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佛告迦葉。
譬如有人善解習馬。
其馬性惡難以制伏。
此人調習自然良善。
迦葉。
如是應比丘能守禁律。
心識嚣馳難以制伏。
被此比丘調伏制禦。
離瞋恚等如如不動。
我今於此說頌曰: 譬如惡性馬,遇彼調習人。
種種被制伏,不久而調善。
相應行比丘,善持於禁律。
調伏於識心,令彼淨安祝 佛告迦葉。
譬如有人於其咽喉而患癭玻緻壞命根得其苦惱。
迦葉。
如是若複有人深我想於自身命後得大苦。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譬如癭病人,苦惱於身命。
於其晝夜中,無暫得安樂。
著我之衆生,其義亦如是,見倒壞其身,於後生諸苦。
佛告迦葉。
譬如有人身被纏縛。
巧設方便而得解免。
迦葉。
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應。
止心猿令得離縛。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譬如纏縛人,能設巧方便。
解彼身邊縛,令身得自在。
相應善有情,禁止於心識。
令彼離纏縛,其義亦如是, 佛告迦葉。
譬如虛空本自廓然。
彼有二物可以蓋覆。
何等二物。
是彼雲霧。
迦葉。
如出家之人。
本自寂靜而求世間咒術之法。
又於衣缽财利畜積受用。
此為覆障。
我今於此而頌曰: 譬如於雲霧,覆障於虛空。
比丘亦複然,行彼世間法。
習學於咒術,積聚於衣缽。
此二障行人,菩薩須遠離。
佛告迦葉。
此出家人有二種纏縛。
雲何二種。
迦葉。
一為利養纏縛。
二為名稱纏縛。
出家人宜各遠離。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貪著於利養。
及愛好名聞,此二重纏縛。
亦障聖解脫,出家須遠離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滅出家德。
雲何二法。
一。
親近在家。
二憎嫌聖者,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親近在家人,憎嫌於聖者, 此二非道法,滅彼出家德。
出家菩薩人,彼宜速速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垢染。
雲何二法。
一心多煩惱。
二棄舍善友攝受惡友。
我於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心多於煩惱。
棄背善良朋,親近於惡友。
佛說於此人,為彼出家垢。
一切菩薩衆,各各宜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於出家人如臨崖險。
雲何二種。
一輕慢妙法。
二信樂破戒。
我今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輕慢於妙法。
信重破戒者,如登於崖險。
墜堕在須臾,此二非律儀。
一切諸佛子,彼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過惡。
雲何二種一見他過失。
二蓋覆自過。
我今於此而說曰:若有出家者,恒見他人過。
覆藏於自罪,此二大過失損惱毒如火智者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增出家熱惱。
雲何二種。
一受持袈裟心懷不淨。
二恃己戒德诃責行。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雖複披袈裟,心行不淨行。
設身有戒德,而用於惡言: 催伏非行者,此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醫出家人玻雲何二法。
一行大乘者見心決定。
二為諸衆生不斷法。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若有出家者,行彼大乘行。
見心恒決定,不斷於佛法。
此二出家人,佛說名無玻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人長玻雲何二種。
一得阿波谛重罪。
二不能發露忏悔。
今於此而說頌曰:出家比丘衆,犯彼阿波谛。
不能忏滅罪,愚迷不重戒。
刹那刹那實,此惡長為玻 佛告迦葉。
此有沙門為沙門名。
迦葉白言:雲何沙門為沙門名。
迦葉。
此有四種沙門雲何四種。
一行色相沙門。
二密行虛诳沙門。
三求名聞稱贊沙門。
四實行沙門。
迦葉此是種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行色相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雖複剃除須發著佛袈裟受持缽色相具足。
而身不清淨。
口不清淨。
意不清淨。
不自調伏粗惡不善。
廣貪财利命不清淨。
破戒罪法。
迦葉。
此名行色相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密行虛诳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雖知行業亦具威儀。
吃粗惡飲食。
歡詐喜。
於行住坐卧。
恒構虛诳。
又不親近在家出家四聖種族。
詐默無言诳賺有情。
心無淨亦無調伏。
亦不息念虛妄推度。
住著我人之相。
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險。
若見比丘談空者如遇冤家。
迦葉。
此說名為密行虛诳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為求名聞稱贊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為求名聞稱贊詐行持戒。
惑他人恃衒多聞要他稱贊。
或居山野。
或處林間。
詐現少欲無貪。
假行清淨之行。
於其心内其離欲。
無其寂靜無其息慮。
無證菩提亦不為沙門。
亦不為婆羅門。
亦不為涅槃。
而求稱名聞。
迦葉。
此名求名聞稱贊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實行沙門。
迦葉此一沙門。
不為身命而行外事。
亦不言論名聞利養唯行空無相無願。
若聞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槃實際。
恒修梵行不求世報。
亦不論量三界樂之事。
唯見性空不得事法。
亦不議論我人衆生壽者及補特伽羅。
見正法位離諸虛妄。
於脫道斷諸煩惱。
達一切法自性清淨。
内外不著。
無集無散。
於彼法身如來明了通達。
無其齲亦不言論色身離欲。
亦不見色相。
亦不見三業造作。
亦不執凡聖之衆法無所有。
斷諸别自性凝然。
不得輪回不得涅槃。
無縛無解無來無去。
知一切法寂靜湛然。
迦葉。
此說名實行沙門。
