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師曰:“我不重。
”曰:“不重後如何?”師曰: “火裡蝍蟟飛上天。
” 大林僧遁禅師廬山大林寺僧遁禅師,初住圓通。
有僧舉:“僧問玄沙:“向上宗乘,此間如何言論?”沙曰: “少人聽”未審玄沙意旨如何?”師曰:“待汝移卻石耳峰,我即向汝道。
” ﹝歸宗柔别雲:“且低聲。
” ﹞仁王緣勝禅師池州仁王院緣勝禅師,僧問:“農家擊壤時如何?”師曰: “僧家自有本分事。
”曰:“不問僧家本分事,農家擊壤時如何?”師曰:“話頭何在?”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國師法嗣永明延壽禅師杭州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禅師,餘杭王氏子。
總角之歲,歸心佛乘。
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誦之,感群羊跪聽。
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将,屬翠岩參禅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
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遂禮翠岩為師,執勞供衆,都忘身宰。
衣不缯纩,食無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尋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習定,有鳥類斥鷃,巢于衣中。
暨谒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
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
”初住雪窦,上堂: “雪窦這裡,迅瀑千尋,不停纖粟。
奇岩萬仞,無立足處。
汝等諸人,向甚麼處進步?”僧問: “雪窦一徑,如何履踐?”師曰:“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冰。
”師有偈曰: “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境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禅僧。
”忠懿王請開山靈隐新寺,明年遷永明大道場,衆盈二千。
僧問: “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
”曰:“謝師指示。
”師曰: “且喜沒交涉。
”僧禮拜,師曰:“聽取一偈: 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為甚麼不會永明家風?”師曰: “不會處會取。
”曰:“不會處如何會?”師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
”問:“成佛成祖,亦出不得。
六道輪回,亦出不得。
未審出甚麼處不得?”師曰:“出汝問處不得。
”問: “教中道,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
”曰:“如何受持?”師曰:“若欲受持者,應須著眼聽。
” 問:“如何是大圓鏡?”師曰:“破砂盆。
”師居永明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
開寶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約萬餘人。
常與七衆授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筭。
六時散華行道,餘力念法華經,計萬三千部。
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播于海外,高麗國王覽師言教,遣使赍書,叙弟子之禮。
奉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珠、金澡罐等。
彼國僧三十六人,皆承印記,前後歸本國,各化一方。
開寶八年十二月示疾。
越二日焚香告衆,跏趺而寂。
塔于大慈山。
長壽朋彥禅師蘇州長壽院朋彥廣法禅師,永嘉秦氏子。
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四棱塌地。
”問: “如何是絕絲毫底法?”師曰:“山河大地。
”曰:“恁麼則即相而無相也。
”師曰:“也是狂言。
”問:“如何是徑直之言?”師曰:“千迂萬曲。
”曰:“恁麼則無不總是也。
”師曰:“是何言欤?” 問:“如何是道?”師曰:“跋涉不易。
”大甯可弘禅師溫州大甯院可弘禅師,僧問:“如何是正真一路?”師曰: “七颠八倒。
”曰:“恁麼則法門無别去也。
” 師曰:“我知汝錯會去。
”問:“皎皎地無一絲頭時如何?”師曰:“話頭已堕。
”曰:“乞師指示。
”師曰:“适來亦不虛設。
”問:“向上宗乘,請師舉揚。
”師曰:“汝問太遲生!” 曰:“恁麼則不仙陀去也。
”師曰:“深知汝恁麼去。
” 五雲志逢禅師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禅師,餘杭人也。
生惡葷血,膚體香潔。
幼歲出家,于臨安東山朗瞻院,依年受具,通貫三學,了達性相。
嘗夢升須彌山,睹三佛列坐。
