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山僧為大衆與德山老人相見去也。
待德山道: 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
但向伊道,某甲話也不問,棒也不吃。
你道還契他德山老人麼?到這裡,須是個漢始得。
況某甲十有餘年,海上參尋,見數人尊宿,自為了當。
及到浮山會裡,直是開口不得。
後到白雲門下,咬破一個鐵酸豏,直得百味具足。
且道豏子一句作麼生道?” 乃曰:“花發冠媚早秋,誰人能染紫絲頭?有時風動頻相倚,似向階前鬥不休。
” 上堂:“山僧昨日入城,見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
或見端嚴奇特,或見醜陋不堪。
動轉行坐,青黃赤白,一一見了。
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裡有人。
山僧忍俊不禁,乃問:“長史高姓?”他道: “老和尚看便了,問甚麼姓?”大衆,山僧被他一問,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
還有人為山僧道得麼? 昨日那裡落節,今日這裡拔本。
”上堂:“說佛說法,拈槌豎拂,白雲萬裡。
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
白雲萬裡。
然後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
恁麼不恁麼,不得,也則白雲萬裡。
忽有個漢出來道: “長老你恁麼道,也則白雲萬裡。
”這個說話,喚作矮子看戲,随人上下。
三十年後,一場好笑。
且道笑個甚麼?笑白雲萬裡。
”示衆雲:“祖師道:“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達磨大師信腳來,信口道。
後代兒孫,多成計較。
要會開花結果處麼?鄭州梨,青州棗,萬物無過出處好。
”示衆雲: “真如凡聖,皆是夢言。
佛及衆生,并為增語。
”或有人出來道:“盤山老。
”但向伊道: “不因紫陌花開早,争得黃莺下柳條。
”若更問道:“五祖老!”自雲: “諾,惺惺著。
”示衆雲:“十方諸佛,六代祖師,天下善知識,皆同這個舌頭。
若識得這個舌頭,始解大脫空,便道山河大地是佛,草木叢林是佛。
若也未識得這個舌頭,祇成小脫空,自謾去。
明朝後日,大有事在。
五祖恁麼說話,還有實頭處也無?”自雲:“有。
如何是實頭處?歸堂吃茶去。
”示衆雲: “每日起來,拄卻臨濟棒,吹雲門曲,應趙州拍,擔仰山鍬,驅沩山牛,耕白雲田。
七八年來,漸成家活。
更告諸公,每人出一隻手,相共扶助。
唱村田樂,粗羹淡飯,且恁麼過。
何也?但願今年蠶麥熟,羅睺羅兒與一文。
”示衆,舉:“德山和尚因僧問:“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山雲:“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雪峰從此有省。
後有僧問雪峰雲:“和尚見德山,得個甚麼便休去?”峰雲:“我當時空手去、空手歸。
” 白雲今日說向透未過者,有個人從東京來,問伊甚處來?他卻道蘇州來。
問伊蘇州事如何?伊道:一切尋常。
雖然如是,謾白雲不過。
何故?祇為語音各别,畢竟如何?蘇州菱,邵伯藕。
”﹝邵,原作“郡”,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示衆: “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無為無事人,聲色如聾瞽。
且道如何即是?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忽有個出來道:“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恁麼不恁麼總得。
”祇向伊道: “我也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 小參,舉:“陸亘大夫問南泉:“弟子家中有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拟作佛,得麼?”雲:“得。
”陸曰:“莫不得麼?”雲:“不得。
”大衆,夫為善知識,須明決擇。
為甚麼他人道得也道得,他人道不得也道不得?還知南泉落處麼?白雲不惜眉毛,與汝注破。
得又是誰道來,不得又是誰道來? 汝若更不會,老僧今夜為汝作個樣子。
”乃舉手雲: “将三界二十八天作個佛頭,金輪水際作個佛腳,四大洲作個佛身。
雖然作此佛兒子了,汝諸人又卻在那裡安身立命?大衆還會也未?老僧作第二個樣子去也。
将東弗于逮作一個佛,南贍部洲作一個佛,西瞿耶尼作一個佛,北郁單越作一個佛。
草木叢林是佛,蠢動含靈是佛。
既恁麼,又喚甚麼作衆生?還會也未? 不如東弗于逮還他東弗于逮,南贍部洲還他南贍部洲,西瞿耶尼還他西瞿耶尼,北郁單越還他北郁單越,草木叢林還他草木叢林,蠢動含靈還他蠢動含靈。
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既恁麼,汝又喚甚麼作佛?還會麼?忽有個漢出來道: “白雲休寐語。
”大衆記取這一轉。
”三佛侍師于一亭上夜話,及歸燈已滅。
師于暗中曰:“各人下一轉語。
” 佛鑒曰:“彩鳳舞丹霄。
”佛眼曰:“鐵蛇橫古路。
”佛果曰:“看腳下。
” 師曰:“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 崇甯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堂,辭衆曰:“趙州和尚有末後句,你作麼生會? 試出來道看。
若會得去,不妨自在快活。
如或未然,這好事作麼說?”良久曰:“說即說了,也祇是諸人不知。
要會麼?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珍重!”時山門有土木之役,躬往督之,且曰:“汝等勉力,吾不複來矣。
” 歸丈室淨發澡身,迄旦吉祥而化。
是夕山摧石隕,四十裡内岩谷震吼。
阇維設利如雨,塔于東山之南。
雲蓋智本禅師潭州雲蓋山智本禅師,瑞州郭氏子。
開堂日,僧問:“諸佛出世,天雨四花。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 師曰:“千聞不如一見。
”曰:“見後如何?”師曰:“瞎。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 “家無小使,不成君子。
”問:“将心覓心,如何覓得?”師曰:“波斯學漢語。
”問:“如何是學人出身處?”師曰: “雪峰元是領南人。
”問:“素面相呈時如何?”師曰:“一場醜拙。
”問: “人人盡有一面古鏡,如何是學人古鏡?”師曰: “打破來,向你道。
”曰:“打破了也。
”師曰:“胡地冬抽筍。
”問:“古人道,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
未審行不得底作麼生說?”師曰:“口在腳下。
”曰:“說不得底,作麼生行?”師曰:“踏著舌頭。
”問: “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
”師曰:“适來恰被人借去。
”上堂:“去者鼻孔遼天,來者腳踏實地。
且道祖師意向甚麼處著?”良久曰:“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流入此中來。
” 上堂:“高台巴鼻,開口便是。
若也便是,有甚巴鼻?月冷風高,水清山翠。
”上堂:“以楔出楔,有甚休歇?欲得休歇,以楔出楔。
”喝一喝。
上堂,高聲喚侍者,侍者應諾。
師曰:“大衆集也未?”侍者曰:“大衆已集。
”師曰:“那一個為甚麼不來赴參?”侍者無語。
師曰:“到即不點。
”上堂:“滿口道不出,句句甚分明。
滿目觑不見,山山疊亂青。
鼓聲猶不會,何況是鐘鳴?”喝一喝。
上堂:“祖翁卓卓荦荦,兒孫龌龌龊龊。
有處藏頭,沒處露角。
借問衲僧,如何摸索?”上堂,橫按拄杖曰:“牙如刀劍面如鐵,眼放電光光不歇。
手把蒺藜一萬斤,等閑敲落天邊月。
”卓一下。
