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萎花風掃去,香水雨飄來。
”問:“随緣不變者,忽遇知音時如何?”師曰: “披莎側立千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
”問:“刻舟求不得,常用事如何?” 師曰:“大勳不立賞,柴扉草自深。
”問:“從上古人,印印相契,如何是相契底眼?”師曰:“輕嚣道者知機變,拈卻招魂拭淚巾。
”問:“九夏賞勞,請師言薦。
” 師曰:“出袖拂開龍洞雨,泛杯波湧缽囊華。
”問:“最初自恣,合對何人?”師曰: “一把香刍拈未暇,六環金錫響遙空。
”問:“西祖傳來,請師端的。
”師曰:“一犬吠虛,千猱啀實。
”問:“王道與佛道,相去幾何?”師曰:“刍狗吠時天地合,木雞啼後祖燈輝。
”問:“祖師心印,請師拂拭。
”師曰: “祖月淩空圓聖智,何山松桧不青青。
” 上堂:“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颦蹙。
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老安怗。
于此明得,阇黎無分,全是老僧,于此不明,老僧卻是阇黎。
阇黎與老僧,亦能悟卻天下人,亦能瞎卻天下人。
欲識阇黎麼?” 右邊一拍曰:“這裡是。
欲識老僧麼?”左邊一拍曰:“這裡是。
”僧問: “大衆雲集,請師說法。
”師曰: “赤腳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
” 師曰:“白玉無瑕,卞和刖足。
”問: “如何是無為之句?”師曰:“寶燭當軒顯,紅光爍太虛。
”問:“如何是臨機一句?”師曰: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問:“素面相呈時如何?”師曰:“拈卻蓋面帛。
”問:“紫菊半開秋已老,月圓當戶意如何?”師曰: “月生蓬島人皆見,昨夜遭霜子不知。
”問:“如何是直截一路?”師曰: “直截是迂曲。
”問:“如何是師子吼?” 師曰:“阿誰要汝野幹鳴?”問:“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口懸壁上。
” 上堂:“若是上上之流,各有證據,略赴個程限。
中下之機,各須英俊,當處出生,随處滅盡。
如爆龜紋,爆即成兆,不爆成鈍。
欲爆不爆,直下便掜。
”問:“心不能緣,口不能言時如何?”師曰: “逢人但恁麼舉。
”問:“龍透清潭時如何?”師曰:“印駿捺尾。
”問: “任性浮沉時如何?”師曰:“牽牛不入欄。
”問: “有無俱無去處時如何?”師曰:“三月懶遊花下路,一家愁閉雨中門。
”問:“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師曰:“常憶江南三月裡,鹧鸪啼處百花香。
”問:“百了千當時如何?” 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 上堂:“三千劍客,見莊周。
赤眉橫肩,得無訛謬。
他時變豹,後五日看。
珍重!”問: “心印未明時如何?”師曰:“雖聞酋帥投歸款,未見牽羊納璧來。
”問: “如何是臨濟下事?”師曰:“桀犬吠堯。
”問: “如何是齧镞事?”師曰:“孟浪借辭論馬角。
” 上堂,大衆集定,師曰:“不是無言,各須英鑒。
”問:“大衆雲集,師意如何?”師曰:“景謝初寒,骨肉疏冷。
”問:“不修禅定,為甚麼成佛無疑?”師曰: “金雞專報曉,漆桶夜生光。
”問: “一念萬年時如何?”師曰:“拂石仙衣破。
”問:“洪鐘未摰時如何?” 師曰:“充塞大千無不韻,妙含幽緻豈能分。
”曰: “擊後如何?”師曰:“石壁山河無障礙,翳消開後好咨聞。
”問:“古今才分,請師密要。
”師曰:“截卻重舌。
” 問:“如何是大人相?”師曰:“赫赤窮漢。
”曰:“未審将何受用?”師曰:“攜籮挈杖。
”問:“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入市雙瞳瞽。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回銮兩曜新。
” 曰:“如何是賓中賓?”師曰: “攢眉坐白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磨砻三尺劍,待斬不平人。
”問:“如何是钁頭邊意?”師曰: “山前一片青。
”問:“如何是佛?”師曰:“杖林山下打筋鞭。
” 穎橋安禅師穎橋安禅師,﹝号鐵胡。
﹞與鐘司徒向火次,鐘忽問:“三界焚燒時如何出得?”師以香匙撥開火。
鐘拟議,師曰:“司徒!司徒!”鐘忽有省。
西院明禅師法嗣興陽歸靜禅師郢州興陽歸靜禅師,初參西院,便問:“拟問不問時如何?”院便打。
師良久,院曰:“若喚作棒,眉須堕落。
”師于言下大悟。
住後,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少室山前無異路。
” 南嶽下八世風穴沼禅師法嗣首山省念禅師汝州首山省念禅師,萊州狄氏子。
受業于本郡南禅寺,才具屍羅,遍遊叢席。
常密誦法華經,衆目為念法華也。
晚于風穴會中充知客。
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 “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将墜于地矣。
”師曰:“觀此一衆,豈無人邪?”穴曰:“聰敏者多,見性者少。
”師曰:“如某者如何?”穴曰: “吾雖望子之久,猶恐耽著此經,不能放下。
”師曰:“此亦可事,願聞其要。
” 穴遂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衆,乃曰:“正當恁麼時,且道說個甚麼? 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
且道說個甚麼?”師乃拂袖下去。
