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二者能廣分别文字句義。

    三者觀察罪過。

    複有三法。

    一者具足七财。

    二者能大法施。

    三者能施衆生。

    複有三法。

    一者實義。

    二者真義。

    三者不诳義。

    複有三法。

    一者自知。

    二者知他三者知時。

    複有三法。

    一者五陰法陰平等。

    二者諸界法界平等。

    三者諸入法入平等。

    複有三法。

    一者修空。

    二者無相。

    三者無願。

    複有三法。

    一者不謗因果。

    二者方便生法皆從因緣。

    三者和合因緣而得名字。

    複有三法。

    一者信佛不可思議。

    二者信法不生诽謗。

    三者信僧良祐福田。

    複有三法。

    一者遠離貪欲。

    二者遠離瞋恚。

    三者遠離愚癡。

    複有三法。

    一者世谛。

    二者第一義谛。

    三者不著二谛。

    複有三法。

    一者遠離煩惱。

    二者遠離憍慢。

    三者於福田所禮拜供養。

    複有三法。

    一者不染欲界。

    二者不著色界。

    三者於無色界不生憍慢。

    複有三法。

    一者供養不喜。

    二者毀辱不恚。

    三者離世八法。

    複有三法。

    一者藏覆諸根。

    二者解了諸根。

    三者寂靜諸根。

    複有三法。

    一者趣向善地。

    二者離善地障。

    三者觀善地德。

    複有三法。

    一者至心。

    二者淨心。

    三者淨莊嚴。

    複有三法。

    一者學戒戒。

    二者學心戒。

    三者學慧戒。

    複有三法。

    一者受樂不生貪逸。

    二者受苦不生惱恚。

    三者不苦不樂修集於舍。

    複有三法。

    一者轉因不造作故。

    二者轉於煩惱不觀相故。

    三者轉於三世無願求故。

    複有三法。

    一者眼空。

    二者色寂靜。

    三者受無住處。

    複有三法。

    一者藏戒。

    二者護定。

    三者觀慧。

    複有三法。

    一者憶持念法。

    二者思惟觀法。

    三者如法而祝複有三法。

    一者音聲因緣聲聞解脫。

    二者十二因緣緣覺解脫。

    三者六度因緣菩薩解脫。

    複有三法。

    一者施。

    二者大施。

    三者畢竟施。

    複有三法。

    一者護法。

    二者護持正法。

    三者護持大乘。

    複有三法。

    一者行於生死。

    二者觀其罪過。

    三者知已遠離。

    複有三法。

    一者至心聽法破除五蓋。

    二者常樂寂靜。

    三者如法而祝複有三法。

    一者依義。

    二者依法。

    三者依智。

    複有三法。

    一者求多聞已樂於寂靜。

    二者樂寂靜已思惟善法。

    三者善思惟已知法平等。

    複有三法。

    一者親近智者,二者谘問多聞。

    三者護於善人。

    複有三法。

    一無貪心為人說法。

    二見聽法者慈心視之。

    三者一心觀於菩提。

    複有三法。

    一者視諸衆生其心平等。

    二者觀心平等。

    三者觀佛平等。

    複有三法。

    一者過去已荊二者未來不合。

    三者現在不祝複有三法。

    一者觀苦無常。

    二者諸法無我。

    三者涅槃寂靜。

    複有三法。

    一者聞已堅持。

    二者三昧堅持。

    三者智慧堅持。

    複有三法。

    一者犯已不覆。

    二者悔先所犯。

    三者至心護戒。

    複有三法。

    一者破壞疑心。

    二者破壞悔心。

    三者破障礙心。

    複有三法。

    一者善欲。

    二者離談世事。

    三者樂於寂靜。

    複有三法。

    一者忍甚深法。

    二者說甚深義。

    三者解種種義。

    複有三法。

    一者具足聲忍。

    二者具思惟忍。

    三者具於順忍。

    複有三法。

    一者智慧方便。

    二者大慈。

    三者精進堅牢。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

    能利益大乘。