僧問:“如何是咬人師子?”師曰:“五老峰前。
”曰:“這個豈會咬人?”師曰: “今日拾得性命。
”上堂:“頭戴須彌山,腳踏四大海。
呼吸起風雷,動用生五彩。
若能識得渠,一任歲月改。
且道誰人識得渠?”喝一喝,雲:“田厍奴。
” 琅邪永起禅師滁州琅邪永起禅師,襄陽人也。
僧問:“庵内人為甚麼不見庵外事?”師曰:“東家點燈,西家暗坐。
” 曰:“如何是庵内事?”師曰:“眼在甚麼處?”曰:“三門頭合掌。
”師曰:“有甚交涉?”乃曰: “五更殘月落,天曉白雲飛。
分明目前事,不是目前機。
既是目前事,為甚麼不是目前機?”良久曰: “此去西天路,迢迢十萬餘。
”上堂,良久拊掌一下,曰:“阿呵呵!阿呵呵!還會麼?法法本來法。
”遂拈拄杖曰: “這個是山僧拄杖,那個是本來法?還定當得麼?”卓一下。
保福殊禅師英州保福殊禅師,僧問:“諸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山河大地。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 “大地山河。
”曰:“恁麼則一般也。
”師曰:“敲磚打瓦。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碗大碗小。
”曰:“客來将何祗待?”師曰:“一杓兩杓。
”曰:“未飽者,作麼生?”師曰: “少吃少吃。
”問:“如何是大道?”師曰:“鬧市裡。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一任人看。
”問:“如何是禅?”師曰:“秋風臨古渡,落日不堪聞。
”曰: “不問這個蟬。
”師曰:“你問那個禅?”曰:“祖師禅。
”師曰:“南華塔外松陰裡,飲露吟風又更多?”問: “如何是真正路?”師曰:“出門看堠子。
”乃曰:“釋迦何處滅俱屍?彌勒幾曾在兜率? 西覓普賢好慚愧,北讨文殊生受屈。
坐壓毗盧額汗流,行築觀音鼻血出。
回頭摸著個匾擔,卻道好個木牙笏。
”喝一喝,下座。
崇勝珙禅師袁州崇勝院珙禅師,上堂,舉石鞏張弓架箭接機公案,頌曰: “三十年來握箭弓,三平才到擘開胸。
半個聖人終不得,大颠弦外幾時逢?” 提刑郭祥正居士提刑郭祥正字功甫,号淨空居士。
志樂泉石,不羨紛華。
因谒白雲,雲上堂曰: “夜來枕上作得個山頌,謝功甫大儒,廬山二十年之舊,今日遠訪白雲之勤,當須舉與大衆,請已後分明舉似諸方。
此頌豈唯謝功甫大儒,直要與天下有鼻孔衲僧脫卻著肉汗衫。
莫言不道!” 乃曰:“上大人,丘乙己。
化三千,七十士。
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公切疑,後聞小兒誦之,忽有省。
以書報雲,雲以偈答曰:“藏身不用縮頭,斂迹何須收腳?金烏半夜遼天,玉兔趕他不著。
” 元佑中往衢之南禅,谒泉萬卷,請升座。
公趨前拈香曰:“海邊枯木,入手成香。
爇向爐中,橫穿香積如來鼻孔,作此大事,須是對衆白過始得。
雲居老人有個無縫布衫,分付南禅,禅師著得不長不短,進前則諸佛讓位,退步則海水澄波。
今日嚬呻,六種震動。
”遂召曰:“大衆,還委悉麼?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泉曰: “遞相鈍置。
”公曰:“因誰緻得?”崇甯初,到五祖,命祖升座。
公趨前拈香曰: “此一瓣香,爇向爐中,供養我堂頭法兄禅師,伏願于方廣座上,擘開面門,放出先師形相,與他諸人描邈。
何以如此? 白雲岩畔舊相逢,往日今朝事不同。
夜靜水寒魚不食,一爐香散白蓮峰。
” 祖遂雲:“曩谟薩怛哆缽啰野,恁麼恁麼,幾度白雲溪上望黃梅,花向雪中開,不恁麼不恁麼,嫩柳垂金線,且要應時來。
不見龐居士問馬大師雲:“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大師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 大衆,一口吸盡西江水,萬丈深潭窮到底。
掠彴不是趙州橋,明月清風安可比?”後又到保甯,亦請升座。
公拈香曰: “法鼓既鳴,寶香初爇。
楊歧頂門,請師重著楔。
”保甯卓拄杖一下,曰: “著楔已竟,大衆證明。
” 又卓一下,便下座。
又到雲居,請佛,升座。
公拈香曰:“覺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脫了。
要識雲居一句玄,珍重後園驢吃草。
”召大衆曰:“此一瓣香,熏天炙地去也。
”印曰:“今日不著便,被這漢當面塗糊。
” 便打,乃曰:“謝公千裡來相訪,共話東山竹徑深。
借與一龍騎出洞,若逢天旱便為霖。
”擲拄杖下座,公拜起。
印曰:“收得龍麼?”公曰:“已在這裡。
”印曰:“作麼生騎?”公擺手作舞便行。
印拊掌曰: “祇有這漢,猶較些子。
” 保甯勇禅師法嗣壽聖智淵禅師郢州月掌山壽聖智淵禅師,僧問:“祖意西來即不問,如何是一色?”師曰: “目前無阇黎,此間無老僧。
”曰:“既不如是,如何曉會?”師曰:“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
”乃曰: “凡有問答,一似擊石迸火,流出無盡法财,三草二木,普沾其潤。
放行也,雲生谷口,霧罩長空。
把定也,碧眼胡僧,亦須罔措。
壽聖如斯舉唱,猶是化門,要且未有衲僧巴鼻。
敢問諸人,作麼生是衲僧巴鼻?”良久曰:“布針開兩眼,君向那頭看?”壽聖楚文禅師安吉州烏鎮壽聖院楚文禅師,上堂,拈拄杖曰:“華藏木楖栗,等閑亂拈出。
不是不惜手,山家無固必。
點山山動搖,攪水水波溢。
忽然把定時,事事執法律。
要橫不得橫,要屈不得屈。
”蓦召大衆曰: “莫謂棒頭有眼明如日,上面光生盡是漆。
”随聲敲一下。
上堂:“一叉一劄,著骨連皮。
一搦一擡,粘手綴腳。
電光石火,頭垂尾垂。
劈箭追風,半生半死。
撞著磕著,讨甚眉毛。
明頭暗頭,是何眼目?不恁麼,正在半途。
設使全機,未至涯岸。
直饒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尚有廉纖。
山僧恁麼道,且道口好作甚麼?”良久曰:“嘻!留取吃飯。
” 寶積宗映禅師信州靈鹫山寶積宗映禅師,開堂日,乃橫按拄杖曰:“大衆,到這裡無親無疏,自然不孤。
無内無外,縱橫自在。
自在不孤,清淨毗盧。
釋迦舉令,彌勒分疏,觀根逗教,更相回互。
看取寶積拄杖子,黑漆光生,兩頭相副。
阿呵呵,是何言欤?”良久曰: “世事但将公道斷,人心難與月輪齊。
”卓一下,下座。
景福日餘禅師隆興府景福日餘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天共白雲曉,水和明月流。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先行不到,末後太過。
”又僧出衆畫一圓相,師以手畫一畫,僧作舞歸衆。
師曰: “家有白澤之圖,必無如是妖怪。
”乃拈拄杖曰:“無量諸佛向此轉大法輪,今古祖師向此演大法義。
若信得及,法法本自圓成,念念悉皆具足。
若信不及,山僧今日,因行不妨掉臂,便為重說偈言。
”卓一下,下座。
上方日益禅師安吉州上方日益禅師,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白槌前觀一又不成,白槌後觀二又不是。
到這裡任是鐵眼銅睛,也須百雜碎。
莫有不避危亡底衲僧,試出來看。
”時有兩僧齊山,師曰: “一箭落雙雕。
”僧曰:“某甲話猶未問,何得著忙?”師曰:“莫是新羅僧麼?”僧拟議,師曰:“撞露柱漢。
”便打。
問: “如何是未出世邊事?”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
”曰:“如何是出世邊事?”師曰:“鹭鸶踏折枯蘆枝。
”曰: “去此二途,如何是和尚為人處?”師曰:“十成好個金剛鑽,攤向街頭賣與誰?”問: “如何是多年水牯牛?”師曰:“齒疏眼暗。
”問:“鬧市相逢事若何?” 師曰:“東行買賤,西行賣貴。
”曰: “忽若不作貴不作賤,又作麼生?”師曰:“鎮州蘿蔔。
”問:“一切含靈具有佛性。
既有佛性,為甚麼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曰:“禾審向甚麼處忏悔?”師打曰:“且作死馬醫。
”問:“觌面相呈時如何?”師曰: “左眼半斤,右眼八兩。
”僧提起坐具,曰:“這個!”師曰:“不勞拈出。
”乃左右顧視曰: “黃面老周行七步,腳跟下正好一錐。
