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師曰:
“古廟重遭措大題。
” 上堂,謂衆曰:“夫說法者,須貝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與人天為眼目,決斷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弦。
弦斷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飛。
弦壯翼牢,空的俱徹。
作麼生是十智同真?與諸上座點出: 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
”又曰:“與甚麼人同得入?與阿誰同音吼? 作麼生是同生殺?甚麼物同得失?阿那個同具足?是甚麼同遍普?何人同真志?孰能總同參? 那個同大事?何物同一質?有點得出底麼,點得出者不吝慈悲。
點不出來,未有參學眼在,切須辨取。
要識是非,面目見在,不可久立,珍重!”龍德府尹李侯與師有舊,虛承天寺緻之,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罰,複至曰:“必欲得師俱往,不然有死而已。
”師笑曰:“老病業已不出山,借往當先後之,何必俱邪?”使曰: “師諾,則先後唯所擇。
”師令馔設,且俶裝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阇維收舍利起塔。
葉縣歸省禅師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禅師,冀州賈氏子。
弱冠依易州保壽院出家,受具後遊方,參首山。
山一日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即觸,不喚作竹篦即背。
喚作甚麼?”師掣得擲地上曰:“是甚麼?”山曰:“瞎。
” 師于言下,豁然頓悟。
開堂,僧問:“祖祖相傳傳祖印,師今得法嗣何人?”師曰:“寰中天子,塞外将軍。
” 曰:“汝海一滴蒙師指,向上宗風事若何?”師曰:“高祖殿前樊哙怒,須知萬裡絕煙塵。
”問:“維摩丈室不以日月為明,和尚丈室以何為明?”師曰:“眉分八字。
”曰:“未審意旨如何?”師曰:“雙耳垂肩。
”問: “如何是超師之作?”師曰:“老僧眉毛長多少!”問:“如何是塵中獨露身?”師曰: “塞北千人帳,江南萬斛船。
”曰:“恁麼即非塵也。
”師曰:“學語之流,一劄萬行。
”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 “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
”曰:“莫便是也無?”師曰:“碓搗東南,磨推西北。
”問:“如何是金剛不壞身?” 師曰:“百雜碎。
”曰:“意旨如何?”師曰:“終是一堆灰。
”問:“不落諸緣,請師便道。
”師曰:“落。
”問: “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廁坑頭籌子。
”問:“如何是戒定慧?”師曰:“破家具。
” 師一日升座,僧問:“才上法堂來時如何?”師拍禅床一下,僧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無人過價,打與三百。
”問:“忽遇大闡提人來,還相為也無?”師曰: “法久成弊。
”曰:“慈悲何在?”師曰: “年老成魔。
”上堂:“宗師血脈,或凡或聖。
龍樹馬鳴,天堂地獄。
镬湯爐炭,牛頭獄卒。
森羅萬象,日月星辰。
他方此土,有情無情。
”以手畫一畫雲:“俱入此宗。
此宗門中,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殺人須得殺人刀,活人須得活人句。
作麼生是殺人刀、活人句?道得底,出來對衆道看。
若道不得,即孤負平生。
珍重!”問:“如何是和尚四無量心?”師曰:“放火殺人。
”曰:“慈悲何在?”師曰:“遇明眼人舉似。
”問: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未審在甚麼處?”師曰:“南鬥六,北鬥七。
”問:“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 “僧排夏臘,俗列耆年。
”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有。
”曰: “如何是向上事?”師曰: “萬裡崖州君自去,臨行惆怅怨他誰。
”上堂,良久曰: “夫行腳禅流,直須著忖,參學須具參學眼,見地須得見地句,方有相親分,始得不被諸境惑,亦不落于惡道。
畢竟如何委悉?有時句到意不到,妄緣前塵,分别影事。
有時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說異端。
有時意句俱到,打破虛空界,光明照十方。
有時意句俱不到,無目之人縱橫走,忽然不覺落深坑。
”問:“如何是古今無異路?”師曰:“俗人盡裹頭。
”曰:“意旨如何?”師曰:“阇黎無席帽。
”問:“已事未明,以何為驗?”師曰:“鬧市裡打靜槌。
”曰:“意旨如何?”師曰:“日午點金燈。
”問: “布鼓當軒擊,誰是知音者?”師曰:“眼中有澀釘。
”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喬翁賽南神。
”僧請益“柏樹子” 話,師曰:“我不辭與汝說,還信麼?”曰:“和尚重言,争敢不信。
”師曰:“汝還聞檐頭水滴聲麼?” 其僧豁然,不覺失聲雲:“。
”師曰:“你見個甚麼道理?”僧便以頌對曰:“檐頭水滴,分明曆曆。
打破乾坤,當下心息。
”師乃忻然。
問僧:“日暮投林,朝離何處?”曰: “新戒不曾學禅。
”師曰:“生身入地獄。
