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閣重重,十方普現,海會齊彰。

     便乃凡聖賢愚,山河大地,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更無纖毫透漏。

    山僧如是舉唱,若是衆中有本色衲僧聞之,實謂掩耳而歸,笑破他口。

    大衆且道,本色衲僧門下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天際雪埋千尺石,洞門凍折數株松。

    ”上堂: “釋迦老子,當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釋迦老子,旁若無人。

    當時若遇個明眼衲僧,直教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然雖如是,也須是銅沙鑼裡滿盛油始得。

    ”上堂,顧視大衆曰:“青山重疊疊,綠水響潺潺。

    ”遂拈拄杖曰: “未到懸崖處,擡頭子細看。

    ”卓一下。

    上堂:“寶峰高士罕曾到,岩前雪壓枯松倒。

     嶺前嶺後野猿啼,一條古路清風掃。

    禅德,雖然如是,且道山僧拄杖長多少?”遂拈起曰:“長者随長使,短者随短用。

    ” 卓一下。

    上堂,顧視大衆曰:“石門巇崄鐵關牢,舉目重重萬仞高。

    無角鐵牛沖得破,毗盧海内作波濤。

     且道不涉波濤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一句不遑無著問,迄今猶作野盤僧。

    ” 師因知事紛争,止之不可,乃謂衆曰:“領衆不肅,正坐無德,吾有愧黃龍。

    ”叙行腳始末曰: “吾滅後火化,以骨石藏普同塔,明生死不離清衆也。

    ”言卒而逝。

     保甯圓玑法師金陵保甯寺圓玑禅師,福州林氏子。

    僧問:“生死到來,如何回避?”師曰:“堂中瞌睡,寮裡抽解。

    ” 曰:“便恁麼時如何?”師曰:“須知有轉身一路。

    ”曰:“如何是轉身一路?”師曰: “傾出你腦髓,拽脫你鼻孔。

    ”曰:“便從今日無疑去也。

    ”師曰:“作麼生會?”曰:“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

    ”師曰:“須是恁麼。

    ” 上堂:“道源不遠,性海非遙。

    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古人與麼說話,大似認奴作郎,指鹿為馬。

    若是翠岩即不然,也不向己求,亦不從他覓,何故?雙眉本來自橫,鼻孔本來自直。

     直饒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筭來多虛不如少實。

    且道如何是少實底事?”良久曰:“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上堂: “春雨微微,百事皆宜。

    禾苗發秀,蔬菜得時。

    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

     直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筭來猶涉離微。

    争似三家村裡,老翁深耕淺種,各知其時。

    有事當面便說,誰管瞬目揚眉。

     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

    ”擊拂子下座。

    上堂:“廣尋文義,鏡裡求形。

    息念觀空,水中捉月。

     單傳心印,特地多端。

    德山臨濟枉用工夫,石鞏子湖翻成特地。

    若是保甯總不恁麼,但自随緣飲啄,一切尋常。

     深遁白雲,甘為無學之者。

    敢問諸人,保甯畢竟将何報答四恩三有?”良久曰:“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師示寂,阇維,有終不壞者二,糁以五色舍利,塔于雨花台之左。

     雪峰道圓禅師南安軍雪峰道圓禅師,南雄人也。

    依積翠日,宴坐下闆。

    時二僧論野狐話。

    一雲: “不昧因果,也未脫得野狐身。

    ”一雲:“不落因果,又何曾堕野狐來?” 師聞之悚然。

    因詣積翠庵,渡澗猛省,述偈曰: “不落不昧,僧俗本無忌諱。

    丈夫氣宇如王,争受囊藏被蓋。

    一條楖栗任縱橫,野狐跳入金毛隊。

    ” 翠見為助喜。

    住後上堂,舉風幡話,頌曰:“不是風兮不是幡,白雲依舊覆青山。

     年來老大渾無力,偷得忙中些子閑。

    ” 四祖法演禅師蕲州四祖山法演禅師,桂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心相?”師曰:“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心體?”師曰:“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上堂:“葉辭柯,秋已暮。