碧眼胡兀坐九年,頂門上可惜一劄。
當時若有個為衆竭力底衲僧,下得這毒手,也免得拈花微笑,空破面顔;立雪齊腰,翻成轍迹。
自此将錯就錯,相簍打簍。
遂有五葉芬芳,千燈續焰。
向曲彔木上唱二作三,于楖栗杖頭指南為北。
直得進前退後,有問法問心之徒;倚門傍牆,有覓佛覓祖底漢。
庭前指柏,便喚作祖意西來。
日裡看山,更錯認學人自己。
殊不知此一大事,本自靈明。
盡未來際,未嘗間斷。
不假修證,豈在思惟?雖鹙子有所不知,非滿慈之所能辯。
不見馬祖一喝,百丈三日耳聾;寶壽令行,鎮州一城眼瞎。
大機大用,如迅雷不可停。
一唱一提,似斷崖不可履。
正當恁麼時,三世諸佛,祇可傍觀,六代祖師,證明有分。
大衆且道,今日還有證明底麼?”良久曰:“劄。
”上堂﹝堂,原作“掌”,據續藏本改。
﹞: “拾得般柴,寒山燒火,唯有豐幹,岩中冷坐。
且道豐幹有甚麼長處?”良久曰:“家無小使,不成君子。
” 南嶽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師法嗣昭覺克勤禅師成都府昭覺寺克勤佛果禅師,彭州駱氏子,世宗儒。
師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複怅然,如獲舊物。
曰:“予殆過去沙門也。
”即去家,依自省祝發,從文照通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
俄得病,瀕死,歎曰:“諸佛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
”遂棄去。
至真覺勝禅師之席,勝方創臂出血,指示師曰:“此曹溪一滴也。
”師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 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哲、黃龍心、東林度,佥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
” 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
乃謂“祖強移換人”,出不遜語,忿然而去。
祖曰: “待你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
”師到金山,染傷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
追繹五祖之言,乃自誓曰: “我病稍間,即歸五祖。
”病痊尋歸,祖一見而喜,令即參堂,便入侍者寮。
方半月,會部使者解印還蜀,詣祖問道。
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 有兩句頗相近。
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
”提刑應“喏喏”。
祖曰:“且子細。
”師适歸侍立次,﹝次,原作“方”,據續藏本改。
﹞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
”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
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
!”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幹,鼓翅而鳴。
複自謂曰:“此豈不是聲?” 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帏,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祖曰: “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祖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禅也。
”由此,所至推為上首。
崇甯中還裡省親,四衆迓拜。
成都帥翰林郭公知章請開法六祖,更昭覺。
政和間謝事,複出峽南遊。
時張無盡寓荊南,以道學自居,少見推許。
師舣舟谒之,劇談華嚴旨要。
曰:“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
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
一複一,萬複萬,浩然莫窮。
心佛衆生,一二無差别。
卷舒自在,無礙圓融。
此蜼極則,終是無風币币之波。
”公于是不覺促榻。
師遂問曰: “到此與祖師西來意,為同為别?”公曰:“同矣。
”師曰:“且得沒交涉。
”公色為之愠。
師曰: “不見雲門道,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
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
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 公乃首肯。
翌日複舉“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
”師又問:“此可說禅乎?”公曰:“正好說禅也。
” 師笑曰:“不然。
正是法界量裡在。
蓋法界量未滅,若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禅。
如何是佛? 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淨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坊,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公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于是以師禮留居碧岩,複徙道林。
樞密鄧公子常奏賜紫服師号,诏住金陵蔣山,學者無地以容。
補天甯萬壽,上召見,褒寵甚渥。
建炎初,又遷金山,适駕幸維揚,入對,賜圓悟禅師,改雲居。
久之,複領昭覺。
僧問: “雲門道,須彌山,意旨如何?”師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後。
”曰: “未審還有過也無?”師曰:“坐卻舌頭。
”問:“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提坐具曰:“這個是境,那個是法?”師曰:“卻被阇黎奪卻鎗。
”問: “古人道,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未審那裡是佗住處?”師曰: “騰蛇纏足,露布繞身。
”曰:“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
”師曰:“卻須截斷始得。
”曰:“此回不是夢,真個到廬山。
”師曰:“高著眼。
”問:“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華落碧岩前。
此是和尚舊時安身立命處,如何是道林境?”師曰: “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僧寶人人滄海珠。
”曰:“此是杜工部底,作麼生是和尚底?”師曰: “且莫亂道。
”曰:“如何奪人不是奪境?”師曰:“山僧有眼不曾見。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 “阇黎問得自然親。
”曰:“如何是人境俱奪?”師曰:“收。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放。
”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如何得透脫?”師曰:“倚天長劍逼人寒。
”曰: “祇如樹倒藤枯,沩山為甚麼呵呵大笑?”師曰: “愛他底,著他底。
