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錘,卸卻學者胸中許多屈曲。
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
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
非唯孤負興化,亦乃克賓受辱。
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
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
”遂卓拄杖,喝一喝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禅和,如麻似粟。
”上堂:“言發非聲,是個甚麼? 色前不物,莫亂針錐。
透過禹門,風波更險。
咄!” 龜峰慧光禅師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禅師,建甯人。
上堂: “數日暑氣如焚,一個渾身無處安著,思量得也是煩惱人。
這個未是煩惱,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煩惱。
所以達磨大師煩惱,要為諸人吞卻,又被咽喉小;要為諸人吐卻,又被牙齒礙。
取不得,舍不得,煩惱九年。
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轉身無路,煩惱教死。
所謂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後來蓮華峰庵主到這裡,煩惱不肯住。
南嶽思大到這裡,煩惱不肯下山。
更有臨濟德山,用盡自己查梨,煩惱缽盂無柄。
龜峰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為你諸人從頭點破。
”卓拄杖一下,曰:“一人腦後露腮,一人當門無齒,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
不勞再勘,你諸人休向這裡立地瞌睡。
殊不知家中飯籮鍋子一時失卻了也。
你若不信,但歸家檢點看!” 長蘆守仁禅師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禅師,越之上虞人。
依雪堂于烏巨,聞普說曰: “今之兄弟做工夫,正如習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
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喝一喝雲:“隻今箭發也,看!看!”師不覺倒身作避箭勢,忽大悟。
上堂:“百千三昧,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祇做一句子說與諸人。
” 乃卓拄杖,下座。
嘗頌台山婆話雲:“開個燈心皂角鋪,日求升合度朝昏。
隻因風雨連綿久,本利一空愁倚門。
” 白楊順禅師法嗣青原如禅師吉州青原如禅師,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昆侖。
”曰:“來後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 雲居如禅師法嗣隐靜彥岑禅師太平州隐靜圓極彥岑禅師,台城人也。
上堂: “韓信打關,未免傷鋒犯手。
張良燒棧,大似曳尾靈龜。
既然席卷三秦,要且未能囊弓裹革。
煙塵自靜,我國晏然。
四海九州,盡歸皇化。
自然牛閑馬放,風以時,雨以時,五谷熟,萬民安。
大家齊唱村田樂,月落參橫夜向闌。
”上堂: “今朝八月初五,好事分明為舉。
嶺頭漠漠秋雲,樹底鳴鸠喚雨。
昨夜東海鯉魚,吞卻南山猛虎。
雖然有照有用,畢竟無賓無主。
唯有文殊普賢,住,住!我識得你。
”上堂,舉正堂辯和尚室中問學者:“蚯蚓為甚麼化為百合?” 師曰:“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度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報恩成禅師鄂州報恩成禅師,上堂:“秋雨乍寒,汝等諸人,青州布衫成就也未?”良久,喝曰: “雲溪今日,冷處著一把火。
”便下座。
道場辯禅師法嗣覺報清禅師平江府覺報清禅師,上堂,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
””師曰: “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
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 何山然首座安吉州何山然首座,姑蘇人。
侍正堂之久,入室次,堂問:“貓兒為甚麼偏愛捉老鼠?”曰: “物見主,眼卓豎。
”堂欣然,因命分座。
黃龍忠禅師法嗣信相戒修禅師成都府信相戒修禅師,上堂,舉馬祖不安公案,乃曰:“兩輪舉處煙塵起,電急星馳拟何止? 目前不礙往來機,正令全施無表裡。
丈夫意氣自沖天,我是我兮你是你。
” 西禅琏禅師法嗣西禅希秀禅師遂甯府西禅第二代希秀禅師,上堂曰:“秋光将半,暑氣漸消。
鴻雁橫空,點破碧天似水。
猿猱挂樹,撼翻玉露如珠。
直饒對此明機,未免認龜作鼈。
且道應時應節一句作麼生道? 野色并來三島月,溪光分破五湖秋。
” 淨居尼溫禅師法嗣淨居尼法燈禅師溫州淨居尼無相法燈禅師,上堂,拈拄杖卓曰:“觀音出,普賢入,文殊水上穿靴立。
擡頭鹞子過新羅,石火電光追不及。
咄!”大沩果禅師法嗣玉泉宗琏禅師荊門軍玉泉窮谷宗琏禅師,合州董氏子。
開堂日,問答已,乃曰:“衲僧向人天衆前一問一答,一擒一縱,一卷一舒,一挨一拶,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
若是念話之流,君向西秦,我之東魯,于宗門中殊無所益。
這一段事,不在有言,不在無言,不礙有言,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
橫說豎說,祇要控人入處,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祇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
一句來,一句去,喚作禅道,喚作向上向下,謂之菩提涅槃,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從上宗師會中,往往真個以行腳為事底,才有疑處,便對衆決擇。
祇一句下見谛明白,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與諸有情盡未來際,同得同證,猶未是泊頭處。
豈是空開唇皮,胡言漢語來?所以南院示衆雲: “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
”時有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院曰: “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
”僧曰:“猶是學人問處。
”院曰:“如何是你問處?”僧曰:“失。
”院便打。
其僧不契,後至雲門會中,因二僧舉此話,一僧曰:“當時南院棒折那!”其僧忽悟,即回南院,院已遷化。
時風穴作維那,問曰:“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僧那?”僧曰:“是。
” 穴曰:“你當時如何?”曰:“我當時如在燈影裡行。
” 穴曰:“你會也。
””師乃召大衆曰:“暗穿玉線,密度針針,如水入水,似金博金。
敢問大衆,啐啄同時是親切處,因甚卻失?若也會得,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
便可橫身宇宙,獨步大方,若跳不出,依前祇在架子下。
”上堂,拈拄杖曰: “破無明暗,截生死流,度三有城,泛無為海。
須是識這個始得。
”乃召大衆曰:“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
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是非海裡橫身。
