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癡闇處惡道,若欲度生老死河,當生信心詣如來,我今欲還至佛所,谘受甘露斷諸味。
爾時波旬生大惡心。
欲以五系系諸采女。
佛神力故而不能系。
時諸采女即還佛所。
波旬眼見不能遮止。
複於空中作毗岚風。
欲令諸女處處散滅不見於佛。
以佛力故不能令壞。
爾時魔王啼哭懊惱。
以大音聲告其妻子。
我今喪失大神通力。
有一毒樹今出於世。
為諸衆生說於斷滅。
成就大幻有巧方便。
魔諸眷屬聞是語已,悉來聚集至魔王所。
大王何故生大愁苦。
既無退相又無火災。
欲界之中亦無怨敵。
魔王言子。
汝今不見。
世有一人坐菩提樹。
壞四兵聚猶如猛火焚燒乾草。
世間所有一切智人。
今已歸屬如此。
即是我之怨敵。
汝今不見五百采女。
舍我而去歸依彼耶。
汝等若不治彼釋子。
如此三千大千世界。
不久當空。
汝等各當牢自莊嚴。
鹹共盡力除彼釋子。
魔子言曰:善哉大王。
我當莊嚴盡其神力。
若我能除善哉快矣。
如其不能複當歸依。
魔王複曰:惡人汝今雲何發如是言:大王。
瞿昙沙門往獨一己坐菩提樹猶難沮壞。
況今眷屬無量殷多而可除滅。
魔王言:愛子若能殺彼瞿昙沙門。
甚善甚善。
如其不能自守土境。
爾時四兵其數無量。
滿閻浮提高八十由延。
放大惡風降注大雨。
手拍須彌動四天下。
出大惡聲如大龍王夜叉諸鬼。
振動一切河池泉源。
一切龍鬼人天之等。
鹹皆怖畏心驚毛豎。
時彼魔衆於須彌山取一大石。
欲令覆蓋王舍大城迦蘭陀林諸善男子, 我於爾時即入破魔力勢三昧。
魔子爾時所雨刀槊箭石火毒。
以我力故。
皆悉變為憂缽羅華。
缽頭摩華。
拘勿頭華。
分陀利華。
堕王舍城。
複雨種種微妙好香。
變是惡聲作如來聲。
法聲僧聲神通之聲。
波羅蜜聲不退轉聲。
菩薩之聲破四魔聲。
涅槃音聲。
壞其惡風令無遺馀。
其土所有一切草木。
悉皆變為微妙七寶。
我身爾時高至初禅。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放大光明悉照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天人。
諸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地獄畜生餓鬼等類。
皆見我身。
無量諸天大設供養。
華香幡蓋伎樂之屬。
三惡衆生稱南無佛。
即得解脫受人天身。
爾時魔衆見佛示現如是神力皆生信心。
生信心已即說偈言,我今歸依於如來,淨身口意無上智,能示魔界八正道,施闇衆生大光明,具足大力無能勝,等視一切如子想,其心平等如虛空,故我稽首大商主,煩惱不污修慈悲,獲得吉祥示因果,能施衆生真解脫,是故我今稽首禮,大慈大悲天中天,最勝無上之世尊,說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禮大幻師,衆生遇重煩惱病,是故歸依大醫王,三惡衆生貧七财,今當歸依離諸漏,唯願哀愍聽我忏,於佛所生諸惡心,佛是衆生慈父母,我今棄舍諸魔業,我能請召諸衆生,為其發起菩提心,願為我說無上道,具足何等得菩提,我今獻奉妙香華,為衆生故供養佛,親近善友善思惟,至心聽受如法祝 爾時五百采女及魔眷屬。
以妙香華幡蓋伎樂。
供養於我。
此供養具。
遍至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一時供養無量諸佛。
一切魔衆悉皆睹見一切諸佛形色修短方圓之相。
等無有異。
唯師子座世界樹林。
所居舍宅差别不同。
魔衆見已各心歡喜。
坐於佛邊至心聽法。
聽受法己還波旬所。
啟白魔言:我等往至彼瞿昙所。
盡其神力乃至不能令一毛動。
大王當知。
我今已屬瞿昙沙門。
爾時波旬心惡生瞋。
即作是念。
我當雲何殺彼釋子除滅此怨。
爾時波旬及其眷屬。
心生憂惱。
入於苦宅, △寶幢分中往古品第二 爾時魔衆。
複還我所而白我言:世尊,我欲大乘念於大乘。