”曰:“忽被學人掀倒禅床,拗折拄杖,又作個甚麼伎倆?”師曰:“也是賊過後張弓。
” 問:“明曆曆,露堂堂,因甚麼乾坤收不得?”師曰:“金剛手裡八棱棒。
”曰: “忽然一喚便回,還當得活也無?”師曰:“鹙子目連無柰何。
”曰:“不落照,不落用。
如何商量?”師曰:“放下雲頭。
”曰: “忽遇其中人時如何?”師曰:“騎佛殿,出門。
”曰:“萬象不來渠獨語,教誰招手上高峰?”師曰:“錯下名言。
”上堂:“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
直饒盡大地明得,無絲毫透漏,猶在半途。
據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縱橫挂,一亘晴空萬古春。
”上堂: “山頭鼓浪,井底揚塵。
眼聽似震雷霆,耳觀如張錦繡。
三百六十骨節,一一現無妙身,八萬四千毛端,頭頭彰寶王刹海。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
苟能千眼頓開,直是十方坐斷。
且超然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
”上堂:“本來無形段,那複有唇觜。
特地廣稱揚,替他說道理。
且道他是阿誰?”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
十五日已後,俊鹘趁不及。
正當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當處,可以含吐十虛。
進一步,超越不可說香水海;退一步,坐斷千裡萬裡白雲。
不進不退,莫道阇黎,老僧也無開口處。
”舉拂子曰:“正當恁麼時如何? 有時拈在千峰上,劃斷秋雲不放高。
”上堂:“十方同聚會,本來身不昧。
個個學無為,頂上用鉗錘。
此是選佛場,深廣莫能量。
心空及第歸,利劍不如錐。
龐居士舌拄梵天,口包四海,有時将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甚是奇特,雖然如此,要且不曾動著向上關。
且如何是向上關?鑄印築高壇。
”上堂: “有句無句,超宗越格。
如藤倚樹,銀山鐵壁。
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
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裡萬裡。
祇如未有恁麼消息時如何,還透得麼?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
”上堂: “第一句薦得,祖師乞命。
第二句薦得,人天膽落。
第三句薦得,虎口橫身。
不是循途守轍,亦非革轍移途。
透得則六臂三頭,未透亦人間天上。
且三句外一句作麼生道?生涯祇在絲綸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 示衆雲:“一言截斷,千聖消聲。
一劍當頭,橫屍萬裡。
所以道,有時句到意不到,有時意到句不到。
句能鏟意,意能鏟句。
意句交馳,衲僧巴鼻。
若能恁麼轉去,青天也須吃棒。
且道憑個甚麼? 可憐無限弄潮人,畢竟還落潮中死。
”示衆雲:“萬仞崖頭撒手,要須其人。
千鈞之弩發機,豈為鼷鼠? 雲門睦州,當面蹉過。
德山臨濟,诳謼闾閻。
自餘立境立機,作窠作窟,故是滅胡種族。
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萬緣遷變渾閑事,五月山房冷似冰。
”紹興五年八月己酉,示微恙,趺坐書偈遺衆,投筆而逝。
茶毗舌齒不壞,設利五色無數。
塔于昭覺寺之側,谥真覺禅師。
太平慧勤禅師舒州太平慧勤佛鑒禅師,本郡汪氏子。
丱歲師廣教圓深,試所習得度。
每以“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味之有省。
乃遍參名宿,往來五祖之門有年。
恚祖不為印據,與圓悟相繼而去。
及悟歸五祖,方大徹證,而師忽至。
意欲他邁,悟勉令挂搭,且曰:“某與兄相别始月餘,比舊相見時如何?”師曰: “我所疑者,此也。
”遂參堂。
一日,聞祖舉:“僧問趙州:“如何是和尚家風?”州曰:“老僧耳聾,高聲問将來。
” 僧再問,州曰:“你問我家風,我卻識你家風了也。
””師即大豁所疑。
曰: “乞和尚指示極則。
”祖曰: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師展拜,祖令主翰墨。
後同圓悟語話次,舉“東寺問仰山,鎮海明珠因緣”,至無理可伸處,圓悟徵曰:“既雲收得,逮索此珠,又道無言可對,無理可伸。
”師不能加答。
明日謂悟曰: “東寺祇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
”悟深肯之。
乃告之曰:“老兄更宜親近老和尚去。
”師一日造方丈,未及語,被祖诟罵,而退。
歸寮閉門打睡,恨祖不已。
悟已密知,即往扣門。
師曰:“誰?”悟曰: “我。
”師即開門。
悟問:“你見老和尚如何?”師曰:“我本不去,被你賺累我,遭這老漢诟罵。
” 悟呵呵大笑曰:“你記得前日下底語麼?”師曰:“是甚麼語?”悟曰: “你又道東寺祇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
” 師當下釋然。
悟遂領師同上方丈。
祖才見,遽曰:“勤兄,且喜大事了畢。
”明年,命師為第一座。
會太平靈源赴黃龍,其席既虛,源薦師于舒守孫鼎臣,遂命補處。
五祖付法衣,師受而捧以示衆曰:“昔釋迦文佛,以丈六金欄袈裟,披千尺彌勒佛身。
佛身不長,袈裟不短。
會麼?即此樣,無他樣。
” 自是法道大播。
政和初,诏住東都智海,五年乞歸,得旨居蔣山。
樞密鄧公子常奏賜徽号椹服。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吃醋知酸,吃鹽知鹹。
”曰:“弓折箭盡時如何?”師曰:“一場。
”問: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師曰:“拶破露柱。
”曰:“歸鄉無路時如何?”師曰:“王程有限。
”曰: “前三三,後三三,又作麼生?”師曰:“六六三十六。
”問:“承聞和尚親見五祖,是否?”師曰:“鐵牛齧碎黃金草。
”曰: “恁麼則親見五祖也。
”師曰:“我與你有甚冤仇?”曰:“祇如達磨見武帝意旨如何?”師曰: “胡言易辨,漢語難明。
”曰:“為甚栖栖暗渡江。
”﹝渡,原作“沒”,據續藏本改。
﹞師曰:“因風借便。
”問:“如何是主中賓?”師曰:“進前退後愁殺人。
”曰: “如何是賓中主?”師曰:“真實之言成妄語。
”曰:﹝“曰”字原無,據義補。
﹞“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夫子遊行厄在陳。
”曰: “如何是主中主?”師曰:“終日同行非伴侶。
”曰:“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 “大斧斫了手摩挲。
”問:“即心即佛即不問,非心非佛事如何?”師曰:“昨日有僧問,老僧不對。
”曰: “未審與即心即佛相去多少?”師曰:“近則千裡萬裡,遠則不隔絲毫。
” 曰:“忽被學人截斷兩頭,歸家穩坐,又作麼生?” 師曰:“你家在甚麼處?”曰:“大千沙界内,一個自由身。
”師曰:“未到家在,更道。
”曰: “學人到這裡,直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去也。
”師曰:“未為分外。
” 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桃華紅,李華白。
誰道融融隻一色?燕子語,黃莺鳴。
誰道關關祇一聲?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作眼睛。
”上堂:“日日日西沉,日日日東上。
若欲學菩提,”擲下柱杖曰:“但看此模樣。
五祖周祥。
”上堂:“去年今日時,紅爐片雪飛。
今日去年時,曹娥讀夜碑。
末後一句子,佛眼莫能窺。
白蓮峰頂上,紅日繞須彌。
鳥啄珊瑚樹,鲸吞離水犀。
太平家業在,千古襲楊歧。
” 上堂,橫拄杖曰:“先照後用。
”豎起曰:“先用後照。
”倒轉曰:“照用同時。
”卓一下曰:“照用不同時。
汝等諸人,被拄杖一口吞盡了也。