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侍者随後請益,曰:“念法華因甚不祇對和尚?”穴曰:“念法華會也。
” 次日,師與真園頭同上,問訊次,穴問真曰:“作麼生是世尊不說說?”真曰:“鹁鸠樹頭鳴。
”穴曰: “汝作許多癡福作麼?何不體究言句。
”又問師曰:“汝作麼生?”師曰: “動容揚古路,不堕悄然機。
”穴謂真曰: “汝何不看念法華下語。
”師受風穴印可之後,泯迹韬光,人莫知其所以。
因白兆楚和尚至汝州宣化,風穴令師往傳話。
才相見,提起坐具。
便問: “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
”師便喝。
兆曰: “我曾親近知識來,未嘗辄敢恁麼造次。
”師曰:“草賊大敗。
”兆曰: “來日若見風穴和尚,待一一舉似。
”師曰: “一任一任,不得忘卻。
”師乃先回,舉似風穴。
穴曰:“今日又被你收下一員草賊。
”師曰:“好手不張名。
”兆次日才到,相見便舉前話。
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贓捉敗。
”師于是名振四方,學者望風而靡。
開法首山,為第一世也。
入院上堂曰:“佛法付與國王大臣,有力檀越,令其佛法不斷絕,燈燈相續,至于今日。
大衆且道,續個甚麼?”良久曰:“須是迦葉師兄始得。
”時有僧問:“靈山一會,何異今朝?”師曰:“堕坑落塹。
”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瞎。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少室岩前親掌示。
”曰:“便請洪音和一聲。
”師曰:“如今也要大家知。
”問:“如何是徑截一路?”師曰:“或在山間,或在樹下。
”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五九盡日又逢春。
”曰:“畢竟事如何?” 師曰:“冬到寒食一百五。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言截斷千江口,萬仞峰前始得玄。
”問: “如何是首山境?”師曰:“一任衆人看。
”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吃棒得也未?”僧禮拜,師曰:“吃棒且待别時。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風吹日炙。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行履?”師曰:“牽犁拽杷。
”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師曰:“孤峰無宿客。
”曰:“未審意旨如何?”師曰:“不是守株人。
” 問:“如何是菩提路?”師曰: “此去襄縣五裡。
”曰:“向上事如何?”師曰:“往來不易。
”問:“諸聖說不到處,請師舉唱。
”師曰: “萬裡神光都一照,誰人敢并日輪齊。
”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甚麼邊事?”師曰:“汝試道看。
”僧便唱。
師曰:“瞎。
” 僧又喝,師曰:“這瞎漢祇麼亂喝作麼?”僧禮拜,師便打。
問:“和尚是大善知識,為甚麼卻首山?” 師曰:“不坐孤峰頂,常伴白雲閑。
”問:“四衆圍繞,師說何法?”師曰: “打草蛇驚。
”曰:“未審作麼生下手?”師曰:“适來幾合喪身失命。
”問:“二龍争珠,誰是得者?”師曰:“得者失。
”曰:“不得者又如何?” 師曰:“珠在甚麼處?”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低聲!低聲!”曰:“如何受持?” 師曰:“切不得污染。
”問:“世尊滅後,法付何人?”師曰:“好個問頭,無人答得。
”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 師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
”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 “聩人徒側耳。
”問: “古人道,見色便見心,諸法無形,将何所見?”師曰:“一家有事百家忙。
”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
”師曰: “五日後看取。
”問:“菩薩未成佛時如何?”師曰:“衆生。
”曰:“成佛後如何?”師曰:“衆生,衆生。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未審将甚麼對?”師曰:“瞥爾三千界。
”曰: “與麼則目視不勞也。
”師曰: “天恩未遇,後悔難追。
” 上堂:“第一句薦得,堪與祖佛為師。
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
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
”時有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大用不揚眉,棒下須見血。
”曰: “慈悲何在?”師曰:“送出三門外。
” 問:“如何是第二句?”師曰:“不打恁麼驢漢。
”曰:“将接何人?”師曰:“如斯争奈何!”問: “如何是第三句?”師曰:“解問無人答。
”曰:“即今祇對者是誰?”師曰:“莫使外人知。
”曰:“和尚是第幾句薦得?” 師曰:“月落三更穿市過。
”問:“維摩默然,文殊贊善,未審此意如何?”師曰:“當時聽衆必不如是。
”曰: “既不如是,維摩默然,又且如何?”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乃曰:“若論此事實,不挂一個元字腳。
” 便下座。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鎮州蘿蔔重三斤。