欲具神通大慈大悲。
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不近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不近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為四。
一者若有菩薩不貪諸法不舍諸法。
不受諸法不覺諸法。
亦無有我及以我所想。
行於布施不求果報。
不生貪著不舍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乃至般若亦複如是,二者若有菩薩不見衆生壽命士夫。
亦複不舍於衆生界。
不貪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三者若有菩薩不見色聲香味觸法。
不舍色聲香味觸法。
不舍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四者若有菩薩能深觀察如是等法。
於佛正智不生覺觀。
何以故?斷一切行斷一切智。
名為佛智。
無有無乘。
無聲無想無字。
無有無量。
無生無出無滅。
無想無礙無障。
無見寂靜。
無我無命無名。
無明無闇無處無界。
無根無翅無有思惟。
無食無貪無淨無垢。
無塵無節無邊無數。
無行無受無業無宅。
無取無作無可顯示。
無念念滅即是佛智,猶如虛空如空無覺不可宣說。
無有染著無有覺知。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
不親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若有能求如是智慧。
當知是人能觀二法。
所謂眼色乃至意法。
複有二法生死涅槃。
複有二法一生二有。
複有二法一常二斷。
複有二法衆生壽命。
複有二法一此二彼。
複有二法一内二外。
諸善男子,若有欲求如是佛智。
離是二法。
觀異法者,當知是人則不能得。
善男子,譬如有人求火取水。
求水取火。
求食取石。
求華取鐵。
求香取屍。
求衣取木。
求於塗香而取虛空。
求佛智者,若離是二更觀異法。
亦複如是,是時寶坊大會之中。
有一菩薩名曰地意。
聞是語已白佛言:世尊,不可說義可覺知不。
若不可覺。
雲何得名一切智耶。
善男子,不可說智即一切智。
善男子,我今問汝随汝意答。
於意雲何。
我得如來一切智時。
有所得不。
地意菩薩即便思惟。
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
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
思惟是已,白佛言:世尊,如是義者亦有亦無。
世尊,若不出滅無數無量。
非明非闇即是佛智。
電意菩薩言:世尊,若無去來即是佛智。
善見菩薩言:世尊,無得無離無證無修。
即是佛智。
無盡意菩薩言:世尊,若法不為三世所攝。
不堕三界。
非是三結。
三智三乘陰入界等。
無有增減即是佛智。
金剛意菩薩言:世尊,若不分别凡法聖法學無學法。
聲聞緣覺及以佛法。
即是佛智。
堅意菩薩言:世尊,如法無轉即是佛智。
寶手菩薩言:世尊,若觀諸法生壞之相。
觀已通達知無得失。
即是佛智。
善覺意菩薩言:世尊,三界衆生。
從意觀意亦不覺意。
即是佛智。
分别怨親菩薩言:世尊,若有人能不樂煩惱。
不厭煩惱。
不愛不瞋。
不舍不求。
不施不念。
即是佛智。
蓮華子菩薩言:世尊,不樂罪福得深法忍。
不覺不知我及我所。
若不覺知我我所者,即是佛智。
月光童子菩薩言:世尊,若能觀察一切諸法,猶如水月。
亦不見法有增有減。
即是佛智。
無邊意童子菩薩言:世尊,若於諸法不見明闇。
於一切心不見生滅。
即是佛智。
彌勒菩薩言:世尊,若能觀察四種梵行及不善行平等無二。
即是佛智。
無盡意菩薩言:世尊,若觀三世六波羅蜜二相無差。
