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施衆生。
其心喜悅無熱無惱。
大王當知。
菩薩以此功德回向於一切智。
亦為育養一切衆生。
何以故?大王。
菩薩護念諸衆生故。
修行菩提為衆生依。
大王。
汝今亦得獲大善利。
得佛世尊,文殊師利。
為善知識親近聽聞。
不實無明黑闇翳障。
逆罪疑心熱惱除滅。
得大法明得法明故。
無有惱熱安隐而祝是故大王。
當自克厲成作法器。
若聞於法乃至一句。
不忘不失名護正法。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能為法器。
是時佛告天冠菩薩。
善男子,菩薩法器有三十二。
何等三十二。
佛所護持是菩提心器。
專心質直是無僞器。
增長志意是善根器。
修行於道是菩提柱器。
正意思念是多聞器。
慧是出道器。
進是集義器。
施是大富器。
戒是滿願器。
忍是三十二丈夫相器。
進是一切佛法之器。
禅是練心器。
慧是度障器。
大慈是等諸衆生器。
大悲是救拔貧窮器。
大喜是喜樂佛法器。
大舍是舍離愛恚器。
善知識是諸善根器。
修進多聞是般若波羅蜜器。
出家是離縛礙之器。
阿練兒處是少事務無惱亂器。
樂於寂靜是諸禅定神通之器。
四攝法是化衆生器。
護持諸法是照明器。
陀羅尼是聞於一切未聞法器。
辯才是斷一切疑器。
念佛是得見諸佛器。
無惱害心是護一切善根之器。
空法是斷我見之器。
因緣是舍諸所珍器。
無生法忍是舍諸障礙授記器。
緣不退地是無畏器。
善男子,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器。
說是法時十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作是言:世尊,願使衆生得是法器。
亦令我等成此法器。
如佛所說,爾時世尊告大樹緊那羅王。
善男子,汝還所止。
汝諸眷屬或能憂悒。
緊那羅王白言:世尊,若其菩薩有憂悒者,是則不名為菩薩也。
何以故?世尊,能忍憂悒是名菩薩。
世尊,雲何菩薩有於憂悒。
雲何菩薩無有憂悒。
佛告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四法則有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聞有無量無邊衆生心生驚畏。
聞受無量無邊生死心生驚畏。
聞佛如來無量智慧心生驚畏。
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滿足相好心生驚畏。
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是四法者則生憂悒。
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四法心無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聞有無量無邊衆生。
我當安置於涅槃道而無憂悒。
聞無量生死而不驚畏。
修諸善根心無憂悒。
聞佛如來無量智已,我當成滿如是大智而無憂悒。
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成滿相好而無憂悒。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就四法有於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時時欲證於聲聞乘。
時時欲證於緣覺乘。
法欲滅時舍不護持。
不勸他人令住菩提。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無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有逼切苦不舍菩提心。
不生聲聞緣覺心。
甯舍身命不舍正法。
乃至百由旬外勸人令發菩提之心。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就四法則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見來乞者生瞋呵咥。
自樂安卧不修多聞。
若已聞法不為衆說。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無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見乞者已生善知識想無侵害心。
不樂自樂常欲樂人。
修集多聞無有厭足。
所聞持法於大衆中廣為人說不期利養。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則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不集波羅蜜道。
不修攝法。
不勤精進教化衆生。
於少功德自生知足。
不修菩薩無量功德。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則無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常勤精進修諸波羅蜜如救頭然。
常勤精進集四攝法。
常勤精進教化衆生。
精進勤修滿諸功德。
修集菩薩無量功德。
是為四。
爾時世尊,說是四法已,遣大樹緊那羅王。
告阿阇世王。
大王。
汝今聞說菩薩如是四句無憂法不。
阿阇世王即白佛言:聞已世尊,是故大王。
若諸菩薩行菩提者,不應憂悒。
阿阇世王白言:世尊,雲何菩薩修菩提行。
爾時世尊,為欲成滿緊那羅乾闼婆摩睺羅伽等。
諸樂音中所出法音。
又欲報答阿阇世王所問菩薩修菩提行。
而說偈頌以顯其義。
若欲修行利益行,聞於法已如說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行彼修時無憂悒。
修安樂行為衆生,諸衆生中等行慈。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無若幹雜種行。
為諸衆生修堅行,志意清淨修行者,修行菩提最勝行,彼行終不堕惡道。
修於布施放舍行,行於一切悉舍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人無有慳吝行。
修行淨戒寂靜行,身口清淨無垢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毀梵行。
修行忍辱利益行,離於瞋恚過咎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無瞋恚毒過行。
修行精進力柱行,於生死中無厭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懈怠行。
修於禅定三昧行,身心獨寂無鬧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愦鬧行。
修行智慧菩提行,一切法行亦如是,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不知行。
修行慈心利益行,於諸衆生勝悲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害他行。
修行空行寂靜行,無相無願清淨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所願行。
修行真行實谛行,滿一切智具足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障礙行。