”問:“如何是玄中的?”師曰:“有言須道卻。
” 曰:“此意如何?”師曰:“無言鬼也瞋。
”問:“如何是衲僧眼?”師曰:“此問不當。
”曰:“當後如何?” 師曰:“堪作甚麼?”問:“如何得離衆緣去?”師曰:“千年一遇。
”曰: “不離時如何?”師曰:“立在衆人前。
”問:“如何是大安樂底人?”師曰:“不見有一法。
”曰:“将何為人?” 師曰:“謝阇黎領話。
”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亂走作麼?”問:“如何是首山?”師曰: “東山高,西山低。
”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 “恰遇棒不在。
”問:“如何是道?”師曰:“爐中有火無心撥,處處縱橫任意遊。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坐看煙霞秀,不與白雲齊。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路逢穿耳客。
”曰:“發後如何?”師曰: “不用更遲疑。
”問:“無弦一曲,請師音韻。
”師良久,曰:“還聞麼?” 曰:“不聞。
”師曰:“何不高聲問著。
”問: “學人久處沈迷,請師一接。
”師曰:“老僧無這閑工夫。
”曰:“和尚豈無方便?”師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 問:“如何是離凡聖底句?”師曰:“嵩山安和尚。
”曰:“莫便是和尚極則處否?”師曰:“南嶽讓禅師。
”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師曰:“阇黎到此多少時也?”曰: “已經冬夏。
”師曰:“莫錯舉似人。
”問: “有一人蕩盡來時,師還接否?”師曰:“蕩盡即置,那一人是誰?”曰: “風高月冷。
”師曰: “僧堂内幾人坐卧?”僧無對。
師曰:“賺殺老僧!”問:“如何是梵音相?”師曰:“驢鳴狗吠。
”乃曰: “要得親切,第一莫将問來問。
還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汝若将問來問,老僧在汝腳底。
汝若拟議,即沒交涉。
” 時有僧出禮拜,師便打。
僧便問:“挂錫幽岩時如何?”師曰:“錯。
”僧曰:“錯。
”師又打。
問:“如何是佛?”師曰: “新婦騎驢何家牽?”曰:“未審此語甚麼句中收?”師曰:“三玄收不得,四句豈能該!”曰:“此意如何?” 師曰:“天長地久,日月齊明。
”問:“曹溪一句,天下人聞。
未審和尚一句,甚麼人得聞?”師曰: “不出三門外。
”曰:“為甚麼不出三門外?”師曰:“舉似天下人。
”問:“如何是和尚不欺人底眼?”師曰:“看看冬到來。
”曰:“究竟如何?”師曰:“即便春風至。
”問:“遠聞和尚無絲可挂,及至到來,為甚麼有山可守?” 師曰:“道甚麼!”僧便喝,師亦喝。
僧禮拜,師曰:“放汝三十棒。
” 次住廣教及寶應,三處法席,海衆常臻。
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時,上堂說偈曰: “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緣且遣日。
今年記卻來年事,來年記著今朝日。
”至四年,月日無爽前記。
上堂辭衆,仍說偈曰: “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非情共一真。
明暗盡時俱不照,日輪午後示全身。
” 言訖,安坐而逝。
茶毗收舍利建塔。
廣慧真禅師汝州廣慧真禅師,嘗在風穴作園頭。
穴問曰:“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 “常在阛阓中,要且無人識。
”穴曰:“汝徹也。
”師禮拜,出世。
開堂日,僧問:“如何是廣慧境?”師曰: “小寺前,資慶後。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鍁爬钁子。
” 長興滿禅師鳳翔府長興院滿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道場?”師曰:“行便踏著。
”曰:“踏著後如何?”師曰: “冰消瓦解。
”曰:“為甚如此?”師曰:“城内君子,郭外小兒。
”問: “大用現前時如何?”師曰:“鬧市裡輥。
”潭州靈泉和尚潭州靈泉院和尚,僧問:“如何是和尚活計?”師曰:“一物也無。
”曰:“未審日用何物?”師便喝。
僧禮拜,師便打。
問:“先師道:“金沙灘上馬郎婦。
”意旨如何?”師曰: “上東門外人無數。
”曰:“便恁麼會時如何?”師曰:“天津橋上往來多。
” 南嶽下九世首山念禅師法嗣汾陽善昭禅師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師,太原俞氏子。
剃發受具,杖策遊方。
所至少留,随機叩發,曆參知識七十一員。
後到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龍袖拂開全體現。
”曰:“師意如何?”山曰: “象王行處絕狐蹤。
”師于言下大悟,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有問者曰: “見何道理,便爾自肯?”師曰:“正是我放身命處。
”後遊衡湘及襄沔間,每為郡守以名刹力緻。
前後八請,堅卧不答。
洎首山殁,西河道俗遣僧契聰迎請住持。
師閉關高枕,聰排闼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谶,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起,握聰手曰:“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住後上堂,謂衆曰:“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咬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汾陽人?若見汾陽人者,堪與祖佛為師。