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
唯不識第三尊,但仰視而已。
釋尊謂之曰:“此是補彌勒處師子月佛。
”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
天福中,遊方抵天台雲居,參國師,賓主緣契,頓發玄秘。
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
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
”師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 唯一小過耳。
”師曰:“何也。
”曰:“凡折缽水,亦施主物。
師每傾棄,非所宜也。
”言訖而隐,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積久因緻脾疾,十載方愈。
﹝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并宜鳴指,默念咒,發施心而傾棄之。
﹞吳越國王向師道風,召賜紫衣,署普覺禅師,命住臨安功臣院。
上堂: “諸上座舍一知識,參一知識,盡學善财南遊之式樣,且問上座,祇如善财禮辭文殊,拟登妙峰谒德雲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雲卻于别峰相見。
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别理。
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諸上座即今蔟著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此處是妙峰,是别峰?脫或從此省去,可謂不孤負老僧。
亦常見德雲比丘,未嘗刹那相舍離,還信得及麼?”僧問:“叢林舉唱曲為今時,如何是功臣的的意?”師曰:“見麼?”曰:“恁麼則大衆鹹欣也。
”師曰:“将謂師子兒。
”問:“佛佛授手,祖祖傳心。
未審和尚傳個甚麼?”師曰:“汝承當得麼?”曰: “學人承當不得,還别有人承當得否?”師曰:“大衆笑汝。
”問:“如何是如來藏?”師曰:“恰問著。
”問: “如何是諸佛機?”師曰:“道是得麼。
”上堂,良久曰:“大衆看看。
” 便下座。
上堂: “古德為法行腳,不憚勤勞。
如雲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盤桓往返,尚求個入路不得。
看汝近世參學人,才跨門來,便要老僧接引,指示說禅。
且汝欲造玄極之道,豈同等閑?而況此事亦有時節,躁求焉得?汝等要知悟時麼? 如今各且下去,堂中靜坐,直待仰家峰點頭,老僧即為汝說。
”時有僧出,曰:“仰家峰點頭也,請師說。
” 師曰:“大衆且道,此僧會老僧語,不會老僧語?”僧禮拜,師曰:“今日偶然失鑒。
”有人問僧: “無為無事人,為甚麼卻有金鎖難?”僧無對。
師代雲:“祇為無為無事。
”僧問: “教中道,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向二鐵圍山,意旨如何?”師曰: “甚麼處是二鐵圍山?”僧無語。
師曰:“還會麼? 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見,吾與烹茶兩瓯,且道賞伊罰伊,同教意不同教意?”開寶四年,大将淩超于五雲山創院,奉師為終老之所。
師每攜大扇乞錢,買肉飼虎。
虎每迎之,載以還山。
雍熙二年示寂,塔于本院。
報恩法端禅師杭州報恩法端慧月禅師,上堂:“數夜與諸上座東語西話,猶未盡其源。
今日與諸上座大開方便。
一時說卻,還願樂也無?久立,珍重!”僧問:“學人恁麼上來,請師接。
” 師曰:“不接。
”曰: “為甚麼不接?”師曰:“為汝太靈利。
” 報恩紹安禅師杭州報恩紹安通辯明達禅師,上堂,僧問:“大衆側聆,請師不吝。
”師曰:“奇怪。
”曰: “恁麼則今日得遇于師也。
”師曰:“是何言欤!”乃曰:“一句染神,萬劫不朽。
今日為諸人舉一句子。
”良久曰: “分明記取。
”便下座。
上堂:“幸有樓台匝地,常提祖印,不妨諸上座參取。
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切處見成。
”曰:“恁麼則亘古亘今也。
”師曰:“莫閑言語。
” 廣平守威禅師福州廣平院守威宗一禅師,本州人也。
參天台國師得旨,乃付衣法。
時有僧問: “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何今日付于師?”師提起曰:“有人敢道天台得麼?” 上堂:“達磨大師雲: “吾法三千年後,不移絲發。
”山僧今日不移達磨絲發。
先達之者,共相證明。
若未達者,不移絲發。
”僧問:“洪鐘韻絕,大衆臨筵,祖意西來,請師提唱。
”師曰:“洪鐘韻絕,大衆臨筵。
”問:“古人雲,任汝千聖見,我有天真佛。
如何是天真佛?”師曰:“千聖是弟。
”問:“如何是廣平家風?”師曰: “誰不受用?”上堂: “不用開經作梵,不用展鈔牒科,還有理論處也無?設有理論處,亦是方便之談。
宗乘事合作麼生?”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未曾有人答得。
”曰:“請師方便。
”師曰:“何不更問?” 報恩永安禅師杭州報恩永安禅師,溫州翁氏子。
幼依本郡彙征大師出家。
後唐天成中随本師入國,忠懿王命征為僧正。
師尤不喜俗務,拟潛往閩川投訪禅會,屬路歧艱阻,遂回天台山結茅。
尋遇韶國師開示,頓悟本心,乃辭出山。