脫或未然,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參!”上堂:“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師曰: “永嘉恁麼道,大似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殊不知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
雖然如是,三十年後趙婆酤醋。
”上堂: “宗乘一唱殊途絕,萬别千差俱泯滅。
通身是口難分雪,金剛腦後三斤鐵。
好大哥。
”僧問:“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意旨如何?”師曰:“利動君子。
” 曰:“為複棒頭有眼,為複見機而作?”師曰:“狝猴系露柱。
” 曰:“祇如三聖道,你恁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
又作麼生?”師曰: “錦上鋪華又一重。
”問: “行腳逢人時如何?”師曰:“一不成,二不是。
”曰:“行腳不逢人時如何?”師曰:“虎咬大蟲。
”曰: “祇如慈明道,釣絲絞水,意作麼生?”師曰:“水浸鋼石卵。
”問:“三聖道: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
意旨如何?”師曰: “兵行詭道。
”曰:“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
又作麼生?” 師曰:“綿裹秤錘。
”問: “不落因果,為甚麼堕野狐身?”師曰:“廬山五老峰。
”曰:“不昧因果,為其疾脫野狐身?”師曰:“南嶽三生藏。
”曰: “祇如不落不昧,未審是同是别?”師曰:“倚天長劍逼人寒。
”問:“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趙州道: 急水上打毬子。
意旨如何?”師曰:“兩手扶犁水過膝。
”曰:“祇如僧又問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 曰:“念念不停流,又作麼生?”師曰:“水晶甕裡浸波斯。
”問:“楊歧道:三腳驢子弄蹄行。
意旨如何?” 師曰:“過蓬州了,便到巴州。
” 大沩行禅師潭州大沩行禅師,上堂橫拄杖曰: “你等諸人,若向這裡會去,如紀信登九龍之辇;不向這裡會去,似項羽失千裡烏骓。
饒你總不恁麼,落在無事甲裡。
若向這裡撥得一路,轉得身,吐得氣,山僧與你拄杖子。
”遂靠拄杖,下座。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且道是個甚麼?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畢竟在甚麼處?苦!苦!有口說不得,無家何處歸?” 道林淵禅師潭州道林淵禅師,僧問:“鐘未鳴,鼓未響,拓缽向甚麼處去? 德山便低頭歸方丈,意旨如何?”師曰:“奔雷迸火。
”曰:“岩頭道,這老漢未會末後句在,又作麼生?” 師曰:“相随來也。
”曰: “岩頭密啟其意,未審那裡是他密啟處?”師曰:“萬年松在祝融峰。
”曰: “雖然如是,祇得三年,三年後果遷化,還端的也無?”師曰:“呢哒唎吽吒。
”臨示寂,上堂拈拄杖示衆曰:“離卻色聲言語,道将一句來。
”衆無對。
師曰:“動靜聲色外,時人不肯對。
世間出世間,畢竟使誰會?”言訖,倚杖而逝。
大洪祖燈禅師随州大洪老衲祖證禅師,潭州潘氏子。
上堂:“萬象之中獨露身,如何說個獨露底道理?” 豎起拂子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僧問:“雲門問僧:光明寂照遍河沙,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雲是。
門雲:話堕也。
未審那裡是這僧話堕處?”師曰:“鰋魚上竹竿。
”問:“離卻言句,請師直指。
” 師豎拂子,僧曰:“還有向上事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速禮三拜。
” 泐潭德淳禅師隆興府泐潭山堂德淳禅師,上堂:“俱胝一指頭,一毛拔九牛。
華嶽連天碧,黃河徹底流。
截卻指急回眸。
青箬笠前無限事,緣蓑衣底一時休。
” 保安可封禅師常州宜興保安複庵可封禅師,福州林氏子。
上堂:“天寬地大,風清月白。
此是海宇清平底時節。
衲僧家等閑問著,十個有五雙知有。
祇如夜半華嚴池吞卻楊子江,開明橋撞倒平山塔,是汝諸人還知麼?若也知去,試向非非想天道将一句來。
其或未知,”擲下拂子曰:“須是山僧拂子始得。
” 石亭祖璿禅師隆興府石亭野庵祖璿禅師,上堂曰:“吃粥了也未,趙州無忌諱。
更令洗缽盂,太煞沒巴鼻。
悟去由來不丈夫。
這僧那免受糊塗。
有指示,無指示,韶石四楞渾塌地。
入地獄,如箭射,雲岫清風生大廈。
相逢攜手上高山,作者應須辨真假。
真假分,若為論,午夜寒蟾出海門。
” 石霜宗鑒禅師潭州石霜宗鑒禅師,上堂曰:“送舊年,迎新歲,動用不離光影内。
澄輝湛湛夜堂寒,借問諸人會不會?若也會,增瑕颣,若不會,依前昧。
與君指個截流機,白雲更在青山外。
” 石頭回禅師法嗣雲居德會禅師南康軍雲居蓬庵德會禅師,重慶府何氏子。
上堂,舉:“教中道,若見諸相非相,即是如來。
作麼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詐羞偷眼觑,竹門斜掩半枝花。
” 南嶽下十七世教忠光禅師法嗣法石慧空禅師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禅師,贛州蔡氏子。
春日上堂,拈拄杖卓一下曰:“先打春牛頭。
”又卓一下曰: “後打春牛尾。
驚起虛空入藕絲裡。
釋迦無路潛蹤,彌勒急走千裡。
文殊卻知落處,拊掌大笑歡喜。
且道歡喜個甚麼?春風昨夜入門來,便見千花生碓觜。
”上堂:“千家樓閣,一霎秋風。
祇知襟袖涼生,不覺園林落葉。
于斯薦得,觸處全真。
其或未然,且作寒溫相見。
”上堂,舉金剛經雲: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要會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僧問:“先佛垂範,禁足安居。
未審是何宗旨?”曰:“琉璃缽内拓須彌。
” 僧便喝,師便打。
淨慈昙密禅師臨安府淨慈混源昙密禅師,天台盧氏子。
依資福道榮出家。
十六圓具,習台教。
棄參大慧于徑山。
谒雪巢一此庵元。
入閩,留東、西禅,無省發。
之泉南,教忠俾悅衆。
解職歸前資。
偶舉香嚴擊竹因緣,豁然契悟。
述偈呈忠,忠舉賢沙未徹語诘之,無滞。
忠曰:“子方可見妙喜。
” 即辭往梅陽,服勤四載。
住後,上堂:“諸佛出世,打劫殺人。
祖師西來,吹風放火。
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莫有天然氣概,特達丈夫,為宗門出一隻手,主張佛法者麼?”良久曰:“設有,也須斬為三段。
” 上堂:“德山小參不答話,千古叢林成話霸。
問話者三十棒,慣能說诃說夯。
時有僧出,的能破的,德山便打風流儒雅。
某甲話也未問,頭上著枷,腳下著匣。
你是那裡人?一回相見一傷神。
新羅人把手笑欣欣,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依前相厮诳。
混源今日恁麼批判責情,好與三十棒。
且道是賞是罰? 具參學眼者試辨看。
”上堂,舉雲門問僧光明寂照遍河沙因緣,師曰:“平地摝魚蝦,遼天射飛鹗。
跛腳老雲門,千錯與萬錯。
”後示寂,塔于本山。
東林顔禅師法嗣公安祖珠禅師荊南府公安遯庵祖珠禅師,南平人。
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瀝盡野狐涎,趯翻山鬼窟。
平田淺草裡,露出焦尾大蟲,太虛寥廓中,放出遼天俊鹘。
阿呵呵! 露風骨,等閑拈出衆人前,畢竟分明是何物?咄咄!”上堂:“玉露垂青草,金風動白蘋。
一聲寒雁叫,喚起未惺人。
” 報恩法演禅師汀州報恩法演禅師,果州人。
上堂,舉俱胝豎指因緣,師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不塗紅粉也風流。
” 淨慈彥充禅師臨安府淨慈肯堂彥充禅師,于潛盛氏子。
幼依明空院義堪為師。
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
後聞東林謂衆曰:“我此間别無玄妙,祇有木劄羹,鐵釘飯,任汝咬嚼。
” 師竊喜之,直造谒,陳所見解。
林曰: “據汝見處,正坐在鑒覺中。
”師疑不已,将從前所得底一時揚下。
