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色二法。

    而修於禅。

    以心平故。

    不取聲香味觸法。

    去離意法二法。

    而修於禅。

    善男子,喻如虛空火災起時不能焚燒。

    水災起時不為所漂。

    菩薩不為諸煩惱火之所焚燒。

    不為諸禅解脫三昧所漂。

    受生自無定亂。

    亂心衆生能令得定。

    自行已淨不舍精進。

    與平等等示現差别。

    而不見平等及不平等二相。

    善能遍觀智慧真性。

    其心不為愛見所覆。

    於諸行中行無所著與虛空等。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禅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雲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四法。

    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等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以我淨故。

    知衆生亦淨。

    以知淨故知識亦淨。

    以義淨故知文字亦淨。

    以法界淨故知一切法亦淨。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八法。

    能淨般若波羅蜜。

    何等為八。

    善男子,若菩薩精勤欲斷一切不善法而不著斷見。

    精勤欲生一切善法而不著常見。

    知一切有為法皆從緣生。

    而不動於無生忍法。

    善分别說一切字句。

    而常平等無有言說。

    善能辨宣一切有為無常苦法。

    於無我法界寂靜不動。

    能善分别諸所作業。

    而知一切法無業無報。

    善能分别垢法淨法。

    而知一切法性常淨。

    善能籌量三世諸法。

    而知諸法無去來今。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喻如虛空非行無行。

    菩薩行般若離一切行亦複如是,喻如虛空無能破壞。

    菩薩行般若一切諸魔無能壞者亦複如是,喻如虛空性常寂靜。

    菩薩行般若覺見寂靜亦複如是,喻如虛空性常無我。

    菩薩行般若了知無我亦複如是,喻如虛空性非衆生。

    菩薩行般若。

    離一切衆生見亦複如是,喻如虛空性無有命。

    菩薩行般若。

    離一切命見亦複如是,喻如虛空性無有人。

    菩薩行般若。

    離一切人見亦複如是,喻如虛空非物非非物。

    不可名字。

    菩薩行般若。

    離物非物見亦複如是,善男子,般若是寂靜句義無微覺故。

    是不作句義自相淨故。

    是無變句義無行相故。

    是真實句義不發動故。

    是不诳句義無有異故。

    是了達句義入一相故。

    是通明句義斷習氣故。

    是滿足句義無欲求故。

    是通達句義能正見故。

    是第一句義無所得故。

    是平等句義無高無下故。

    是牢固句義不可壞故。

    是不動句義無所依故。

    是金剛句義不可摧故。

    是已度句義所作辦故。

    是真淨句義本性淨故。

    是無闇句義不恃明故。

    是無二句義不積聚故。

    是盡句義究竟盡相故。

    是無盡句義無為相故。

    是無為句義離生滅故。

    是虛空句義無障礙故。

    是無所有句義真清淨故。

    是無處句義無行迹故。

    是無樔窟句義無所猗故。

    是智句義無識别故。

    是無降伏句義無群匹故。

    是無體句義不受形故。

    是知見句義知苦不生故。

    是斷句義知集無和合故。

    是滅句義究竟無生故。

    是道句義無二覺故。

    是覺句義覺平等故。

    是法句義究竟不變故。

    善男子,此般若不從他得。

    自證知見如性行故。

    知一切文字句義其猶如響。

    於諸言音随應而報。

    其辯不斷。

    亦不執著文字言語。

    菩薩摩诃薩。

    如是能於一切言說中善能報答。

    知諸音聲言說如響。

    解不可得故。

    不生執著亦不戲論。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

    而說偈言: 離著而行施,普及適衆性。

    終已無礙心,亦不生分别。

    我淨故施淨,施淨故願淨。

    願淨菩提淨,道淨一切淨。

     無我我所想,離愛及諸見。

    舍除彼我相,施心如虛空。

    去離諸想施,無有望報心。

    舍嫉妒心結,施心如虛空。

     空非色無猗,無受想分别。

    亦無行及識,施時心亦然。

    如空益一切,始終無窮荊解法施無盡,利益一切衆。

     如化人相施,不望所施報。

    慧者施亦爾,終不望其報。

    以慧斷結習,方便不舍衆。

    不見結及衆,如是施如空。

     知身如鏡像,知聲猶如響。

    知心如幻化,法性如虛空。

    不舍勝菩提,不求於二乘。

    於過去諸佛,常敬慎護戒。

     不舍本願故,能於諸趣中。

    善成就本願,攝意護淨戒。

    如空無悕望,無熱惱高下。

    無濁無變易,淨戒者亦爾。

     如空受一切,水月不持戒。

    護戒者如是,淨戒如虛空。

    罵打瞋怒等,忍力故不瞋。

    無我及彼見,以去離二想。

     内純至善淨,外行亦清淨。

    純至故無瞋,順如法能忍。

    離諸見忍空,舍覺而離想。

    無願無悕望,舍諸行所齲 無愛如虛空,不戲不懷恨。

    無戲不求報,無漏忍者爾。

    無忍無罵者,彼人聲如響。

    非是及無常,無如是戲論。

     彼愚及我智,無生而示生。

    雖如是分别,猶修無生忍。

    如斫娑羅枝,馀枝不分别。

    斷身無分别,此忍淨如空。

     勤修無所依,供佛無佛想。

    持法不著文,度衆無衆想。

    淨身淨法身,淨口無言說。

    淨心無意行,具諸波羅蜜。

     具助菩提法,淨土如虛空。

    成就辯總持,求如是佛法。

    如空受無惓,故能生叢林。

    遍至無形色,精進亦如空。

     常淨如虛空,無始亦無終。

    人精進亦爾,無始無終成。

    如機關木人,所作無分别。

    行者無二想,其進如虛空。

     知止住内心,攝外境界心。

    自心彼心等,依止無心禅。

    諸法性常空,以無漏智知。

    不依陰界入,亦不依三界。

     不依於三界,不依界道果。

    如空常無依,修禅者亦爾。

    空無愛見慢,修禅者亦爾。

    空無退壞變,修禅者亦爾。

     平等寂解脫,智者不緣界。

    無結無禅等,是故禅如空。

    我淨衆生淨,智淨識亦淨。

    義淨文字淨,法淨界亦淨。

     斷不善及習,大士集諸善。

    知有無緣生,無生不著滅。

    善分别文字,說無常苦法。

    示現受業報,言有垢及淨。

     知法性常淨,而籌量三世。

    空無行非行,慧無行亦爾。

    如空無能壞,無我人壽者,非物非無物,拔斷二邊見。

     知句假不染,不變真實句。

    滿足通達句,達義慧等句。

    等不動牢句,金剛度淨句。

    明盡無盡句,無為虛空句。

     處樔識别句,降伏體智句。

    斷集滅道句,法覺智慧句。

    如響随聲應,無盡辯亦爾。

     說法無所依,此慧淨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