征聞于王,王命住越州清泰,次召居上寺,署正覺空慧禅師。
上堂: “十方諸佛,一時雲集,與諸上座證明,諸上座與佛一時證明,還信麼?切忌蔔度。
”僧問:“四衆雲臻,如何舉唱?”師曰: “若到諸方,切莫錯舉。
”曰:“非但學人,大衆有賴。
”師曰:“禮拜著。
”問:“五乘三藏,委者頗多。
祖意西來,乞師指示。
”師曰:“五乘三藏。
”曰:“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曰:“汝卻靈利。
”問:“如何大作佛事?” 師曰:“嫌甚麼!”曰:“恁麼則親承摩頂去也。
”師曰:“何處見世尊?”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過這邊立。
”僧才移步,師召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聽取一偈:汝問西來意,且過這邊立。
昨夜三更時,雨打虛空濕。
電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
”開寶七年示疾,告衆言别,時有僧問: “昔日如來正法眼,迦葉親傳,未審和尚玄風,百年後如何體會?”師曰: “汝甚麼處見迦葉來。
”曰:“恁麼則信受奉行,不忘斯旨去也。
”師曰:“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言訖跏趺而寂。
阇維舌根不壞,柔軟如紅蓮華,藏于普賢道場。
光聖師護禅師廣州光聖院師護禅師,閩人也。
自天台得法,化行嶺表。
國主劉氏創大伽藍,請師居焉,署大義禅師。
僧問:“昔日梵王請佛,今日國主臨筵,祖意西來,如何舉唱?”師曰: “不要西來,山僧已舉唱了也。
”曰:“豈無方便?”師曰:“适來豈不是方便?”問:“學人乍入叢林,西來妙訣,乞師指示。
”師曰: “汝未入叢林,我已示汝了也。
”曰:“如何領會?”師曰:“不要領會。
” 奉先清昱禅師杭州奉先寺清昱禅師,永嘉人也。
忠懿王召入問道,創奉先居之,署圓通妙覺禅師。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高聲舉似大衆。
”紫凝智勤禅師台州紫凝普聞寺智勤禅師,僧問:“如何是空手把鉏頭?”師曰:“但恁麼谛信。
”曰:“如何是步行騎水牛?”師曰:“汝自何來?”有偈示衆曰:“今年五十五,腳未蹋寸土。
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 太平興國四年,有旨試僧經業。
山門老宿,各寫法名,唯師不閑書劄。
時通判李憲問:“世尊還解書也無?”師曰: “天下人知。
”淳化初,不疾,命侍僧開浴,浴訖垂誡徒衆,安坐而逝。
塔于本山。
三年後,門人遷塔發龛,睹師容儀俨若,髭發仍長,遂迎入新塔。
雁蕩願齊禅師溫州雁蕩山願齊禅師,錢塘江氏子。
上堂,僧問:“夜月舒光,為甚麼碧潭無影?”師曰:“作家弄影漢。
”其僧從東過西立,師曰:“不唯弄影,兼乃怖頭。
” 普門希辯禅師杭州普門寺希辯禅師,蘇州人也。
忠懿王命主越州清泰,署慧智,後遷上寺。
上堂: “山僧素乏知見,複寡聞持,頃雖侍立于國師,不蒙一句開示,以緻今日與諸仁者聚會,更無一法可助發,何況能為諸仁者區别缁素,商量古今?還怪得山僧麼?若有怪者,且道此人具眼不具眼? 有賓主義,無賓主義?晚學初機,必須審細。
”僧問:“如何是普門示現神通事?”師曰:“恁麼則阇黎怪老僧去也。
”曰:“不怪時如何?”師曰:“汝且下堂裡思惟去。
” 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王入觐,師随寶塔至,見于滋福殿,賜紫衣,号慧明禅師。
端拱中乞還故裡,诏從之,賜禦制詩。
忠懿王施金于常熟本山院,創磚浮圖七級,高二百尺。
功既就,至道三年八月示寂,塔于院之西北隅。
光慶遇安禅師杭州光慶寺遇安禅師,錢塘沈氏子。
上堂,僧問:“無價寶珠,請師分付。
”師曰:“善能吐露。
”曰: “恁麼則人人具足去也。
”師曰:“珠在甚麼處?”僧禮拜。
師曰:“也是虛言。
”問: “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師曰:“深委此問。
”曰:“如何是賓?”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曰:“賓主道合時如何?” 師曰:“其令不行。
”問:“心月孤圓,光吞萬象。
如何是吞萬象底光?” 師曰:“大衆總見汝恁麼問。
”曰: “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曰:“鹭倚雪巢猶可辨,光吞萬象事難明。
” 師曰:“謹退。
”問:“青山綠水,處處分明。
和尚家風,乞垂一句。
”師曰:“盡被汝道了也。
”曰:“未必如斯,請師答話。
”師曰:“不用閑言。
”又一僧方禮拜,師曰:“問答俱備。
”僧拟問,師乃叱之。
上堂: “欲識曹溪旨,雲飛前面山。
分明真實個,不用别追攀。
”僧問:“古德有言,井底紅塵生,山頭波浪起。
未審此意如何?”師曰:“若到諸方,但恁麼問。
”曰:“和尚意旨如何?” 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乃曰: “古今相承,皆雲塵生井底,浪起山頭。
結子空花,生兒石女。
且作麼生會? 莫是和聲送事,就物呈心,句裡藏鋒,聲前全露麼?莫是有名無體,異唱玄譚麼?上座自會即得,古人意旨即不然。
既恁麼會不得,合作麼生會?上座欲得會麼?但看泥牛行處,陽焰翻波,木馬嘶時,空花墜影。
聖凡如此,道理分明。
何須久立? 珍重!” 般若友蟾禅師台州般若寺友蟾禅師,錢塘人也。
初住雲居普賢,忠懿王署慈悟禅師,遷止上寺,衆盈五百。
