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卷上(支謙譯)

關燈
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

    時有摩诃比丘僧萬二千人,皆淨潔一種類,皆阿羅漢,賢者拘鄰、賢者拔智緻、賢者摩诃那彌、賢者合屍、賢者須滿日、賢者維末坻、賢者不乃、賢者迦為拔坻、賢者憂為迦葉、賢者那履迦葉、賢者那翼迦葉、賢者舍利弗、賢者摩诃目揵連、賢者摩诃迦葉、賢者摩诃迦旃延、賢者摩诃揭質、賢者摩诃拘私、賢者摩诃梵提、賢者邠提文陀弗、賢者阿難律、賢者難提、賢者[(膘-示+土)+瓦]脾坻、賢者須楓、賢者蠡越、賢者摩诃羅倪、賢者摩诃波羅延、賢者波鸠蠡、賢者難持、賢者滿楓蠡、賢者蔡揭、賢者厲越。

    如是諸比丘僧甚衆多,數千億萬人,悉諸菩薩、阿羅漢,無央數不可複計,都共大會坐,皆賢者也。

     時,佛坐息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色甚大明。

    阿難即起,更被袈裟,前以頭面著佛足,即長跪叉手,問佛言:“今日佛面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今佛面光精數千百色,上下明好乃如是。

    我侍佛已來,未曾見佛面有如今日色者,我未曾見三耶三佛光明威神乃爾,獨當有意?願欲聞之。

    ” 佛言:“賢者阿難,有諸天神教汝,若諸佛教汝,今問我者耶?汝自從善意出問佛耶?” 阿難白佛言:“無有諸天神教我,亦無諸佛教我令問佛也,我自從善心知佛意問佛耳!每佛坐起行來出入,所欲至到當所作為,諸所教敕者,我辄如佛意。

    今佛獨當念,諸已過去佛、諸當來佛、若他方佛國、今現在佛,獨展轉相思念故,佛面色光明乃爾耳!” 佛言:“善哉!善哉!賢者阿難,汝所問者,甚深大快,多所度脫!若問佛者,勝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累劫百千億萬倍也!” 佛言:“阿難,今諸天世間帝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汝皆度脫之。

    ” 佛言:“佛威神甚重難當也!汝所問者甚深!汝乃慈心于佛所哀諸天、帝王、人民,若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善當爾,皆過度之。

    ” 佛語阿難:“如世間有優昙樹,但有實,無有華也。

    天下有佛,乃有華出耳!世間有佛,甚難得值也。

    今我出于天下作佛,若有大德聖明善心豫知佛意,若不妄在佛邊侍佛也。

    ” 佛告阿難:“前已過去事,摩诃僧祇已來,其劫無央數不可複計,乃爾時有過去佛,名提和竭羅。

    次複有佛,名旃陀倚,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須摩扶劫波薩多,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維末樓,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阿難那利,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那竭脾,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者梨俱遰波羅夜蔡,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彌離俱樓,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軷陀尼,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朱蹄波,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凡扶坻,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堕樓勒耶,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旃陀扈斯,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須耶惟于沙,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拘還彌缽摩耆,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屍利滑攱,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摩诃那提,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耆頭摩提,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羅鄰隻離,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俞樓俱路蔡,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滿呼群尼缽賓[侯+頁],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旃陀速臾拔和沙,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旃陀蔡拘岑,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潘波蠡頻尼,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軷波和斯,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阿術隻陀揭蠡,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勿署提,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質夜蔡,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昙摩和提,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篩耶維[侯+頁]質,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樓耶帶,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僧迦羅彌樓迦帶,已過去。

    次複有佛,名昙昧摩提阿維難提,已過去。

    ” 佛告阿難:“次複有佛,名樓夷亘羅,在世間教授,壽四十二劫。

    乃爾時世有大國王,王聞佛經道,心即歡喜開解,便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字昙摩迦,作菩薩道,為人高才,智慧勇猛,與世人絕異,往到樓夷亘羅佛所,前為佛作禮,卻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欲求佛為菩薩道,令我後作佛時,于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智慧勇猛;頭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無極;所居國土,自然七寶,極自軟好。

    令我後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

    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

    如是者,甯可得不?’” 佛語阿難:“其樓夷亘羅佛,知其高明,所願快善,即為昙摩迦菩薩說經言:‘譬如天下大海水,一人鬥量之,一劫不止,尚可枯盡,令空得其底埿;人至心求道,可如當不可得乎?求索精進不休止,會當得心中所欲願耳!’昙摩迦菩薩聞樓夷亘羅佛說經如是,即大歡喜踴躍。

    其佛即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好醜,為選擇心中所欲願。

    夷亘羅佛說經竟,昙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徹視,悉自見二百一十億諸佛國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好醜,即選擇心中所願,便結得是二十四願經;則奉行之,精進勇猛,勤苦求索,如是無央數劫,所師事供養諸已過去佛,亦無央數。

    其昙摩迦菩薩至其然後,自緻得作佛,名阿彌陀佛,最尊智慧勇猛,光明無比,今現在所居國土甚快善。

    在他方異佛國,教授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過度解脫憂苦。

    ” 佛語阿難:“阿彌陀佛為菩薩時,常奉行是二十四願,珍寶愛重,保持恭慎,精禅從之,與衆超絕,卓然有異,皆無有能及者。

    ” 佛言:“何為二十四願? “第一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婦人、女人。

    欲來生我國中者,即作男子。

    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長大皆作菩薩,阿羅漢都無央數。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土,自然七寶,廣縱甚大,曠蕩無極,極自軟好。

    所居舍宅,被服飲食,都皆自然,皆如第六天王所居處。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于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

    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若前世作惡,聞我名字,欲來生我國者,即便反政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欲生我國不斷絕,壽終皆令不複泥犁、禽獸、薜荔,即生我國,在心所願。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來生我國,用我故益作善,若分檀布施,繞塔燒香,散華燃燈,懸雜缯彩,飯食沙門,起塔作寺,斷愛欲,來生我國作菩薩。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若作沙門不毀經戒,斷愛欲,齋戒清淨,一心念欲生我國,晝夜不斷絕。

    若其人壽欲終時,我即與諸菩薩、阿羅漢,共飛行迎之,即來生我國,則作阿惟越緻菩薩,智慧勇猛。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八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欲到他方佛國生,皆令不更泥犁、禽獸、薜荔,皆令得佛道。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面目皆端正,淨潔姝好,悉同一色,都一種類,皆如第六天人。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同一心,所念所欲,言者豫相知意。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無有淫泆之心,終無念婦女意,終無有瞋怒、愚癡者。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令心相敬愛,終無相嫉憎者。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三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皆令飛行即到;欲得自然萬種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悉皆遍已後,日未中時,即飛行還我國。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欲飯時,即皆自然七寶缽中,有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自然去。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五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