不見汾陽人,盡是立地死漢。
如今還有人入得麼?快須入取,免得孤負平生。
不是龍門客,切忌遭點額。
那個是龍門客,一齊點下。
”舉起拄杖曰:“速退!速退!珍重。
”上堂:“先聖雲,一句語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
阿那個是三玄三要底句?快會取好。
各自思量,還得穩當也未? 古德已前行腳,聞一個因緣,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卧不安,火急決擇,莫将為小事。
所以大覺老人,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想計他從上來行腳,不為遊山玩水,看州府奢華,片衣口食,皆為聖心未通。
所以驅馳行腳,決擇深奧,傳唱敷揚。
博問先知,親近高德。
蓋為續佛心燈,紹隆祖代。
興崇聖種,接引後機。
自利利他,不忘先迹。
如今還有商量者麼? 有即出來,大家商量。
”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師曰:“汝是行腳僧。
”曰:“如何是辨衲僧底句?”師曰: “西方日出外。
”曰:“如何是正令行底句?”師曰:“千裡持來呈舊面。
” 曰:“如何是立乾坤底句?”師曰: “北俱盧洲長粳米,食者無貪亦無瞋。
”乃曰:“将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才見你出來,驗得了也。
”問: “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嘉州打大像。
”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陝府灌鐵牛。
”曰: “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西河弄師子。
”乃曰:“若人會得此三句,已辨三玄。
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閑。
與大衆頌出: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
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
” 師為并汾苦寒,乃罷夜參。
有異比丘振錫而至,謂師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 言訖而去。
師密記以偈曰:“胡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
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
”上堂: “凡一句語須具三玄門,每一玄門須具三要。
有照有用,或先照後用,或先用後照,或照用同時,或照用不同時。
先照後用。
且要共你商量。
先用後照,你也須是個人始得。
照用同時,你作麼生當抵? 照用不同時,你又作麼生湊泊?”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曰:“掘地覓天。
”曰:“何得如此!”師曰:“不識幽玄。
”問: “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合掌庵前問世尊。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對面無俦侶。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鐘。
”上堂:“汾陽有三訣,衲僧難辨别。
更拟問如何,拄杖蓦頭揳。
”時有僧問:“如何是三訣?”師便打,僧禮拜。
師曰:“為汝一時頌出: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诠,雲綻青天月。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卻眼中楔。
第三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镔鐵。
”複曰:“還有人會麼? 會底出來通個消息。
要知遠近,莫祇恁麼記言記語,以當平生,有甚麼利益! 不用久立,珍重!”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青娟扇子足風涼。
”問:“布鼓當軒挂,誰是知音者?”師曰: “停鉏傾麥飯,卧草不擡頭。
”問:“如何是道場?”師曰:“下腳不得。
”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徹骨徹髓。
”曰:“此意如何?”師曰:“遍天遍地。
”問:“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未審不見個甚麼過?” 師曰:“雪埋夜月深三尺,陸地行舟萬裡程。
”曰:“和尚是何心行?”師曰:“卻是你心行。
”問: “大悲千手眼,如何是正眼?”師曰:“瞎。
”曰:“恁麼則一條拄杖兩人舁。
”師曰:“三家村裡唱巴歌。
”曰: “恁麼則和尚同在裡顯。
”師曰:“謝汝殷勤。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三玄開正道,一句破邪宗。
”曰: “如何是和尚活計。
”師曰:“尋常不掌握,供養五湖僧。
”曰:“未審吃個甚麼?”師曰: “天酥陀飯非珍馔,一味良羹飽即休。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新神更著師婆賽。
”曰:“見後如何?