僧問:“鼓聲才罷,大衆雲臻。
向上宗乘,請師舉唱。
”師曰:“虧汝甚麼?”曰:“恁麼則人人盡沾恩去也。
” 師曰:“莫亂道。
” 智者全肯禅師婺州智者寺全肯禅師,初參國師,國師問:“汝名甚麼?”師曰:“全肯。
”國師曰:“肯個甚麼?” 師于言下有省,乃禮拜。
住後,僧問:“有人不肯,還甘也無?”師曰:“若人問我,即向伊道。
” 玉泉義隆禅師福州玉泉義隆禅師,上堂:“山河大地,盡在諸人眼睛裡。
因甚麼說會與不會?”時有僧問: “山河大地眼睛裡,師今欲更指歸誰?”師曰:“祇為上座去處分明。
”曰: “若不上來伸此問,焉知方便不虛施?” 師曰:“依俙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
” 龍冊曉榮禅師杭州龍冊寺曉榮禅師,溫州鄧氏子。
僧問:“祖祖相傳,未審和尚傳阿誰?”師曰:“汝還識得祖也未?”僧慧文問:“如何是真實沙門?”師曰:“汝是慧文。
”問:“如何是般若大神珠?”師曰: “般若大神珠,分形萬億軀。
塵塵彰妙體,刹刹盡毗盧。
”問:“如何是日用事?”師曰:“一念周沙界,日用萬般通。
湛然常寂滅,常展自家風。
”小參次,僧問:“向上事即不問,如何是妙善台中的的意?”師曰: “若到諸方,分明舉似。
”曰:“恁麼則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
”師乃叱之。
功臣慶蕭禅師杭州功臣慶蕭禅師,僧問:“如何是功臣家風?”師曰:“明暗色空。
”曰:“恁麼則諸法無生去也。
” 師曰:“汝喚甚麼作諸法?”僧禮拜。
師曰:“聽取一偈:功臣家風,明暗色空。
法法非異,心心自通。
恁麼會得,諸佛真宗。
” 稱心敬琎禅師越州稱心敬琎禅師,僧問:“結束囊裝,請師分付。
”師曰:“莫諱卻。
”曰:“甚麼處孤負和尚?”師曰:“卻是汝孤負我。
”嚴峰師術禅師福州嚴峰師術禅師,開堂升座,極樂和尚問曰:“大衆颙望,請震法雷。
”師曰:“大衆還會麼?還辨得麼?今日不異靈山,乃至諸佛國土,天上人間,總皆如是。
亘古亘今,常無變異。
作麼生會無變異底道理?若會得,所以道: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
”僧問: “靈山一會,迦葉親聞,嚴峰一會,誰是聞者?”師曰:“問者不弱。
”問: “如何是文殊?”師曰:“來處甚分明。
” 華嚴慧達禅師潞府華嚴慧達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
”問:“如何是華嚴境?”師曰: “滿目無形影。
” 清泰道圓禅師越州清泰院道圓禅師,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今日遷化嶺中。
”上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可向汝道庭前柏樹子。
”九曲慶祥禅師杭州九曲觀音院慶祥禅師,餘杭人也。
辯才冠衆,多聞強記。
時天台門下,推為傑出。
僧問: “湛湛圓明,請師一決。
”師曰:“十裡平湖,一輪秋月。
”問:“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師曰:“以此為津梁。
”曰:“如何是此?”師曰:“築著汝鼻孔。
”問:“無根樹子向甚麼處栽?” 師曰:“汝甚處得來。
” 開化行明禅師杭州開化寺行明傳法禅師,本州于氏子。
禮雪窦智覺禅師為師,及智覺遷永明,遂入天台國師之室,蒙授記。
複歸永明,翊贊乃師,海衆傾仰。
忠懿王建六和寺,﹝本朝賜開化額。
﹞延請住持,聚徒說法。
僧問:“如何是開化門中流出方便?”師曰:“日日潮音兩度聞。
”問:“如何是無盡燈?”師曰:“謝阇黎照燭。
” 開善義圓禅師越州漁浦開善寺義圓禅師,僧問:“一年去,一年來。
方便門中請師開。
”師曰:“分明記取。
”曰:“恁麼則昔時師子吼,今日象王回也。
”師曰:“且喜沒交涉。
”瑞鹿遇安禅師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師,福州人也。
得法于天台,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槃。
”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槃。
”于此有省。
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
”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
”時謂之安楞嚴。
至道元年春,将示寂,有嗣子蘊仁侍立,師乃說偈示之:“不是嶺頭攜得事,豈從雞足付将來。
自古聖賢皆若此,非吾今日為君裁。
” 付囑已,澡身易衣,安坐,令舁棺至室。
良久,自入棺。
經三日,門人啟棺,睹師右脅吉祥而卧,四衆哀恸。
師乃再起,升堂說法,诃責垂誡:“此度更啟吾棺者,非吾之子。
”言訖,複入棺長往。
龍華慧居禅師杭州龍華寺慧居禅師,閩人也。
自天台領旨,忠懿王命住上寺,開堂示衆曰: “從上宗乘,到這裡如何舉唱?祇如釋迦如來說一代時教,如瓶注水。
古德尚雲,猶如夢事寱語一般。
且道據甚麼道理便恁麼道?還會麼?大施門開,何曾雍塞?生凡育聖,不漏纖塵。
言凡則全凡,舉聖則全聖。
凡聖不相待,個個獨稱尊。
所以道:山河大地,長時說法,長時放光,地水火風,一一如是。
”時有僧出禮拜,師曰: “好個問頭,如法問著。
”僧拟進前,師曰:“又沒交涉也。
”問:“諸佛出世,放光動地。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 師曰:“話頭自破。
”上堂:“龍華這裡,也祇是拈柴擇菜。