自是你不
待德山道: 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
但向伊道,某甲話也不問,棒也不吃。
你道還契他德山老人麼?到這裡,須是個漢始得。
況某甲十有餘年,海上參尋,見數人尊宿,自為了當。
及到浮山會裡,直是開口不得。
後到白雲門下,咬破一個鐵酸豏,直得百味具足。
且道豏子一句作麼生道?” 乃曰:“花發冠媚早秋,誰人能染紫絲頭?有時風動頻相倚,似向階前鬥不休。
” 上堂:“山僧昨日入城,見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
或見端嚴奇特,或見醜陋不堪。
動轉行坐,青黃赤白,一一見了。
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裡有人。
山僧忍俊不禁,乃問:“長史高姓?”他道: “老和尚看便了,問甚麼姓?”大衆,山僧被他一問,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
還有人為山僧道得麼? 昨日那裡落節,今日這裡拔本。
”上堂:“說佛說法,拈槌豎拂,白雲萬裡。
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
白雲萬裡。
然後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
恁麼不恁麼,不得,也則白雲萬裡。
忽有個漢出來道: “長老你恁麼道,也則白雲萬裡。
”這個說話,喚作矮子看戲,随人上下。
三十年後,一場好笑。
且道笑個甚麼?笑白雲萬裡。
”示衆雲:“祖師道:“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達磨大師信腳來,信口道。
後代兒孫,多成計較。
要會開花結果處麼?鄭州梨,青州棗,萬物無過出處好。
”示衆雲: “真如凡聖,皆是夢言。
佛及衆生,并為增語。
”或有人出來道:“盤山老。
”但向伊道: “不因紫陌花開早,争得黃莺下柳條。
”若更問道:“五祖老!”自雲: “諾,惺惺著。
”示衆雲:“十方諸佛,六代祖師,天下善知識,皆同這個舌頭。
若識得這個舌頭,始解大脫空,便道山河大地是佛,草木叢林是佛。
若也未識得這個舌頭,祇成小脫空,自謾去。
明朝後日,大有事在。
五祖恁麼說話,還有實頭處也無?”自雲:“有。
如何是實頭處?歸堂吃茶去。
”示衆雲: “每日起來,拄卻臨濟棒,吹雲門曲,應趙州拍,擔仰山鍬,驅沩山牛,耕白雲田。
七八年來,漸成家活。
更告諸公,每人出一隻手,相共扶助。
唱村田樂,粗羹淡飯,且恁麼過。
何也?但願今年蠶麥熟,羅睺羅兒與一文。
”示衆,舉:“德山和尚因僧問:“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山雲:“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雪峰從此有省。
後有僧問雪峰雲:“和尚見德山,得個甚麼便休去?”峰雲:“我當時空手去、空手歸。
” 白雲今日說向透未過者,有個人從東京來,問伊甚處來?他卻道蘇州來。
問伊蘇州事如何?伊道:一切尋常。
雖然如是,謾白雲不過。
何故?祇為語音各别,畢竟如何?蘇州菱,邵伯藕。
”﹝邵,原作“郡”,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示衆: “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無為無事人,聲色如聾瞽。
且道如何即是?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忽有個出來道:“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恁麼不恁麼總得。
”祇向伊道: “我也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 小參,舉:“陸亘大夫問南泉:“弟子家中有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拟作佛,得麼?”雲:“得。
”陸曰:“莫不得麼?”雲:“不得。
”大衆,夫為善知識,須明決擇。
為甚麼他人道得也道得,他人道不得也道不得?還知南泉落處麼?白雲不惜眉毛,與汝注破。
得又是誰道來,不得又是誰道來? 汝若更不會,老僧今夜為汝作個樣子。
”乃舉手雲: “将三界二十八天作個佛頭,金輪水際作個佛腳,四大洲作個佛身。
雖然作此佛兒子了,汝諸人又卻在那裡安身立命?大衆還會也未?老僧作第二個樣子去也。
将東弗于逮作一個佛,南贍部洲作一個佛,西瞿耶尼作一個佛,北郁單越作一個佛。
草木叢林是佛,蠢動含靈是佛。
既恁麼,又喚甚麼作衆生?還會也未? 不如東弗于逮還他東弗于逮,南贍部洲還他南贍部洲,西瞿耶尼還他西瞿耶尼,北郁單越還他北郁單越,草木叢林還他草木叢林,蠢動含靈還他蠢動含靈。
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既恁麼,汝又喚甚麼作佛?還會麼?忽有個漢出來道: “白雲休寐語。
”大衆記取這一轉。
”三佛侍師于一亭上夜話,及歸燈已滅。
師于暗中曰:“各人下一轉語。
” 佛鑒曰:“彩鳳舞丹霄。
”佛眼曰:“鐵蛇橫古路。
”佛果曰:“看腳下。
” 師曰:“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 崇甯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堂,辭衆曰:“趙州和尚有末後句,你作麼生會? 試出來道看。
若會得去,不妨自在快活。
如或未然,這好事作麼說?”良久曰:“說即說了,也祇是諸人不知。
要會麼?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珍重!”時山門有土木之役,躬往督之,且曰:“汝等勉力,吾不複來矣。
” 歸丈室淨發澡身,迄旦吉祥而化。
是夕山摧石隕,四十裡内岩谷震吼。
阇維設利如雨,塔于東山之南。
雲蓋智本禅師潭州雲蓋山智本禅師,瑞州郭氏子。
開堂日,僧問:“諸佛出世,天雨四花。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 師曰:“千聞不如一見。
”曰:“見後如何?”師曰:“瞎。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 “家無小使,不成君子。
”問:“将心覓心,如何覓得?”師曰:“波斯學漢語。
”問:“如何是學人出身處?”師曰: “雪峰元是領南人。
”問:“素面相呈時如何?”師曰:“一場醜拙。
”問: “人人盡有一面古鏡,如何是學人古鏡?”師曰: “打破來,向你道。
”曰:“打破了也。
”師曰:“胡地冬抽筍。
”問:“古人道,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
未審行不得底作麼生說?”師曰:“口在腳下。
”曰:“說不得底,作麼生行?”師曰:“踏著舌頭。
”問: “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
”師曰:“适來恰被人借去。
”上堂:“去者鼻孔遼天,來者腳踏實地。
且道祖師意向甚麼處著?”良久曰:“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流入此中來。
” 上堂:“高台巴鼻,開口便是。
若也便是,有甚巴鼻?月冷風高,水清山翠。
”上堂:“以楔出楔,有甚休歇?欲得休歇,以楔出楔。
”喝一喝。
上堂,高聲喚侍者,侍者應諾。
師曰:“大衆集也未?”侍者曰:“大衆已集。
”師曰:“那一個為甚麼不來赴參?”侍者無語。
師曰:“到即不點。
”上堂:“滿口道不出,句句甚分明。
滿目觑不見,山山疊亂青。
鼓聲猶不會,何況是鐘鳴?”喝一喝。
上堂:“祖翁卓卓荦荦,兒孫龌龌龊龊。
有處藏頭,沒處露角。
借問衲僧,如何摸索?”上堂,橫按拄杖曰:“牙如刀劍面如鐵,眼放電光光不歇。
手把蒺藜一萬斤,等閑敲落天邊月。
”卓一下。
僧問:“如何是咬人師子?”師曰:“五老峰前。
”曰:“這個豈會咬人?”師曰: “今日拾得性命。
”上堂:“頭戴須彌山,腳踏四大海。