”問:“随緣不變者,忽遇知音時如何?”師曰: “披莎側立千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
”問:“刻舟求不得,常用事如何?” 師曰:“大勳不立賞,柴扉草自深。
”問:“從上古人,印印相契,如何是相契底眼?”師曰:“輕嚣道者知機變,拈卻招魂拭淚巾。
”問:“九夏賞勞,請師言薦。
” 師曰:“出袖拂開龍洞雨,泛杯波湧缽囊華。
”問:“最初自恣,合對何人?”師曰: “一把香刍拈未暇,六環金錫響遙空。
”問:“西祖傳來,請師端的。
”師曰:“一犬吠虛,千猱啀實。
”問:“王道與佛道,相去幾何?”師曰:“刍狗吠時天地合,木雞啼後祖燈輝。
”問:“祖師心印,請師拂拭。
”師曰: “祖月淩空圓聖智,何山松桧不青青。
” 上堂:“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颦蹙。
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老安怗。
于此明得,阇黎無分,全是老僧,于此不明,老僧卻是阇黎。
阇黎與老僧,亦能悟卻天下人,亦能瞎卻天下人。
欲識阇黎麼?” 右邊一拍曰:“這裡是。
欲識老僧麼?”左邊一拍曰:“這裡是。
”僧問: “大衆雲集,請師說法。
”師曰: “赤腳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
” 師曰:“白玉無瑕,卞和刖足。
”問: “如何是無為之句?”師曰:“寶燭當軒顯,紅光爍太虛。
”問:“如何是臨機一句?”師曰: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問:“素面相呈時如何?”師曰:“拈卻蓋面帛。
”問:“紫菊半開秋已老,月圓當戶意如何?”師曰: “月生蓬島人皆見,昨夜遭霜子不知。
”問:“如何是直截一路?”師曰: “直截是迂曲。
”問:“如何是師子吼?” 師曰:“阿誰要汝野幹鳴?”問:“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口懸壁上。
” 上堂:“若是上上之流,各有證據,略赴個程限。
中下之機,各須英俊,當處出生,随處滅盡。
如爆龜紋,爆即成兆,不爆成鈍。
欲爆不爆,直下便掜。
”問:“心不能緣,口不能言時如何?”師曰: “逢人但恁麼舉。
”問:“龍透清潭時如何?”師曰:“印駿捺尾。
”問: “任性浮沉時如何?”師曰:“牽牛不入欄。
”問: “有無俱無去處時如何?”師曰:“三月懶遊花下路,一家愁閉雨中門。
”問:“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師曰:“常憶江南三月裡,鹧鸪啼處百花香。
”問:“百了千當時如何?” 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 上堂:“三千劍客,見莊周。
赤眉橫肩,得無訛謬。
他時變豹,後五日看。
珍重!”問: “心印未明時如何?”師曰:“雖聞酋帥投歸款,未見牽羊納璧來。
”問: “如何是臨濟下事?”師曰:“桀犬吠堯。
”問: “如何是齧镞事?”師曰:“孟浪借辭論馬角。
” 上堂,大衆集定,師曰:“不是無言,各須英鑒。
”問:“大衆雲集,師意如何?”師曰:“景謝初寒,骨肉疏冷。
”問:“不修禅定,為甚麼成佛無疑?”師曰: “金雞專報曉,漆桶夜生光。
”問: “一念萬年時如何?”師曰:“拂石仙衣破。
”問:“洪鐘未摰時如何?” 師曰:“充塞大千無不韻,妙含幽緻豈能分。
”曰: “擊後如何?”師曰:“石壁山河無障礙,翳消開後好咨聞。
”問:“古今才分,請師密要。
”師曰:“截卻重舌。
” 問:“如何是大人相?”師曰:“赫赤窮漢。
”曰:“未審将何受用?”師曰:“攜籮挈杖。
”問:“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入市雙瞳瞽。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回銮兩曜新。
” 曰:“如何是賓中賓?”師曰: “攢眉坐白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磨砻三尺劍,待斬不平人。
”問:“如何是钁頭邊意?”師曰: “山前一片青。
”問:“如何是佛?”師曰:“杖林山下打筋鞭。
” 穎橋安禅師穎橋安禅師,﹝号鐵胡。
﹞與鐘司徒向火次,鐘忽問:“三界焚燒時如何出得?”師以香匙撥開火。
鐘拟議,師曰:“司徒!司徒!”鐘忽有省。
西院明禅師法嗣興陽歸靜禅師郢州興陽歸靜禅師,初參西院,便問:“拟問不問時如何?”院便打。
師良久,院曰:“若喚作棒,眉須堕落。
”師于言下大悟。
住後,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少室山前無異路。
” 南嶽下八世風穴沼禅師法嗣首山省念禅師汝州首山省念禅師,萊州狄氏子。
受業于本郡南禅寺,才具屍羅,遍遊叢席。
常密誦法華經,衆目為念法華也。
晚于風穴會中充知客。
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 “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将墜于地矣。
”師曰:“觀此一衆,豈無人邪?”穴曰:“聰敏者多,見性者少。
”師曰:“如某者如何?”穴曰: “吾雖望子之久,猶恐耽著此經,不能放下。
”師曰:“此亦可事,願聞其要。
” 穴遂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衆,乃曰:“正當恁麼時,且道說個甚麼? 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
且道說個甚麼?”師乃拂袖下去。
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侍者随後請益,曰:“念法華因甚不祇對和尚?”穴曰:“念法華會也。
