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關燈


    是故回向一切種智諸善根等不可得荊是名第四正勤。

    舍利弗。

    是名菩薩修四正勤不可窮荊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四如意分亦不可荊何等為四。

    欲進心思惟。

    如是四法。

    以慈悲喜舍而為根本。

    是四無量心常親近。

    常親近故心得調柔。

    心調柔故得入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入諸禅故身得輕軟。

    成就如是身輕心柔。

    入如意分。

    善入如意分已即生神通。

    若欲若進若心若思惟。

    欲者專向彼法。

    精進者成就彼法。

    心者觀察彼法。

    思惟者彼法方便。

    是如意分已具足故能得神通。

    欲者莊嚴。

    進者成就。

    心者正祝思惟者能善分别。

    是菩薩得如意分随其所解。

    如其所作心得自在。

    随意所往善作諸業。

    畢竟成就一切本行。

    如風行空無所罣礙。

    舍利弗。

    是名菩薩四如意分不可窮荊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五根亦不可荊何等為五。

    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雲何信根。

    信於四法。

    何等四。

    於生死中行世正見信於業報。

    乃至失命終不作惡。

    信菩薩行不随諸見。

    專求菩提不求馀乘。

    信解諸法同空無相無願之法。

    同第一義同於了義。

    甚深因緣無我衆生無有分别。

    信一切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如是信已消除疑網修集佛法。

    是名信根。

    何等進根。

    若法信根所攝。

    是法即為進根所修。

    是名進根。

    雲何念根。

    若法進根所修。

    是法終不忘失。

    是名念根。

    雲何定根。

    若法念根所攝。

    是法不忘不失一心不亂。

    是名定根。

    雲何慧根。

    若法定根所攝。

    是慧所觀是慧體性。

    内自照了不從他知自住正行。

    是名慧根。

    是五根者,共相續生具一切法得授記别。

    譬如外道五通神仙不能定知胎中差别。

    男女相現然後乃知。

    多有菩薩無信等根。

    諸佛世尊不為授記。

    若成就者便與授記。

    舍利弗。

    是名菩薩五根無盡複次舍利弗。

    菩薩五力亦不可荊何等為五。

    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雲何信力。

    是信一向不可沮壞。

    乃至天魔變為佛身。

    示現出入禅定解脫。

    不能傾動菩薩信力。

    是名信力。

    雲何進力。

    菩薩精進於諸善法得堅固力。

    如所得力。

    修諸禅定諸天及人所不能壞。

    如本所願皆悉成就。

    是名進力。

    雲何念力。

    菩薩住諸善法不為煩惱之所破壞。

    何以故?是菩薩正念之力能摧伏故。

    如是念力無能壞者,是名念力。

    雲何定力。

    遠離愦鬧常樂獨行。

    是菩薩雖有所說,言語音聲不礙初禅。

    善住覺觀不礙二禅。

    心生歡喜不礙三禅。

    是菩薩雖樂化衆生。

    不舍佛法而亦不礙於第四禅。

    是菩薩行四禅時。

    諸妨定法無能為也。

    菩薩爾時不舍於定亦不随定。

    而能自在處處往生。

    是名定力。

    雲何慧力。

    是菩薩知世間法出世間法。

    無有一法能壞是智。

    菩薩在在所生之處。

    一切伎藝不從師受悉自然知。

    世間外道苦行難行。

    是菩薩為教化故。

    亦悉現受同其所行。

    是出世法能過世者,慧力成就故。

    諸天及人所不能伏。

    是名慧力。

    舍利弗。

    是名菩薩五力無荊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七覺分亦不可荊何等為七。

    念覺分擇法覺分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舍覺分。

    雲何念覺分。

    若念覺分能觀於法。

    能分别法撰集思智。

    亦能觀察諸法自相。

    何等為自相。

    觀一切法自性皆空。

    念如是等令其覺了。

    是名念覺分。

    雲何擇法覺分。

    若能分别曉了八萬四千法聚。

    如所了法。

    了義是了義。