修行信行歡喜行,善念思惟無亂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不信行。
修行禅定解脫行,獲得五通之
其心喜悅無熱無惱。
大王當知。
菩薩以此功德回向於一切智。
亦為育養一切衆生。
何以故?大王。
菩薩護念諸衆生故。
修行菩提為衆生依。
大王。
汝今亦得獲大善利。
得佛世尊,文殊師利。
為善知識親近聽聞。
不實無明黑闇翳障。
逆罪疑心熱惱除滅。
得大法明得法明故。
無有惱熱安隐而祝是故大王。
當自克厲成作法器。
若聞於法乃至一句。
不忘不失名護正法。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能為法器。
是時佛告天冠菩薩。
善男子,菩薩法器有三十二。
何等三十二。
佛所護持是菩提心器。
專心質直是無僞器。
增長志意是善根器。
修行於道是菩提柱器。
正意思念是多聞器。
慧是出道器。
進是集義器。
施是大富器。
戒是滿願器。
忍是三十二丈夫相器。
進是一切佛法之器。
禅是練心器。
慧是度障器。
大慈是等諸衆生器。
大悲是救拔貧窮器。
大喜是喜樂佛法器。
大舍是舍離愛恚器。
善知識是諸善根器。
修進多聞是般若波羅蜜器。
出家是離縛礙之器。
阿練兒處是少事務無惱亂器。
樂於寂靜是諸禅定神通之器。
四攝法是化衆生器。
護持諸法是照明器。
陀羅尼是聞於一切未聞法器。
辯才是斷一切疑器。
念佛是得見諸佛器。
無惱害心是護一切善根之器。
空法是斷我見之器。
因緣是舍諸所珍器。
無生法忍是舍諸障礙授記器。
緣不退地是無畏器。
善男子,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器。
說是法時十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作是言:世尊,願使衆生得是法器。
亦令我等成此法器。
如佛所說,爾時世尊告大樹緊那羅王。
善男子,汝還所止。
汝諸眷屬或能憂悒。
緊那羅王白言:世尊,若其菩薩有憂悒者,是則不名為菩薩也。
何以故?世尊,能忍憂悒是名菩薩。
世尊,雲何菩薩有於憂悒。
雲何菩薩無有憂悒。
佛告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四法則有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聞有無量無邊衆生心生驚畏。
聞受無量無邊生死心生驚畏。
聞佛如來無量智慧心生驚畏。
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滿足相好心生驚畏。
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是四法者則生憂悒。
緊那羅王。
菩薩成就四法心無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聞有無量無邊衆生。
我當安置於涅槃道而無憂悒。
聞無量生死而不驚畏。
修諸善根心無憂悒。
聞佛如來無量智已,我當成滿如是大智而無憂悒。
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成滿相好而無憂悒。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就四法有於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時時欲證於聲聞乘。
時時欲證於緣覺乘。
法欲滅時舍不護持。
不勸他人令住菩提。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無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有逼切苦不舍菩提心。
不生聲聞緣覺心。
甯舍身命不舍正法。
乃至百由旬外勸人令發菩提之心。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就四法則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見來乞者生瞋呵咥。
自樂安卧不修多聞。
若已聞法不為衆說。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無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見乞者已生善知識想無侵害心。
不樂自樂常欲樂人。
修集多聞無有厭足。
所聞持法於大衆中廣為人說不期利養。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則有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不集波羅蜜道。
不修攝法。
不勤精進教化衆生。
於少功德自生知足。
不修菩薩無量功德。
是為四。
緊那羅王。
菩薩複成四法則無憂悒。
應當覺知。
何等四。
常勤精進修諸波羅蜜如救頭然。
常勤精進集四攝法。
常勤精進教化衆生。
精進勤修滿諸功德。
修集菩薩無量功德。
是為四。
爾時世尊,說是四法已,遣大樹緊那羅王。
告阿阇世王。
大王。
汝今聞說菩薩如是四句無憂法不。
阿阇世王即白佛言:聞已世尊,是故大王。
若諸菩薩行菩提者,不應憂悒。
阿阇世王白言:世尊,雲何菩薩修菩提行。
爾時世尊,為欲成滿緊那羅乾闼婆摩睺羅伽等。
諸樂音中所出法音。
又欲報答阿阇世王所問菩薩修菩提行。
而說偈頌以顯其義。
若欲修行利益行,聞於法已如說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行彼修時無憂悒。
修安樂行為衆生,諸衆生中等行慈。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無若幹雜種行。
為諸衆生修堅行,志意清淨修行者,修行菩提最勝行,彼行終不堕惡道。
修於布施放舍行,行於一切悉舍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人無有慳吝行。
修行淨戒寂靜行,身口清淨無垢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毀梵行。
修行忍辱利益行,離於瞋恚過咎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無瞋恚毒過行。
修行精進力柱行,於生死中無厭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懈怠行。
修於禅定三昧行,身心獨寂無鬧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愦鬧行。
修行智慧菩提行,一切法行亦如是,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不知行。
修行慈心利益行,於諸衆生勝悲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害他行。
修行空行寂靜行,無相無願清淨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所願行。
修行真行實谛行,滿一切智具足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障礙行。
修行信行歡喜行,善念思惟無亂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不信行。
修行禅定解脫行,獲得五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