” 次日,師與真園頭同上,問訊次,穴問真曰:“作麼生是世尊不說說?”真曰:“鹁鸠樹頭鳴。
”穴曰: “汝作許多癡福作麼?何不體究言句。
”又問師曰:“汝作麼生?”師曰: “動容揚古路,不堕悄然機。
”穴謂真曰: “汝何不看念法華下語。
”師受風穴印可之後,泯迹韬光,人莫知其所以。
因白兆楚和尚至汝州宣化,風穴令師往傳話。
才相見,提起坐具。
便問: “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
”師便喝。
兆曰: “我曾親近知識來,未嘗辄敢恁麼造次。
”師曰:“草賊大敗。
”兆曰: “來日若見風穴和尚,待一一舉似。
”師曰: “一任一任,不得忘卻。
”師乃先回,舉似風穴。
穴曰:“今日又被你收下一員草賊。
”師曰:“好手不張名。
”兆次日才到,相見便舉前話。
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贓捉敗。
”師于是名振四方,學者望風而靡。
開法首山,為第一世也。
入院上堂曰:“佛法付與國王大臣,有力檀越,令其佛法不斷絕,燈燈相續,至于今日。
大衆且道,續個甚麼?”良久曰:“須是迦葉師兄始得。
”時有僧問:“靈山一會,何異今朝?”師曰:“堕坑落塹。
”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瞎。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少室岩前親掌示。
”曰:“便請洪音和一聲。
”師曰:“如今也要大家知。
”問:“如何是徑截一路?”師曰:“或在山間,或在樹下。
”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五九盡日又逢春。
”曰:“畢竟事如何?” 師曰:“冬到寒食一百五。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言截斷千江口,萬仞峰前始得玄。
”問: “如何是首山境?”師曰:“一任衆人看。
”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吃棒得也未?”僧禮拜,師曰:“吃棒且待别時。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風吹日炙。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行履?”師曰:“牽犁拽杷。
”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師曰:“孤峰無宿客。
”曰:“未審意旨如何?”師曰:“不是守株人。
” 問:“如何是菩提路?”師曰: “此去襄縣五裡。
”曰:“向上事如何?”師曰:“往來不易。
”問:“諸聖說不到處,請師舉唱。
”師曰: “萬裡神光都一照,誰人敢并日輪齊。
”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甚麼邊事?”師曰:“汝試道看。
”僧便唱。
師曰:“瞎。
” 僧又喝,師曰:“這瞎漢祇麼亂喝作麼?”僧禮拜,師便打。
問:“和尚是大善知識,為甚麼卻首山?” 師曰:“不坐孤峰頂,常伴白雲閑。
”問:“四衆圍繞,師說何法?”師曰: “打草蛇驚。
”曰:“未審作麼生下手?”師曰:“适來幾合喪身失命。
”問:“二龍争珠,誰是得者?”師曰:“得者失。
”曰:“不得者又如何?” 師曰:“珠在甚麼處?”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低聲!低聲!”曰:“如何受持?” 師曰:“切不得污染。
”問:“世尊滅後,法付何人?”師曰:“好個問頭,無人答得。
”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 師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
”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 “聩人徒側耳。
”問: “古人道,見色便見心,諸法無形,将何所見?”師曰:“一家有事百家忙。
”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
”師曰: “五日後看取。
”問:“菩薩未成佛時如何?”師曰:“衆生。
”曰:“成佛後如何?”師曰:“衆生,衆生。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未審将甚麼對?”師曰:“瞥爾三千界。
”曰: “與麼則目視不勞也。
”師曰: “天恩未遇,後悔難追。
” 上堂:“第一句薦得,堪與祖佛為師。
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
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
”時有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大用不揚眉,棒下須見血。
”曰: “慈悲何在?”師曰:“送出三門外。
” 問:“如何是第二句?”師曰:“不打恁麼驢漢。
”曰:“将接何人?”師曰:“如斯争奈何!”問: “如何是第三句?”師曰:“解問無人答。
”曰:“即今祇對者是誰?”師曰:“莫使外人知。
”曰:“和尚是第幾句薦得?” 師曰:“月落三更穿市過。
”問:“維摩默然,文殊贊善,未審此意如何?”師曰:“當時聽衆必不如是。
”曰: “既不如是,維摩默然,又且如何?”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乃曰:“若論此事實,不挂一個元字腳。
” 便下座。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鎮州蘿蔔重三斤。
”問:“如何是玄中的?”師曰:“有言須道卻。