    參玄人,須警悟。

     莫謂來年更有春,等閑蹉了岩前路。

    且道作麼生是岩前路?”良久曰: “崄。

    ”上堂:“主山吞卻案山,尋常言論。

     拄杖子普該塵刹,未足為奇。

    光境兩亡,複是何物?”良久曰:“劫火洞然毫末盡,青山依舊白雲中。

    ”上堂: “佛祖之道,壁立千仞。

    拟議馳求,還同點額。

    識不能識,智不能知。

    古聖到這裡,垂一言半句,要你諸人有個入處。

    所以道,低頭不見地,仰面不見天。

    欲識白牛處,但看髑髅前。

    如今頭上是屋,腳下是地,面前是佛殿。

     且道白牛在甚麼處?”乃召大衆,衆舉頭,師叱之。

     清隐清源禅師南康軍清隐潛庵清源禅師,豫章鄧氏子。

    上堂:“寒風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

     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而至。

    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拟議。

    ”上堂: “先師初事栖賢諟泐潭澄曆二十年,宗門奇奧,經論玄要,莫不貫穿。

     及因雲峰指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三關語以驗學者,而學者如葉公畫龍,龍現即怖。

    ” 興國契雅禅師安州興國院契雅禅師,僧問:“請師不于語默裡答話。

    ”師以拄杖卓一下,僧曰:“和尚莫草草。

    ”師曰:“西天斬頭截臂。

    ”僧禮拜,師曰:“堕也!堕也!”上堂:“心如朗月連天靜。

    ”遂打一圓相曰: “寒山子!性似寒潭徹底清,是何境界?”良久曰:“無價夜光人不識,識得又堪作甚麼?凡夫虛度幾千春。

    ” 乃呵呵大笑曰:“争如獨坐明下,花落花開自有時。

    ”下座。

     靈岩重确禅師齊州靈岩山重确正覺禅師,上堂:“祖師心印,狀以鐵牛之機,針挑不出,匙挑不上。

    過在阿誰?綠雖千種草,香祇一株蘭。

    ”上堂:“不方不圓,不上不下。

    驢鳴狗吠,十方無價。

    ”拍禅床,下座。

     廉泉昙秀禅師虔州廉泉院昙秀禅師,僧問:“滿口道不得時如何?”師曰: “話堕也。

    ”問:“不與萬法為侶時如何?”師曰:“自家肚皮自家畫。

    ”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掃地澆花。

    ”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 師曰:“高枕枕頭。

    ”曰:“總不恁麼時如何?”師曰:“莺啼嶺上,花發岩前。

    ”問:“如何是衲僧口?”師曰: “殺人不用刀。

    ” 高台宣明禅師南嶽高台寺宣明佛印禅師,僧問:“正法眼藏,槃妙心,便請拈出。

    ”師直上觑。

    僧曰: “恁麼則人天有賴。

    ”師曰:“金屑雖貴。

    ”三角慧澤禅師蕲州三角山慧澤禅師,僧問:“師登寶座,大衆側聆。

    ”師卓拄杖一下。

    僧曰:“答即便答,又卓個甚麼?”師曰:“百雜碎。

    ” 法輪文昱禅師南嶽法輪文昱禅師,上堂,以拄杖卓一卓,喝一喝曰:“雪上加霜,眼中添屑。

    若也不會,北郁單越。

    ”靈鹫慧覺禅師信州靈鹫慧覺禅師,上堂:“大衆!百千三昧、無量妙義,盡在諸人腳跟下。

     各請自家回互取,會麼?回互不回互,認取歸家路。

    智慧為橋梁,柔和作依怙。

    居安則慮危,在樂須知苦。

     君不見,龐居士,黃金抛卻如糞土。

    父子團圞頭,共說無生語。

    無生語,仍記取。

    九夏雪花飛,三冬汗如雨。

    ”積翠永庵主黃檗積翠永庵主,示衆:“山僧住庵來,無禅可說,無法可傳,亦無差珍異寶。

     秪收得續火柴頭一個,留與後人,令他煙焰不絕,火光長明。