上來下去,晨朝一粥,齋時一飯,睡後吃茶。
但恁麼參取。
珍重!”問:“學人未明自己,如何辨得淺深?”師曰:“識取自己眼。
”曰:“如何是自己眼?” 師曰:“向汝道甚麼?” 齊雲遇臻禅師楘州齊雲山遇臻禅師,越州楊氏子。
僧問:“如何是無縫塔?” 師曰:“五六尺。
”其僧禮拜。
師曰: “塔倒也!”問:“圓明了知,為甚麼不因心念?”師曰:“圓明了知。
” 曰:“何異心念。
”師曰: “汝喚甚麼作心念?”秋夕閑坐,偶成頌曰:“秋庭肅肅風颾颾,寒星列空蟾魄高。
搘頤靜坐神不勞,鳥窠無端吹布毛。
” 瑞鹿本先禅師溫州瑞鹿寺本先禅師,本州鄭氏子。
參天台國師,導以“非風幡動,仁者心動”之語,師即悟解。
爾後示徒曰:“吾初學天台法門,語下便薦。
然千日之内,四儀之中,似物礙膺,如仇同所。
千日之後,一日之中,物不礙膺,仇不同所,當下安樂,頓覺前咎。
”乃述頌三首。
一、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曰: “非風幡動唯心動,自古相傳直至今。
今後水雲人欲曉,祖師直是好知音。
” 二、見色便見心,曰: “若是見色便見心,人來問著方難答。
更求道理說多般,孤負平生三事衲。
” 三、明自己,曰:“曠大劫來祇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麼形,作麼形兮無不是。
” 師自爾足不曆城邑,手不度财貨,不設卧具,不衣繭絲。
日唯一食,終日宴坐。
申旦誨誘,踰三十載,其志彌厲。
上堂: “你諸人還見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麼?若道見,則心外有法。
若道不見,争柰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現在摐然地,還會恁麼告示麼? 若會,不妨靈利。
無事莫立。
”上堂: “大凡參學未必學,問話是參學未必學,揀話是參學未必學,代語是參學未必學,别語是參學未必學,撚破經論中奇特言語是參學,未必撚破祖師奇特言語是參學,若于如是等參學,任你七通八達,于佛法中傥無見處,喚作乾慧之徒。
豈不聞古德道: 聰明不敵生死,乾慧豈免苦輪?諸人若也參學,應須真實參學始得。
行時行時參取,立時立時參取,坐時坐時參取,眠時眠時參取,語時語時參取,默時默時參取,一切作務時,一切作務時參取。
既向如是等時參,且道參個甚人?參個甚麼語?到這裡,須自有個明白處始得。
若不如是,喚作造次之流,則無究了之旨。
” 上堂:“幽林鳥叫,碧澗魚跳。
雲片展張,瀑聲鳴咽。
你等還知得如是多景象,示你等個入處麼? 若也知得,不妨參取好!”上堂:“天台教中說文殊、觀音、普賢三門。
文殊門者一切色,觀音門者一切聲,普賢門者不動步而到。
我道文殊門者不是一切色,觀音門者不是一切聲,普賢門者是個甚麼?莫道别卻天台教說話,無事且退。
”上堂,舉僧問長沙:“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沙曰: “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僧曰:“學人不會。
”沙曰:“要騎便騎,要下即下。
”師曰: “若是求出三界修行底人,聞這個言語,不妨狐疑,不妨驚怛。
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或有會雲,千變萬化,不出真常。
或有會雲,須會異類中行,始會得這個言語。
或有會雲,東家是南泉,西家是南泉。
或有會雲,東家郎君子,西家郎君子。
或有會雲,東家是甚麼,西家是甚麼。
或有會雲,便作驢叫,又作馬嘶。
或有會雲,喚甚麼作東家驢,喚甚麼作西家馬?或有會雲,既問遷化,答在問處。
或有會雲,作露柱處去也。
或有會雲,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虧南泉甚處。
如是諸家會也,總于佛法有安樂處。
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學人不會。
要騎便騎,要下即下,這個話不消得多道理而會,若見法界性去。
也沒多事,珍重!” 上堂:“鑒中形影,唯憑鑒光顯現。
你等諸人所作一切事,且道唯憑個甚麼顯現?還知得麼? 若也知得,于參學中千足萬足。
無事,莫立。
”上堂:“你等諸人,夜間眠熟不知一切,既不知一切,且問你等那時有本來性,無本來性?若道那時有本來性,又不知一切,與死無異。
若道那時無本來性,睡眠忽省,覺知如故。
還會麼?不知一切與死無異,睡眠忽省覺知如故,如是等時,是個甚麼? 若也不會,各體究取。
無事、莫立。
”上堂:“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如何言語,好個入底門戶。
且問你等諸人,眼見一切色,耳聞一切聲,鼻嗅一切香,舌了一切味,身觸一切耎滑,意分别一切諸法,祇如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為複唯是你等心,為複非是你等心。
若道唯是你等心,何不與你等身都作一塊了休,為甚麼所對之物,卻在你等眼耳鼻舌身意外?你等若道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非是你等心,又争奈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言語留在世間,何人不舉著?你等見這個說話還會麼?若也不會,大家用心商量教會去。
幸在其中,莫令厭學。
無事且退。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謂上足如晝曰:“可造石龛,仲秋望日,吾将順化。
