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關燈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于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祖曰】佛告須菩提。

    我于師處。

    不除四相。

    得授記不。

    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

    故言不也。

     【李文會曰】佛言如來于然燈佛所。

    有法得三菩提不者。

    須菩提謂若有般若了悟心在。

    即是有法。

    尚有所得之心。

    故雲無有法得三菩提也。

     佛言。

    如是如是。

     【李文會曰】佛言如是如是者。

    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川禅師雲】若不同床卧。

    争知紙被穿。

    頌曰。

    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君行楊柳岸。

    我宿渡頭沙。

    江上晚來初雨過。

    數峰蒼翠接天霞。

     須菩提。

    實無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佛深以須菩提之言為當。

    故再稱如是。

    複呼須菩提而随其言。

    以為實無有法。

    如來所得。

    名為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者。

    深然之之意也。

     須菩提。

    若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王日休曰】若有法可得。

    則然燈佛即傳之矣。

    何待授記當來世。

    方得作佛耶。

    釋迦之義。

    此雲能仁。

    牟尼之義。

    此雲寂默。

    能仁者。

    即心性無邊。

    含容一切。

    寂默者。

    即心體本寂。

    動靜不遷也。

    釋迦于周昭王二十四年。

    歲在甲寅。

    四月八日。

    化從母右2而生。

    自行七步。

    舉其右手。

    作師子吼。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九龍空中。

    吐清淨水。

    濯太子身。

    名悉達多。

    此言頓吉。

    至穆王五十三年。

    歲次壬申。

    二月十五日。

    于俱屍羅國大城。

    娑羅樹間。

    示般涅槃。

    世尊住世七十九年也。

     【一注本不顯名曰】萬法本空。

    若于法有得。

    是為執相。

    心即有礙。

    若于覺有證。

    是于有我。

    能所未除。

    佛豈即證哉。

    授記者。

    謂能了悟真性。

    必得成佛也。

     【李文會曰】若有一切法。

    是有一切心。

    故雲即非佛性。

    若無一切法。

    是無一切心。

    雲何不是佛。

     【龍牙和尚雲】深念門前樹。

    能令鳥泊栖。

    來者無心喚。

    去者不慕歸。

    若人心似樹。

    與道不相違。

    與我授記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者。

    始因智慧而得見性。

    若有能所之心。

    即是有法可得。

    性同凡夫。

    如何得授記耶。

    然無記可記。

    是名授記。

    若于心上無纖粟停留。

    即是無法可得。

    自性清淨。

    故雲來世當得作佛。

     【慈受禅師雲】一顆靈丹大似拳。

    服來平地便升仙。

    塵緣若有絲毫在。

    蹉過蓬萊路八千。

     【傅大士雲】人與法相待。

    二相本來如。

    法空人是妄。

    人空法亦祛。

    人法兩俱實。

    授記可非虛。

    一切皆如幻。

    誰言得有無。

     【川禅師雲】貧似範丹。

    氣如項羽。

    頌曰。

    上無片瓦。

    下無卓錐。

    日往月來。

    不知是誰。

    噫。

     以實無有法。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

    作是言。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何以故。

    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

     【王日休曰】且此所謂如來者。

    本謂真性佛。

    蓋如者。

    謂真性遍虛空世界而常自如。

    若欲現而為一切。

    無不可者。

    故謂之如。

    又随所感而來現。

    故名如來。

    是如來者。

    真性之名也。

    故詳言之。

    則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略言之。

    則為如來。

    又略言之。

    則為佛。

    然則佛與如來者。

    有時指色身而言。

    若如來有肉眼不。

    如來以其佛智。

    悉知是人是也。

    此則謂真性耳。

    真性又名真如者。

    謂外物皆妄。

    唯性為真。

    其言如者。

    乃上文所謂真性自如。

    而無所不可現之意也。

    故以真實之性為真如。

    而又謂之如來也。

     【僧若讷曰】如來者。

    即真如也。

    真如不離諸法。

    故雲即諸法如義。

     【陳雄曰】佛辨論如來膺釋迦尊号者何故。

    蓋以了諸法空。

    得如如之義也。

    如者。

    真如也。

    楞伽經雲。

    離不實妄想。

    是名如如住。

    如如者。

    得無所有境界。

    故維摩經雲。

    如者不二不異。

    一切法亦如也。

    衆聖賢亦如也。

    至于彌勒亦如也。

     【李文會曰】一切諸法。

    本來清淨。

    蓋由取舍分别諸法。

    所以濁亂。

    不得自如。

    心若清淨。

    即自然如中天杲日。

    曆曆分明。

    于諸法上都無取舍分别。

    即是諸法如義。

    又雲。

    若不修因。

    即無證果。

    須無因果法之可得。

    諸法皆如。

    如理即佛。

     【傅大士雲】法性非因果。

    如理不從因。

    謂得然燈記。

    甯知是舊身。

     【川禅師雲】且住且住。

    文殊與淨名對談不二。

    如何是不二。

    不得動著。

    動著則三十棒。

    頌曰。

    上是天兮下是地。

    男是男兮女是女。

    牧童撞著看牛兒。

    大家齊唱啰啰哩。

    是何曲調。

    萬年歡。

     若有人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佛謂若有人言。

    佛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

    是人則為妄語。

    何則。

    真性者。

    佛本來自有之。

    止為除盡外妄。

    乃見真性耳。

    凡言得者。

    皆自外而得。

    此真性豈有自外而得哉。

    故言得者。

    則為不實語也。

    佛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

    非有法如來得之名其法為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也。

    蓋性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