    ”遂擲下拂子。

     時有僧就地拈起,吹一吹。

    師便喝曰: “誰知續火柴頭,從這漢邊煙消火滅去。

    ”乃拂袖歸庵。

    僧吐舌而去。

     歸宗志芝庵主廬山歸宗志芝庵主,臨江人也。

    壯為苾刍,依黃龍于歸宗,遂領深旨。

    有偈曰: “未到應須到,到了令人笑。

    眉毛本無用,無渠底波俏。

    ”未幾,龍引退,芝陸沈于衆。

    一日普請罷,書偈曰: “茶芽蔍蓛初離焙,筍角狼忙又吐泥。

    山舍一年春事辦,得閑誰管闆頭低。

    ” 由是衲子親之。

     師不怿,結茅絕頂,作偈曰:“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随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

    ” 南嶽下十三世上黃龍心禅師法嗣黃龍悟新禅師隆興府黃龍死心悟新禅師,韶州黃氏子。

    生有紫肉幕左肩,右袒如僧伽梨狀。

     壯依佛陀院德修,祝發進具後,遊方至黃龍,谒晦堂。

    堂豎拳問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

    汝喚作甚麼?”師罔措。

    經二年,方領解。

    然尚談辯,無所抵捂。

    堂患之,偶與語至其銳。

     堂遽曰:“住!住! 說食豈能飽人。

    ”師窘,乃曰:“某到此弓折箭盡,望和尚慈悲,指個安樂處。

    ”堂曰: “一塵飛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

    安樂處政忌上座許多骨董,直須死卻無量劫來全心乃可耳。

    ”師趨出。

     一日,聞知事捶行者,而迅雷忽震,即大悟,趨見晦堂,忘納其屦。

    即自譽曰:“天下人總是參得底禅,某是悟得底。

    ”堂笑曰: “選佛得甲科,何可當也!”因号死心叟。

    僧問:“如何是黃龍接人句?” 師曰:“開口要罵人。

    ”曰: “罵底是接人句,驗人一句又作麼生?”師曰:“但識取罵人。

    ”問:“弓箭在手,智刃當鋒,龍虎陣圓,請師相見。

    ” 師曰:“敗将不斬。

    ”曰:“恁麼,則銅柱近标修水側,鐵關高鎖鳳凰峰。

    ” 師曰:“不到烏江未肯休。

    ”曰: “若然者,七擒七縱,正令全提。

    ”師曰:“棺木裡瞠眼。

    ”僧禮拜,師曰: “苦!苦!”問: “承師有言,老僧今夏向黃龍潭内,下三百六十個釣筒,未曾遇著個錦鱗紅尾,為複是鈎頭不妙,為複是香餌難尋?”師曰: “雨過竹風清,雲開山嶽露。

    ”曰:“恁麼,則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間天上更無疑。

    ”師曰: “是鈎頭不妙,是香餌難尋。

    ”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師曰: “亂統禅和,如麻似粟。

    ”上堂: “深固幽遠,無人能到,釋迦老子到不到?若到,因甚麼無人?若不到,誰道幽遠?”上堂: “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後鳳銜歸。

    ”上堂: “行腳高人解開布袋,放下缽囊,去卻藥忌,一人所在須到,半人所在須到,無人所在也須親到。

    ”上堂: “拗折拄杖,将甚麼登山渡水?拈卻缽盂匙箸,将甚麼吃粥吃飯?不如向十字街頭東蔔西蔔。

     忽然蔔著,是你諸人有彩;若蔔不著,也怪雲岩不得。

    ”上堂:“文殊騎師子,普賢騎象王,釋迦老子足蹑紅蓮,且道黃龍騎個甚麼?” 良久曰:“近來年老,一步是一步。

    ”上堂: “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佛既不亂,濁水自清,濁水既清,功歸何所?”良久曰:“幾度黑風翻大海,未曾聞道釣舟傾。

