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衆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
于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一一葉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如是蓮華有八萬四千大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釋迦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其台。
此蓮華台,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交飾。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缦如夜摩天宮,複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于十方面,随意變現,施作佛事。
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妙華座想。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
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鏡中自見面像。
此想成者,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
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
像既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
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缦彌覆樹上,衆寶羅網滿虛空中。
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複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
複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放金光,如前無異。
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
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凫、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
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
若不合者,名為妄想。
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于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
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
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
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于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但當憶想,令心明見。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
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無緣慈,攝諸衆生。
作此觀者,舍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是故智者應當系心,谛觀無量壽佛。
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
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
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見。
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受記。
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此菩薩身長八十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
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
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舉身光中,五道衆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現。
頂上毗楞伽摩尼妙寶,以為天冠。
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
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
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界。
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璎珞,其璎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衆生。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
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其餘身相,衆好具足,如佛無異。
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
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
于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一一葉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如是蓮華有八萬四千大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釋迦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其台。
此蓮華台,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交飾。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缦如夜摩天宮,複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于十方面,随意變現,施作佛事。
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妙華座想。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
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鏡中自見面像。
此想成者,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
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
像既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
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缦彌覆樹上,衆寶羅網滿虛空中。
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複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
複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放金光,如前無異。
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
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凫、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
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
若不合者,名為妄想。
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于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
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
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
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于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但當憶想,令心明見。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
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無緣慈,攝諸衆生。
作此觀者,舍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是故智者應當系心,谛觀無量壽佛。
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
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
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見。
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受記。
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此菩薩身長八十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
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
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舉身光中,五道衆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現。
頂上毗楞伽摩尼妙寶,以為天冠。
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
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
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界。
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璎珞,其璎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衆生。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
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其餘身相,衆好具足,如佛無異。
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
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