” 下去後,有僧舉到智門寬和尚處,門曰:“何不道鎖匙在和尚手裡?”師因去将息寮看病僧。
僧乃問曰:“和尚! 四大本空,病從何來?”師曰:“從阇黎問處來。
”僧喘氣,又問曰:“不問時如何?”師曰:“撒手卧長空。
” 僧曰:“。
”便脫去。
神鼎洪諲禅師潭州神鼎洪諲禅師,襄水扈氏子。
自遊方,一衲以度寒暑。
嘗與數耆宿至襄沔間,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
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
師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識唯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僧曰:“法眼語。
”師曰:“其義如何?”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摐然。
”師曰: “舌味是根境否?”曰:“是。
”師以筋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語曰:“何謂相人邪?”坐者駭然,僧不能答。
師曰:“途路之樂,終未到家。
見解入微,不名見道。
參須實參,悟須實悟。
閻羅大王,不怕多語。
”僧拱而退。
後反長沙,隐于衡嶽三生藏。
有湘陰豪貴,來遊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缽挂壁,餘無長物。
傾愛之,遂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
即以己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
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
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之,如古趙州。
僧問: “諸法未聞時如何?”師曰:“風蕭蕭,雨飒飒。
”曰:“聞後如何?”師曰:“領話好!”問:“魚鼓未鳴時如何?” 師曰:“看天看地。
”曰:“鳴後如何?”師曰:“捧缽上堂。
”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師曰:“不是衲僧行履處。
” 曰:“如何是衲僧行履處?”師曰:“不見有古澗寒泉。
”問:“兩手獻尊堂時如何?”師曰:“是甚麼?”問:“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師曰:“臘月三十日。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饑不擇食。
”問: “如何是和尚為人句?”師曰:“拈柴擇菜。
”曰:“莫祇這便是也無?”師曰:“更須子細。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曰:“佛亦是塵。
”問:“如何是道人活計?”師曰:“山僧自小不曾入學堂。
”官人指木魚問: “這個是甚麼?”師曰:“驚回多少瞌睡人。
”官曰:“洎不到此間?”師曰:“無心打無心。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 師曰:“灰頭土面。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争怪得山僧。
”曰: “未審法身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
”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毗盧頂上金冠子。
”問:“菩提本無樹,何處得子來?”師曰:“喚作無,得麼?” 問:“持地菩薩修路等佛,和尚修橋等何人?”師曰:“近後。
”問:“和尚未見先德時如何?”師曰: “東行西行。
”曰:“見後如何?”師曰:“橫擔拄杖。
”上堂,舉洞山曰:“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
行便打,坐便槌,分付心王子細推。
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 師曰:“古人與麼道,神鼎則不然。
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
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為?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谷隐蘊聰禅師襄州谷隐山蘊聰慈照禅師,初參百丈恒和尚,因結夏。
百丈上堂,舉中觀論曰:“正覺無名相,随緣即道場。
”師便出問:“如何是正覺無名相?”丈曰:“汝還見露柱麼?”師曰:“如何是随緣即道場?” 丈曰:“今日結夏。
”次參首山,問:“學人親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 山曰:“家家門前火把子。
” 師于言下大悟。
呈偈曰:“我今二十七,訪道曾尋覓。
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識。
”後到大陽,玄和尚問: “近離甚處?”師曰:“襄州。
”陽曰:“作麼生是不隔底句?”師曰: “和尚住持不易。
”陽曰:“且坐吃茶。
” 師便參衆去。
侍者問:“适來新到,祗對住持不易,和尚為甚麼教坐吃茶。
” 陽曰: “我獻他新羅附子,他酬我舶上茴香。
你去問,他有語在。
”侍者請師吃茶,問:“适來祇對和尚,道住持不易,意旨如何?”師曰: “真榆不博金。
