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關燈
吾之本有。

    法則自外而來。

    惟假法以去除外妄而明真性。

    豈謂于法有所得而名為真性哉。

     【陳雄曰】如來于菩提無上道。

    得之心傳。

    于法實無所得。

    不善言如來者。

    言如來有所得。

    是不明如來心傳之語。

    佛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

    實無有法可得。

    蓋沮人言之謬妄也。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于是中無實無虛。

     【王日休曰】如來所得正覺之法者。

    謂佛所得以明真性之法也。

    此非真性中所有。

    故曰非實。

    謂亦為妄也。

    然必賴于此以明真性。

    故雲非虛。

     【陳雄曰】如來了無所得。

    而其所得者。

    菩提無上道耳。

    蓋菩提無上道。

    有真空妙理存乎其間。

    實而無實。

    虛而無虛。

    與十四分如來所得法同。

     【僧微師曰】無實者。

    以菩提無色相故。

    無虛者。

    色相空處即是菩提。

    故知如來所證菩提之法。

    不空不有。

    故曰無實無虛。

     【李文會曰】于是中者。

    清淨心也。

    無實者。

    真空無分别。

    故境界經雲。

    諸欲不染故。

    敬禮無所觀。

    無虛者。

    妙用也。

    具河沙德用也。

     【川禅師雲】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頌曰。

    生涯如夢若浮雲。

    活計都無絕六親。

    留得一雙青白眼。

    笑看無限往來人。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

    皆是佛法。

     【王日休曰】因是之故。

    佛說諸法。

    皆是用之以修行。

    而成佛之法也。

    然則法又豈可以無哉。

    今禅家絕不用法。

    大背經義矣。

    佛所以随說而又掃去者。

    蓋謂不可泥于法耳。

    豈可絕無法哉。

    傅大士之頌曰。

    渡河不用筏。

    到岸不須船。

    今禅家不用法。

    乃未到岸而不須船者。

    豈不自溺于苦海。

    且誤人于苦海哉。

     【陳雄曰】佛即心也。

    心即法也。

    有是佛心。

    則必有佛法。

    如來說一切法。

    無一切外道邪說廁于其間。

    故斷之曰。

    皆是佛法。

     【李文會曰】一切世法。

    皆是佛法。

    涅槃經雲。

    佛即是法。

    法即是佛。

     【馬祖雲】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

    不出法性三昧。

    長在法性中著衣吃飯。

    言譚隻對。

    六根運用。

    一切施為盡是法性。

    不解返源。

    所以随名逐相。

    迷情妄起。

    造種種業。

    若能一念返光返照。

    全體聖心。

    何處不是佛法。

     【川禅師雲】明明百草頭。

    明明祖師意。

    頌曰。

    會造逡巡酒。

    能開頃刻花。

    琴彈碧玉調。

    爐煉白朱砂。

    幾般伎倆從何得。

    須信風流出當家。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王日休曰】佛又恐人泥于法。

    故又呼須菩提而言。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真實一切法。

    但假此以修行耳。

    非真性中所有。

    故虛名為一切法而已。

     【顔丙曰】如來者。

    即諸法佛義。

    乃如如不動之意。

    于是中。

    無實無虛。

    無實者。

    向甚處摸索。

    無虛者。

    何處不分明。

    虛實乃斷見常見。

    大士雲。

    斷常俱不染。

    所以道。

    即非一切法。

     【李文會曰】謂于諸法心無所得。

    了諸法空。

    本無一切法也。

     【法華經雲】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故古德雲。

    用即知而常寂。

    不用即寂而常知。

    方契妙覺。

    是故名一切法也。

     【川禅師雲】上大人。

    邱乙己。

    頌曰。

    是法非法不是法。

    死水藏龍活潑潑。

    是心非心不是心。

    逼塞虛空古到今。

    秪者是。

    絕追尋。

    無限野雲風卷盡。

    一輪孤月照天心。

     須菩提。

    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

    世尊。

    如來說人身長大。

    即為非大身。

    是名大身。

     【王日休曰】須菩提以嘗聞佛說此語。

    故曉此理。

    乃呼世尊而答雲。

    如來說人身長大。

    則非真實大身。

    是虛名為大身而已。

    第十分所言是也。

    (傅本第十分。

    王本十二分。

    ) 【李文會曰】色身有相。

    為非大身。

    法身無相。

    廣大無邊。

    是名大身。

     【黃檗禅師雲】虛空即法身。

    法身即虛空。

    是名大身也。

     【川禅師雲】喚作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禅師見六祖。

    祖問什麼處來。

    曰嵩山來。

    祖曰。

    是什麼處恁麼來。

    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頌曰。

    天産英靈六尺軀。

    能文能武善經書。

    一朝識破娘生面。

    方信閑名滿五湖。

     須菩提。

    菩薩亦如是。

    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衆生。

    即不名菩薩。

     【王日休曰】梵語菩薩。

    此雲覺衆生。

    佛又呼須菩提而言。

    菩薩亦如是者。

    此如是乃指上文。

    蓋謂覺衆生者。

    亦非為真實。

    亦如大身之不為真實。

    徒虛名而已。

    何則。

    真性中豈有覺衆生哉。

    惟有佛謂之覺。

    覺即真性也。

    若作是言者。

    此是言乃指下文。

    謂我當滅度無量衆生。

    即不名菩薩者。

    謂以衆生為有。

    而我乃化之成佛。

    而得滅度。

    如此見識。

    則不可名之為覺衆生。

    以一切衆生于真性中本無。

    惟從業緣中現。

    故不可以有為也。

     【李文會曰】即不名菩薩者。

    二乘之人若有煩惱妄想。

    不能除滅。

    即同凡夫。

    滅色取空。

    不了色性。

    即非菩薩。

     【淨名經雲】色性自空。

    非色滅空。

    如病眼人。

    見空中花。

    無有是處。

     【傅大士雲】名因共業變。

    萬象即微生。

    若悟真空色。

    翛然獨有名。

     何以故。

    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