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法時。
八百刍漏盡意解心得解脫。
三十億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百刍得三摩地。
聞此甚深微妙戒法。
難解難入不信不學。
從座而起速離佛會。
是時尊者迦葉白世尊言:此五百刍雖得三摩地。
雲何聞此甚深之法難解難入不信不學。
即從座起便而退。
佛言:迦葉。
彼等五百刍我見未除。
於此無漏清淨戒法聞已難解難入。
心生驚所以不信不行。
迦葉。
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
三佛菩提皆從此出。
彼等罪友於此解脫妙善不能入。
複次告言:迦葉。
彼五百刍於如來教中是外道聲聞。
如是迦葉。
彼於如來本意求一事法故。
若聞一法決定信受。
依教修學如是伽他之法。
言教玄妙是故驚怖。
又複告言:迦葉。
彼比丘意於如來應供正遍知覺。
為求一法發心修行。
於命終後求生利天宮。
為如是事於佛教中而求出家。
迦葉。
此五百刍身見未舍。
聞甚深法而生驚怖不不學。
此等命終必堕惡趣。
是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汝往五百刍所。
以善方便而為教導。
須菩提言:世尊,是說法誨喻聞已不信不行。
我自小智言論寡識。
雲何化彼。
是時五百刍已在中路爾時世即以神力化二刍於中路中逆往。
五百刍而即問言:尊者,欲往何處。
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詣林間。
彼處寂靜自得樂而當住處。
化刍問言:欲住林野於意雲何。
彼等刍而即答言:世尊說法我昔未聞。
既聞已難解難入。
心生驚怖不可信學。
是以樂歸林野安處禅定而取安樂。
化刍言:尊者世尊說法而為難解。
心生驚怖不信不學不行。
而歸林野以定為涅槃。
是彼所執汝等不知。
者,沙門之法非合論诘。
今問尊者,雲何名涅槃法。
若於自身得涅槃者則得補特伽羅。
我衆生壽者何得涅槃。
夫涅槃法。
非相非非相。
彼刍言:涅槃既爾雲何證得。
化刍言:斷貪瞋癡法。
彼刍言:貪瞋癡法雲何除斷。
化刍言:貪瞋癡法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間本自無生今亦非滅。
化刍言:尊者,不得執亦不得疑。
若尊者不執不疑。
即非護非不護非樂非不樂。
彼說為涅槃。
尊者,此清淨戒相不生不滅。
從三摩地生。
從智慧生。
從解脫從解脫知見生。
離有離無。
非相非無相。
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
如是涅槃無解脫可得無煩惱可舍。
尊者,汝以情想求圓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
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
被想縛。
如是若滅受想得真三摩缽底。
尊者行者,若行更無有上。
是時化者說此正法之時,彼百刍聞此法已漏盡意解心得解脫。
如是五百刍複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
繞佛三匝於一坐爾時長老須菩提即從座起問彼刍尊者,汝於何去今從何來。
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來長老須菩提即以問佛。
世尊,此所說法其義雲何。
佛言:無生無滅。
須菩提言:汝等尊者何聞法。
彼刍言:無縛無脫。
須菩提言:誰化汝等。
彼刍言:無身無心。
須菩提言:等雲何修行。
彼刍言:無無明滅亦無無明生。
須菩提言:雲何汝為聲聞。
彼刍言:不聲聞亦不成佛。
須菩提言:雲何汝之梵行。
彼刍言:不住三界。
須菩提言:汝於何時而涅槃。
彼刍言:如來入涅槃時我即涅槃。
須菩提言:汝等所作已辦。
彼刍言:了知我須菩提言:汝煩惱已荊彼刍言:一切法亦荊須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
彼刍言: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
須菩提言:汝知師耶。
彼刍言:非身非口非心。
須菩提言:汝得淨勝地。
彼刍言:無取無舍。
須菩提言:汝出輪回今到彼岸。
彼刍言:不到彼岸亦不輪回。
須菩提言:汝信勝地。
彼刍言:一切執解脫。
須菩提言:汝何所去。
彼刍言:來去處去化。
刍言:尊者須菩提汝令彼去。
說是法時衆中有八百刍發聲聞意心得解脫三十二億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
名曰普光。
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寶積正令諸菩薩。
應雲何學應雲何祝佛告善男子,所說正法真實戒行。
汝等受持應如是祝於正法得大善利。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船欲過深廣大河。
善男子,於意雲何。
彼人乘此船作何方便。
速得到於彼岸。
普光言:世尊,須是用大氣力勇猛精進方達彼岸。
佛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
世尊,彼河中流深而複廣令人憂怕。
若不勤力必見沈沒。
佛告普光菩如是若諸菩薩修學正法欲度生死。
四流大河須發勇猛精進之力通達佛法。
若不精進修學決退堕。
又複思惟此身無強無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