” 晝禀命即成,及期,遠近士庶奔趨瞻仰。
是日參問如堂。
至午坐方丈,手結寶印,謂晝曰: “古人雲,騎虎頭,打虎尾。
中央事,作麼生?”晝曰:“也祇是如晝。
” 師曰:“你問我。
”曰:“不重後如何?”師曰: “火裡蝍蟟飛上天。
” 大林僧遁禅師廬山大林寺僧遁禅師,初住圓通。
有僧舉:“僧問玄沙:“向上宗乘,此間如何言論?”沙曰: “少人聽”未審玄沙意旨如何?”師曰:“待汝移卻石耳峰,我即向汝道。
” ﹝歸宗柔别雲:“且低聲。
” ﹞仁王緣勝禅師池州仁王院緣勝禅師,僧問:“農家擊壤時如何?”師曰: “僧家自有本分事。
”曰:“不問僧家本分事,農家擊壤時如何?”師曰:“話頭何在?”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國師法嗣永明延壽禅師杭州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禅師,餘杭王氏子。
總角之歲,歸心佛乘。
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誦之,感群羊跪聽。
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将,屬翠岩參禅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
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遂禮翠岩為師,執勞供衆,都忘身宰。
衣不缯纩,食無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尋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習定,有鳥類斥鷃,巢于衣中。
暨谒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
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
”初住雪窦,上堂: “雪窦這裡,迅瀑千尋,不停纖粟。
奇岩萬仞,無立足處。
汝等諸人,向甚麼處進步?”僧問: “雪窦一徑,如何履踐?”師曰:“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冰。
”師有偈曰: “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境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禅僧。
”忠懿王請開山靈隐新寺,明年遷永明大道場,衆盈二千。
僧問: “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
”曰:“謝師指示。
”師曰: “且喜沒交涉。
”僧禮拜,師曰:“聽取一偈: 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為甚麼不會永明家風?”師曰: “不會處會取。
”曰:“不會處如何會?”師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
”問:“成佛成祖,亦出不得。
六道輪回,亦出不得。
未審出甚麼處不得?”師曰:“出汝問處不得。
”問: “教中道,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
”曰:“如何受持?”師曰:“若欲受持者,應須著眼聽。
” 問:“如何是大圓鏡?”師曰:“破砂盆。
”師居永明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
開寶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約萬餘人。
常與七衆授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筭。
六時散華行道,餘力念法華經,計萬三千部。
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播于海外,高麗國王覽師言教,遣使赍書,叙弟子之禮。
奉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珠、金澡罐等。
彼國僧三十六人,皆承印記,前後歸本國,各化一方。
開寶八年十二月示疾。
越二日焚香告衆,跏趺而寂。
塔于大慈山。
長壽朋彥禅師蘇州長壽院朋彥廣法禅師,永嘉秦氏子。
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四棱塌地。
”問: “如何是絕絲毫底法?”師曰:“山河大地。
”曰:“恁麼則即相而無相也。
”師曰:“也是狂言。
”問:“如何是徑直之言?”師曰:“千迂萬曲。
”曰:“恁麼則無不總是也。
”師曰:“是何言欤?” 問:“如何是道?”師曰:“跋涉不易。
”大甯可弘禅師溫州大甯院可弘禅師,僧問:“如何是正真一路?”師曰: “七颠八倒。
”曰:“恁麼則法門無别去也。
” 師曰:“我知汝錯會去。
”問:“皎皎地無一絲頭時如何?”師曰:“話頭已堕。
”曰:“乞師指示。
”師曰:“适來亦不虛設。
”問:“向上宗乘,請師舉揚。
”師曰:“汝問太遲生!” 曰:“恁麼則不仙陀去也。
”師曰:“深知汝恁麼去。
” 五雲志逢禅師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禅師,餘杭人也。
生惡葷血,膚體香潔。