呼吸起風雷,動用生五彩。
若能識得渠,一任歲月改。
且道誰人識得渠?”喝一喝,雲:“田厍奴。
” 琅邪永起禅師滁州琅邪永起禅師,襄陽人也。
僧問:“庵内人為甚麼不見庵外事?”師曰:“東家點燈,西家暗坐。
” 曰:“如何是庵内事?”師曰:“眼在甚麼處?”曰:“三門頭合掌。
”師曰:“有甚交涉?”乃曰: “五更殘月落,天曉白雲飛。
分明目前事,不是目前機。
既是目前事,為甚麼不是目前機?”良久曰: “此去西天路,迢迢十萬餘。
”上堂,良久拊掌一下,曰:“阿呵呵!阿呵呵!還會麼?法法本來法。
”遂拈拄杖曰: “這個是山僧拄杖,那個是本來法?還定當得麼?”卓一下。
保福殊禅師英州保福殊禅師,僧問:“諸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山河大地。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 “大地山河。
”曰:“恁麼則一般也。
”師曰:“敲磚打瓦。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碗大碗小。
”曰:“客來将何祗待?”師曰:“一杓兩杓。
”曰:“未飽者,作麼生?”師曰: “少吃少吃。
”問:“如何是大道?”師曰:“鬧市裡。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一任人看。
”問:“如何是禅?”師曰:“秋風臨古渡,落日不堪聞。
”曰: “不問這個蟬。
”師曰:“你問那個禅?”曰:“祖師禅。
”師曰:“南華塔外松陰裡,飲露吟風又更多?”問: “如何是真正路?”師曰:“出門看堠子。
”乃曰:“釋迦何處滅俱屍?彌勒幾曾在兜率? 西覓普賢好慚愧,北讨文殊生受屈。
坐壓毗盧額汗流,行築觀音鼻血出。
回頭摸著個匾擔,卻道好個木牙笏。
”喝一喝,下座。
崇勝珙禅師袁州崇勝院珙禅師,上堂,舉石鞏張弓架箭接機公案,頌曰: “三十年來握箭弓,三平才到擘開胸。
半個聖人終不得,大颠弦外幾時逢?” 提刑郭祥正居士提刑郭祥正字功甫,号淨空居士。
志樂泉石,不羨紛華。
因谒白雲,雲上堂曰: “夜來枕上作得個山頌,謝功甫大儒,廬山二十年之舊,今日遠訪白雲之勤,當須舉與大衆,請已後分明舉似諸方。
此頌豈唯謝功甫大儒,直要與天下有鼻孔衲僧脫卻著肉汗衫。
莫言不道!” 乃曰:“上大人,丘乙己。
化三千,七十士。
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公切疑,後聞小兒誦之,忽有省。
以書報雲,雲以偈答曰:“藏身不用縮頭,斂迹何須收腳?金烏半夜遼天,玉兔趕他不著。
” 元佑中往衢之南禅,谒泉萬卷,請升座。
公趨前拈香曰:“海邊枯木,入手成香。
爇向爐中,橫穿香積如來鼻孔,作此大事,須是對衆白過始得。
雲居老人有個無縫布衫,分付南禅,禅師著得不長不短,進前則諸佛讓位,退步則海水澄波。
今日嚬呻,六種震動。
”遂召曰:“大衆,還委悉麼?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泉曰: “遞相鈍置。
”公曰:“因誰緻得?”崇甯初,到五祖,命祖升座。
公趨前拈香曰: “此一瓣香,爇向爐中,供養我堂頭法兄禅師,伏願于方廣座上,擘開面門,放出先師形相,與他諸人描邈。
何以如此? 白雲岩畔舊相逢,往日今朝事不同。
夜靜水寒魚不食,一爐香散白蓮峰。
” 祖遂雲:“曩谟薩怛哆缽啰野,恁麼恁麼,幾度白雲溪上望黃梅,花向雪中開,不恁麼不恁麼,嫩柳垂金線,且要應時來。
不見龐居士問馬大師雲:“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大師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 大衆,一口吸盡西江水,萬丈深潭窮到底。
掠彴不是趙州橋,明月清風安可比?”後又到保甯,亦請升座。
公拈香曰: “法鼓既鳴,寶香初爇。
楊歧頂門,請師重著楔。
”保甯卓拄杖一下,曰: “著楔已竟,大衆證明。
” 又卓一下,便下座。
又到雲居,請佛,升座。
公拈香曰:“覺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脫了。
要識雲居一句玄,珍重後園驢吃草。
”召大衆曰:“此一瓣香,熏天炙地去也。
”印曰:“今日不著便,被這漢當面塗糊。
” 便打,乃曰:“謝公千裡來相訪,共話東山竹徑深。
借與一龍騎出洞,若逢天旱便為霖。
”擲拄杖下座,公拜起。
印曰:“收得龍麼?”公曰:“已在這裡。
”印曰:“作麼生騎?”公擺手作舞便行。
印拊掌曰: “祇有這漢,猶較些子。
” 保甯勇禅師法嗣壽聖智淵禅師郢州月掌山壽聖智淵禅師,僧問:“祖意西來即不問,如何是一色?”師曰: “目前無阇黎,此間無老僧。
”曰:“既不如是,如何曉會?”師曰:“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
”乃曰: “凡有問答,一似擊石迸火,流出無盡法财,三草二木,普沾其潤。
放行也,雲生谷口,霧罩長空。
把定也,碧眼胡僧,亦須罔措。
壽聖如斯舉唱,猶是化門,要且未有衲僧巴鼻。
敢問諸人,作麼生是衲僧巴鼻?”良久曰:“布針開兩眼,君向那頭看?”壽聖楚文禅師安吉州烏鎮壽聖院楚文禅師,上堂,拈拄杖曰:“華藏木楖栗,等閑亂拈出。
不是不惜手,山家無固必。
點山山動搖,攪水水波溢。
忽然把定時,事事執法律。
要橫不得橫,要屈不得屈。
”蓦召大衆曰: “莫謂棒頭有眼明如日,上面光生盡是漆。
”随聲敲一下。
上堂:“一叉一劄,著骨連皮。
一搦一擡,粘手綴腳。
電光石火,頭垂尾垂。
劈箭追風,半生半死。
撞著磕著,讨甚眉毛。
明頭暗頭,是何眼目?不恁麼,正在半途。
設使全機,未至涯岸。
直饒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尚有廉纖。
山僧恁麼道,且道口好作甚麼?”良久曰:“嘻!留取吃飯。
” 寶積宗映禅師信州靈鹫山寶積宗映禅師,開堂日,乃橫按拄杖曰:“大衆,到這裡無親無疏,自然不孤。
無内無外,縱橫自在。
自在不孤,清淨毗盧。
釋迦舉令,彌勒分疏,觀根逗教,更相回互。
看取寶積拄杖子,黑漆光生,兩頭相副。
阿呵呵,是何言欤?”良久曰: “世事但将公道斷,人心難與月輪齊。
”卓一下,下座。
景福日餘禅師隆興府景福日餘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天共白雲曉,水和明月流。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先行不到,末後太過。
”又僧出衆畫一圓相,師以手畫一畫,僧作舞歸衆。
師曰: “家有白澤之圖,必無如是妖怪。
”乃拈拄杖曰:“無量諸佛向此轉大法輪,今古祖師向此演大法義。
若信得及,法法本自圓成,念念悉皆具足。
若信不及,山僧今日,因行不妨掉臂,便為重說偈言。
”卓一下,下座。
上方日益禅師安吉州上方日益禅師,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白槌前觀一又不成,白槌後觀二又不是。
到這裡任是鐵眼銅睛,也須百雜碎。
莫有不避危亡底衲僧,試出來看。
”時有兩僧齊山,師曰: “一箭落雙雕。
”僧曰:“某甲話猶未問,何得著忙?”師曰:“莫是新羅僧麼?”僧拟議,師曰:“撞露柱漢。
”便打。
問: “如何是未出世邊事?”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
”曰:“如何是出世邊事?”師曰:“鹭鸶踏折枯蘆枝。
”曰: “去此二途,如何是和尚為人處?”師曰:“十成好個金剛鑽,攤向街頭賣與誰?”問: “如何是多年水牯牛?”師曰:“齒疏眼暗。
”問:“鬧市相逢事若何?” 師曰:“東行買賤,西行賣貴。
”曰: “忽若不作貴不作賤,又作麼生?”師曰:“鎮州蘿蔔。
”問:“一切含靈具有佛性。
既有佛性,為甚麼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曰:“禾審向甚麼處忏悔?”師打曰:“且作死馬醫。
”問:“觌面相呈時如何?”師曰: “左眼半斤,右眼八兩。
”僧提起坐具,曰:“這個!”師曰:“不勞拈出。
”乃左右顧視曰: “黃面老周行七步,腳跟下正好一錐。
碧眼胡兀坐九年,頂門上可惜一劄。
當時若有個為衆竭力底衲僧,下得這毒手,也免得拈花微笑,空破面顔;立雪齊腰,翻成轍迹。