    善男子,複有四法障礙大乘。

    何等為四。

    一者聽不應聽。

    二者不欲聽受菩薩法藏。

    三者行諸魔業。

    四者诽謗正法。

    複有四法。

    一者貪欲。

    二者瞋恚。

    三者愚癡。

    四者不樂求法。

    複有四法。

    一者嫉他得利。

    二者於财慳貪。

    三者樂诳法師。

    四者不樂親近見善知識。

    複有四法。

    一者於善知識生惡友想。

    二者於惡知識生善友想。

    三者非法法想。

    四者法非法想。

    複有四法。

    一者不樂惠施。

    二者施已生悔。

    三者施已觀過。

    四者不念菩提心。

    複有四法。

    一者為欲而施。

    二者為瞋而施。

    三者為癡而施。

    四者為怖畏而施。

    複有四法。

    一者為名字施。

    二者為本而施。

    三者為善友施。

    四者為勝故施。

    複有四法。

    一者不至心施。

    二者不自手施。

    三者不現見施。

    四者輕慢施。

    複有四法。

    一者下物施。

    二少物施。

    三者不至心施。

    四者輕慢施。

    複有四法。

    一者毒施。

    二者刀施。

    三者不淨施。

    四者無利益施。

    複有四法。

    一者見持戒者生瞋恚心。

    二者見毀禁者生愛念心。

    三者随惡友語。

    四者不念施戒。

    複有四法。

    一者非法求利。

    二者如法得财不與人共。

    三者斷他供養。

    四者心不知足。

    複有四法。

    一者為貪利養故攝持威儀。

    二者為利養故下聲而語。

    三者其心谄曲。

    四者邪命自活。

    複有四法。

    一者於同學所生瞋恚心。

    二者於同乘者生瞋恚心。

    三者不知魔業。

    四者樂說他過。

    複有四法。

    一者憍慢不聽正法。

    二者不能恭敬法師。

    三者不能禮拜父母師長善友四者意随惡業。

    複有四法。

    一者覆他功德。

    二者廣說他過。

    三者增長憍慢。

    四者瞋恚堅固。

    複有四法。

    一者懈擔二者不樂聽聞善語。

    三者不随順語。

    四者住於非法。

    複有四法。

    一者不調。

    二者不淨。

    三者不藏。

    四者不忍。

    複有四法。

    一者不喜聞受無上善法。

    二者樂在城邑聚落村屯。

    三者毀破禁戒樂受供養。

    四者不能調伏根門。

    複有四法。

    一者不能攝取衆生。

    二者不能調伏衆生。

    三者不能護持正法。

    四者樂說法師過罪。

    複有四法。

    一者不修信心。

    二者不能觀察衆生罪過。

    三者不觀惡知識過。

    四者不觀疑心罪過。

    複有四法。

    一者不觀内。

    二者不觀外。

    三者無慚。

    四者無愧。

    複有四法。

    一不知恩。

    二不報恩。

    三者背恩四者樂邪見。

    複有四法。

    一者诽謗聖人。

    二者将護世人。

    三者不信福田。

    四者呵毀法施。

    複有四法。

    一者不淨身業。

    二者不護口業。

    三者不舍意業。

    四者厭悔大乘。

    複有四法。

    一者為破和合而作兩舌。

    二者於師和上出瞋恚語。

    三者為壞利益作無義語。

    四者欺诳人天而生妄語。

    複有四法。

    一者不護戒因。

    二者亂禅定因。

    三者不信後世。

    四者樂著世事。

    複有四法。

    一者粗穬。

    二者憍慢。

    三者樂說世間。

    四者常樂睡眠。

    複有四法。

    一者假菩薩名而受供養。

    二者不能瞻視病苦之人。

    三者不種善子。

    四者不向菩提。

    複有四法。

    一者自輕。

    二者輕法。

    三者輕福。

    四者數念聲聞辟支佛乘。

    複有四法。

    一者貪身。

    二者貪心。

    三者貪命。

    四者貪戒。

    複有四法。

    一者貪房舍。

    二者貪檀越。

    三者貪邪見。

    四者貪破戒。

    複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