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色無常而行於慧。

    乃至知色如涅槃性而行於慧。

    知受想行無常而行於慧。

    乃至知識如涅槃性而行於慧。

    以慧平等故知識平等。

    以識平等故知慧平等。

    以慧識平等故知願平等。

    以願平等故知慧識平等。

    知慧識願平等故知菩提平等。

    以菩提平等故知慧識願平等。

    即知一切法同菩提性。

    善男子,是為出世間般若波羅蜜。

    是為菩薩出世間波羅蜜道。

    悉能攝取一切諸道。

    當知一切諸道皆入在中。

    何故名之為出世間耶。

    善男子,五受陰名為世間。

    菩薩善分别五陰。

    觀是無常乃至如涅槃性。

    已知此道中無有世間及世間法。

    知此道是無漏是出世間無所系著。

    是名出世間。

    善男子,是名菩薩道。

    複次道者,所謂如實求一切諸法。

    分别選擇不見一切諸法。

    相續積聚無二無别。

    是故名道。

    而此道者無有憎愛。

    無憎愛故名為平等。

    離思惟觀察馀乘故名為廣大。

    去離谄故名為端直。

    去離曲心故名為無奸。

    斷除諸蓋故名無系滞。

    去離欲瞋恚害覺故名無塵垢。

    不愛色聲香味觸故名為安樂。

    去離諸魔事故名為清涼。

    去離煩惱衆賊故名為無畏。

    能到涅槃故名為出要。

    成就靜定故名清涼水。

    慧善解故名為常明。

    善修慈故名為涼樂。

    不舍大悲故名進無厭。

    常行喜故名為悅豫。

    成就舍故名無過失。

    順攝法故名為大富。

    成就施食波羅蜜力故。

    得薩婆若智辯。

    諸佛善護持故名過四魔行法。

    不舍本願故名進無滞礙。

    渡一切煩惱流故名無有上。

    一切世間無能降伏故名無詶對。

    善男子,此道成就如是等及諸馀無量功德。

    一切大士乘此道故能往來教化無量衆生。

    是為莊嚴。

    無諸煩惱現入煩惱。

    是其莊嚴。

    觀於生死而不證實際。

    到空無相無作門。

    而能教化行諸見諸相諸願衆生。

    是其莊嚴。

    現入聲聞辟支佛涅槃而不舍生死。

    是其莊嚴。

    現諸趣受生而不動於法性。

    現說一切言教而不動於無言:是其莊嚴。

    能現一切佛事而不舍菩薩行。

    是其莊嚴。

    善男子,是為菩薩大誓莊嚴大乘莊嚴道莊嚴。

    菩薩以大誓莊嚴自莊嚴故。

    能乘大乘順出世間聖道。

    未得薩婆若為衆生故能作佛事。

     爾時衆中有菩薩名曰寶德。

    問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修此出世間聖道耶。

    虛空藏答言已修。

    寶德言:雲何修。

    虛空藏答言:如得清淨道如是修。

    寶德問言:雲何為清淨道。

    虛空藏答言:善男子,我淨故道淨。

    寶德問言:雲何為我淨。

    虛空藏答言:如世淨。

    寶德問言:雲何世淨。

    虛空藏答言:善男子,色過去際淨。

    所以然者,以色本際無來故。

    色未來際亦淨。

    所以然者,以色未來際無去故。

    色現在際亦淨。

    所以然者,以現在色無住故。

    善男子,是為世淨。

    受想行識過去際淨。

    所以然者,以識本際無來故。

    識未來際亦淨。

    所以然者,以識未來際無去故。

    識現在際亦淨。

    所以然者,以識現在際無住故。

    善男子,是為世淨。

    善男子,以世中世淨故則我淨。

    以我淨故是名道淨。

    寶德言:善男子,如是淨道能何所為。

    虛空藏答言:能作大智慧光明。

    以此慧明力故。

    能知一切法過去未來際。

    寶德複問言:何謂過去未來法際。

    虛空藏答言:一切法於過去際無生。

    於未來際無滅。

    是名知過去未來際。

    寶德複問。

    若見過去未來際者,為何所見。

    虛空藏答言:見二俱離。

    寶德複問。

    何謂二俱離。

    虛空藏答言:離斷常者,善男子,若有見法生及著法者,則是斷常見。

    所以然者,由有生故則有滅。

    有生滅故則有斷常之見。

    若不見有法從自性他性生者則見因緣。

    若見因緣則見法。

    若見法者則見如來。