    ”上堂: “有時破二作三,有時會三歸一,有時三一混同,有時不落數量。

    且道甚麼處是黃龍為人處?”良久曰: “珍重。

    ”僧問:“如何是四大毒蛇?”師曰:“地水火風。

    ”曰:“如何是地水火風?”師曰:“四大毒蛇。

    ”曰:“學人未曉,乞師方便。

    ”師曰:“一大既爾,四大亦同。

    ”室中問僧: “月晦之陰,以五色彩著于暝中,令百千萬人夜視其色,甯有辨其青黃赤白者麼?”僧無語。

    師代曰:“個個是盲人。

    ”師因王正言問: “嘗聞三緣和合而生,又聞即死即生。

    何故有奪胎而生者,某甚疑之。

    ”師曰: “如正言作漕使,随所住處即居其位,還疑否?”王曰:“不疑。

    ”師曰: “複何疑也?”王于言下領解。

    師臨寂,示偈曰: “說時七颠八倒,默時落二落三。

    為報五湖禅客,心王自在休參。

    ”茶毗設利五色,後有過其區所者,獲之尤甚。

     塔于晦堂丈室之北。

     黃龍惟清禅師隆興府黃龍靈源惟清禅師,本州陳氏子。

    印心于晦堂。

    每謂人曰: “今之學者未脫生死,病在甚麼處?病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為師者之罪也。

    如漢高帝绐韓信而殺之,信雖死,其心果死乎? 古之學者,言下脫生死,效在甚麼處?在偷心已死。

    然非學者自能爾,實為師者鉗錘妙密也。

     如梁武帝禦大殿見候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已枯竭無餘矣。

     諸方所說非不美麗,要之如趙昌畫花,花雖逼真而非真花也。

    ”上堂:“鼓聲才動,大衆雲臻。

    無限天機,一時漏洩。

    不孤正眼,便合歸堂。

     更待繁詞,沈埋宗旨。

    縱謂釋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說,達磨不西來,少林有妙訣,修山主也似萬裡望鄉關。

    ”又道: “若人識祖佛,當處便超越。

    直饒恁麼悟入親切去,更有轉身一路,勘過了打。

    ”以拂子擊禅床,下座。

    上堂: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更是誰?霧露雲霞遮不得,個中猶道不如歸。

     複何歸,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上堂:“三世諸佛,不知有恩無重報;狸奴白牯,卻知有功不浪施。

    明大用,曉全機。

     絕蹤迹,不思議。

    歸去好,無人知。

    沖開碧落松千尺,截斷紅塵水一溪。

    ” 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祖師恁麼說話,瞎卻天下人眼。

    識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這裡如何辨明? 未能行到水窮處,難解坐看雲起時。

    ” 泐潭善清禅師隆興府泐潭草堂善清禅師,南雄州何氏子。

    初谒大沩哲禅師,無所得。

     後谒黃龍,龍示以風幡話,久而不契。

    一日,龍問:“風幡話,子作麼生會?”師曰:“迥無入處,乞師方便。

    ”龍曰: “子見貓兒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諸根順向,首尾一直,拟無不中。

     子誠能如是,心無異緣,六根自靜,默然而究,萬無失一也。

    ”師從是屏去閑緣,歲餘豁然契悟。

    以偈告龍曰:“随随随,昔昔昔。

    随随随後無人識。

     夜來明月上高峰,元來祇是這個賊。

    ”龍颔之,複告之曰:“得道非難,弘道為難。

     弘道猶在己,說法為人難。

    既明之後,在力行之。

    大凡宗師說法,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

     子入處真實,得坐披衣,向後自看,自然七通八達去。

    ”師複依止七年,乃辭。

    遍訪叢林,後出世黃龍,終于泐潭。

    僧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京三卞四。

    ”曰:“見後如何?”師曰: “灰頭土面。

    ”曰:“畢竟如何?”師曰:“一場。

    ” 開堂,上堂舉浮山遠和尚雲:“欲得英俊麼,仍須四事俱備,方顯宗師蹊徑。

     何謂也? 一者祖師巴鼻,二具金剛眼睛,三有師子爪牙,四得衲僧殺活拄杖。

     得此四事,方可縱橫變态,任運卷舒,高聳人天,壁立千仞。

    傥不如是,守死善道者,敗軍之兆。

    何故?捧打石人,貴論實事。

     是以到這裡,得不修江耿耿,大野雲凝,緣竹含煙,青山鎖翠。

    風雲一緻,水月齊觀。

    一句該通,已彰殘朽。

    ”師曰:“黃龍今日出世,時當末季,佛法澆漓,不用祖師巴鼻,不用金剛眼睛,不用師子爪牙,不用殺活拄杖,祇有一枝拂子以為蹊徑,亦能縱橫變态,任運卷舒,亦能高聳人天,壁立千仞。