作相應行非求名聞故。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 所有身口意,三業不清淨。
貪愛不調伏,粗惡行不密。
圓頂服三衣,執持於應器。
佛說此沙門,恒行於色相。
譬如有人善解習馬。
其馬性惡難以制伏。
此人調習自然良善。
迦葉。
如是應比丘能守禁律。
心識嚣馳難以制伏。
被此比丘調伏制禦。
離瞋恚等如如不動。
我今於此說頌曰: 譬如惡性馬,遇彼調習人。
種種被制伏,不久而調善。
相應行比丘,善持於禁律。
調伏於識心,令彼淨安祝 佛告迦葉。
譬如有人於其咽喉而患癭玻緻壞命根得其苦惱。
迦葉。
如是若複有人深我想於自身命後得大苦。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譬如癭病人,苦惱於身命。
於其晝夜中,無暫得安樂。
著我之衆生,其義亦如是,見倒壞其身,於後生諸苦。
佛告迦葉。
譬如有人身被纏縛。
巧設方便而得解免。
迦葉。
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應。
止心猿令得離縛。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譬如纏縛人,能設巧方便。
解彼身邊縛,令身得自在。
相應善有情,禁止於心識。
令彼離纏縛,其義亦如是, 佛告迦葉。
譬如虛空本自廓然。
彼有二物可以蓋覆。
何等二物。
是彼雲霧。
迦葉。
如出家之人。
本自寂靜而求世間咒術之法。
又於衣缽财利畜積受用。
此為覆障。
我今於此而頌曰: 譬如於雲霧,覆障於虛空。
比丘亦複然,行彼世間法。
習學於咒術,積聚於衣缽。
此二障行人,菩薩須遠離。
佛告迦葉。
此出家人有二種纏縛。
雲何二種。
迦葉。
一為利養纏縛。
二為名稱纏縛。
出家人宜各遠離。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貪著於利養。
及愛好名聞,此二重纏縛。
亦障聖解脫,出家須遠離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滅出家德。
雲何二法。
一。
親近在家。
二憎嫌聖者,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親近在家人,憎嫌於聖者, 此二非道法,滅彼出家德。
出家菩薩人,彼宜速速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垢染。
雲何二法。
一心多煩惱。
二棄舍善友攝受惡友。
我於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心多於煩惱。
棄背善良朋,親近於惡友。
佛說於此人,為彼出家垢。
一切菩薩衆,各各宜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於出家人如臨崖險。
雲何二種。
一輕慢妙法。
二信樂破戒。
我今此而說頌曰:若彼出家人,輕慢於妙法。
信重破戒者,如登於崖險。
墜堕在須臾,此二非律儀。
一切諸佛子,彼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過惡。
雲何二種一見他過失。
二蓋覆自過。
我今於此而說曰:若有出家者,恒見他人過。
覆藏於自罪,此二大過失損惱毒如火智者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增出家熱惱。
雲何二種。
一受持袈裟心懷不淨。
二恃己戒德诃責行。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雖複披袈裟,心行不淨行。
設身有戒德,而用於惡言: 催伏非行者,此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醫出家人玻雲何二法。
一行大乘者見心決定。
二為諸衆生不斷法。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若有出家者,行彼大乘行。
見心恒決定,不斷於佛法。
此二出家人,佛說名無玻 佛告迦葉。
有二種法為出家人長玻雲何二種。
一得阿波谛重罪。
二不能發露忏悔。
今於此而說頌曰:出家比丘衆,犯彼阿波谛。
不能忏滅罪,愚迷不重戒。
刹那刹那實,此惡長為玻 佛告迦葉。
此有沙門為沙門名。
迦葉白言:雲何沙門為沙門名。
迦葉。
此有四種沙門雲何四種。
一行色相沙門。
二密行虛诳沙門。
三求名聞稱贊沙門。
四實行沙門。
迦葉此是種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行色相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雖複剃除須發著佛袈裟受持缽色相具足。
而身不清淨。
口不清淨。
意不清淨。
不自調伏粗惡不善。
廣貪财利命不清淨。
破戒罪法。
迦葉。
此名行色相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密行虛诳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雖知行業亦具威儀。
吃粗惡飲食。
歡詐喜。
於行住坐卧。
恒構虛诳。
又不親近在家出家四聖種族。
詐默無言诳賺有情。
心無淨亦無調伏。
亦不息念虛妄推度。
住著我人之相。
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險。
若見比丘談空者如遇冤家。
迦葉。
此說名為密行虛诳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為求名聞稱贊沙門。
迦葉。
此一沙門。
為求名聞稱贊詐行持戒。
惑他人恃衒多聞要他稱贊。
或居山野。
或處林間。
詐現少欲無貪。
假行清淨之行。
於其心内其離欲。
無其寂靜無其息慮。
無證菩提亦不為沙門。
亦不為婆羅門。
亦不為涅槃。
而求稱名聞。
迦葉。
此名求名聞稱贊沙門。
迦葉白言:雲何名實行沙門。
迦葉此一沙門。
不為身命而行外事。
亦不言論名聞利養唯行空無相無願。
若聞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槃實際。
恒修梵行不求世報。
亦不論量三界樂之事。
唯見性空不得事法。
亦不議論我人衆生壽者及補特伽羅。
見正法位離諸虛妄。
於脫道斷諸煩惱。
達一切法自性清淨。
内外不著。
無集無散。
於彼法身如來明了通達。
無其齲亦不言論色身離欲。
亦不見色相。
亦不見三業造作。
亦不執凡聖之衆法無所有。
斷諸别自性凝然。
不得輪回不得涅槃。
無縛無解無來無去。
知一切法寂靜湛然。
迦葉。
此說名實行沙門。
作相應行非求名聞故。
我今於此而說頌曰: 所有身口意,三業不清淨。
貪愛不調伏,粗惡行不密。
圓頂服三衣,執持於應器。
佛說此沙門,恒行於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