    若見如來者則見如。

    若見如者則不滞於斷亦不執於常。

    若不常不斷者即無生無滅。

    寶德複問。

    善男子,若無生無滅。

    雲何有名數。

    虛空藏答言:假言說故名之法耳。

    善男子,猶如有空故。

    有色差别名。

    所謂青黃赤白色。

    紫色頗梨色。

    琉璃色。

    粗色細色。

    長色短色。

    方色圓色。

    虛空不為如是等法所染。

    然一切色自性亦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同虛空性。

    但假言說有名數耳。

    所謂善法不善法。

    世間法出世間法。

    應作法不應作法。

    有漏法無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

    而菩薩亦不作一切非福行。

    所作福行皆是虛诳。

    非真不堅固。

    是菩薩知一切行非行。

    平等舍離一切相。

    成就般若波羅蜜力故。

    回向菩提而亦不見菩提有增有減。

    不於色中求菩提。

    亦不於受想行識中求菩提。

    菩薩以無求故。

    住於清淨戒衆。

    修無願解脫門。

    滿足一切諸願。

    知生死性同涅槃性。

    雖入究竟涅槃為斷除衆生虛妄颠倒故行菩薩行。

    亦無行法可行。

    善男子,如是菩薩入於涅槃行菩薩行。

    善男子,凡有所作皆是生死。

    無有所作是名涅槃。

    菩薩所行是無所作。

    是故菩薩名入涅槃行菩薩行。

    善男子,凡有染著樔窟妄想戲論取相。

    是名生死。

    涅槃者無染著樔窟妄想戲論取相。

    是名涅槃。

    菩薩以修無樂著樔窟妄想戲論取相。

    行菩薩行。

    是名菩薩入於涅槃行菩薩行。

    當說此法時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贊虛空藏菩薩言:善哉善哉賢士。

    快說法性稱菩薩行真實不異。

    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此是如來快也。

    所以者何。

    由世尊慧明故。

    我等得斯辯分。

    世尊,喻如日光照閻浮提。

    由日威德力故。

    有眼之者得見色像作諸事業。

    由於如來大智力故。

    照一切衆生及諸世界亦複如是,諸法實性不可言說。

    諸言說性與虛空等。

    是故諸法不可得數。

    凡有數法則有限量。

    凡有限量則是有為。

    凡有有為則可知可斷可修。

    凡是可知可斷可修則有得有證有名數法。

    思惟籌量分别。

    不見有法可知可斷可修可證可得故。

    即無有得。

    所以然者,以一切法無生故。

    能如是正見諸法。

    於諸法中不生愛染。

    以無愛染故則無有著。

    以無著故則無近。

    以無近故則無受無齲何謂無受無齲謂色若常若無常無受無齲受想行識。

    若常若無常無受無齲色若苦若樂。

    若有我若無我。

    若淨若不淨無受無齲受想行識若苦若樂若有我若無我無受無齲色若空若非空。

    無受無齲受想行識若空若非空。

    無受無齲色若離若非離。

    無受無齲受想行識若離若非離。

    無受無齲菩薩以無受無取故。

    得諸法無受三昧。

    住是三昧已,諸佛世尊以無上心通授是菩薩記。

    是菩薩雖入涅槃見一切衆生究竟同涅槃性。

    為教化衆生故。

    不舍大誓莊嚴及菩薩大悲。

    雲何菩薩入於涅槃行菩薩行。

    善男子,凡有所作名為生死。

    凡無所作名為涅槃。

    菩薩以正智慧。

    見一切諸行離相。

    菩薩以法明眼明了見故。

    能說如來智明。

     爾時寶德菩薩問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汝何為自隐己智言盡是如來力耶。

    虛空藏答寶德言:善男子,如來豈不說隐善顯惡也。

    善男子,我還問汝随意答我。

    善男子,於汝意雲何。

    若無阿那婆達多龍王時。

    阿耨大池能出四河。

    使諸衆生得受用不。

    寶德答言:不也。

    虛空藏言:善男子,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