一日,聞僧舉南泉道: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默有所覺,曰:“打草祇要蛇驚。
”次日入室,林問:“那裡是岩頭密啟其意處?”師曰: “今日捉敗這老賊!”林曰:“達磨大師性命在汝手裡。
”師拟開口,蓦被攔胸一拳。
忽大悟,直得汗流浃背,點首自謂曰:“臨濟道,黃檗佛法無多子。
豈虛語邪?”遂呈頌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岩頭,萬裡一條鐵。
”林然之。
往後,上堂:“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
”卓拄杖曰:“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遠村。
”上堂,舉雪峰示衆雲:“盡大地是個解脫門,因甚把手拽不入。
”師曰:“大小雪峰話作兩橛,既盡大地是個解脫門,用拽作麼?”上堂:“一向與麼去,法堂前草深一丈。
一向與麼來,腳下泥深三尺。
且道如何即是?三年逢一閏,雞向五更啼。
”上堂,舉卍庵先師道: “坐佛床,斫佛腳,不敬東家孔夫子,卻向他鄉習禮樂。
”師曰:“入泥入水即不無,先師争柰寒蟬抱枯木,泣盡不回頭。
”卓拄杖曰:“灼然!有不回頭底,淨慈向升子裡禮汝三拜。
”上堂:“三世諸佛,無中說有,拾花針。
六代祖師,有裡尋無,猿猴探水月。
去此二途,如何話會?侬家不管興亡事,盡日和雲占洞庭。
元庵受智者請,引座曰:南山有個老魔王,炯炯雙眸放電光。
口似血盆呵佛祖,牙如劍樹罵諸方。
幾度業風吹不動;吹得動,雲黃山畔與嵩頭陀、傅大士,一火破落戶,依舊孟八郎,賺他無限癡男女,開眼堂堂入镬湯。
” 忽有個衲僧出來道:既是善知識,為甚賺人入镬湯?”隻向他道:非公境界。
”後示寂,塔于寺之南庵。
智者真慈禅師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禅師,潼川人,姓李氏。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後遊講肆,聽講圓覺,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作頌曰: “一顆明珠,在我這裡,撥著動著,放光動地。
”以呈諸講師,無能曉之者。
歸以呈其師,遂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雖百千萬億公案,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乃叱出。
師因南遊,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舉:“僧問雲門:“撥塵見佛時如何?”門雲:“佛亦是塵。
”” 師随聲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塵。
” 師複頌曰:“撥塵見佛,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又頌塵塵三昧曰:“缽裡飯,桶裡水,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西禅需禅師法嗣鼓山安永禅師福州鼓山木庵安永禅師,閩縣吳氏子。
弱冠為僧,未幾谒懶庵于雲門。
一日入室,庵曰: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
”随後便喝,倏然契悟。
作禮曰: “不因今日問,争喪目前機。
”庵許之。
住後,上堂:“要明個事,須是具擊石火、閃電光底手段,方能崄峻岩頭全身放舍;白雲深處得大安居。
如其觑地覓金針,直下腦門須迸裂。
到這裡假饒見機而變,不犯鋒铓,全身獨脫,猶涉泥水。
祇如本分全提一句,又作麼生道?”擊拂子曰:“淬出七星光燦爛,解拈天下任橫行。
” 上堂,舉睦州示衆雲:“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不得忘卻老僧。
”師曰: “恁麼說話,面皮厚多少。
木庵則不然,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直須揚下入處始得。
”上堂,拈拄杖曰: “臨濟小厮兒,未曾當頭道著。
今日全身放憨,也要諸人知有。
”擲拄杖,下座。
僧問:“須彌頂上翻身倒卓時如何?”師曰:“未曾見毛頭星現?”曰:“恁麼則傾湫倒嶽去也。
”師曰:“莫亂做。
”僧便喝。
師曰: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 龍翔南雅禅師溫州龍翔柏堂南雅禅師,上堂曰:“瑞峰頂上,栖鳳亭邊,一杯淡粥相依,百衲蒙頭打坐。
二祖禮三拜,依位而立,已是周遮。
達磨老臊胡,分盡髓皮,一場狼籍。
其餘之輩,何足道哉!柏堂恁麼道,還免諸方檢責也無?”拍繩床雲:“洎合停囚長智。
”上堂曰: “大機貴直截,大用貴頓發。
縱有齧镞機,一錘須打殺。
何故?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上堂曰:“紫蕨伸拳筍破梢,楊花飛盡綠陰交。
分明西祖單傳句,黃栗留鳴燕語巢。
這裡見得谛,信得及,若約諸方決定,明下安排。
龍翔門下直是一槌槌殺。
何故? 不是與人難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 天王志清禅師福州天王志清禅師,上堂,豎起拂子雲:“隻這個天不能蓋,地不能載,遍界遍空,成團成塊。
到這裡三世諸佛向甚麼處摸索?六代祖師向甚麼處提持?天下衲僧向甚麼處名邈?除非自得自證,便乃敲唱雙行。
雖然如是,未是衲僧行履處。
作麼生是衲僧行履處? 是非海裡橫身入,豺虎叢中縱步行。
”劍門安分庵主南劍州劍門安分庵主,少與木庵同肄業安國,後依懶庵,未有深證。
辭谒徑山大慧,行次江幹,仰瞻宮阙,聞街司喝“侍郎來”,釋然大悟。
作偈曰:“幾年個事挂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
”遂徑回西禅,懶庵迎之,付以伽梨。
自爾不規所寓。
後庵居劍門,化被嶺表,學者從之。
所作偈頌,走手而成,凡千餘首,盛行于世。
示衆: “這一片田地,汝等諸人,且道天地未分已前在甚麼處?直下徹去,已是鈍置分上座不少了也,更若拟議思量,何啻白雲萬裡?” 蓦拈拄杖,打散大衆。
示衆:“上至諸佛,下及衆生,性命總在山僧手裡。
檢點将來,有沒量罪過。
還有檢點得出者麼?” 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
”遂左右顧視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示衆: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
十五日已後,人間無水不朝東。
已前已後總拈卻,到處鄉談各不同。
” 乃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諸兄弟今日是幾?”良久曰: “本店買賣,分文不賒” 東禅嶽禅師法嗣鼓山宗逮禅師福州鼓山宗逮禅師,上堂:“世尊道,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遂喝曰: “玉本無瑕卻有瑕。
” 西禅淨禅師法嗣乾元宗穎禅師福州乾元宗穎禅師,上堂,卓拄杖曰:“性燥漢祇在一槌。
”靠拄杖曰:“靈利人不勞再舉。
而今莫有靈利底麼?”良久曰:“比拟張麟,免亦不過。
”﹝過,續藏本作“遇”。
﹞開善謙禅師法嗣吳十三道人建甯府仙州山吳十三道人,每以已事扣諸禅,及開善歸,結茆于其左,遂往給侍。
紹興庚申三月八日夜,适然啟悟,占偈呈善曰:“元來無縫罅,觸著便光輝。
既是千金寶,何須彈雀兒?”善答曰: “啐地折時真慶快,死生凡聖盡平沉。
仙州山下呵呵笑,不負相期宿昔心。
” 天童華禅師法嗣天童鹹傑禅師慶元府天童密庵鹹傑禅師,福州鄭氏子。
母夢廬山老僧入舍而生。
自幼穎悟,出家為僧。
不憚遊行,遍參知識。
後谒應庵于衢之明果。
庵孤硬難入,屢遭呵。
一日,庵問:“如何是正法眼?”師遽答曰: “破沙盆。
”庵颔之。
未幾,辭回省親。
庵送以偈曰:“大徹投機句,當陽廓頂門。
相從今四載,徵诘洞無痕。
雖未付缽袋,氣宇吞乾坤。
卻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
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後句,待歸要汝遵。