” 曰:“此意如何?”師曰:“無言鬼也瞋。
”問:“如何是衲僧眼?”師曰:“此問不當。
”曰:“當後如何?” 師曰:“堪作甚麼?”問:“如何得離衆緣去?”師曰:“千年一遇。
”曰: “不離時如何?”師曰:“立在衆人前。
”問:“如何是大安樂底人?”師曰:“不見有一法。
”曰:“将何為人?” 師曰:“謝阇黎領話。
”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亂走作麼?”問:“如何是首山?”師曰: “東山高,西山低。
”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 “恰遇棒不在。
”問:“如何是道?”師曰:“爐中有火無心撥,處處縱橫任意遊。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坐看煙霞秀,不與白雲齊。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路逢穿耳客。
”曰:“發後如何?”師曰: “不用更遲疑。
”問:“無弦一曲,請師音韻。
”師良久,曰:“還聞麼?” 曰:“不聞。
”師曰:“何不高聲問著。
”問: “學人久處沈迷,請師一接。
”師曰:“老僧無這閑工夫。
”曰:“和尚豈無方便?”師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 問:“如何是離凡聖底句?”師曰:“嵩山安和尚。
”曰:“莫便是和尚極則處否?”師曰:“南嶽讓禅師。
”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師曰:“阇黎到此多少時也?”曰: “已經冬夏。
”師曰:“莫錯舉似人。
”問: “有一人蕩盡來時,師還接否?”師曰:“蕩盡即置,那一人是誰?”曰: “風高月冷。
”師曰: “僧堂内幾人坐卧?”僧無對。
師曰:“賺殺老僧!”問:“如何是梵音相?”師曰:“驢鳴狗吠。
”乃曰: “要得親切,第一莫将問來問。
還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汝若将問來問,老僧在汝腳底。
汝若拟議,即沒交涉。
” 時有僧出禮拜,師便打。
僧便問:“挂錫幽岩時如何?”師曰:“錯。
”僧曰:“錯。
”師又打。
問:“如何是佛?”師曰: “新婦騎驢何家牽?”曰:“未審此語甚麼句中收?”師曰:“三玄收不得,四句豈能該!”曰:“此意如何?” 師曰:“天長地久,日月齊明。
”問:“曹溪一句,天下人聞。
未審和尚一句,甚麼人得聞?”師曰: “不出三門外。
”曰:“為甚麼不出三門外?”師曰:“舉似天下人。
”問:“如何是和尚不欺人底眼?”師曰:“看看冬到來。
”曰:“究竟如何?”師曰:“即便春風至。
”問:“遠聞和尚無絲可挂,及至到來,為甚麼有山可守?” 師曰:“道甚麼!”僧便喝,師亦喝。
僧禮拜,師曰:“放汝三十棒。
” 次住廣教及寶應,三處法席,海衆常臻。
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時,上堂說偈曰: “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緣且遣日。
今年記卻來年事,來年記著今朝日。
”至四年,月日無爽前記。
上堂辭衆,仍說偈曰: “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非情共一真。
明暗盡時俱不照,日輪午後示全身。
” 言訖,安坐而逝。
茶毗收舍利建塔。
廣慧真禅師汝州廣慧真禅師,嘗在風穴作園頭。
穴問曰:“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 “常在阛阓中,要且無人識。
”穴曰:“汝徹也。
”師禮拜,出世。
開堂日,僧問:“如何是廣慧境?”師曰: “小寺前,資慶後。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鍁爬钁子。
” 長興滿禅師鳳翔府長興院滿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道場?”師曰:“行便踏著。
”曰:“踏著後如何?”師曰: “冰消瓦解。
”曰:“為甚如此?”師曰:“城内君子,郭外小兒。
”問: “大用現前時如何?”師曰:“鬧市裡輥。
”潭州靈泉和尚潭州靈泉院和尚,僧問:“如何是和尚活計?”師曰:“一物也無。
”曰:“未審日用何物?”師便喝。
僧禮拜,師便打。
問:“先師道:“金沙灘上馬郎婦。
”意旨如何?”師曰: “上東門外人無數。
”曰:“便恁麼會時如何?”師曰:“天津橋上往來多。
” 南嶽下九世首山念禅師法嗣汾陽善昭禅師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師,太原俞氏子。
剃發受具,杖策遊方。
所至少留,随機叩發,曆參知識七十一員。
後到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龍袖拂開全體現。
”曰:“師意如何?”山曰: “象王行處絕狐蹤。
”師于言下大悟,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有問者曰: “見何道理,便爾自肯?”師曰:“正是我放身命處。
”後遊衡湘及襄沔間,每為郡守以名刹力緻。
前後八請,堅卧不答。
洎首山殁,西河道俗遣僧契聰迎請住持。
師閉關高枕,聰排闼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谶,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起,握聰手曰:“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住後上堂,謂衆曰:“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咬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汾陽人?若見汾陽人者,堪與祖佛為師。