”住後,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邛州多出九節杖。
” 曰:“謝師指示。
”師曰:“且莫作答佛話會。
” 卻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問: “如何是古佛心?”師曰:“踏著秤錘硬似鐵。
”曰:“意旨如何?”師曰: “明日向汝道。
”問:“青山渌水即不問,急切一句作麼生道?”師曰:“手過膝,耳垂肩。
”問: “如何是道?”師曰:“車碾馬踏。
”曰:“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橫眠豎坐。
”問:“日往月來遷,不覺年衰老,還有不老者麼?”師曰:“有。
”曰:“如何是不老者?” 師曰:“虬龍筋力高聲叫,晚後精靈轉更多。
”問:“如何是學人深深處?” 師曰:“烏龜水底深藏穴。
”曰:“未審其中事若何?”師曰:“路上行人莫與知。
”問:“古人索火,意旨如何?”師曰:“任他滅。
”曰: “滅後如何?”師曰:“初三十一。
”因作清涼河堰,僧問:“忽遇洪水滔天,還堰得也無?”師曰:“上拄天,下拄地。
”曰: “劫火洞然,又作麼生?”師曰:“橫出豎沒。
”問:“深山岩崖中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 師曰:“奇怪石頭形似虎,火燒松樹勢如龍。
”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
露柱是色,那個是心?”師曰:“晝見簸箕星。
”曰:“意旨如何?”師曰:“柳營節級橫階上。
”問: “如何是道?”師曰:“善犬帶牌。
”曰:“為其如此?”師曰:“令人懼見。
”上堂:“十五日已前諸佛生,十五日已後諸佛滅。
十五日已前諸佛生,你不得離我這裡。
若離我這裡,我有鈎子鈎你。
十五日已後諸佛滅,你不得住我這裡,若住我這裡,我有錐子錐你。
且道正當十五日,用鈎即是,用錐即是?”遂有偈曰:“正當十五日,鈎錐一時息。
更拟問如何,回頭日又出。
”問: “如何是無縫塔?”師曰:“直下看。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 “退後!退後!”問: “承古有言,祇這如今誰動口,意旨如何?”師曰:“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張茂崇太保問:“摩騰入漢,已涉繁詞。
達磨單傳,請師直指。
”師曰:“冬不寒,臘後看。
”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萬象是物,如何轉得?”師曰:“吃了飯,無些子意智。
”問:“寸絲不挂,法網無邊。
為甚麼卻有迷悟?” 師曰:“兩桶一擔。
”問: “有情有用,無情無用。
如何是無情無用?”師曰:“獨扇門子盡夜開。
” 上堂:“春景溫和,春雨普潤,萬物生芽,甚麼處不沾恩?且道承恩力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春雨一滴滑如油。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法身?”師曰:“每日般柴不易。
”曰: “此是大衆底,如何是學人底?”師曰:“三生六十劫。
”問:“逐日開單展缽,以何報答施主之恩?”師曰:“被這一問,和我愁殺。
”曰: “恁麼則謝供養也。
”師曰:“得甚麼人氣力?”僧禮拜,師曰:“明日更吃一頓。
”問: “古人急水灘頭毛毬子,意旨如何?”師曰:“雲開月朗。
”問:“急水灘頭連底石,意旨如何?”師曰:“屋破見青天。
”曰: “屋破見青天,意旨如何?”師曰:“通上徹下。
”問:“一處火發,任從你救。
八方齊發時如何?”師曰:“快。
”曰: “還求出也無?”師曰:“若求出,即燒殺你。
”僧禮拜,師曰:“直饒你不求出,也燒殺你。
”示衆: “第一句道得,石裡迸出。
第二句道得,挨拶将來。
第三句道得,自救不了。
”上堂: “五白貓兒爪距獰,養來堂上絕蟲行。
分明上樹安身法,切忌遺言許外生。
作麼生是許外生底句?莫錯舉。
”僧入室問: “正當與麼時,還有師也無?”師曰:“燈明連夜照,甚處不分明。
”曰:“畢竟事如何?”師曰:“來日是寒食。
” 廣慧元琏禅師汝州廣慧院元琏禅師,泉州陳氏子。
到首山,山問:“近離甚處?”師曰:“漢上。
”山豎起拳曰: “漢上還有這個麼?”師曰:“這個是甚麼碗鳴聲?”山曰:“瞎。
”師曰: “恰是。
”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問: “學人親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山曰:“家家門前火把子。
”師當下大悟,雲:“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 山曰:“汝會處作麼生,與我說來看。
”師曰:“祇是地上水碙砂也。
”山曰:“汝會也。
”師便禮拜。
住後,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竹竿頭上曜紅旗。
”楊億侍郎問: “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在甚麼處?”師曰:“敲磚打瓦。
”又問: “風穴道,金沙灘頭馬郎婦,意旨如何?”師曰:“更道也不及。
”僧問: “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上木下鐵。
”曰:“恁麼則罪歸有處也。
” 師曰:“判官擲下筆。
”僧禮拜,師曰: “拖出。
”問:“如何是佛?”師曰:“兩個不是多。
”上堂: “臨濟兩堂首座相見,同時下喝,諸人且道還有賓主也無?若道有,祇是個瞎漢。