”出世衢之烏巨,次遷祥符、蔣山、華藏,未幾诏住徑山、靈隐,晚居太白。
僧問: “虛空銷殒時如何?”師曰:“罪不重科。
”上堂:“牛頭橫說豎說,不知有向上關捩子。
有般漆桶輩,東西不辨,南北不分,便問如何是向上關捩子?何異開眼尿床。
華藏有一轉語,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
雨寒無處曬朗,今日普請,布施大衆。
”良久曰:“達磨大師,無當門齒。
” 上堂:“世尊不說說,拗曲作直。
迦葉不聞聞,望空啟告。
馬祖即心即佛,懸羊頭賣狗肉。
趙州勘庵主,貴買賤賣,分文不直。
祇如文殊是七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河天月暈魚分子,槲葉風微鹿養茸。
”上堂,卓拄杖曰: “迷時祇迷這個。
”複卓一下曰:“悟時祇悟這個。
迷悟雙忘,糞埽堆頭重添搕。
莫有向東湧西沒全機獨脫處道得一句底麼?若道不得,華藏自道去也。
”擲拄杖曰:“三十年後。
”上堂,舉金峰和尚示衆雲: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時有僧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雲:“問凡答凡,問聖答聖。
”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雲:“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
”師曰: “烏巨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
這老漢忽若瞥地,自然不堕聖凡窠臼。
”上堂,舉婆子燒庵話,師曰: “這個公案,叢林中少有拈提者。
傑上座裂破面皮,不免納敗一上,也要諸方檢點。
”乃召大衆曰: “這婆子洞房深穩,水洩不通,偏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發焰。
個僧孤身迥迥,慣入洪波,等閑坐斷潑天潮,到底身無涓滴水。
子細檢點将來,敲枷打鎖則不無二人,若是佛法未夢見在,烏巨與麼提持,畢竟意歸何處?”良久曰:“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幹。
”上堂:“動弦别曲,葉落知秋。
舉一明三,目機铢兩。
如王秉劍,殺活臨時,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向上一路,千聖把手共行,合入泥犁地獄。
正當與麼時,合作麼生? 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上堂:“盡乾坤大地,喚作一句子,擔枷帶鎖;不喚作一句子,業識茫茫。
兩頭俱透脫,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所以雲門大師道,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
大小雲門,劍去久矣,方乃刻舟。
”後示寂,塔不寺之中峰。
南書記南書記者,福州人。
久依應庵,于趙州狗子無佛性話,豁然契悟。
有偈曰: “狗子無佛性,羅星入命。
不是打殺人,被人打殺定。
”庵見,喜其脫略。
紹興末終于歸宗。
侍郎李浩居士侍郎李浩居士字德遠,号正信。
幼閱首楞嚴經,如遊舊國,志而不忘。
持橐後,造明果,投誠入室。
應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後,向甚麼處去?”公駭然汗下。
庵喝出。
公退參,不旬日竟跻堂奧。
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膑鋪,家存甘贽妻。
夜眠還早起,誰悟複誰迷?”庵見稱善。
有鬻胭脂者,亦久參應庵,頗自負。
公贈之偈曰:“不塗紅粉自風流,往往禅徒到此休。
透過古今圈後,卻來這裡吃拳頭。
” 道場全禅師法嗣華藏有權禅師常州華藏伊庵有權禅師,臨安昌化祁氏子。
年十四得度。
十八歲,禮佛智裕禅師于靈隐。
時無庵為第一座,室中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
師久而有省。
答曰: “暗裡穿針,耳中出氣。
” 庵可之,遂密付心印。
嘗夜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缽。
鄰僧以手觸之,師感悟,為偈曰: “黑漆昆侖把釣竿,古帆高挂下驚湍。
蘆花影裡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
” 佛智嘗問:“心包太虛,量廓沙界時如何?”師曰: “大海不宿死屍。
”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當據此座,呵佛罵祖去在!” 師自是埋藏頭角,益自韬晦。
遊曆湖湘江淛幾十年,依應庵于歸宗,參大慧于徑山。
無庵住道場,招師分座說法,于是聲名隐然。
住後,上堂:“今朝結卻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
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師子吼。
旃檀林,任馳驟。
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成瘡露家醜。
”上堂:“禅禅!無黨無偏,迷時千裡隔,悟在口皮邊。
所以僧問石頭: 如何是禅?頭雲磚。
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禅?州雲:猛火著油煎。
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禅?山雲:猢狲上樹尾連颠。
大衆,道無橫徑,立處孤危。
此三大老,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
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将來,不無優劣。
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
若人辨白得,可與佛祖齊肩。
雖然如是,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
适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卻分許多優劣。
且作麼生祇對?還委悉麼?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 淳熙庚子秋,示微疾,留偈,趺坐而逝。
茶毗齒舌不壞,獲五色舍利無數。
瘗于橫山之塔,分骨歸葬萬年山寺。
雙林用禅師法嗣三峰印禅師婺州三峰印禅師,上堂舉野狐話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
不昧不落,無繩自縛。
可憐柳絮随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 大沩行禅師法嗣德山子涓禅師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師,潼川人也。
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遂喝曰:“鲸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休寐語,卻許伊具一隻眼。
” 上堂,橫按拄杖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還逆順數将來,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因一亡七。
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迹。
”擲拄杖曰:“更須放下這個,始是參學事畢。
” 上堂,拈拄杖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拄杖子七縱八橫。
有時奪境不奪人,山僧七颠八倒。
有時人境兩俱奪,拄杖子與山僧削迹吞聲。
