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於是中不得自在。

    何以故?由是琴音。

    我等各各不安樂坐。

    其體動舞不能自持。

    所有心念不能令祝爾時天冠菩薩。

    語大德迦葉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

    修行頭陀常樂空靜。

    天人阿修羅敬汝如塔。

    大德雲何不能持身猶小兒舞。

    雲何不護是大衆心。

    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岚大風吹諸樹木藥草叢林。

    彼無有力能自安持。

    非彼本心之所欲樂。

    然彼鼓動。

    不能自持。

    善男子,今此大樹緊那羅王。

    鼓作琴樂妙歌和順。

    諸箫笛音鼓動我心。

    如旋岚風吹諸樹身。

    不能自持。

    是善丈夫。

    誓願威勢福德神力。

    於諸聲聞及諸緣覺。

    所有威德彼為殊勝。

    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

    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

    彼琴樂音不能令其動搖驚揚。

    大德迦葉。

    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

    何以故?今有無量智所有威力不如琴聲。

    令如是等大威德人。

    聞是琴聲不能自持。

    其向大乘不退轉者,不能令動。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

    更易調琴,并及八萬四千馀樂。

    佛威神力。

    及大樹緊那羅王。

    宿善根力之所持故。

    諸琴樂音。

    說是偈言: 一切諸法向寂靜,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靜寂滅無惱患,無垢最上今顯現。

    諸衆生等無衆生,過去現在亦複爾。

    以音聲說令衆聞,是聲同等如法界。

     諸世界同無世界,說事猶如虛空相。

    無生無增亦無減,顯示虛妄如虛空。

    善覺諸佛悉同等,法界決定無毀壞。

    解達施戒及智慧,一相平等同無相。

     諸結寂滅永無結,妄想於彼生分别。

    無内無外亦無中,從於妄想颠倒有。

    若法非法無妄想,推求諸法無所有。

    覺了名色如實性,彼行於世無染著。

     過去未來無邊量,所演說法亦如是,本際寂滅無盡滅,無有方所無住處。

    以文字故說是法,而此文字是盡相。

    知是文字盡相已,於一切法無妄想。

     持心等持無所持,彼此不違於法相。

    心及數法無有生,知一切法入平等。

    際無際斷無所斷,前後及中同叵得。

    了知三世平等已,彼智無邊無有量。

     世間貪著於名色,有邊無邊皆寂靜。

    了知因緣法相已,無我衆生命妄想。

    所起我見永無起,一切諸法亦無起。

    若所起者本無起,彼常随順順法忍。

     其性猶如雲中電,一切法如我實性。

    我人衆生性自空,入此陀羅尼印相。

    随所覺知三脫門,一相無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無邊量,法法自無有妄想。

     以文字說分别法,若上若中及與下。

    文字亦無有妄想,推求分别真實義。

    義及文字共相應,以音聲說無二義。

    若知本性常寂靜,彼本際性常自斷。

     若本際性常自斷,為利世故修諸行。

    推求本際無本際,彼大慈悲最清淨。

    若大慈悲最清淨,苦樂同等而修行。

    亦複無高亦無下,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靜最寂靜,若見不見常寂靜。

    亦複無增亦無減,彼性離作常寂靜。

    如空中聲叵捉持,雖可聞知不可說。

    是演說者及聽者,悉皆不實得自在。

     當諸琴樂演出是偈法音之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佛言:善男子,汝今自問大樹緊那羅王。

    彼當答汝。

    爾時天冠菩薩。

    問於大樹緊那羅王。

    緊那羅王。

    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從諸衆生音聲中出。

    又問。

    諸衆生音聲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衆生音聲從虛空出。

    天冠菩薩問言:緊那羅王。

    衆生音聲非口出耶。

    答言:善男子,是衆生音為從身出。

    為從心出。

    天冠答言:不從身出。

    亦不從心。

    何以故?身癡無知如草木瓦石。

    心無形色。

    不可睹見。

    無有觸礙。

    不可宣說,猶如幻化。

    大樹緊那羅言:善男子,若離身心從何而出。

    天冠答言:從於思惟出生音聲。

    又問。

    若無虛空聲何由出。

    天冠答言:若無虛空聲終不出。

    緊那羅言:善男子,是故當知一切音聲從虛空出。

    當知是聲即虛空性。

    聞已便滅。

    若其滅已同空性祝是故諸法若說不說同虛空性。

    是故應當不舍空際。

    如音聲分諸法亦爾。

    若以音聲有所說法。

    而是諸法於音聲中求不可得。

    音聲於法求亦叵得。

    善男子,是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可言說。

    但以音聲名為言說。

    當知言說為無所說,又以音聲名為言說。

    然是音聲本無住處。

    若無住處則無堅實,則名為實。

    若其是實則不可壞。

    若不可壞則無有起。

    若無有起則無有滅。

    若無有滅是名清淨。

    若是清淨是則白淨。

    若是白淨是則無垢。

    若是無垢是則光明。

    若是光明則是心性。

    若是心性,則是出過。

    若是出過則出過諸相。

    若出過諸相則是正位。

    若菩薩在正位。

    是則名得無生法忍。

    若得無生法忍一切能忍。

    亦忍於空亦忍於人。

    何以故?不離於人名之為空。

    人即是空忍於無相亦忍於相。

    何以故?是相實性即是無相。

    忍於無願亦忍於願。

    何以故?願實性相即是無願。

    一切法性及衆生性。

    一切常滅亦如是忍。

    何以故?一切衆生生死之性猶如幻夢。

    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

    不違一切法不逆一切法。

    若順此忍則亦忍順随諸法去。

    若無去則無來。

    若無去來知一切法。

    是常住性如法常祝衆生亦爾。

    若得是處如法随順如處修行。

    是名成就無生法忍。

    一切言說即是音聲。

    為語他故起是音聲。

    是無生法忍無有能說無有能聽。

    何以故是義不可得故。

    而是法忍非聲非說。

    善男子,如來世尊有大威德。

    同不可得義。

    不可得義說於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