自此将錯就錯,相簍打簍。
遂有五葉芬芳,千燈續焰。
向曲彔木上唱二作三,于楖栗杖頭指南為北。
直得進前退後,有問法問心之徒;倚門傍牆,有覓佛覓祖底漢。
庭前指柏,便喚作祖意西來。
日裡看山,更錯認學人自己。
殊不知此一大事,本自靈明。
盡未來際,未嘗間斷。
不假修證,豈在思惟?雖鹙子有所不知,非滿慈之所能辯。
不見馬祖一喝,百丈三日耳聾;寶壽令行,鎮州一城眼瞎。
大機大用,如迅雷不可停。
一唱一提,似斷崖不可履。
正當恁麼時,三世諸佛,祇可傍觀,六代祖師,證明有分。
大衆且道,今日還有證明底麼?”良久曰:“劄。
”上堂﹝堂,原作“掌”,據續藏本改。
﹞: “拾得般柴,寒山燒火,唯有豐幹,岩中冷坐。
且道豐幹有甚麼長處?”良久曰:“家無小使,不成君子。
” 南嶽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師法嗣昭覺克勤禅師成都府昭覺寺克勤佛果禅師,彭州駱氏子,世宗儒。
師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複怅然,如獲舊物。
曰:“予殆過去沙門也。
”即去家,依自省祝發,從文照通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
俄得病,瀕死,歎曰:“諸佛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
”遂棄去。
至真覺勝禅師之席,勝方創臂出血,指示師曰:“此曹溪一滴也。
”師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 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哲、黃龍心、東林度,佥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
” 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
乃謂“祖強移換人”,出不遜語,忿然而去。
祖曰: “待你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
”師到金山,染傷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
追繹五祖之言,乃自誓曰: “我病稍間,即歸五祖。
”病痊尋歸,祖一見而喜,令即參堂,便入侍者寮。
方半月,會部使者解印還蜀,詣祖問道。
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 有兩句頗相近。
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
”提刑應“喏喏”。
祖曰:“且子細。
”師适歸侍立次,﹝次,原作“方”,據續藏本改。
﹞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
”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
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
!”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幹,鼓翅而鳴。
複自謂曰:“此豈不是聲?” 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帏,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祖曰: “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祖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禅也。
”由此,所至推為上首。
崇甯中還裡省親,四衆迓拜。
成都帥翰林郭公知章請開法六祖,更昭覺。
政和間謝事,複出峽南遊。
時張無盡寓荊南,以道學自居,少見推許。
師舣舟谒之,劇談華嚴旨要。
曰:“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
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
一複一,萬複萬,浩然莫窮。
心佛衆生,一二無差别。
卷舒自在,無礙圓融。
此蜼極則,終是無風币币之波。
”公于是不覺促榻。
師遂問曰: “到此與祖師西來意,為同為别?”公曰:“同矣。
”師曰:“且得沒交涉。
”公色為之愠。
師曰: “不見雲門道,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
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
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 公乃首肯。
翌日複舉“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
”師又問:“此可說禅乎?”公曰:“正好說禅也。
” 師笑曰:“不然。
正是法界量裡在。
蓋法界量未滅,若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禅。
如何是佛? 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淨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坊,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公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于是以師禮留居碧岩,複徙道林。
樞密鄧公子常奏賜紫服師号,诏住金陵蔣山,學者無地以容。
補天甯萬壽,上召見,褒寵甚渥。
建炎初,又遷金山,适駕幸維揚,入對,賜圓悟禅師,改雲居。
久之,複領昭覺。
僧問: “雲門道,須彌山,意旨如何?”師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後。
”曰: “未審還有過也無?”師曰:“坐卻舌頭。
”問:“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提坐具曰:“這個是境,那個是法?”師曰:“卻被阇黎奪卻鎗。
”問: “古人道,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未審那裡是佗住處?”師曰: “騰蛇纏足,露布繞身。
”曰:“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
”師曰:“卻須截斷始得。
”曰:“此回不是夢,真個到廬山。
”師曰:“高著眼。
”問:“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華落碧岩前。
此是和尚舊時安身立命處,如何是道林境?”師曰: “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僧寶人人滄海珠。
”曰:“此是杜工部底,作麼生是和尚底?”師曰: “且莫亂道。
”曰:“如何奪人不是奪境?”師曰:“山僧有眼不曾見。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 “阇黎問得自然親。
”曰:“如何是人境俱奪?”師曰:“收。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放。
”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如何得透脫?”師曰:“倚天長劍逼人寒。
”曰: “祇如樹倒藤枯,沩山為甚麼呵呵大笑?”師曰: “愛他底,著他底。
”曰:“忽被學人掀倒禅床,拗折拄杖,又作個甚麼伎倆?”師曰:“也是賊過後張弓。
” 問:“明曆曆,露堂堂,因甚麼乾坤收不得?”師曰:“金剛手裡八棱棒。