幼歲出家,于臨安東山朗瞻院,依年受具,通貫三學,了達性相。
嘗夢升須彌山,睹三佛列坐。
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
唯不識第三尊,但仰視而已。
釋尊謂之曰:“此是補彌勒處師子月佛。
”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
天福中,遊方抵天台雲居,參國師,賓主緣契,頓發玄秘。
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
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
”師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 唯一小過耳。
”師曰:“何也。
”曰:“凡折缽水,亦施主物。
師每傾棄,非所宜也。
”言訖而隐,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積久因緻脾疾,十載方愈。
﹝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并宜鳴指,默念咒,發施心而傾棄之。
﹞吳越國王向師道風,召賜紫衣,署普覺禅師,命住臨安功臣院。
上堂: “諸上座舍一知識,參一知識,盡學善财南遊之式樣,且問上座,祇如善财禮辭文殊,拟登妙峰谒德雲比丘,及到彼所,何以德雲卻于别峰相見。
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别理。
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諸上座即今蔟著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此處是妙峰,是别峰?脫或從此省去,可謂不孤負老僧。
亦常見德雲比丘,未嘗刹那相舍離,還信得及麼?”僧問:“叢林舉唱曲為今時,如何是功臣的的意?”師曰:“見麼?”曰:“恁麼則大衆鹹欣也。
”師曰:“将謂師子兒。
”問:“佛佛授手,祖祖傳心。
未審和尚傳個甚麼?”師曰:“汝承當得麼?”曰: “學人承當不得,還别有人承當得否?”師曰:“大衆笑汝。
”問:“如何是如來藏?”師曰:“恰問著。
”問: “如何是諸佛機?”師曰:“道是得麼。
”上堂,良久曰:“大衆看看。
” 便下座。
上堂: “古德為法行腳,不憚勤勞。
如雲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盤桓往返,尚求個入路不得。
看汝近世參學人,才跨門來,便要老僧接引,指示說禅。
且汝欲造玄極之道,豈同等閑?而況此事亦有時節,躁求焉得?汝等要知悟時麼? 如今各且下去,堂中靜坐,直待仰家峰點頭,老僧即為汝說。
”時有僧出,曰:“仰家峰點頭也,請師說。
” 師曰:“大衆且道,此僧會老僧語,不會老僧語?”僧禮拜,師曰:“今日偶然失鑒。
”有人問僧: “無為無事人,為甚麼卻有金鎖難?”僧無對。
師代雲:“祇為無為無事。
”僧問: “教中道,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向二鐵圍山,意旨如何?”師曰: “甚麼處是二鐵圍山?”僧無語。
師曰:“還會麼? 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見,吾與烹茶兩瓯,且道賞伊罰伊,同教意不同教意?”開寶四年,大将淩超于五雲山創院,奉師為終老之所。
師每攜大扇乞錢,買肉飼虎。
虎每迎之,載以還山。
雍熙二年示寂,塔于本院。
報恩法端禅師杭州報恩法端慧月禅師,上堂:“數夜與諸上座東語西話,猶未盡其源。
今日與諸上座大開方便。
一時說卻,還願樂也無?久立,珍重!”僧問:“學人恁麼上來,請師接。
” 師曰:“不接。
”曰: “為甚麼不接?”師曰:“為汝太靈利。
” 報恩紹安禅師杭州報恩紹安通辯明達禅師,上堂,僧問:“大衆側聆,請師不吝。
”師曰:“奇怪。
”曰: “恁麼則今日得遇于師也。
”師曰:“是何言欤!”乃曰:“一句染神,萬劫不朽。
今日為諸人舉一句子。
”良久曰: “分明記取。
”便下座。
上堂:“幸有樓台匝地,常提祖印,不妨諸上座參取。
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切處見成。
”曰:“恁麼則亘古亘今也。
”師曰:“莫閑言語。
” 廣平守威禅師福州廣平院守威宗一禅師,本州人也。
參天台國師得旨,乃付衣法。
時有僧問: “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何今日付于師?”師提起曰:“有人敢道天台得麼?” 上堂:“達磨大師雲: “吾法三千年後,不移絲發。
”山僧今日不移達磨絲發。
先達之者,共相證明。
若未達者,不移絲發。
”僧問:“洪鐘韻絕,大衆臨筵,祖意西來,請師提唱。
”師曰:“洪鐘韻絕,大衆臨筵。
”問:“古人雲,任汝千聖見,我有天真佛。
如何是天真佛?”師曰:“千聖是弟。
”問:“如何是廣平家風?”師曰: “誰不受用?”上堂: “不用開經作梵,不用展鈔牒科,還有理論處也無?設有理論處,亦是方便之談。
宗乘事合作麼生?”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未曾有人答得。
”曰:“請師方便。
”師曰:“何不更問?” 報恩永安禅師杭州報恩永安禅師,溫州翁氏子。
幼依本郡彙征大師出家。
後唐天成中随本師入國,忠懿王命征為僧正。
師尤不喜俗務,拟潛往閩川投訪禅會,屬路歧艱阻,遂回天台山結茅。
尋遇韶國師開示,頓悟本心,乃辭出山。