有時人境俱不奪”,卓拄杖曰: “伴我行千裡,攜君過萬山,忽然撞著臨濟大師時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
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
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
非唯孤負興化,亦乃克賓受辱。
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
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
”遂卓拄杖,喝一喝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禅和,如麻似粟。
”上堂:“言發非聲,是個甚麼? 色前不物,莫亂針錐。
透過禹門,風波更險。
咄!” 龜峰慧光禅師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禅師,建甯人。
上堂: “數日暑氣如焚,一個渾身無處安著,思量得也是煩惱人。
這個未是煩惱,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煩惱。
所以達磨大師煩惱,要為諸人吞卻,又被咽喉小;要為諸人吐卻,又被牙齒礙。
取不得,舍不得,煩惱九年。
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轉身無路,煩惱教死。
所謂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後來蓮華峰庵主到這裡,煩惱不肯住。
南嶽思大到這裡,煩惱不肯下山。
更有臨濟德山,用盡自己查梨,煩惱缽盂無柄。
龜峰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為你諸人從頭點破。
”卓拄杖一下,曰:“一人腦後露腮,一人當門無齒,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
不勞再勘,你諸人休向這裡立地瞌睡。
殊不知家中飯籮鍋子一時失卻了也。
你若不信,但歸家檢點看!” 長蘆守仁禅師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禅師,越之上虞人。
依雪堂于烏巨,聞普說曰: “今之兄弟做工夫,正如習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
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喝一喝雲:“隻今箭發也,看!看!”師不覺倒身作避箭勢,忽大悟。
上堂:“百千三昧,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祇做一句子說與諸人。
” 乃卓拄杖,下座。
嘗頌台山婆話雲:“開個燈心皂角鋪,日求升合度朝昏。
隻因風雨連綿久,本利一空愁倚門。
” 白楊順禅師法嗣青原如禅師吉州青原如禅師,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昆侖。
”曰:“來後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 雲居如禅師法嗣隐靜彥岑禅師太平州隐靜圓極彥岑禅師,台城人也。
上堂: “韓信打關,未免傷鋒犯手。
張良燒棧,大似曳尾靈龜。
既然席卷三秦,要且未能囊弓裹革。
煙塵自靜,我國晏然。
四海九州,盡歸皇化。
自然牛閑馬放,風以時,雨以時,五谷熟,萬民安。
大家齊唱村田樂,月落參橫夜向闌。
”上堂: “今朝八月初五,好事分明為舉。
嶺頭漠漠秋雲,樹底鳴鸠喚雨。
昨夜東海鯉魚,吞卻南山猛虎。
雖然有照有用,畢竟無賓無主。
唯有文殊普賢,住,住!我識得你。
”上堂,舉正堂辯和尚室中問學者:“蚯蚓為甚麼化為百合?” 師曰:“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度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報恩成禅師鄂州報恩成禅師,上堂:“秋雨乍寒,汝等諸人,青州布衫成就也未?”良久,喝曰: “雲溪今日,冷處著一把火。
”便下座。
道場辯禅師法嗣覺報清禅師平江府覺報清禅師,上堂,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
””師曰: “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
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 何山然首座安吉州何山然首座,姑蘇人。
侍正堂之久,入室次,堂問:“貓兒為甚麼偏愛捉老鼠?”曰: “物見主,眼卓豎。
”堂欣然,因命分座。
黃龍忠禅師法嗣信相戒修禅師成都府信相戒修禅師,上堂,舉馬祖不安公案,乃曰:“兩輪舉處煙塵起,電急星馳拟何止? 目前不礙往來機,正令全施無表裡。
丈夫意氣自沖天,我是我兮你是你。
” 西禅琏禅師法嗣西禅希秀禅師遂甯府西禅第二代希秀禅師,上堂曰:“秋光将半,暑氣漸消。
鴻雁橫空,點破碧天似水。
猿猱挂樹,撼翻玉露如珠。
直饒對此明機,未免認龜作鼈。
且道應時應節一句作麼生道? 野色并來三島月,溪光分破五湖秋。
” 淨居尼溫禅師法嗣淨居尼法燈禅師溫州淨居尼無相法燈禅師,上堂,拈拄杖卓曰:“觀音出,普賢入,文殊水上穿靴立。
擡頭鹞子過新羅,石火電光追不及。
咄!”大沩果禅師法嗣玉泉宗琏禅師荊門軍玉泉窮谷宗琏禅師,合州董氏子。
開堂日,問答已,乃曰:“衲僧向人天衆前一問一答,一擒一縱,一卷一舒,一挨一拶,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
若是念話之流,君向西秦,我之東魯,于宗門中殊無所益。
這一段事,不在有言,不在無言,不礙有言,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
橫說豎說,祇要控人入處,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祇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
一句來,一句去,喚作禅道,喚作向上向下,謂之菩提涅槃,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從上宗師會中,往往真個以行腳為事底,才有疑處,便對衆決擇。
祇一句下見谛明白,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與諸有情盡未來際,同得同證,猶未是泊頭處。
豈是空開唇皮,胡言漢語來?所以南院示衆雲: “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
”時有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院曰: “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
”僧曰:“猶是學人問處。
”院曰:“如何是你問處?”僧曰:“失。
”院便打。
其僧不契,後至雲門會中,因二僧舉此話,一僧曰:“當時南院棒折那!”其僧忽悟,即回南院,院已遷化。
時風穴作維那,問曰:“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僧那?”僧曰:“是。
” 穴曰:“你當時如何?”曰:“我當時如在燈影裡行。
” 穴曰:“你會也。
””師乃召大衆曰:“暗穿玉線,密度針針,如水入水,似金博金。
敢問大衆,啐啄同時是親切處,因甚卻失?若也會得,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
便可橫身宇宙,獨步大方,若跳不出,依前祇在架子下。
”上堂,拈拄杖曰: “破無明暗,截生死流,度三有城,泛無為海。
須是識這個始得。
”乃召大衆曰:“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
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是非海裡橫身。