雲何得度彼
八百刍漏盡意解心得解脫。
三十億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百刍得三摩地。
聞此甚深微妙戒法。
難解難入不信不學。
從座而起速離佛會。
是時尊者迦葉白世尊言:此五百刍雖得三摩地。
雲何聞此甚深之法難解難入不信不學。
即從座起便而退。
佛言:迦葉。
彼等五百刍我見未除。
於此無漏清淨戒法聞已難解難入。
心生驚所以不信不行。
迦葉。
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
三佛菩提皆從此出。
彼等罪友於此解脫妙善不能入。
複次告言:迦葉。
彼五百刍於如來教中是外道聲聞。
如是迦葉。
彼於如來本意求一事法故。
若聞一法決定信受。
依教修學如是伽他之法。
言教玄妙是故驚怖。
又複告言:迦葉。
彼比丘意於如來應供正遍知覺。
為求一法發心修行。
於命終後求生利天宮。
為如是事於佛教中而求出家。
迦葉。
此五百刍身見未舍。
聞甚深法而生驚怖不不學。
此等命終必堕惡趣。
是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汝往五百刍所。
以善方便而為教導。
須菩提言:世尊,是說法誨喻聞已不信不行。
我自小智言論寡識。
雲何化彼。
是時五百刍已在中路爾時世即以神力化二刍於中路中逆往。
五百刍而即問言:尊者,欲往何處。
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詣林間。
彼處寂靜自得樂而當住處。
化刍問言:欲住林野於意雲何。
彼等刍而即答言:世尊說法我昔未聞。
既聞已難解難入。
心生驚怖不可信學。
是以樂歸林野安處禅定而取安樂。
化刍言:尊者世尊說法而為難解。
心生驚怖不信不學不行。
而歸林野以定為涅槃。
是彼所執汝等不知。
者,沙門之法非合論诘。
今問尊者,雲何名涅槃法。
若於自身得涅槃者則得補特伽羅。
我衆生壽者何得涅槃。
夫涅槃法。
非相非非相。
彼刍言:涅槃既爾雲何證得。
化刍言:斷貪瞋癡法。
彼刍言:貪瞋癡法雲何除斷。
化刍言:貪瞋癡法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間本自無生今亦非滅。
化刍言:尊者,不得執亦不得疑。
若尊者不執不疑。
即非護非不護非樂非不樂。
彼說為涅槃。
尊者,此清淨戒相不生不滅。
從三摩地生。
從智慧生。
從解脫從解脫知見生。
離有離無。
非相非無相。
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
如是涅槃無解脫可得無煩惱可舍。
尊者,汝以情想求圓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
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
被想縛。
如是若滅受想得真三摩缽底。
尊者行者,若行更無有上。
是時化者說此正法之時,彼百刍聞此法已漏盡意解心得解脫。
如是五百刍複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
繞佛三匝於一坐爾時長老須菩提即從座起問彼刍尊者,汝於何去今從何來。
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來長老須菩提即以問佛。
世尊,此所說法其義雲何。
佛言:無生無滅。
須菩提言:汝等尊者何聞法。
彼刍言:無縛無脫。
須菩提言:誰化汝等。
彼刍言:無身無心。
須菩提言:等雲何修行。
彼刍言:無無明滅亦無無明生。
須菩提言:雲何汝為聲聞。
彼刍言:不聲聞亦不成佛。
須菩提言:雲何汝之梵行。
彼刍言:不住三界。
須菩提言:汝於何時而涅槃。
彼刍言:如來入涅槃時我即涅槃。
須菩提言:汝等所作已辦。
彼刍言:了知我須菩提言:汝煩惱已荊彼刍言:一切法亦荊須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
彼刍言: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
須菩提言:汝知師耶。
彼刍言:非身非口非心。
須菩提言:汝得淨勝地。
彼刍言:無取無舍。
須菩提言:汝出輪回今到彼岸。
彼刍言:不到彼岸亦不輪回。
須菩提言:汝信勝地。
彼刍言:一切執解脫。
須菩提言:汝何所去。
彼刍言:來去處去化。
刍言:尊者須菩提汝令彼去。
說是法時衆中有八百刍發聲聞意心得解脫三十二億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
名曰普光。
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寶積正令諸菩薩。
應雲何學應雲何祝佛告善男子,所說正法真實戒行。
汝等受持應如是祝於正法得大善利。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船欲過深廣大河。
善男子,於意雲何。
彼人乘此船作何方便。
速得到於彼岸。
普光言:世尊,須是用大氣力勇猛精進方達彼岸。
佛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
世尊,彼河中流深而複廣令人憂怕。
若不勤力必見沈沒。
佛告普光菩如是若諸菩薩修學正法欲度生死。
四流大河須發勇猛精進之力通達佛法。
若不精進修學決退堕。
又複思惟此身無強無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
雲何得度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