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譯
禦制無量壽佛贊
西方極樂世界尊,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衆生分别說,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绀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複如是,作者觀者随現前。
以觀佛身見佛心,衆生憶想見化佛, 從相入得無生忍,以三昧受無邊慈。
佛身無量廣無邊,化導以彼宿願力, 有憶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滿虛空。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 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寶宮殿大光明。
其身踴躍金剛台,随從佛後彈指頃, 行大乘解第一義,即生七寶蓮池中。
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贊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 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為無量壽。
昔世尊居耆阇崛,與大衆說妙因緣, 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
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說無量壽佛觀。
如是功德不可說,不可說者妙光明, 無量清淨平等施,五濁衆生鹹作佛。
斷彼一切颠倒想,猶如以水投海中, 濕性混合無不同,雖有聖智難分别。
人人皆為無量壽,稽首瞻禮即西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于七重室内,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
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揵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時目揵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時阿阇世問守門人:“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者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
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
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
”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
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刹利種,臣不忍聞。
是栴陀羅,我等不宜複住于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
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
敕語内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
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
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
”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
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
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璎珞,舉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複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還住佛頂,化為金台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複有國土,純是蓮華;複有國土,如自在天宮;複有國土,如玻瓈鏡,十方國土皆于中現。
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複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若人能以微妙心,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衆生分别說,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绀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複如是,作者觀者随現前。
以觀佛身見佛心,衆生憶想見化佛, 從相入得無生忍,以三昧受無邊慈。
佛身無量廣無邊,化導以彼宿願力, 有憶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滿虛空。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 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寶宮殿大光明。
其身踴躍金剛台,随從佛後彈指頃, 行大乘解第一義,即生七寶蓮池中。
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贊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 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為無量壽。
昔世尊居耆阇崛,與大衆說妙因緣, 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
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說無量壽佛觀。
如是功德不可說,不可說者妙光明, 無量清淨平等施,五濁衆生鹹作佛。
斷彼一切颠倒想,猶如以水投海中, 濕性混合無不同,雖有聖智難分别。
人人皆為無量壽,稽首瞻禮即西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于七重室内,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
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揵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時目揵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時阿阇世問守門人:“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者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
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
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
”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
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刹利種,臣不忍聞。
是栴陀羅,我等不宜複住于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
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
敕語内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
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
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
”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
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
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璎珞,舉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複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還住佛頂,化為金台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複有國土,純是蓮華;複有國土,如自在天宮;複有國土,如玻瓈鏡,十方國土皆于中現。
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複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