若道無,亦是個瞎漢。
不有不無,萬裡崖州,若向這裡道得,也好與三十棒。
若道不得,亦與三十棒。
衲僧家到這裡,作麼生出得山僧圈去。
”良久曰:“苦哉! 蝦蟆蚯蚓,跳上三十三天,撞著須彌山百雜碎。
”拈拄杖曰:“一隊無孔鐵錘。
速退!速退!”三交智嵩禅師并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禅師,參首山,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
” 師于此有省,頓契佛意。
乃作三玄偈曰:“須用直須用,心意莫定動。
三歲師子吼,十方沒狐種。
我有真如性,如同幕裡隐。
打破六門關,顯出毗盧印。
真骨金剛體可誇,六塵一拂求無遮。
廓落世界空為體,體上無為真到家。
”山聞乃請吃茶。
問:“這三頌是汝作來邪?”師曰:“是。
”山曰:“或有人教汝現三十二相時如何?”師曰:“某甲不是野狐精。
”山曰: “惜取眉毛。
”師曰:“和尚落了多少?”山以竹篦頭上打。
曰:“這漢向後亂作去在。
” 住後,上堂:“文殊仗劍,五台橫行,唐明一路,把斷妖訛。
三世諸佛,未出教乘。
網底遊魚,龍門難渡。
垂鈎四海,祇釣獰龍。
格外玄談,為求知識。
若也舉揚宗旨,須彌直須粉碎。
若也說佛說祖,海水便須枯竭。
寶劍揮時,毫光萬裡。
放汝一路,通方說話。
把斷咽喉,諸人甚處出氣?”僧問: “鈍根樂小法,不自信作佛。
作佛後如何?”師曰:“水裡捉麒麟。
”曰: “與麼則便登高座也。
”師曰:“騎牛上三十三天。
”問:“古人拈椎豎拂,意旨如何?”師曰:“騎驢不著靴。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家鄉有路無人到。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暗傳天子敕,陪行一百程。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無頭蝦蟆腳指天。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晉祠南畔長柳巷。
”問: “古人東山西嶺青,意作麼生?”師曰:“波斯鼻孔大。
”曰:“與麼則西天迦葉,東土我師。
”師曰:“金剛手闆闊。
”問: “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曰:“開化石佛拍手笑,晉祠娘子解讴歌。
”問:“臨濟推倒黃檗,因甚維那吃棒?”師曰:“正狗不偷油,雞銜燈盞走。
”問:“如何是截人之機?”師曰:“要用便用。
”曰:“請和尚用。
”師曰:“拖出這死漢。
” 鄭工部問:“百尺竿頭獨打毬,萬丈懸崖絲系腰時如何?”師曰:“幽州著腳,廣南厮撲。
”鄭無語。
師曰:“勘破這胡漢。
”鄭曰:“二十年江南界裡,這回卻見禅師。
”師曰: “瞎老婆吹火。
”僧問:“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
未審意旨如何?”師曰:“廣南出象牙。
”曰:“不會,請師直指。
”師曰:“番國皮毬八百價。
” 上堂:“寒溫冷暖,著衣吃飯,自不欠少。
波波地覓個甚麼?祇是諸人不肯承當,如今還有承當底麼? 有則不得孤負山河大地,珍重!”問:“祖師西來,三藏東去,當明何事?” 師曰: “佛殿部署修,僧堂老僧羞。
”僧曰:“與麼則全明今日事也。
”師曰: “今日事作麼生?”僧便喝,師便打。
問: “如何是學人用心處?”師曰:“光剃頭,淨洗缽。
”曰:“如何是學人行履處?”師曰:“僧堂前,佛殿後。
”上堂,舉法眼偈曰: “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别。
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
大小法眼未出涅槃堂,三交即不然,見山河與大地,錐刀各自用。
珍重!” 鐵佛智嵩禅師忻州鐵佛院智嵩禅師,有同參到,師見便問:“還記得相識麼?”參頭拟議,第二僧打參頭一坐具曰: “何不快祇對和尚?”師曰:“一箭兩垛。
”師問:“僧甚處來?”曰:“台山來。
”師曰:“還見龍王麼?”曰: “和尚試道看。
”師曰:“我若道,即瓦解冰消。
”僧拟議,師曰:“不信道。
”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 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 首山懷志禅師汝州首山懷志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尺杖子破瓦盆。
”問:“如何是佛?”師曰:“桶底脫。
”問:“從上諸聖有何言句?”師曰:“如是我聞。
”曰:“不會。
”師曰:“信受奉行。
” 仁王處評禅師池州仁王院處評禅師,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山便喝。
師禮拜,山拈棒。
師曰: “老和尚沒世界那!”山抛下拄杖曰:“明眼人難謾。
”師曰:“草賊大敗。
”智門迥罕禅師随州智門迥罕禅師,為北塔僧使點茶次,師起揖曰:“僧使近上坐。
”使曰:“鹞子頭上,争敢安巢?” 師曰:“捧上不成龍。
”随後打一坐具。
使茶罷,起曰:“适來卻成觸忤和尚。
”師曰: “江南杜禅客,覓甚麼第二碗。
” 鹿門慧昭山主襄州鹿門慧昭山主,楊億侍郎問曰:“入山不畏虎,當路卻防人時如何?”師曰:“君子坦蕩蕩。
” 僧問:“如何是鹿門山?”師曰:“石頭大底大,小底小。
”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橫眠豎卧。
” 丞相王随居士丞相王随居士,谒首山,得言外之旨。
自爾履踐,深明大法。
臨終書偈曰: “盡堂燈已滅,彈指向誰說。