脫或未然,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參!”上堂:“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師曰: “永嘉恁麼道,大似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殊不知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
雖然如是,三十年後趙婆酤醋。
”上堂: “宗乘一唱殊途絕,萬别千差俱泯滅。
通身是口難分雪,金剛腦後三斤鐵。
好大哥。
”僧問:“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意旨如何?”師曰:“利動君子。
” 曰:“為複棒頭有眼,為複見機而作?”師曰:“狝猴系露柱。
” 曰:“祇如三聖道,你恁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
又作麼生?”師曰: “錦上鋪華又一重。
”問: “行腳逢人時如何?”師曰:“一不成,二不是。
”曰:“行腳不逢人時如何?”師曰:“虎咬大蟲。
”曰: “祇如慈明道,釣絲絞水,意作麼生?”師曰:“水浸鋼石卵。
”問:“三聖道: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
意旨如何?”師曰: “兵行詭道。
”曰:“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
又作麼生?” 師曰:“綿裹秤錘。
”問: “不落因果,為甚麼堕野狐身?”師曰:“廬山五老峰。
”曰:“不昧因果,為其疾脫野狐身?”師曰:“南嶽三生藏。
”曰: “祇如不落不昧,未審是同是别?”師曰:“倚天長劍逼人寒。
”問:“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趙州道: 急水上打毬子。
意旨如何?”師曰:“兩手扶犁水過膝。
”曰:“祇如僧又問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 曰:“念念不停流,又作麼生?”師曰:“水晶甕裡浸波斯。
”問:“楊歧道:三腳驢子弄蹄行。
意旨如何?” 師曰:“過蓬州了,便到巴州。
” 大沩行禅師潭州大沩行禅師,上堂橫拄杖曰: “你等諸人,若向這裡會去,如紀信登九龍之辇;不向這裡會去,似項羽失千裡烏骓。
饒你總不恁麼,落在無事甲裡。
若向這裡撥得一路,轉得身,吐得氣,山僧與你拄杖子。
”遂靠拄杖,下座。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且道是個甚麼?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畢竟在甚麼處?苦!苦!有口說不得,無家何處歸?” 道林淵禅師潭州道林淵禅師,僧問:“鐘未鳴,鼓未響,拓缽向甚麼處去? 德山便低頭歸方丈,意旨如何?”師曰:“奔雷迸火。
”曰:“岩頭道,這老漢未會末後句在,又作麼生?” 師曰:“相随來也。
”曰: “岩頭密啟其意,未審那裡是他密啟處?”師曰:“萬年松在祝融峰。
”曰: “雖然如是,祇得三年,三年後果遷化,還端的也無?”師曰:“呢哒唎吽吒。
”臨示寂,上堂拈拄杖示衆曰:“離卻色聲言語,道将一句來。
”衆無對。
師曰:“動靜聲色外,時人不肯對。
世間出世間,畢竟使誰會?”言訖,倚杖而逝。
大洪祖燈禅師随州大洪老衲祖證禅師,潭州潘氏子。
上堂:“萬象之中獨露身,如何說個獨露底道理?” 豎起拂子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僧問:“雲門問僧:光明寂照遍河沙,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雲是。
門雲:話堕也。
未審那裡是這僧話堕處?”師曰:“鰋魚上竹竿。
”問:“離卻言句,請師直指。
” 師豎拂子,僧曰:“還有向上事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速禮三拜。
” 泐潭德淳禅師隆興府泐潭山堂德淳禅師,上堂:“俱胝一指頭,一毛拔九牛。
華嶽連天碧,黃河徹底流。
截卻指急回眸。
青箬笠前無限事,緣蓑衣底一時休。
” 保安可封禅師常州宜興保安複庵可封禅師,福州林氏子。
上堂:“天寬地大,風清月白。
此是海宇清平底時節。
衲僧家等閑問著,十個有五雙知有。
祇如夜半華嚴池吞卻楊子江,開明橋撞倒平山塔,是汝諸人還知麼?若也知去,試向非非想天道将一句來。
其或未知,”擲下拂子曰:“須是山僧拂子始得。
” 石亭祖璿禅師隆興府石亭野庵祖璿禅師,上堂曰:“吃粥了也未,趙州無忌諱。
更令洗缽盂,太煞沒巴鼻。
悟去由來不丈夫。
這僧那免受糊塗。
有指示,無指示,韶石四楞渾塌地。
入地獄,如箭射,雲岫清風生大廈。
相逢攜手上高山,作者應須辨真假。
真假分,若為論,午夜寒蟾出海門。
” 石霜宗鑒禅師潭州石霜宗鑒禅師,上堂曰:“送舊年,迎新歲,動用不離光影内。
澄輝湛湛夜堂寒,借問諸人會不會?若也會,增瑕颣,若不會,依前昧。
與君指個截流機,白雲更在青山外。
” 石頭回禅師法嗣雲居德會禅師南康軍雲居蓬庵德會禅師,重慶府何氏子。
上堂,舉:“教中道,若見諸相非相,即是如來。
作麼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詐羞偷眼觑,竹門斜掩半枝花。
” 南嶽下十七世教忠光禅師法嗣法石慧空禅師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禅師,贛州蔡氏子。
春日上堂,拈拄杖卓一下曰:“先打春牛頭。
”又卓一下曰: “後打春牛尾。
驚起虛空入藕絲裡。
釋迦無路潛蹤,彌勒急走千裡。
文殊卻知落處,拊掌大笑歡喜。
且道歡喜個甚麼?春風昨夜入門來,便見千花生碓觜。
”上堂:“千家樓閣,一霎秋風。
祇知襟袖涼生,不覺園林落葉。
于斯薦得,觸處全真。
其或未然,且作寒溫相見。
”上堂,舉金剛經雲: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要會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僧問:“先佛垂範,禁足安居。
未審是何宗旨?”曰:“琉璃缽内拓須彌。
” 僧便喝,師便打。
淨慈昙密禅師臨安府淨慈混源昙密禅師,天台盧氏子。
依資福道榮出家。
十六圓具,習台教。
棄參大慧于徑山。
谒雪巢一此庵元。
入閩,留東、西禅,無省發。
之泉南,教忠俾悅衆。
解職歸前資。
偶舉香嚴擊竹因緣,豁然契悟。
述偈呈忠,忠舉賢沙未徹語诘之,無滞。
忠曰:“子方可見妙喜。
” 即辭往梅陽,服勤四載。
住後,上堂:“諸佛出世,打劫殺人。
祖師西來,吹風放火。
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莫有天然氣概,特達丈夫,為宗門出一隻手,主張佛法者麼?”良久曰:“設有,也須斬為三段。
” 上堂:“德山小參不答話,千古叢林成話霸。
問話者三十棒,慣能說诃說夯。
時有僧出,的能破的,德山便打風流儒雅。
某甲話也未問,頭上著枷,腳下著匣。
你是那裡人?一回相見一傷神。
新羅人把手笑欣欣,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依前相厮诳。
混源今日恁麼批判責情,好與三十棒。
且道是賞是罰? 具參學眼者試辨看。
”上堂,舉雲門問僧光明寂照遍河沙因緣,師曰:“平地摝魚蝦,遼天射飛鹗。
跛腳老雲門,千錯與萬錯。
”後示寂,塔于本山。
東林顔禅師法嗣公安祖珠禅師荊南府公安遯庵祖珠禅師,南平人。
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瀝盡野狐涎,趯翻山鬼窟。
平田淺草裡,露出焦尾大蟲,太虛寥廓中,放出遼天俊鹘。
阿呵呵! 露風骨,等閑拈出衆人前,畢竟分明是何物?咄咄!”上堂:“玉露垂青草,金風動白蘋。
一聲寒雁叫,喚起未惺人。
” 報恩法演禅師汀州報恩法演禅師,果州人。
上堂,舉俱胝豎指因緣,師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不塗紅粉也風流。
” 淨慈彥充禅師臨安府淨慈肯堂彥充禅師,于潛盛氏子。
幼依明空院義堪為師。
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
後聞東林謂衆曰:“我此間别無玄妙,祇有木劄羹,鐵釘飯,任汝咬嚼。
” 師竊喜之,直造谒,陳所見解。
林曰: “據汝見處,正坐在鑒覺中。
”師疑不已,将從前所得底一時揚下。