不見汾陽人,盡是立地死漢。
如今還有人入得麼?快須入取,免得孤負平生。
不是龍門客,切忌遭點額。
那個是龍門客,一齊點下。
”舉起拄杖曰:“速退!速退!珍重。
”上堂:“先聖雲,一句語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
阿那個是三玄三要底句?快會取好。
各自思量,還得穩當也未? 古德已前行腳,聞一個因緣,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卧不安,火急決擇,莫将為小事。
所以大覺老人,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想計他從上來行腳,不為遊山玩水,看州府奢華,片衣口食,皆為聖心未通。
所以驅馳行腳,決擇深奧,傳唱敷揚。
博問先知,親近高德。
蓋為續佛心燈,紹隆祖代。
興崇聖種,接引後機。
自利利他,不忘先迹。
如今還有商量者麼? 有即出來,大家商量。
”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師曰:“汝是行腳僧。
”曰:“如何是辨衲僧底句?”師曰: “西方日出外。
”曰:“如何是正令行底句?”師曰:“千裡持來呈舊面。
” 曰:“如何是立乾坤底句?”師曰: “北俱盧洲長粳米,食者無貪亦無瞋。
”乃曰:“将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才見你出來,驗得了也。
”問: “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嘉州打大像。
”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陝府灌鐵牛。
”曰: “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西河弄師子。
”乃曰:“若人會得此三句,已辨三玄。
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閑。
與大衆頌出: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
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
” 師為并汾苦寒,乃罷夜參。
有異比丘振錫而至,謂師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 言訖而去。
師密記以偈曰:“胡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
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
”上堂: “凡一句語須具三玄門,每一玄門須具三要。
有照有用,或先照後用,或先用後照,或照用同時,或照用不同時。
先照後用。
且要共你商量。
先用後照,你也須是個人始得。
照用同時,你作麼生當抵? 照用不同時,你又作麼生湊泊?”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曰:“掘地覓天。
”曰:“何得如此!”師曰:“不識幽玄。
”問: “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合掌庵前問世尊。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對面無俦侶。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鐘。
”上堂:“汾陽有三訣,衲僧難辨别。
更拟問如何,拄杖蓦頭揳。
”時有僧問:“如何是三訣?”師便打,僧禮拜。
師曰:“為汝一時頌出: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诠,雲綻青天月。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卻眼中楔。
第三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镔鐵。
”複曰:“還有人會麼? 會底出來通個消息。
要知遠近,莫祇恁麼記言記語,以當平生,有甚麼利益! 不用久立,珍重!”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青娟扇子足風涼。
”問:“布鼓當軒挂,誰是知音者?”師曰: “停鉏傾麥飯,卧草不擡頭。
”問:“如何是道場?”師曰:“下腳不得。
”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徹骨徹髓。
”曰:“此意如何?”師曰:“遍天遍地。
”問:“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未審不見個甚麼過?” 師曰:“雪埋夜月深三尺,陸地行舟萬裡程。
”曰:“和尚是何心行?”師曰:“卻是你心行。
”問: “大悲千手眼,如何是正眼?”師曰:“瞎。
”曰:“恁麼則一條拄杖兩人舁。
”師曰:“三家村裡唱巴歌。
”曰: “恁麼則和尚同在裡顯。
”師曰:“謝汝殷勤。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三玄開正道,一句破邪宗。
”曰: “如何是和尚活計。
”師曰:“尋常不掌握,供養五湖僧。
”曰:“未審吃個甚麼?”師曰: “天酥陀飯非珍馔,一味良羹飽即休。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新神更著師婆賽。
”曰:“見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