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
” 上堂,謂衆曰:“夫說法者,須貝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與人天為眼目,決斷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弦。
弦斷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飛。
弦壯翼牢,空的俱徹。
作麼生是十智同真?與諸上座點出: 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
”又曰:“與甚麼人同得入?與阿誰同音吼? 作麼生是同生殺?甚麼物同得失?阿那個同具足?是甚麼同遍普?何人同真志?孰能總同參? 那個同大事?何物同一質?有點得出底麼,點得出者不吝慈悲。
點不出來,未有參學眼在,切須辨取。
要識是非,面目見在,不可久立,珍重!”龍德府尹李侯與師有舊,虛承天寺緻之,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罰,複至曰:“必欲得師俱往,不然有死而已。
”師笑曰:“老病業已不出山,借往當先後之,何必俱邪?”使曰: “師諾,則先後唯所擇。
”師令馔設,且俶裝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阇維收舍利起塔。
葉縣歸省禅師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禅師,冀州賈氏子。
弱冠依易州保壽院出家,受具後遊方,參首山。
山一日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即觸,不喚作竹篦即背。
喚作甚麼?”師掣得擲地上曰:“是甚麼?”山曰:“瞎。
” 師于言下,豁然頓悟。
開堂,僧問:“祖祖相傳傳祖印,師今得法嗣何人?”師曰:“寰中天子,塞外将軍。
” 曰:“汝海一滴蒙師指,向上宗風事若何?”師曰:“高祖殿前樊哙怒,須知萬裡絕煙塵。
”問:“維摩丈室不以日月為明,和尚丈室以何為明?”師曰:“眉分八字。
”曰:“未審意旨如何?”師曰:“雙耳垂肩。
”問: “如何是超師之作?”師曰:“老僧眉毛長多少!”問:“如何是塵中獨露身?”師曰: “塞北千人帳,江南萬斛船。
”曰:“恁麼即非塵也。
”師曰:“學語之流,一劄萬行。
”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 “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
”曰:“莫便是也無?”師曰:“碓搗東南,磨推西北。
”問:“如何是金剛不壞身?” 師曰:“百雜碎。
”曰:“意旨如何?”師曰:“終是一堆灰。
”問:“不落諸緣,請師便道。
”師曰:“落。
”問: “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廁坑頭籌子。
”問:“如何是戒定慧?”師曰:“破家具。
” 師一日升座,僧問:“才上法堂來時如何?”師拍禅床一下,僧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無人過價,打與三百。
”問:“忽遇大闡提人來,還相為也無?”師曰: “法久成弊。
”曰:“慈悲何在?”師曰: “年老成魔。
”上堂:“宗師血脈,或凡或聖。
龍樹馬鳴,天堂地獄。
镬湯爐炭,牛頭獄卒。
森羅萬象,日月星辰。
他方此土,有情無情。
”以手畫一畫雲:“俱入此宗。
此宗門中,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殺人須得殺人刀,活人須得活人句。
作麼生是殺人刀、活人句?道得底,出來對衆道看。
若道不得,即孤負平生。
珍重!”問:“如何是和尚四無量心?”師曰:“放火殺人。
”曰:“慈悲何在?”師曰:“遇明眼人舉似。
”問: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未審在甚麼處?”師曰:“南鬥六,北鬥七。
”問:“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 “僧排夏臘,俗列耆年。
”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有。
”曰: “如何是向上事?”師曰: “萬裡崖州君自去,臨行惆怅怨他誰。
”上堂,良久曰: “夫行腳禅流,直須著忖,參學須具參學眼,見地須得見地句,方有相親分,始得不被諸境惑,亦不落于惡道。
畢竟如何委悉?有時句到意不到,妄緣前塵,分别影事。
有時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說異端。
有時意句俱到,打破虛空界,光明照十方。
有時意句俱不到,無目之人縱橫走,忽然不覺落深坑。
”問:“如何是古今無異路?”師曰:“俗人盡裹頭。
”曰:“意旨如何?”師曰:“阇黎無席帽。
”問:“已事未明,以何為驗?”師曰:“鬧市裡打靜槌。
”曰:“意旨如何?”師曰:“日午點金燈。
”問: “布鼓當軒擊,誰是知音者?”師曰:“眼中有澀釘。
”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喬翁賽南神。
”僧請益“柏樹子” 話,師曰:“我不辭與汝說,還信麼?”曰:“和尚重言,争敢不信。
”師曰:“汝還聞檐頭水滴聲麼?” 其僧豁然,不覺失聲雲:“。
”師曰:“你見個甚麼道理?”僧便以頌對曰:“檐頭水滴,分明曆曆。
打破乾坤,當下心息。
”師乃忻然。
問僧:“日暮投林,朝離何處?”曰: “新戒不曾學禅。
”師曰:“生身入地獄。
” 下去後,有僧舉到智門寬和尚處,門曰:“何不道鎖匙在和尚手裡?”師因去将息寮看病僧。