一日,聞僧舉南泉道: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默有所覺,曰:“打草祇要蛇驚。
”次日入室,林問:“那裡是岩頭密啟其意處?”師曰: “今日捉敗這老賊!”林曰:“達磨大師性命在汝手裡。
”師拟開口,蓦被攔胸一拳。
忽大悟,直得汗流浃背,點首自謂曰:“臨濟道,黃檗佛法無多子。
豈虛語邪?”遂呈頌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岩頭,萬裡一條鐵。
”林然之。
往後,上堂:“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
”卓拄杖曰:“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遠村。
”上堂,舉雪峰示衆雲:“盡大地是個解脫門,因甚把手拽不入。
”師曰:“大小雪峰話作兩橛,既盡大地是個解脫門,用拽作麼?”上堂:“一向與麼去,法堂前草深一丈。
一向與麼來,腳下泥深三尺。
且道如何即是?三年逢一閏,雞向五更啼。
”上堂,舉卍庵先師道: “坐佛床,斫佛腳,不敬東家孔夫子,卻向他鄉習禮樂。
”師曰:“入泥入水即不無,先師争柰寒蟬抱枯木,泣盡不回頭。
”卓拄杖曰:“灼然!有不回頭底,淨慈向升子裡禮汝三拜。
”上堂:“三世諸佛,無中說有,拾花針。
六代祖師,有裡尋無,猿猴探水月。
去此二途,如何話會?侬家不管興亡事,盡日和雲占洞庭。
元庵受智者請,引座曰:南山有個老魔王,炯炯雙眸放電光。
口似血盆呵佛祖,牙如劍樹罵諸方。
幾度業風吹不動;吹得動,雲黃山畔與嵩頭陀、傅大士,一火破落戶,依舊孟八郎,賺他無限癡男女,開眼堂堂入镬湯。
” 忽有個衲僧出來道:既是善知識,為甚賺人入镬湯?”隻向他道:非公境界。
”後示寂,塔于寺之南庵。
智者真慈禅師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禅師,潼川人,姓李氏。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後遊講肆,聽講圓覺,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作頌曰: “一顆明珠,在我這裡,撥著動著,放光動地。
”以呈諸講師,無能曉之者。
歸以呈其師,遂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雖百千萬億公案,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乃叱出。
師因南遊,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舉:“僧問雲門:“撥塵見佛時如何?”門雲:“佛亦是塵。
”” 師随聲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塵。
” 師複頌曰:“撥塵見佛,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又頌塵塵三昧曰:“缽裡飯,桶裡水,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西禅需禅師法嗣鼓山安永禅師福州鼓山木庵安永禅師,閩縣吳氏子。
弱冠為僧,未幾谒懶庵于雲門。
一日入室,庵曰: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
”随後便喝,倏然契悟。
作禮曰: “不因今日問,争喪目前機。
”庵許之。
住後,上堂:“要明個事,須是具擊石火、閃電光底手段,方能崄峻岩頭全身放舍;白雲深處得大安居。
如其觑地覓金針,直下腦門須迸裂。
到這裡假饒見機而變,不犯鋒铓,全身獨脫,猶涉泥水。
祇如本分全提一句,又作麼生道?”擊拂子曰:“淬出七星光燦爛,解拈天下任橫行。
” 上堂,舉睦州示衆雲:“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不得忘卻老僧。
”師曰: “恁麼說話,面皮厚多少。
木庵則不然,諸人未得個入處,須得個入處;既得個入處,直須揚下入處始得。
”上堂,拈拄杖曰: “臨濟小厮兒,未曾當頭道著。
今日全身放憨,也要諸人知有。
”擲拄杖,下座。
僧問:“須彌頂上翻身倒卓時如何?”師曰:“未曾見毛頭星現?”曰:“恁麼則傾湫倒嶽去也。
”師曰:“莫亂做。
”僧便喝。
師曰: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 龍翔南雅禅師溫州龍翔柏堂南雅禅師,上堂曰:“瑞峰頂上,栖鳳亭邊,一杯淡粥相依,百衲蒙頭打坐。
二祖禮三拜,依位而立,已是周遮。
達磨老臊胡,分盡髓皮,一場狼籍。
其餘之輩,何足道哉!柏堂恁麼道,還免諸方檢責也無?”拍繩床雲:“洎合停囚長智。
”上堂曰: “大機貴直截,大用貴頓發。
縱有齧镞機,一錘須打殺。
何故?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上堂曰:“紫蕨伸拳筍破梢,楊花飛盡綠陰交。
分明西祖單傳句,黃栗留鳴燕語巢。
這裡見得谛,信得及,若約諸方決定,明下安排。
龍翔門下直是一槌槌殺。
何故? 不是與人難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 天王志清禅師福州天王志清禅師,上堂,豎起拂子雲:“隻這個天不能蓋,地不能載,遍界遍空,成團成塊。
到這裡三世諸佛向甚麼處摸索?六代祖師向甚麼處提持?天下衲僧向甚麼處名邈?除非自得自證,便乃敲唱雙行。
雖然如是,未是衲僧行履處。
作麼生是衲僧行履處? 是非海裡橫身入,豺虎叢中縱步行。
”劍門安分庵主南劍州劍門安分庵主,少與木庵同肄業安國,後依懶庵,未有深證。
辭谒徑山大慧,行次江幹,仰瞻宮阙,聞街司喝“侍郎來”,釋然大悟。
作偈曰:“幾年個事挂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
”遂徑回西禅,懶庵迎之,付以伽梨。
自爾不規所寓。
後庵居劍門,化被嶺表,學者從之。
所作偈頌,走手而成,凡千餘首,盛行于世。
示衆: “這一片田地,汝等諸人,且道天地未分已前在甚麼處?直下徹去,已是鈍置分上座不少了也,更若拟議思量,何啻白雲萬裡?” 蓦拈拄杖,打散大衆。
示衆:“上至諸佛,下及衆生,性命總在山僧手裡。
檢點将來,有沒量罪過。
還有檢點得出者麼?” 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
”遂左右顧視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示衆: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
十五日已後,人間無水不朝東。
已前已後總拈卻,到處鄉談各不同。
” 乃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諸兄弟今日是幾?”良久曰: “本店買賣,分文不賒” 東禅嶽禅師法嗣鼓山宗逮禅師福州鼓山宗逮禅師,上堂:“世尊道,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遂喝曰: “玉本無瑕卻有瑕。
” 西禅淨禅師法嗣乾元宗穎禅師福州乾元宗穎禅師,上堂,卓拄杖曰:“性燥漢祇在一槌。
”靠拄杖曰:“靈利人不勞再舉。
而今莫有靈利底麼?”良久曰:“比拟張麟,免亦不過。
”﹝過,續藏本作“遇”。
﹞開善謙禅師法嗣吳十三道人建甯府仙州山吳十三道人,每以已事扣諸禅,及開善歸,結茆于其左,遂往給侍。
紹興庚申三月八日夜,适然啟悟,占偈呈善曰:“元來無縫罅,觸著便光輝。
既是千金寶,何須彈雀兒?”善答曰: “啐地折時真慶快,死生凡聖盡平沉。
仙州山下呵呵笑,不負相期宿昔心。
” 天童華禅師法嗣天童鹹傑禅師慶元府天童密庵鹹傑禅師,福州鄭氏子。
母夢廬山老僧入舍而生。
自幼穎悟,出家為僧。
不憚遊行,遍參知識。
後谒應庵于衢之明果。
庵孤硬難入,屢遭呵。
一日,庵問:“如何是正法眼?”師遽答曰: “破沙盆。
”庵颔之。
未幾,辭回省親。
庵送以偈曰:“大徹投機句,當陽廓頂門。
相從今四載,徵诘洞無痕。
雖未付缽袋,氣宇吞乾坤。
卻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
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後句,待歸要汝遵。
”出世衢之烏巨,次遷祥符、蔣山、華藏,未幾诏住徑山、靈隐,晚居太白。
