若欲離苦求二世樂。

    應當造作身口意善。

    莫起諸惡。

    若求二世自益益他自樂樂他自好好他勿作諸惡。

    此是衆生平等。

    諸仁者,於彼何者是法平等。

    若有衆生。

    求樂離苦欣生畏死。

    恩愛不離怨憎不會。

    如此之人心海所溺。

    何以故?若有衆生。

    計著我者生死流轉。

    不見清淨解脫道故。

    是故於法平等思惟觀察。

    衆生不離法。

    法不離衆生。

    若衆生體性即是我體性。

    若我體性即是一切法體性。

    若一切法體性。

    即是佛法體性。

    若如是觀諸法平等。

    是人得無所有不見衆生。

    亦無衆生去來合散。

    亦不見有衆生可得非法非非法。

    是人如是得住無相。

    此是法平等。

    諸仁者,於彼何者是清淨平等。

    謂得人身具滿十德。

    何等為十。

    一者離下賤家。

    二者不鈍。

    三者不啞。

    四者諸根不缺。

    五者得男子身。

    六者顔容端正。

    得好眷屬。

    七者不貧。

    八者不為他欺。

    九者發言有中。

    十者多人樂見。

    何以故?言得於人身清淨平等。

    如得人身得三律儀離三惡道能求三乘。

    以此則得三種菩提。

    不以馀法。

    雲何清淨平等能到菩提。

    是人令心不依諸法。

    令心不依内外境界。

    不依如如見。

    一切法無和合相。

    不取内心不取外心。

    於二境界極得寂定。

    如是清淨正見理時。

    不見有我内有衆生。

    外有命者壽者,生者人者,衆數養育。

    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此十六名皆出妄想。

    是人如是於諸衆生。

    得見無我清淨平等。

    以是義故離欲清淨不起邊見。

    如是得入衆生清淨平等。

    及諸法空無行智印無相無願。

    如是得入衆生清淨平等。

    複以彼法成熟衆生。

    而不自壞亦不壞财。

    若知衆生體性平等,則知一切法體性平等。

    若一切法體性平等。

    即是佛法體性平等。

    是故一切諸法名為佛法。

    此是清淨平等。

    諸仁者,於彼何者是布施清淨平等。

    謂四種心清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