僧乃問曰:“和尚! 四大本空,病從何來?”師曰:“從阇黎問處來。
”僧喘氣,又問曰:“不問時如何?”師曰:“撒手卧長空。
” 僧曰:“。
”便脫去。
神鼎洪諲禅師潭州神鼎洪諲禅師,襄水扈氏子。
自遊方,一衲以度寒暑。
嘗與數耆宿至襄沔間,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
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
師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識唯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僧曰:“法眼語。
”師曰:“其義如何?”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摐然。
”師曰: “舌味是根境否?”曰:“是。
”師以筋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語曰:“何謂相人邪?”坐者駭然,僧不能答。
師曰:“途路之樂,終未到家。
見解入微,不名見道。
參須實參,悟須實悟。
閻羅大王,不怕多語。
”僧拱而退。
後反長沙,隐于衡嶽三生藏。
有湘陰豪貴,來遊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缽挂壁,餘無長物。
傾愛之,遂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
即以己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
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
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之,如古趙州。
僧問: “諸法未聞時如何?”師曰:“風蕭蕭,雨飒飒。
”曰:“聞後如何?”師曰:“領話好!”問:“魚鼓未鳴時如何?” 師曰:“看天看地。
”曰:“鳴後如何?”師曰:“捧缽上堂。
”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師曰:“不是衲僧行履處。
” 曰:“如何是衲僧行履處?”師曰:“不見有古澗寒泉。
”問:“兩手獻尊堂時如何?”師曰:“是甚麼?”問:“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師曰:“臘月三十日。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饑不擇食。
”問: “如何是和尚為人句?”師曰:“拈柴擇菜。
”曰:“莫祇這便是也無?”師曰:“更須子細。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曰:“佛亦是塵。
”問:“如何是道人活計?”師曰:“山僧自小不曾入學堂。
”官人指木魚問: “這個是甚麼?”師曰:“驚回多少瞌睡人。
”官曰:“洎不到此間?”師曰:“無心打無心。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 師曰:“灰頭土面。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争怪得山僧。
”曰: “未審法身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
”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毗盧頂上金冠子。
”問:“菩提本無樹,何處得子來?”師曰:“喚作無,得麼?” 問:“持地菩薩修路等佛,和尚修橋等何人?”師曰:“近後。
”問:“和尚未見先德時如何?”師曰: “東行西行。
”曰:“見後如何?”師曰:“橫擔拄杖。
”上堂,舉洞山曰:“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
行便打,坐便槌,分付心王子細推。
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 師曰:“古人與麼道,神鼎則不然。
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
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為?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谷隐蘊聰禅師襄州谷隐山蘊聰慈照禅師,初參百丈恒和尚,因結夏。
百丈上堂,舉中觀論曰:“正覺無名相,随緣即道場。
”師便出問:“如何是正覺無名相?”丈曰:“汝還見露柱麼?”師曰:“如何是随緣即道場?” 丈曰:“今日結夏。
”次參首山,問:“學人親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 山曰:“家家門前火把子。
” 師于言下大悟。
呈偈曰:“我今二十七,訪道曾尋覓。
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識。
”後到大陽,玄和尚問: “近離甚處?”師曰:“襄州。
”陽曰:“作麼生是不隔底句?”師曰: “和尚住持不易。
”陽曰:“且坐吃茶。
” 師便參衆去。
侍者問:“适來新到,祗對住持不易,和尚為甚麼教坐吃茶。
” 陽曰: “我獻他新羅附子,他酬我舶上茴香。
你去問,他有語在。
”侍者請師吃茶,問:“适來祇對和尚,道住持不易,意旨如何?”師曰: “真榆不博金。