    有時逢強即弱,有時遇貴即賤。

     拈起則群魔屏迹,佛祖潛蹤;放下則合水和泥,聖凡同轍。

    且道拈起好,放下好?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色心不異,彼我無差。

    ”豎起拂子曰:“若喚作拂子,入地獄如箭。

    不喚作拂子,有眼如盲。

     直饒透脫兩頭,也是黑牛卧死水。

    ”青原惟信禅師吉州青原惟信禅師,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禅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大衆,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夾山曉純禅師潭州夾山靈泉院曉純禅師,嘗以木刻作一獸,師子頭,牛足馬身。

    每升堂時,持出示衆曰: “喚作師子,又是馬身。

    喚作馬身,又是牛足。

    且道畢竟喚作甚麼?”令僧下語,莫有契者。

    師示頌曰: “軒昂師子首,牛足馬身材。

    三道如能入,玄門疊疊開。

    ”上堂: “有個漢自從曠大劫,無住亦無依,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且道十二時中,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若也知得,朝到西天,暮歸東土。

    ” 三聖繼昌禅師漢州三聖繼昌禅師,彭州黎氏子。

    上堂:“木佛不度火,甘露台前逢達磨。

    惆怅洛陽人未來,面壁九年空冷坐。

    金佛不度爐,坐歎勞生走道途。

    不向華山圖上看,豈知潘阆倒騎驢? 泥佛不度水,一道靈光照天地。

    堪羨玄沙老古錐,不要南山要鼈鼻。

    ”上堂,舉趙州訪二庵主,師曰: “五陵公子争誇富,百衲高僧不厭貧。

    近來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雙嶺化禅師隆興府雙嶺化禅師,上堂:“翠竹黃花非外境,白雲明月露全真。

    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

    ”遂舉拂子曰:“會麼?認著依前還不是。

    ”擊禅床下座。

     龜山曉津禅師泗州龜山水陸院曉津禅師,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 “巢父飲牛。

    ”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 “許由洗耳。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便喝。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禮拜了,退”上堂:“田地穩密,過犯彌天,灼然擡腳,不起神通遊戲。

    無瘡自傷,特地下腳不得。

    且道過在甚麼處? 具參學眼底出來,共相理論。

    要見本分家山,不支歧路。

    莫祇管自家點頭,蹉過歲月。

    他時異日,頂上一椎,莫言不道。

    ” 保福本權禅師漳州保福本權禅師,臨漳人也。

    性質直而勇于道,乃于晦堂舉拳處徹證根源,機辯捷出。

     黃山谷初有所入,問晦堂:“此中誰可與語?”堂曰:“漳州權。

    ”師方督役開田,山谷同晦堂往,緻問曰: “直歲還知露柱生兒麼?”師曰:“是男是女?”黃拟議,師揮之。

    堂謂曰:“不得無禮!”師曰: “這木頭,不打更待何時?”黃大笑。

    上堂,舉寒山偈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老僧即不然,吾心似燈籠,點火内外紅。

    有物堪比倫,來朝日出東。

    ”傳者以為笑。

    死心和尚見之,歎曰: “權兄提唱若此,誠不負先師所付囑也。

    ” 雙峰景齊禅師潭州南嶽雙峰景齊禅師,上堂,拈拄杖曰:“橫拈倒用,諸方虎步龍行。

     打狗撐門,雙峰掉在無事甲裡。

    因風吹火,别是一家。

    ”以拄杖靠肩,顧視大衆曰:“喚作無事得麼?”良久曰: “刀尺高懸著眼看,志公不是閑和尚。

    ”卓拄杖一下。

     護國景新禅師溫州護國寄堂景新禅師,郡之陳氏子。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欲知護國當陽句,且看門前竹一林。

    ” 黃龍智明禅師鄂州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