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未曾有也。
而是大樹緊那羅王。
成就如是不思議法。
世尊,是緊那羅王。
乃能成就如是勝妙神通之力。
複能演說甚深法忍。
世尊,緊那羅王。
於幾佛所種諸善根有如是辯。
佛言:善男子,假使能數恒河沙等世界星宿。
不能數是緊那羅王所事如來應正遍覺。
善男子,是人已於爾許佛所修行梵行。
集於無上正真之道。
是故得有如是辯才。
爾時天冠問緊那羅王。
汝於爾許無量佛所。
種殖無量無邊善根。
何故不成無上正道。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
語天冠菩薩。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有十二無滿足法。
何等十二。
謂供養給事諸佛世尊無有滿足。
集諸善根無有滿足。
聽集法寶無有滿足。
修禅解脫無有滿足。
修觀寂法無有滿足。
流通顯法無有滿足。
教化衆生無有滿足。
守護正法無有滿足。
不舍阿練若處無有滿足。
諸波羅蜜莊嚴佛土無有滿足。
修習福慧無有滿足。
集助菩提法無有滿足。
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無滿足法。
是故菩薩求善根莊嚴無有滿足。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白言:世尊,我聞菩薩所有三昧。
名曰寶祝若有菩薩得是三昧。
一切法寶諸功德法自然而得。
善哉世尊,唯願如來。
演說於是寶住三昧。
菩薩聞已於一切法。
而得自在随增長法。
爾時佛告大樹緊那羅王。
如是緊那羅王。
有於三昧名曰寶祝汝今善聽善思念之。
吾今當說如是菩薩寶住三昧。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受教而聽。
佛告大樹緊那羅王。
若有菩薩欲令佛寶種性不斷。
法寶種性僧寶種性不斷絕者,修集起生八十種寶。
何等八十。
不忘一切智寶之心。
不舍離於志意寶心。
不舍修諸善根寶心。
不舍堅人寂定寶心。
生起一切布施寶心。
不悕望報清淨寶心。
回向菩提故。
莊嚴身寶心。
滿三善故。
莊嚴口寶心。
離四過故。
莊嚴意寶心。
舍離無明愛恚見故。
持戒不毀不穿不壞不缺寶心。
不穿不壞不缺不污戒莊嚴故。
無惱害寶心。
於諸衆生意平等故。
柔忍寶心。
能忍難事故。
不憂身命清淨寶心。
淨菩提故。
無愛恚寶心。
無高下故。
堅固牢強莊嚴寶心。
無憂慮故。
一切所作成就寶心。
無慢緩故。
堅固念慧進入寶心。
能善修集助菩提法故。
起禅解脫三昧寶心。
得心自在故。
集法寶心。
集自财故。
聞正法已能持寶心。
得無畏故。
不吝法寶心。
心無吝故。
不期利養說法寶心。
舍離惡欲不望報故。
修正念寶心。
正流趣故。
如所聞法成滿寶心。
如聞行故。
智觀寶心。
降伏智故。
大慈寶心。
化衆生故。
大悲寶心。
觀衆生故。
大喜寶心。
愛樂法故。
大舍寶心。
諸法寂故。
不厭生死寶心。
集諸善根故。
化衆生寶心。
不住自樂故。
四攝寶心。
為攝法故。
起神通寶心。
一切神通現變化故。
善知識寶心。
為聞法故。
離惡知識寶心。
集善根故。
為一切衆生正修寶心。
如涅槃故。
離諸一切結病寶心。
入一切衆生所志欲故。
於一切法生藥想寶心。
寂諸病故。
善修學習無慢寶心。
知大人法故。
滅憍慢寶心。
於諸衆生謙卑下故。
無幻僞寶心。
無谄诳故。
和敬寶心。
令法久住故。
護法寶心。
報去來現在諸佛恩故。
知恩報恩寶心。
親友究竟故。
不望報寶心。
無所親故。
常出家寶心。
不忘所作故。
愛樂寶心。
護白淨故。
聖種少欲知足寶心。
集持戒故。
莊嚴一切頭陀功德寶心。
於諸衆生無有過故。
少欲知足寶心。
慧無足故。
獨處寶心。
身意寂靜故。
求法無厭寶心。
滿相好故。
莊嚴集智無厭寶心。
