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希有分第六

關燈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陳雄】引華嚴經雲。

    信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智度論雲。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蓋實信者。

    實谛之階也。

    須菩提疑衆生不能生實信。

    故作此問。

    而佛恐沮衆生實信之心。

    且告之以莫作是說。

     【僧若讷曰】持戒者。

    諸惡莫作。

    修福者。

    衆善奉行。

    夫持戒修福者。

    即種善根者也。

     【李文會曰】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者。

    須菩提謂前說無相行于布施。

    即是因深。

    得見無相如來。

    即是果深。

    既談因果。

    切恐如來滅後。

    濁劫惡世之中。

    無人聽信。

    故有是問。

     【傅大士曰】因深果亦深。

    理蜜奧難尋。

    當來末法後。

    惟慮法将沉。

    空生情未達。

    聞義恐難任。

    如能信此法。

    定是覺人心。

    有持戒修福者。

    不著諸相。

    即是持戒。

    心常空寂。

    無諸妄念。

    即是修福。

    此人不被諸境所惑。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慈受禅師雲】念念常空寂。

    日用有大力。

    此是三世諸佛行履處。

    六代祖師行履處。

    無功之功。

    功不虛棄。

     【川禅師曰】金佛不度爐。

    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

    頌曰。

    三佛形儀總不真。

    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寶。

    啼鳥山花一樣春。

     當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李文會曰】不于一佛二佛者。

    謂一劫一佛出世也。

    種諸善根者。

    世間種種善事。

    不可勝計。

    大楖止是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是也。

     【法華經雲】随宜方便事。

    無複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傅大士曰】依它非自立。

    必假衆緣成。

    日謝樹無影。

    燈來室乃明。

     【六祖曰】何謂種諸善根。

    所謂于諸佛所。

    一心供養。

    随順教法于諸菩薩。

    善知識師僧父母。

    耆年宿德尊長之處。

    常行恭敬供養。

    承順教命。

    不違其意。

    是名種諸善根。

    于一切貧苦衆生散慈愍心。

    不生輕厭。

    有所須求。

    随力惠施。

    是名種諸善根。

    于一切惡類。

    自行柔和忍辱。

    歡喜逢迎。

    不違其意。

    令彼發歡喜心。

    息剛戾心。

    是名種諸善根。

    于六道衆生不加殺害。

    不欺不賤。

    不毀不辱。

    不騎不棰。

    不食其肉。

    常行饒益。

    是名種諸善根。

     【王日休曰】何謂種善根乎。

    至誠稱其佛号。

    或拈香一*。

    或為一拜。

    或以一物供養。

    皆謂之種善根。

     【僧若讷曰】顯其已多種善根者。

    見佛多。

    聞法多。

    修行多也。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無量福德。

     【六祖曰】信心者。

    信般若波羅蜜。

    能除一切煩惱。

    信般若波羅蜜。

    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

    信般若波羅蜜。

    能出生一切。

    諸佛。

    信自身佛性。

    本來清淨。

    無有染污。

    與諸佛性。

    平等無二。

    信六道衆生本來無相。

    信一切衆生盡得成佛。

    是名淨信心也。

     【李文會曰】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謂凡夫于諸法中。

    起一切善惡凡聖等見。

    有取舍心。

    種種妄念。

    不能生淨信者。

    菩薩了悟人法二空。

    無諸妄念。

    心常清淨。

    聽信其法。

    故言一念生淨信也。

     【傅大士頌曰】信根生一念。

    諸佛盡能知。

    修因于此日。

    證果未來時。

    三大經多劫。

    六度久安施。

    熏成無漏種。

    (阿毗達摩論雲。

    漏者。

    令心連注流散不絕。

    故名為漏。

    僧問清平和尚曰。

    如何是有漏。

    平曰□籬。

    僧曰。

    如何是無漏。

    平曰木杓。

    )方号不思識。

     【李文會曰】得如是無量福德者。

    此謂如來知見衆生。

    無諸妄念。

    心常清淨。

    敬信其法。

    所得智慧勝妙功德。

    不可測量。

     【川禅師曰】種甘草甜。

    種黃連苦。

    作如是因。

    獲如是果。

    又曰。

    種瓜得瓜。

    種果得果。

    頌曰。

    一佛二佛千萬佛。

    各各眼橫兼鼻直。

    昔年曾種善根來。

    今日依前得渠力。

    須菩提須菩提。

    著衣吃飯尋常事。

    何須特地卻生疑。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複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李文會曰】無複我人衆生壽者相者。

    謂不倚恃名位權勢。

    财寶藝學。

    精進持戒。

    輕慢貧賤愚癡懈怠破戒之流。

    無能所知解之心。

    無苟求希望之心。

    言行相應也。

    無法相者。

    經雲。

    心生則一切法生。

    心滅則一切法滅。

    心既清淨。

    諸法皆空。

    故無取舍一切善惡凡聖等見諸法相也。

    亦無非法相者。

    謂不著能知解心。

    不作有所得心。

    無人無法。

    内明實相。

    外應虛緣也。

     【肇法師曰】無法相者。

    明法非有。

    遣著有心也。

    亦無非法相者。

    明法非無。

    遣著無心也。

     【僧若讷曰】法相者。

    有見也。

    非法相者。

    無見也。

    舍二邊之著。

    故雲無也。

     【圜悟禅師曰】伶俐漢。

    腳跟須點地。

    脊梁要硬似鐵。

    遊人間世。

    幻視萬緣。

    把住作主。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