”曰: “忽然一喚便回,還當得活也無?”師曰:“鹙子目連無柰何。
”曰:“不落照,不落用。
如何商量?”師曰:“放下雲頭。
”曰: “忽遇其中人時如何?”師曰:“騎佛殿,出門。
”曰:“萬象不來渠獨語,教誰招手上高峰?”師曰:“錯下名言。
”上堂:“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
直饒盡大地明得,無絲毫透漏,猶在半途。
據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縱橫挂,一亘晴空萬古春。
”上堂: “山頭鼓浪,井底揚塵。
眼聽似震雷霆,耳觀如張錦繡。
三百六十骨節,一一現無妙身,八萬四千毛端,頭頭彰寶王刹海。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
苟能千眼頓開,直是十方坐斷。
且超然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
”上堂:“本來無形段,那複有唇觜。
特地廣稱揚,替他說道理。
且道他是阿誰?”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
十五日已後,俊鹘趁不及。
正當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當處,可以含吐十虛。
進一步,超越不可說香水海;退一步,坐斷千裡萬裡白雲。
不進不退,莫道阇黎,老僧也無開口處。
”舉拂子曰:“正當恁麼時如何? 有時拈在千峰上,劃斷秋雲不放高。
”上堂:“十方同聚會,本來身不昧。
個個學無為,頂上用鉗錘。
此是選佛場,深廣莫能量。
心空及第歸,利劍不如錐。
龐居士舌拄梵天,口包四海,有時将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甚是奇特,雖然如此,要且不曾動著向上關。
且如何是向上關?鑄印築高壇。
”上堂: “有句無句,超宗越格。
如藤倚樹,銀山鐵壁。
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
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裡萬裡。
祇如未有恁麼消息時如何,還透得麼?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
”上堂: “第一句薦得,祖師乞命。
第二句薦得,人天膽落。
第三句薦得,虎口橫身。
不是循途守轍,亦非革轍移途。
透得則六臂三頭,未透亦人間天上。
且三句外一句作麼生道?生涯祇在絲綸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 示衆雲:“一言截斷,千聖消聲。
一劍當頭,橫屍萬裡。
所以道,有時句到意不到,有時意到句不到。
句能鏟意,意能鏟句。
意句交馳,衲僧巴鼻。
若能恁麼轉去,青天也須吃棒。
且道憑個甚麼? 可憐無限弄潮人,畢竟還落潮中死。
”示衆雲:“萬仞崖頭撒手,要須其人。
千鈞之弩發機,豈為鼷鼠? 雲門睦州,當面蹉過。
德山臨濟,诳謼闾閻。
自餘立境立機,作窠作窟,故是滅胡種族。
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萬緣遷變渾閑事,五月山房冷似冰。
”紹興五年八月己酉,示微恙,趺坐書偈遺衆,投筆而逝。
茶毗舌齒不壞,設利五色無數。
塔于昭覺寺之側,谥真覺禅師。
太平慧勤禅師舒州太平慧勤佛鑒禅師,本郡汪氏子。
丱歲師廣教圓深,試所習得度。
每以“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味之有省。
乃遍參名宿,往來五祖之門有年。
恚祖不為印據,與圓悟相繼而去。
及悟歸五祖,方大徹證,而師忽至。
意欲他邁,悟勉令挂搭,且曰:“某與兄相别始月餘,比舊相見時如何?”師曰: “我所疑者,此也。
”遂參堂。
一日,聞祖舉:“僧問趙州:“如何是和尚家風?”州曰:“老僧耳聾,高聲問将來。
” 僧再問,州曰:“你問我家風,我卻識你家風了也。
””師即大豁所疑。
曰: “乞和尚指示極則。
”祖曰: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師展拜,祖令主翰墨。
後同圓悟語話次,舉“東寺問仰山,鎮海明珠因緣”,至無理可伸處,圓悟徵曰:“既雲收得,逮索此珠,又道無言可對,無理可伸。
”師不能加答。
明日謂悟曰: “東寺祇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
”悟深肯之。
乃告之曰:“老兄更宜親近老和尚去。
”師一日造方丈,未及語,被祖诟罵,而退。
歸寮閉門打睡,恨祖不已。
悟已密知,即往扣門。
師曰:“誰?”悟曰: “我。
”師即開門。
悟問:“你見老和尚如何?”師曰:“我本不去,被你賺累我,遭這老漢诟罵。
” 悟呵呵大笑曰:“你記得前日下底語麼?”師曰:“是甚麼語?”悟曰: “你又道東寺祇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
” 師當下釋然。
悟遂領師同上方丈。
祖才見,遽曰:“勤兄,且喜大事了畢。
”明年,命師為第一座。
會太平靈源赴黃龍,其席既虛,源薦師于舒守孫鼎臣,遂命補處。
五祖付法衣,師受而捧以示衆曰:“昔釋迦文佛,以丈六金欄袈裟,披千尺彌勒佛身。
佛身不長,袈裟不短。
會麼?即此樣,無他樣。
” 自是法道大播。
政和初,诏住東都智海,五年乞歸,得旨居蔣山。
樞密鄧公子常奏賜徽号椹服。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吃醋知酸,吃鹽知鹹。
”曰:“弓折箭盡時如何?”師曰:“一場。
”問: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師曰:“拶破露柱。
”曰:“歸鄉無路時如何?”師曰:“王程有限。
”曰: “前三三,後三三,又作麼生?”師曰:“六六三十六。
”問:“承聞和尚親見五祖,是否?”師曰:“鐵牛齧碎黃金草。
”曰: “恁麼則親見五祖也。
”師曰:“我與你有甚冤仇?”曰:“祇如達磨見武帝意旨如何?”師曰: “胡言易辨,漢語難明。
”曰:“為甚栖栖暗渡江。
”﹝渡,原作“沒”,據續藏本改。
﹞師曰:“因風借便。
”問:“如何是主中賓?”師曰:“進前退後愁殺人。
”曰: “如何是賓中主?”師曰:“真實之言成妄語。
”曰:﹝“曰”字原無,據義補。
﹞“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夫子遊行厄在陳。
”曰: “如何是主中主?”師曰:“終日同行非伴侶。
”曰:“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 “大斧斫了手摩挲。
”問:“即心即佛即不問,非心非佛事如何?”師曰:“昨日有僧問,老僧不對。
”曰: “未審與即心即佛相去多少?”師曰:“近則千裡萬裡,遠則不隔絲毫。
” 曰:“忽被學人截斷兩頭,歸家穩坐,又作麼生?” 師曰:“你家在甚麼處?”曰:“大千沙界内,一個自由身。
”師曰:“未到家在,更道。
”曰: “學人到這裡,直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去也。
”師曰:“未為分外。
” 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桃華紅,李華白。
誰道融融隻一色?燕子語,黃莺鳴。
誰道關關祇一聲?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作眼睛。
”上堂:“日日日西沉,日日日東上。
若欲學菩提,”擲下柱杖曰:“但看此模樣。
五祖周祥。
”上堂:“去年今日時,紅爐片雪飛。
今日去年時,曹娥讀夜碑。
末後一句子,佛眼莫能窺。
白蓮峰頂上,紅日繞須彌。
鳥啄珊瑚樹,鲸吞離水犀。
太平家業在,千古襲楊歧。
” 上堂,橫拄杖曰:“先照後用。
”豎起曰:“先用後照。
”倒轉曰:“照用同時。
”卓一下曰:“照用不同時。
汝等諸人,被拄杖一口吞盡了也。
自是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