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護分饒益品第九

關燈
見一切諸身。

    常當專心觀察受行。

    而亦不見一切諸受。

    常當一心觀察心行。

    而亦不見一切諸心。

    常當一心觀察法行。

    而亦不見一切諸法。

    賢護。

    如是等事誰能信者,唯彼漏盡阿羅漢及以阿毗跋緻諸菩薩等。

    賢護。

    是中一切愚惑凡夫。

    於彼念佛現前三昧。

    常當思惟諸佛世尊不得生著。

    又亦思惟諸佛世尊,說如斯法而亦不著。

    又亦思惟我聽聞法。

    一切所為皆不得著。

    何以故?賢護。

    諸法皆空本來無生故。

    賢護。

    諸法不可念。

    無念處故。

    賢護。

    諸法遠離。

    絕心想故。

    賢護。

    諸法不可執持。

    真如無得故。

    賢護。

    諸法無染。

    如虛空故。

    賢護。

    諸法清淨。

    遠離衆生故。

    賢護。

    諸法無濁因緣滅故。

    賢護。

    諸法無為。

    福伽羅不可得故。

    賢護。

    諸法即涅槃相。

    本性清淨故。

    賢護。

    諸法無所有。

    一切物不可得故。

    賢護。

    是故諸菩薩等。

    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故。

    得見諸佛正念諸佛和合相應。

    亦得思惟助菩提分。

    念聞正法思量分别選擇菩提分。

    而不見自身亦不證諸法。

    所以者何。

    賢護。

    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見佛。

    不可以聲相故而得聞法。

    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羅蜜。

    不可以樂著諸有具足屍波羅蜜。

    不可以慳吝祕法而得涅槃。

    不可以深著福伽羅想而獲多聞。

    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

    不可以樂著住處而得證果。

    不可以随順貪愛誡諸過非。

    不可以常樂鬥诤成就諸忍。

    不可以常行惡業而得善果。

    不可以聲聞乘人而證菩薩念佛三昧。

    亦不可得諸菩薩忍。

    亦不可以嫉妒取著而得空三昧。

    亦不可以行愛欲而入奢摩他。

    亦不可以懈怠懶惰證諸聖道。

    乃至不可以不舍異念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

    賢護。

    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囑世間諸天王輩。

    受持守護。

    亦付於汝。

    當來宣布勿令斷絕。

    於是世尊說斯法時。

    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諸天子。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複有無量百千人。

    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然而斯輩皆於未來過恒沙劫。

    盡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同一号。

    名正解脫如來應供等正覺。

    住世教化壽命亦等。

    賢護。

    以斯初發菩提心故。

    尚得如是無量功德。

    具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況複我昔行菩提時供養我者,彼甯不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賢護。

    複有無量無邊衆生。

    聞說此法得淨智眼。

    複有八百諸比丘等。

    於諸漏中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

    而說偈言: 誰當受持此三昧,彼於福聚不可量。

    斯等戒行無塵垢,本心清淨猶如鏡。

    誰當受持是三昧,多聞深廣無邊崖。

    智慧自然無缺減,功德盛滿若明月。

     誰當受持是三昧,得睹諸佛不思議。

    智慧觀察希有法,不思議人皆守護。

    誰常受持此三昧,曾見無量諸世尊,彼佛說法難稱量,皆當奉承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彼為世間作燈光。

    大悲如斯拔衆生,所有世尊悉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未來無數諸聖尊。

    若有菩薩欲見者,清淨信心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彼勝得利難思議。

    善能下生於人間,常得出家善求食。

    誰能護持此三昧,彼受多福不思議。

     複能住持於将來,獲斯功德最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