斷諸一切衆生疑故。
念佛寶心。
不離見佛故。
念法寶心。
不離聞法故。
念僧寶心。
不退菩薩僧故。
念戒寶心。
不舍菩提心故。
念舍寶心。
舍結使故。
念天寶心。
系在一生補處菩薩地故。
義辯寶心。
覺一切義故。
法辯寶心。
不壞法界故。
辭辯寶心。
覺了一切諸音聲故。
樂說辯寶心。
悅可一切諸衆生故。
得陀羅尼寶心。
随所聞法不忘失故。
依義寶心。
知文字實性故。
依智寶心。
知識如幻故。
依了義經寶心。
於了義中無違诤故。
依法寶心。
覺了人實性故。
觀一切行無常寶心。
不住一切三界中故。
觀一切法無我寶心。
我及衆生俱無我故。
觀於涅槃寂靜寶心。
究竟寂靜故。
觀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寶心。
入甘露門故。
觀一切法無生寶心。
得無生法忍故。
見一切法如幻如夢如焰如影如響如水月寶心。
不住諸見故。
順因緣法寶心。
離斷常見故。
離諸邊見垢穢寶心。
離於二故。
入無二法門寶心。
覺一道故。
離一切行寶心。
至正位故。
正觀法位寶心。
一切法平等故。
集助一切菩提法寶心。
覺了一切諸佛法故。
如是緊那羅王。
若有修集如是等法。
善修好修正住獲得如說修行。
是名菩薩寶住三昧。
若能如是則便得是寶住三昧。
若有菩薩已逮得寶住三昧。
無世間寶出世間寶而是菩薩不得自在。
緊那羅王。
雲何世間寶雲何出世間寶。
緊那羅王。
世間寶者,謂人天豪尊。
若帝釋豪尊。
梵天豪尊。
護世豪尊。
轉輪王豪尊。
居士豪尊。
婆羅門豪尊。
長者豪尊。
刹利豪尊。
雖得如是人天豪尊而不放逸。
以不放逸能集一切助菩提法。
是名世間寶。
何等名為出世間寶。
所謂聖慧是出世間。
何以故?智慧悉攝出世間法。
是故說入般若慧門名出世間。
緊那羅王。
譬如大海為衆流主。
如須彌山為衆山王,猶如衆星月為其主。
如諸藥草火珠光明日為其最。
一切禽獸師子為最。
一切民庶王為其最。
三十三天帝釋為最。
諸梵天中梵王為最
而是大樹緊那羅王。
成就如是不思議法。
世尊,是緊那羅王。
乃能成就如是勝妙神通之力。
複能演說甚深法忍。
世尊,緊那羅王。
於幾佛所種諸善根有如是辯。
佛言:善男子,假使能數恒河沙等世界星宿。
不能數是緊那羅王所事如來應正遍覺。
善男子,是人已於爾許佛所修行梵行。
集於無上正真之道。
是故得有如是辯才。
爾時天冠問緊那羅王。
汝於爾許無量佛所。
種殖無量無邊善根。
何故不成無上正道。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
語天冠菩薩。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有十二無滿足法。
何等十二。
謂供養給事諸佛世尊無有滿足。
集諸善根無有滿足。
聽集法寶無有滿足。
修禅解脫無有滿足。
修觀寂法無有滿足。
流通顯法無有滿足。
教化衆生無有滿足。
守護正法無有滿足。
不舍阿練若處無有滿足。
諸波羅蜜莊嚴佛土無有滿足。
修習福慧無有滿足。
集助菩提法無有滿足。
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無滿足法。
是故菩薩求善根莊嚴無有滿足。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白言:世尊,我聞菩薩所有三昧。
名曰寶祝若有菩薩得是三昧。
一切法寶諸功德法自然而得。
善哉世尊,唯願如來。
演說於是寶住三昧。
菩薩聞已於一切法。
而得自在随增長法。
爾時佛告大樹緊那羅王。
如是緊那羅王。
有於三昧名曰寶祝汝今善聽善思念之。
吾今當說如是菩薩寶住三昧。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受教而聽。
佛告大樹緊那羅王。
若有菩薩欲令佛寶種性不斷。
法寶種性僧寶種性不斷絕者,修集起生八十種寶。
何等八十。