”住後,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邛州多出九節杖。
” 曰:“謝師指示。
”師曰:“且莫作答佛話會。
” 卻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問: “如何是古佛心?”師曰:“踏著秤錘硬似鐵。
”曰:“意旨如何?”師曰: “明日向汝道。
”問:“青山渌水即不問,急切一句作麼生道?”師曰:“手過膝,耳垂肩。
”問: “如何是道?”師曰:“車碾馬踏。
”曰:“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橫眠豎坐。
”問:“日往月來遷,不覺年衰老,還有不老者麼?”師曰:“有。
”曰:“如何是不老者?” 師曰:“虬龍筋力高聲叫,晚後精靈轉更多。
”問:“如何是學人深深處?” 師曰:“烏龜水底深藏穴。
”曰:“未審其中事若何?”師曰:“路上行人莫與知。
”問:“古人索火,意旨如何?”師曰:“任他滅。
”曰: “滅後如何?”師曰:“初三十一。
”因作清涼河堰,僧問:“忽遇洪水滔天,還堰得也無?”師曰:“上拄天,下拄地。
”曰: “劫火洞然,又作麼生?”師曰:“橫出豎沒。
”問:“深山岩崖中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 師曰:“奇怪石頭形似虎,火燒松樹勢如龍。
”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
露柱是色,那個是心?”師曰:“晝見簸箕星。
”曰:“意旨如何?”師曰:“柳營節級橫階上。
”問: “如何是道?”師曰:“善犬帶牌。
”曰:“為其如此?”師曰:“令人懼見。
”上堂:“十五日已前諸佛生,十五日已後諸佛滅。
十五日已前諸佛生,你不得離我這裡。
若離我這裡,我有鈎子鈎你。
十五日已後諸佛滅,你不得住我這裡,若住我這裡,我有錐子錐你。
且道正當十五日,用鈎即是,用錐即是?”遂有偈曰:“正當十五日,鈎錐一時息。
更拟問如何,回頭日又出。
”問: “如何是無縫塔?”師曰:“直下看。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 “退後!退後!”問: “承古有言,祇這如今誰動口,意旨如何?”師曰:“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張茂崇太保問:“摩騰入漢,已涉繁詞。
達磨單傳,請師直指。
”師曰:“冬不寒,臘後看。
”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萬象是物,如何轉得?”師曰:“吃了飯,無些子意智。
”問:“寸絲不挂,法網無邊。
為甚麼卻有迷悟?” 師曰:“兩桶一擔。
”問: “有情有用,無情無用。
如何是無情無用?”師曰:“獨扇門子盡夜開。
” 上堂:“春景溫和,春雨普潤,萬物生芽,甚麼處不沾恩?且道承恩力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春雨一滴滑如油。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法身?”師曰:“每日般柴不易。
”曰: “此是大衆底,如何是學人底?”師曰:“三生六十劫。
”問:“逐日開單展缽,以何報答施主之恩?”師曰:“被這一問,和我愁殺。
”曰: “恁麼則謝供養也。
”師曰:“得甚麼人氣力?”僧禮拜,師曰:“明日更吃一頓。
”問: “古人急水灘頭毛毬子,意旨如何?”師曰:“雲開月朗。
”問:“急水灘頭連底石,意旨如何?”師曰:“屋破見青天。
”曰: “屋破見青天,意旨如何?”師曰:“通上徹下。
”問:“一處火發,任從你救。
八方齊發時如何?”師曰:“快。
”曰: “還求出也無?”師曰:“若求出,即燒殺你。
”僧禮拜,師曰:“直饒你不求出,也燒殺你。
”示衆: “第一句道得,石裡迸出。
第二句道得,挨拶将來。
第三句道得,自救不了。
”上堂: “五白貓兒爪距獰,養來堂上絕蟲行。
分明上樹安身法,切忌遺言許外生。
作麼生是許外生底句?莫錯舉。
”僧入室問: “正當與麼時,還有師也無?”師曰:“燈明連夜照,甚處不分明。
”曰:“畢竟事如何?”師曰:“來日是寒食。
” 廣慧元琏禅師汝州廣慧院元琏禅師,泉州陳氏子。
到首山,山問:“近離甚處?”師曰:“漢上。
”山豎起拳曰: “漢上還有這個麼?”師曰:“這個是甚麼碗鳴聲?”山曰:“瞎。
”師曰: “恰是。
”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問: “學人親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山曰:“家家門前火把子。
”師當下大悟,雲:“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 山曰:“汝會處作麼生,與我說來看。
”師曰:“祇是地上水碙砂也。
”山曰:“汝會也。
”師便禮拜。
住後,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竹竿頭上曜紅旗。
”楊億侍郎問: “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在甚麼處?”師曰:“敲磚打瓦。
”又問: “風穴道,金沙灘頭馬郎婦,意旨如何?”師曰:“更道也不及。
”僧問: “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上木下鐵。
”曰:“恁麼則罪歸有處也。
” 師曰:“判官擲下筆。
”僧禮拜,師曰: “拖出。
”問:“如何是佛?”師曰:“兩個不是多。
”上堂: “臨濟兩堂首座相見,同時下喝,諸人且道還有賓主也無?若道有,祇是個瞎漢。
若道無,亦是個瞎漢。
不有不無,萬裡崖州,若向這裡道得,也好與三十棒。