    不了義是不了義。

    世谛是世谛。

    第一義谛是第一義谛。

    假名是假名。

    正了無疑是正了無疑。

    如是等法分别選擇。

    是名擇法覺分。

    雲何進覺分。

    若念法擇法喜法除法定法舍法。

    以智攝取精進勇猛。

    欲不退轉勤修力勵。

    不舍本意行於正道。

    是名進覺分。

    雲何喜覺分。

    所修法喜。

    於無量法心生悅豫無有懈擔清淨樂法是喜踴躍。

    能除身心舍諸煩惱。

    是名喜覺分。

    雲何除覺分。

    若除身心及諸煩惱。

    離於覆蓋入定境界令心正祝是名除覺分。

    雲何定覺分。

    如所入定悉能覺了。

    非不入定是覺了法。

    又了諸見煩惱結縛。

    無始無終其心平等。

    一切諸法無别異相。

    能覺如是諸法等者,是名定覺分。

    雲何舍覺分。

    若法憂喜其心不沒。

    亦複不為世法所牽。

    無高無下正住不動。

    無有諸漏無喜無著。

    無諸障礙正直随順真谛正道。

    是名舍覺分。

    舍利弗。

    是名菩薩七覺分亦不可荊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八聖道分亦不可荊何等為八。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雲何正見。

    若見出世不起我見衆生壽命養育士夫斷見常見有見無見。

    亦複不起善與不善無記等見。

    乃至不起生死涅槃二相之見。

    是名正見。

    雲何正思惟。

    若思能起貪欲瞋癡諸煩惱等。

    是不名正。

    是正思惟不思不起如是等事。

    唯思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

    是正思惟能思如是住戒等聚。

    如是思惟名正思惟。

    雲何正語。

    凡所演說不令其身而有燋惱。

    亦不損他。

    成就如是善妙好語趣於正道。

    是名正語。

    雲何正業。

    若業黑有黑報。

    白有白報。

    黑白有黑白報。

    終不敢作。

    若業非黑非白有非黑非白報。

    若業能盡業是業必作。

    是菩薩所依止業。

    勤修如是諸正業等。

    是名正業。

    雲何正命。

    若不舍聖。

    種頭陀威儀。

    不動不轉無諸奸谄。

    不為世間利養所牽。

    易養易滿常自堅持威儀禮節。

    見他得利心不生熱。

    於己利養常知止足。

    如是正行聖人所贊。

    是名正命。

    雲何正進。

    若進向邪非聖所贊。

    所謂貪淫瞋恚愚癡煩惱。

    是不正精進終不為之。

    若法能入正谛聖道寂滅涅槃攀緣正路。

    是正精進修集勤行。

    是名正進。

    雲何正念。

    若念不失不動於法。

    正直不曲。

    見生死過進向涅槃。

    系心不忘不失正道。

    是名正念。

    雲何正定。

    若定不亂於一切法。

    是菩薩如是住時成正決定。

    是名正定。

    菩薩住是三昧為一切衆生得解脫故。

    成正決定。

    是名正定。

    是八聖道悉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道。

    是菩薩覺了已演說開示。

    分别顯現成就佛道。

    舍利弗。

    是名菩薩八聖道分亦不可荊 複次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修行定慧亦不可荊雲何為定。

    若心寂靜正寂靜寂滅不然。

    心常不亂守護諸根。

    不動不轉無有卒暴。

    安詳靜默堅持不失。

    善調柔軟獨處閑靜。

    其身遠離心不回轉。

    思樂空寂阿練若處。

    無有惡求亦無所求非有多求。

    正命正行威儀堅固。

    知時随時常知止足。

    易養易滿堪忍力故。

    心無高下能忍惡罵。

    發心專向善法思惟。

    樂思惟處及諸禅支。

    發起慈心入於悲心。

    安住喜心善修舍心。

    正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

    善能思惟九次第定。

    是名為定。

    舉要言之。

    菩薩助定無量無邊勤行修集。

    是名菩薩定不可荊雲何為慧。

    是慧修道入於諸法無我無人衆生壽命。

    如是智慧分别諸陰如幻如化。

    諸界平等入如空聚。

    分别諸谛皆悉明了。

    随順觀知十二因緣。

    分别諸見因果果證。

    所謂分别者,於一切法能得正見。

    如實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