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關燈
是之多也。

    此其為多。

    不在所言矣。

    然而佛又以問須菩提者何也。

    亦以廣坐說法。

    欲人先明了于心。

    故不厭其詳複。

    而将為下文之說也。

    佛世界者。

    謂凡一大世界。

    必有一佛設化。

    故凡大世界。

    皆謂之佛世界。

     【顔丙曰】以沙數世界。

    言其多也。

    有如是等恒河。

    是諸恒河所有沙者。

    等者。

    比也。

    将如此沙。

    比恒河之多。

    又将諸多恒河中之沙。

    而數佛世界。

    佛舉此以問。

    如是甯為多不。

    須菩提答雲。

    甚多。

     【僧若讷曰】明諸恒河中沙。

    一沙為一世界。

    舉此為問。

     【李文會曰】恒河沙數者。

    欲明衆生有種種妄念。

    故舉無窮之沙以為喻耳。

     【楞嚴經雲】琉璃光法王子。

    觀世間衆生。

    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觀世動時。

    觀身動止。

    觀心動念。

    諸動無二。

    等無差别。

    此群動性。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十方微塵。

    颠倒衆生。

    盡同一虛妄也。

     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

    所有衆生。

    若幹種心。

    如來悉知。

     【王日休曰】所有衆生。

    謂彼世界中。

    凡有之衆生。

    乃一切衆生也。

    其衆生之心。

    如來所以悉知者。

    以此心為妄想。

    乃自真性中現。

    既生此妄想心。

    自佛觀之。

    則有形相矣。

    有形相。

    故可得而知也。

    若寂然如虛空。

    則無得而知矣。

    且所謂他心通者。

    (六通。

    天眼通。

    徹視大千。

    天耳通。

    洞聽十方。

    他心通。

    悉知種類。

    宿命通。

    達三世事。

    神境通。

    形無窒礙。

    如意通。

    任運自在。

    )謂彼既起心念。

    則此可得而知也。

    聞有人把□子于手中。

    令他心通者觀之。

    則知其為□子。

    以己知為□子故也。

    然己則不知其數之多寡。

    使彼言之。

    則亦不知其數。

    以己不知其數故也。

    由是言之。

    若一起心念。

    則如有形相。

    故可得而知。

    如佛者。

    豈止他心通而已哉。

    故無量衆生。

    一起心念。

    皆悉知見無可疑也。

     【顔丙曰】若幹。

    乃幾多之意。

    若幾多心。

    如來悉知。

    心鏡一明。

    無不遍知。

     【僧若讷曰】若幹者。

    若。

    如也。

    幹。

    數也。

    顔師古雲。

    設數之辭也。

    若幹有二種。

    一世間凡夫心。

    二出世間聖人心。

    如來盡能知之。

    故名正遍知也。

     【李文會曰】若幹種心。

    如來悉知者。

    眼耳鼻舌身意。

    若起心動念處。

    皆是國土。

    于國土中。

    所有衆生。

    若幹種種差别之心。

    心數雖多。

    總名妄心。

    既覺是迷。

    故雲悉知。

     【川禅師雲】曾為浪子偏憐客。

    慣愛貪杯識醉人。

    頌曰。

    眼觀東南。

    意在西北。

    将謂猴白。

    更有猴黑。

    一切衆生一切心。

    盡逐無窮聲與色。

    喝。

     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

    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六祖曰】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

    一一衆生。

    皆有若幹差别。

    心數雖多。

    總名妄心。

    識得妄心非心。

    是名為心。

     【顔丙曰】如來說諸心。

    實無心可得。

    故曰非心。

    但強名曰心。

     【李文會曰】覺妄之心。

    即是非心。

    本無妄念。

    不起妄心。

    即是自性本心。

    故雲是名為心。

    即是菩薩心。

    亦名涅槃心。

    亦名大道心。

    亦名佛心。

     【臨濟禅師雲】若一念心能解縛。

    此是觀音三昧法。

     【川禅師雲】病多谙藥性。

    頌曰。

    一波才動萬波随。

    似蟻循環豈了期。

    咄。

    今日為君都割斷。

    出身方号丈夫兒。

     所以者何。

    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肇法師曰】聞說諸心。

    謂有實心。

    故須破遣。

    明三世皆空。

    故論雲。

    過去已滅。

    未來未起。

    現在虛妄。

    三世推求。

    了不可得。

     【疏鈔雲】未覺不知。

    随時流轉。

    故有三世。

    若悟真一之心。

    即無過去現在未來。

    若有過去心可滅。

    即是自滅。

    若有未來心可生。

    即是自生。

    既有生有滅。

    即非常住真心。

    即為依他心。

    虛妄心。

    若一念有生滅心。

    即成六十二種邪見。

    九百種煩惱。

     【王日休曰】常住真心。

    即真性也。

    是以自無量無數劫來。

    常一定而不變動。

    豈有過去未來現在哉。

    若有過去未來現在。

    則為妄想。

    此三心是也。

    且若飽而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