若道不得,亦與三十棒。
衲僧家到這裡,作麼生出得山僧圈去。
”良久曰:“苦哉! 蝦蟆蚯蚓,跳上三十三天,撞著須彌山百雜碎。
”拈拄杖曰:“一隊無孔鐵錘。
速退!速退!”三交智嵩禅師并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禅師,參首山,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
” 師于此有省,頓契佛意。
乃作三玄偈曰:“須用直須用,心意莫定動。
三歲師子吼,十方沒狐種。
我有真如性,如同幕裡隐。
打破六門關,顯出毗盧印。
真骨金剛體可誇,六塵一拂求無遮。
廓落世界空為體,體上無為真到家。
”山聞乃請吃茶。
問:“這三頌是汝作來邪?”師曰:“是。
”山曰:“或有人教汝現三十二相時如何?”師曰:“某甲不是野狐精。
”山曰: “惜取眉毛。
”師曰:“和尚落了多少?”山以竹篦頭上打。
曰:“這漢向後亂作去在。
” 住後,上堂:“文殊仗劍,五台橫行,唐明一路,把斷妖訛。
三世諸佛,未出教乘。
網底遊魚,龍門難渡。
垂鈎四海,祇釣獰龍。
格外玄談,為求知識。
若也舉揚宗旨,須彌直須粉碎。
若也說佛說祖,海水便須枯竭。
寶劍揮時,毫光萬裡。
放汝一路,通方說話。
把斷咽喉,諸人甚處出氣?”僧問: “鈍根樂小法,不自信作佛。
作佛後如何?”師曰:“水裡捉麒麟。
”曰: “與麼則便登高座也。
”師曰:“騎牛上三十三天。
”問:“古人拈椎豎拂,意旨如何?”師曰:“騎驢不著靴。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家鄉有路無人到。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暗傳天子敕,陪行一百程。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無頭蝦蟆腳指天。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晉祠南畔長柳巷。
”問: “古人東山西嶺青,意作麼生?”師曰:“波斯鼻孔大。
”曰:“與麼則西天迦葉,東土我師。
”師曰:“金剛手闆闊。
”問: “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曰:“開化石佛拍手笑,晉祠娘子解讴歌。
”問:“臨濟推倒黃檗,因甚維那吃棒?”師曰:“正狗不偷油,雞銜燈盞走。
”問:“如何是截人之機?”師曰:“要用便用。
”曰:“請和尚用。
”師曰:“拖出這死漢。
” 鄭工部問:“百尺竿頭獨打毬,萬丈懸崖絲系腰時如何?”師曰:“幽州著腳,廣南厮撲。
”鄭無語。
師曰:“勘破這胡漢。
”鄭曰:“二十年江南界裡,這回卻見禅師。
”師曰: “瞎老婆吹火。
”僧問:“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
未審意旨如何?”師曰:“廣南出象牙。
”曰:“不會,請師直指。
”師曰:“番國皮毬八百價。
” 上堂:“寒溫冷暖,著衣吃飯,自不欠少。
波波地覓個甚麼?祇是諸人不肯承當,如今還有承當底麼? 有則不得孤負山河大地,珍重!”問:“祖師西來,三藏東去,當明何事?” 師曰: “佛殿部署修,僧堂老僧羞。
”僧曰:“與麼則全明今日事也。
”師曰: “今日事作麼生?”僧便喝,師便打。
問: “如何是學人用心處?”師曰:“光剃頭,淨洗缽。
”曰:“如何是學人行履處?”師曰:“僧堂前,佛殿後。
”上堂,舉法眼偈曰: “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别。
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
大小法眼未出涅槃堂,三交即不然,見山河與大地,錐刀各自用。
珍重!” 鐵佛智嵩禅師忻州鐵佛院智嵩禅師,有同參到,師見便問:“還記得相識麼?”參頭拟議,第二僧打參頭一坐具曰: “何不快祇對和尚?”師曰:“一箭兩垛。
”師問:“僧甚處來?”曰:“台山來。
”師曰:“還見龍王麼?”曰: “和尚試道看。
”師曰:“我若道,即瓦解冰消。
”僧拟議,師曰:“不信道。
”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 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 首山懷志禅師汝州首山懷志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尺杖子破瓦盆。
”問:“如何是佛?”師曰:“桶底脫。
”問:“從上諸聖有何言句?”師曰:“如是我聞。
”曰:“不會。
”師曰:“信受奉行。
” 仁王處評禅師池州仁王院處評禅師,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山便喝。
師禮拜,山拈棒。
師曰: “老和尚沒世界那!”山抛下拄杖曰:“明眼人難謾。
”師曰:“草賊大敗。
”智門迥罕禅師随州智門迥罕禅師,為北塔僧使點茶次,師起揖曰:“僧使近上坐。
”使曰:“鹞子頭上,争敢安巢?” 師曰:“捧上不成龍。
”随後打一坐具。
使茶罷,起曰:“适來卻成觸忤和尚。
”師曰: “江南杜禅客,覓甚麼第二碗。
” 鹿門慧昭山主襄州鹿門慧昭山主,楊億侍郎問曰:“入山不畏虎,當路卻防人時如何?”師曰:“君子坦蕩蕩。
” 僧問:“如何是鹿門山?”師曰:“石頭大底大,小底小。
”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橫眠豎卧。
” 丞相王随居士丞相王随居士,谒首山,得言外之旨。
自爾履踐,深明大法。
臨終書偈曰: “盡堂燈已滅,彈指向誰說。
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