即是佛智。
文殊師利童子菩薩言:世尊,若於諸法心無貪瞋。
亦觀諸法甚深境界。
亦
爾時波旬生大惡心。
欲以五系系諸采女。
佛神力故而不能系。
時諸采女即還佛所。
波旬眼見不能遮止。
複於空中作毗岚風。
欲令諸女處處散滅不見於佛。
以佛力故不能令壞。
爾時魔王啼哭懊惱。
以大音聲告其妻子。
我今喪失大神通力。
有一毒樹今出於世。
為諸衆生說於斷滅。
成就大幻有巧方便。
魔諸眷屬聞是語已,悉來聚集至魔王所。
大王何故生大愁苦。
既無退相又無火災。
欲界之中亦無怨敵。
魔王言子。
汝今不見。
世有一人坐菩提樹。
壞四兵聚猶如猛火焚燒乾草。
世間所有一切智人。
今已歸屬如此。
即是我之怨敵。
汝今不見五百采女。
舍我而去歸依彼耶。
汝等若不治彼釋子。
如此三千大千世界。
不久當空。
汝等各當牢自莊嚴。
鹹共盡力除彼釋子。
魔子言曰:善哉大王。
我當莊嚴盡其神力。
若我能除善哉快矣。
如其不能複當歸依。
魔王複曰:惡人汝今雲何發如是言:大王。
瞿昙沙門往獨一己坐菩提樹猶難沮壞。
況今眷屬無量殷多而可除滅。
魔王言:愛子若能殺彼瞿昙沙門。
甚善甚善。
如其不能自守土境。
爾時四兵其數無量。
滿閻浮提高八十由延。
放大惡風降注大雨。
手拍須彌動四天下。
出大惡聲如大龍王夜叉諸鬼。
振動一切河池泉源。
一切龍鬼人天之等。
鹹皆怖畏心驚毛豎。
時彼魔衆於須彌山取一大石。
欲令覆蓋王舍大城迦蘭陀林諸善男子, 我於爾時即入破魔力勢三昧。
魔子爾時所雨刀槊箭石火毒。
以我力故。
皆悉變為憂缽羅華。
缽頭摩華。
拘勿頭華。
分陀利華。
堕王舍城。
複雨種種微妙好香。
變是惡聲作如來聲。
法聲僧聲神通之聲。
波羅蜜聲不退轉聲。
菩薩之聲破四魔聲。
涅槃音聲。
壞其惡風令無遺馀。
其土所有一切草木。
悉皆變為微妙七寶。
我身爾時高至初禅。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放大光明悉照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天人。
諸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地獄畜生餓鬼等類。
皆見我身。
無量諸天大設供養。
華香幡蓋伎樂之屬。
三惡衆生稱南無佛。
即得解脫受人天身。
爾時魔衆見佛示現如是神力皆生信心。
生信心已即說偈言,我今歸依於如來,淨身口意無上智,能示魔界八正道,施闇衆生大光明,具足大力無能勝,等視一切如子想,其心平等如虛空,故我稽首大商主,煩惱不污修慈悲,獲得吉祥示因果,能施衆生真解脫,是故我今稽首禮,大慈大悲天中天,最勝無上之世尊,說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禮大幻師,衆生遇重煩惱病,是故歸依大醫王,三惡衆生貧七财,今當歸依離諸漏,唯願哀愍聽我忏,於佛所生諸惡心,佛是衆生慈父母,我今棄舍諸魔業,我能請召諸衆生,為其發起菩提心,願為我說無上道,具足何等得菩提,我今獻奉妙香華,為衆生故供養佛,親近善友善思惟,至心聽受如法祝 爾時五百采女及魔眷屬。
以妙香華幡蓋伎樂。
供養於我。
此供養具。
遍至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一時供養無量諸佛。
一切魔衆悉皆睹見一切諸佛形色修短方圓之相。
等無有異。
唯師子座世界樹林。
所居舍宅差别不同。
魔衆見已各心歡喜。
坐於佛邊至心聽法。
聽受法己還波旬所。
啟白魔言:我等往至彼瞿昙所。
盡其神力乃至不能令一毛動。
大王當知。
我今已屬瞿昙沙門。
爾時波旬心惡生瞋。
即作是念。
我當雲何殺彼釋子除滅此怨。
爾時波旬及其眷屬。
心生憂惱。
入於苦宅, △寶幢分中往古品第二 爾時魔衆。
複還我所而白我言:世尊,我欲大乘念於大乘。
欲具神通大慈大悲。