僧問: “虛空銷殒時如何?”師曰:“罪不重科。
”上堂:“牛頭橫說豎說,不知有向上關捩子。
有般漆桶輩,東西不辨,南北不分,便問如何是向上關捩子?何異開眼尿床。
華藏有一轉語,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
雨寒無處曬朗,今日普請,布施大衆。
”良久曰:“達磨大師,無當門齒。
” 上堂:“世尊不說說,拗曲作直。
迦葉不聞聞,望空啟告。
馬祖即心即佛,懸羊頭賣狗肉。
趙州勘庵主,貴買賤賣,分文不直。
祇如文殊是七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河天月暈魚分子,槲葉風微鹿養茸。
”上堂,卓拄杖曰: “迷時祇迷這個。
”複卓一下曰:“悟時祇悟這個。
迷悟雙忘,糞埽堆頭重添搕。
莫有向東湧西沒全機獨脫處道得一句底麼?若道不得,華藏自道去也。
”擲拄杖曰:“三十年後。
”上堂,舉金峰和尚示衆雲: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時有僧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雲:“問凡答凡,問聖答聖。
”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雲:“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
”師曰: “烏巨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
這老漢忽若瞥地,自然不堕聖凡窠臼。
”上堂,舉婆子燒庵話,師曰: “這個公案,叢林中少有拈提者。
傑上座裂破面皮,不免納敗一上,也要諸方檢點。
”乃召大衆曰: “這婆子洞房深穩,水洩不通,偏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發焰。
個僧孤身迥迥,慣入洪波,等閑坐斷潑天潮,到底身無涓滴水。
子細檢點将來,敲枷打鎖則不無二人,若是佛法未夢見在,烏巨與麼提持,畢竟意歸何處?”良久曰:“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幹。
”上堂:“動弦别曲,葉落知秋。
舉一明三,目機铢兩。
如王秉劍,殺活臨時,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向上一路,千聖把手共行,合入泥犁地獄。
正當與麼時,合作麼生? 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上堂:“盡乾坤大地,喚作一句子,擔枷帶鎖;不喚作一句子,業識茫茫。
兩頭俱透脫,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所以雲門大師道,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
大小雲門,劍去久矣,方乃刻舟。
”後示寂,塔不寺之中峰。
南書記南書記者,福州人。
久依應庵,于趙州狗子無佛性話,豁然契悟。
有偈曰: “狗子無佛性,羅星入命。
不是打殺人,被人打殺定。
”庵見,喜其脫略。
紹興末終于歸宗。
侍郎李浩居士侍郎李浩居士字德遠,号正信。
幼閱首楞嚴經,如遊舊國,志而不忘。
持橐後,造明果,投誠入室。
應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後,向甚麼處去?”公駭然汗下。
庵喝出。
公退參,不旬日竟跻堂奧。
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膑鋪,家存甘贽妻。
夜眠還早起,誰悟複誰迷?”庵見稱善。
有鬻胭脂者,亦久參應庵,頗自負。
公贈之偈曰:“不塗紅粉自風流,往往禅徒到此休。
透過古今圈後,卻來這裡吃拳頭。
” 道場全禅師法嗣華藏有權禅師常州華藏伊庵有權禅師,臨安昌化祁氏子。
年十四得度。
十八歲,禮佛智裕禅師于靈隐。
時無庵為第一座,室中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
師久而有省。
答曰: “暗裡穿針,耳中出氣。
” 庵可之,遂密付心印。
嘗夜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缽。
鄰僧以手觸之,師感悟,為偈曰: “黑漆昆侖把釣竿,古帆高挂下驚湍。
蘆花影裡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
” 佛智嘗問:“心包太虛,量廓沙界時如何?”師曰: “大海不宿死屍。
”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當據此座,呵佛罵祖去在!” 師自是埋藏頭角,益自韬晦。
遊曆湖湘江淛幾十年,依應庵于歸宗,參大慧于徑山。
無庵住道場,招師分座說法,于是聲名隐然。
住後,上堂:“今朝結卻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
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師子吼。
旃檀林,任馳驟。
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成瘡露家醜。
”上堂:“禅禅!無黨無偏,迷時千裡隔,悟在口皮邊。
所以僧問石頭: 如何是禅?頭雲磚。
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禅?州雲:猛火著油煎。
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禅?山雲:猢狲上樹尾連颠。
大衆,道無橫徑,立處孤危。
此三大老,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
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将來,不無優劣。
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
若人辨白得,可與佛祖齊肩。
雖然如是,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
适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卻分許多優劣。
且作麼生祇對?還委悉麼?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 淳熙庚子秋,示微疾,留偈,趺坐而逝。
茶毗齒舌不壞,獲五色舍利無數。
瘗于橫山之塔,分骨歸葬萬年山寺。
雙林用禅師法嗣三峰印禅師婺州三峰印禅師,上堂舉野狐話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
不昧不落,無繩自縛。
可憐柳絮随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 大沩行禅師法嗣德山子涓禅師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師,潼川人也。
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遂喝曰:“鲸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休寐語,卻許伊具一隻眼。
” 上堂,橫按拄杖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還逆順數将來,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因一亡七。
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迹。
”擲拄杖曰:“更須放下這個,始是參學事畢。
” 上堂,拈拄杖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拄杖子七縱八橫。
有時奪境不奪人,山僧七颠八倒。
有時人境兩俱奪,拄杖子與山僧削迹吞聲。
有時人境俱不奪”,卓拄杖曰: “伴我行千裡,攜君過萬山,忽然撞著臨濟大師時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