不忘一切智寶之心。
不舍離於志意寶心。
不舍修諸善根寶心。
不舍堅人寂定寶心。
生起一切布施寶心。
不悕望報清淨寶心。
回向菩提故。
莊嚴身寶心。
滿三善故。
莊嚴口寶心。
離四過故。
莊嚴意寶心。
舍離無明愛恚見故。
持戒不毀不穿不壞不缺寶心。
不穿不壞不缺不污戒莊嚴故。
無惱害寶心。
於諸衆生意平等故。
柔忍寶心。
能忍難事故。
不憂身命清淨寶心。
淨菩提故。
無愛恚寶心。
無高下故。
堅固牢強莊嚴寶心。
無憂慮故。
一切所作成就寶心。
無慢緩故。
堅固念慧進入寶心。
能善修集助菩提法故。
起禅解脫三昧寶心。
得心自在故。
集法寶心。
集自财故。
聞正法已能持寶心。
得無畏故。
不吝法寶心。
心無吝故。
不期利養說法寶心。
舍離惡欲不望報故。
修正念寶心。
正流趣故。
如所聞法成滿寶心。
如聞行故。
智觀寶心。
降伏智故。
大慈寶心。
化衆生故。
大悲寶心。
觀衆生故。
大喜寶心。
愛樂法故。
大舍寶心。
諸法寂故。
不厭生死寶心。
集諸善根故。
化衆生寶心。
不住自樂故。
四攝寶心。
為攝法故。
起神通寶心。
一切神通現變化故。
善知識寶心。
為聞法故。
離惡知識寶心。
集善根故。
為一切衆生正修寶心。
如涅槃故。
離諸一切結病寶心。
入一切衆生所志欲故。
於一切法生藥想寶心。
寂諸病故。
善修學習無慢寶心。
知大人法故。
滅憍慢寶心。
於諸衆生謙卑下故。
無幻僞寶心。
無谄诳故。
和敬寶心。
令法久住故。
護法寶心。
報去來現在諸佛恩故。
知恩報恩寶心。
親友究竟故。
不望報寶心。
無所親故。
常出家寶心。
不忘所作故。
愛樂寶心。
護白淨故。
聖種少欲知足寶心。
集持戒故。
莊嚴一切頭陀功德寶心。
於諸衆生無有過故。
少欲知足寶心。
慧無足故。
獨處寶心。
身意寂靜故。
求法無厭寶心。
滿相好故。
莊嚴集智無厭寶心。
斷諸一切衆生疑故。
念佛寶心。
不離見佛故。
念法寶心。
不離聞法故。
念僧寶心。
不退菩薩僧故。
念戒寶心。
不舍菩提心故。
念舍寶心。
舍結使故。
念天寶心。
系在一生補處菩薩地故。
義辯寶心。
覺一切義故。
法辯寶心。
不壞法界故。
辭辯寶心。
覺了一切諸音聲故。
樂說辯寶心。
悅可一切諸衆生故。
得陀羅尼寶心。
随所聞法不忘失故。
依義寶心。
知文字實性故。
依智寶心。
知識如幻故。
依了義經寶心。
於了義中無違诤故。
依法寶心。
覺了人實性故。
觀一切行無常寶心。
不住一切三界中故。
觀一切法無我寶心。
我及衆生俱無我故。
觀於涅槃寂靜寶心。
究竟寂靜故。
觀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寶心。
入甘露門故。
觀一切法無生寶心。
得無生法忍故。
見一切法如幻如夢如焰如影如響如水月寶心。
不住諸見故。
順因緣法寶心。
離斷常見故。
離諸邊見垢穢寶心。
離於二故。
入無二法門寶心。
覺一道故。
離一切行寶心。
至正位故。
正觀法位寶心。
一切法平等故。
集助一切菩提法寶心。
覺了一切諸佛法故。
如是緊那羅王。
若有修集如是等法。
善修好修正住獲得如說修行。
是名菩薩寶住三昧。
若能如是則便得是寶住三昧。
若有菩薩已逮得寶住三昧。
無世間寶出世間寶而是菩薩不得自在。
緊那羅王。
雲何世間寶雲何出世間寶。
緊那羅王。
世間寶者,謂人天豪尊。
若帝釋豪尊。
梵天豪尊。
護世豪尊。
轉輪王豪尊。
居士豪尊。
婆羅門豪尊。
長者豪尊。
刹利豪尊。
雖得如是人天豪尊而不放逸。
以不放逸能集一切助菩提法。
是名世間寶。
何等名為出世間寶。
所謂聖慧是出世間。
何以故?智慧悉攝出世間法。
是故說入般若慧門名出世間。
緊那羅王。
譬如大海為衆流主。
如須彌山為衆山王,猶如衆星月為其主。
如諸藥草火珠光明日為其最。
一切禽獸師子為最。
一切民庶王為其最。
三十三天帝釋為最。
諸梵天中梵王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