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不近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不近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為四。
一者若有菩薩不貪諸法不舍諸法。
不受諸法不覺諸法。
亦無有我及以我所想。
行於布施不求果報。
不生貪著不舍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乃至般若亦複如是,二者若有菩薩不見衆生壽命士夫。
亦複不舍於衆生界。
不貪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三者若有菩薩不見色聲香味觸法。
不舍色聲香味觸法。
不舍不齲亦無覺知我我所想。
四者若有菩薩能深觀察如是等法。
於佛正智不生覺觀。
何以故?斷一切行斷一切智。
名為佛智。
無有無乘。
無聲無想無字。
無有無量。
無生無出無滅。
無想無礙無障。
無見寂靜。
無我無命無名。
無明無闇無處無界。
無根無翅無有思惟。
無食無貪無淨無垢。
無塵無節無邊無數。
無行無受無業無宅。
無取無作無可顯示。
無念念滅即是佛智,猶如虛空如空無覺不可宣說。
無有染著無有覺知。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
不親惡友。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若有能求如是智慧。
當知是人能觀二法。
所謂眼色乃至意法。
複有二法生死涅槃。
複有二法一生二有。
複有二法一常二斷。
複有二法衆生壽命。
複有二法一此二彼。
複有二法一内二外。
諸善男子,若有欲求如是佛智。
離是二法。
觀異法者,當知是人則不能得。
善男子,譬如有人求火取水。
求水取火。
求食取石。
求華取鐵。
求香取屍。
求衣取木。
求於塗香而取虛空。
求佛智者,若離是二更觀異法。
亦複如是,是時寶坊大會之中。
有一菩薩名曰地意。
聞是語已白佛言:世尊,不可說義可覺知不。
若不可覺。
雲何得名一切智耶。
善男子,不可說智即一切智。
善男子,我今問汝随汝意答。
於意雲何。
我得如來一切智時。
有所得不。
地意菩薩即便思惟。
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
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
思惟是已,白佛言:世尊,如是義者亦有亦無。
世尊,若不出滅無數無量。
非明非闇即是佛智。
電意菩薩言:世尊,若無去來即是佛智。
善見菩薩言:世尊,無得無離無證無修。
即是佛智。
無盡意菩薩言:世尊,若法不為三世所攝。
不堕三界。
非是三結。
三智三乘陰入界等。
無有增減即是佛智。
金剛意菩薩言:世尊,若不分别凡法聖法學無學法。
聲聞緣覺及以佛法。
即是佛智。
堅意菩薩言:世尊,如法無轉即是佛智。
寶手菩薩言:世尊,若觀諸法生壞之相。
觀已通達知無得失。
即是佛智。
善覺意菩薩言:世尊,三界衆生。
從意觀意亦不覺意。
即是佛智。
分别怨親菩薩言:世尊,若有人能不樂煩惱。
不厭煩惱。
不愛不瞋。
不舍不求。
不施不念。
即是佛智。
蓮華子菩薩言:世尊,不樂罪福得深法忍。
不覺不知我及我所。
若不覺知我我所者,即是佛智。
月光童子菩薩言:世尊,若能觀察一切諸法,猶如水月。
亦不見法有增有減。
即是佛智。
無邊意童子菩薩言:世尊,若於諸法不見明闇。
於一切心不見生滅。
即是佛智。
彌勒菩薩言:世尊,若能觀察四種梵行及不善行平等無二。
即是佛智。
無盡意菩薩言:世尊,若觀三世六波羅蜜二相無差。
即是佛智。
文殊師利童子菩薩言:世尊,若於諸法心無貪瞋。
亦觀諸法甚深境界。
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