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法。

    一者多作。

    二者多語。

    三者多受。

    四者多視。

    複有四法。

    一者我見。

    二者邪見。

    三者斷見。

    四者常見。

    複有四法。

    一者不作。

    二者作已轉。

    三者心悔。

    四者不樂。

    複有四法。

    一者不向道地。

    二者不修禅定。

    三者退失智慧。

    四者不樂方便。

    複有四法。

    一者障礙於法。

    二者障礙善業。

    三者煩惱隐礙。

    四者魔業障礙。

    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障大乘。

    說是法時。

    四萬四千人天。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萬八千菩薩。

    得無生法忍。

    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震動。

    虛空之中無量天人。

    異口同音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世尊,今日如來大師子吼。

    憐愍衆生開大乘門。

    世尊,若有衆生於是法中得少分者,即得斷除三惡道苦。

    漸漸當得無量法寶。

    譬如有人於村邑外見大寶聚。

    見已憐愍即還入村告語衆人。

    誰欲斷貧當與我俱。

    是人說時。

    或有信者或不信者,其中信者即與相随俱至寶所。

    随意采取即破貧苦。

    而是寶聚亦無增減。

    亦不念言聽是人取不聽彼人。

    破是人貧不破彼人。

    聽是持去不聽彼持。

    如來世尊亦複如是,於無量世勤求如是無上法寶。

    求已得見生大憐愍。

    以大梵音語諸衆生。

    若有欲壞生死貧窮。

    當至心聽。

    有諸衆生薄福不信,則不能壞生死貧窮。

    其中信者随任智力。

    取聲聞乘辟支佛乘菩薩大乘。

    是大寶聚亦無增減。

    若有至此寶聚之中。

    乃至不能取一寶者,是人常住三惡道中。

    若有能取一字一句。

    乃至一念受持之者,是人能壞生死貧窮。

    何況取是大乘經典一品二品。

    及其具足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爾時世尊贊諸天人。

    善哉善哉!諸天子。

    若有受持如是經典。

    是人則具一切善法。

    頂戴如來無上佛智。

    是大智聚。

    能大利益無量衆生。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諸乘之中大乘最,猶如虛空無邊際。

    遠離一切生死有,趣菩提樹無障礙。

    若能清淨其心意,所有惠施於一切。

    至心受持清淨戒,趣菩提樹無障礙。

     於諸衆生心平等,常觀煩惱諸罪過。

    能勝一切下劣乘,調伏衆生於大乘。

    若有至心受讀經,具足寂靜戒忍辱。

    具足智慧壞魔衆,憐愍衆生趣道樹。

     莊嚴慈悲乘四禅,智慧利刀摧魔衆。

    道樹下觀十二緣,起已愍衆說大乘。

    十方衆生乘大乘,乘無增減如虛空。

    大乘神通叵思議,是故如來修集之。

     安住念處嚴正勤,如意為足根勢力。

    遊八正路采覺寶,是故如來趣道樹。

    其心寂靜離煩惱,壞破諸闇獲智光。

    是故梵天及帝釋,敬禮如來乘大乘。

     具足六度六神通,具善方便修三脫。

    能壞諸魔及邪見,是故如來乘大乘。

    若有具足諸善根,及以成就不善根。

    有信則得破煩惱,是故大乘難思議。

     所有一切世間法,及以無上出世法。

    若有學法無學法,一切攝在大乘中。

    若有衆生行惡道,親近邪見惡知識。

    憐愍是輩修方便,為調伏故說大乘。

     下劣不樂於大乘,心迮不能壞人結。

    常求自樂舍馀人,聞說大乘生恐怖。

    若有智者具力勢,憐愍衆生作利益。

    聞說大乘心歡喜,壞衆苦惱心不悔。

     若欲了知衆生行,一切衆生諸界根。

    菩薩一念能通達,是故大乘難思議。

    得身寂靜相莊嚴,得口寂靜衆樂聞。

    得心寂靜具神通,如是皆因趣大乘。

     若有人能行大乘,是則不斷三寶種。

    能為衆生作利益,破壞貧窮諸苦惱。

    能到十方諸世界,現見無量佛世尊,如是趣向大乘者,是人即得無量福。

     一切世間無能勝,趣向無上大乘者,具足大力壞魔衆,是故大乘難思議。

    得色得力大自在,梵釋轉輪聖王身。

    若有乘此大乘者,是人受於三界樂。

     施已終不生悔心,所重之物不吝著。

    舍身自施修慈悲,是故大乘難思議。

    持戒精進樂梵行,能以神力障日月。

    不貪著身善果報,修如是乘調衆生。

     說法有受不受者,於是不生瞋愛心。

    身心勤修大精進,為得難得之大乘。

    能得無上大法王,亦得難忍之忍辱。

    無量劫中受苦惱,為得大乘勝一切。

     勤作利益多衆生,身口意業悉柔軟。

    修集慈悲及神通,為住大乘大利益。

    了知法界生住滅,無我無诤調諸根。

    若能安住於大乘,即受安樂如先佛。

     具足念心及精進,四如意足大神力。

    依止正法及真義,皆由樂住於大乘。

    具足無上無所畏,能師子吼無上尊。

    微妙相好自莊嚴,皆由樂住於大乘。

     具足三種之神通,調伏教化於衆生。

    其心寂靜無憍慢,若行大乘具忍辱。

    具足梵音聲微妙,一切衆生甚樂聞。

    若樂修集大乘者,是人善解衆生語。

     所作諸業為淨土,不久當得無邊身。

    若有至心聽是法,當受無邊無上樂。

    能遊虛空達邊際,能知大海水幾渧。

    不能演說大乘德,是故是乘難思議。

     爾時世尊,複告海慧菩薩。

    善男子,若欲受持如是等經。

    欲自寂靜其深心者,應當受持門句法句金剛句。

    至心觀察門句者,一切法中而作門戶。

    所謂阿字一切法門。

    阿者言無。

    一切諸法皆悉無常。

    波亦一切法門。

    波者即第一義。

    那亦一切法門。

    那者諸法無礙。

    陀亦一切法門。

    陀者性能調伏一切法性。

    沙亦一切法門。

    沙者遠離一切諸法。

    多亦一切法門。

    多者一切法如。

    迦亦一切法門。

    迦者一切諸法無作無受。

    娑亦一切法門。

    娑者一切諸法無有分别。

    伽亦一切法門。

    伽者如來正法甚深無底。

    阇亦一切法門。

    阇者遠離生相。

    昙亦一切法門。

    昙者於法界中不生分别。

    奢亦一切法門。

    奢者具奢摩他得八正道。

    佉亦一切法門。

    佉者一切諸法猶如虛空。

    叉亦一切法門。

    叉者一切法荊若亦一切法門。

    若者諸法無礙。

    咃亦一切法門。

    咃者一切法是處非處。

    蠱亦一切法門。

    蠱者觀五陰已得大利益荼亦一切法門。

    荼者一切諸法無有畢竟。

    迦亦一切法門。

    迦者身寂靜故得大利益。

    至亦一切法門。

    至者心寂靜故離一切惡。

    優亦一切法門。

    優者受持擁護清淨禁戒。

    蛇亦一切法門。

    蛇者善思惟。

    替亦一切法門。

    替者住一切法。

    修亦一切法門。

    修者一切諸法性是解脫。

    毗亦一切法門。

    毗者一切諸法悉是毗尼。

    毗尼者調伏己身。

    時亦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