征聞于王,王命住越州清泰,次召居上寺,署正覺空慧禅師。
上堂: “十方諸佛,一時雲集,與諸上座證明,諸上座與佛一時證明,還信麼?切忌蔔度。
”僧問:“四衆雲臻,如何舉唱?”師曰: “若到諸方,切莫錯舉。
”曰:“非但學人,大衆有賴。
”師曰:“禮拜著。
”問:“五乘三藏,委者頗多。
祖意西來,乞師指示。
”師曰:“五乘三藏。
”曰:“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曰:“汝卻靈利。
”問:“如何大作佛事?” 師曰:“嫌甚麼!”曰:“恁麼則親承摩頂去也。
”師曰:“何處見世尊?”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過這邊立。
”僧才移步,師召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聽取一偈:汝問西來意,且過這邊立。
昨夜三更時,雨打虛空濕。
電影忽然明,不似蚰蜒急。
”開寶七年示疾,告衆言别,時有僧問: “昔日如來正法眼,迦葉親傳,未審和尚玄風,百年後如何體會?”師曰: “汝甚麼處見迦葉來。
”曰:“恁麼則信受奉行,不忘斯旨去也。
”師曰:“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言訖跏趺而寂。
阇維舌根不壞,柔軟如紅蓮華,藏于普賢道場。
光聖師護禅師廣州光聖院師護禅師,閩人也。
自天台得法,化行嶺表。
國主劉氏創大伽藍,請師居焉,署大義禅師。
僧問:“昔日梵王請佛,今日國主臨筵,祖意西來,如何舉唱?”師曰: “不要西來,山僧已舉唱了也。
”曰:“豈無方便?”師曰:“适來豈不是方便?”問:“學人乍入叢林,西來妙訣,乞師指示。
”師曰: “汝未入叢林,我已示汝了也。
”曰:“如何領會?”師曰:“不要領會。
” 奉先清昱禅師杭州奉先寺清昱禅師,永嘉人也。
忠懿王召入問道,創奉先居之,署圓通妙覺禅師。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高聲舉似大衆。
”紫凝智勤禅師台州紫凝普聞寺智勤禅師,僧問:“如何是空手把鉏頭?”師曰:“但恁麼谛信。
”曰:“如何是步行騎水牛?”師曰:“汝自何來?”有偈示衆曰:“今年五十五,腳未蹋寸土。
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 太平興國四年,有旨試僧經業。
山門老宿,各寫法名,唯師不閑書劄。
時通判李憲問:“世尊還解書也無?”師曰: “天下人知。
”淳化初,不疾,命侍僧開浴,浴訖垂誡徒衆,安坐而逝。
塔于本山。
三年後,門人遷塔發龛,睹師容儀俨若,髭發仍長,遂迎入新塔。
雁蕩願齊禅師溫州雁蕩山願齊禅師,錢塘江氏子。
上堂,僧問:“夜月舒光,為甚麼碧潭無影?”師曰:“作家弄影漢。
”其僧從東過西立,師曰:“不唯弄影,兼乃怖頭。
” 普門希辯禅師杭州普門寺希辯禅師,蘇州人也。
忠懿王命主越州清泰,署慧智,後遷上寺。
上堂: “山僧素乏知見,複寡聞持,頃雖侍立于國師,不蒙一句開示,以緻今日與諸仁者聚會,更無一法可助發,何況能為諸仁者區别缁素,商量古今?還怪得山僧麼?若有怪者,且道此人具眼不具眼? 有賓主義,無賓主義?晚學初機,必須審細。
”僧問:“如何是普門示現神通事?”師曰:“恁麼則阇黎怪老僧去也。
”曰:“不怪時如何?”師曰:“汝且下堂裡思惟去。
” 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王入觐,師随寶塔至,見于滋福殿,賜紫衣,号慧明禅師。
端拱中乞還故裡,诏從之,賜禦制詩。
忠懿王施金于常熟本山院,創磚浮圖七級,高二百尺。
功既就,至道三年八月示寂,塔于院之西北隅。
光慶遇安禅師杭州光慶寺遇安禅師,錢塘沈氏子。
上堂,僧問:“無價寶珠,請師分付。
”師曰:“善能吐露。
”曰: “恁麼則人人具足去也。
”師曰:“珠在甚麼處?”僧禮拜。
師曰:“也是虛言。
”問: “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師曰:“深委此問。
”曰:“如何是賓?”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曰:“賓主道合時如何?” 師曰:“其令不行。
”問:“心月孤圓,光吞萬象。
如何是吞萬象底光?” 師曰:“大衆總見汝恁麼問。
”曰: “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曰:“鹭倚雪巢猶可辨,光吞萬象事難明。
” 師曰:“謹退。
”問:“青山綠水,處處分明。
和尚家風,乞垂一句。
”師曰:“盡被汝道了也。
”曰:“未必如斯,請師答話。
”師曰:“不用閑言。
”又一僧方禮拜,師曰:“問答俱備。
”僧拟問,師乃叱之。
上堂: “欲識曹溪旨,雲飛前面山。
分明真實個,不用别追攀。
”僧問:“古德有言,井底紅塵生,山頭波浪起。
未審此意如何?”師曰:“若到諸方,但恁麼問。
”曰:“和尚意旨如何?” 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乃曰: “古今相承,皆雲塵生井底,浪起山頭。
結子空花,生兒石女。
且作麼生會? 莫是和聲送事,就物呈心,句裡藏鋒,聲前全露麼?莫是有名無體,異唱玄譚麼?上座自會即得,古人意旨即不然。
既恁麼會不得,合作麼生會?上座欲得會麼?但看泥牛行處,陽焰翻波,木馬嘶時,空花墜影。
聖凡如此,道理分明。
何須久立? 珍重!” 般若友蟾禅師台州般若寺友蟾禅師,錢塘人也。
初住雲居普賢,忠懿王署慈悟禅師,遷止上寺,衆盈五百。
僧問:“鼓聲才罷,大衆雲臻。
向上宗乘,請師舉唱。
”師曰:“虧汝甚麼?”曰:“恁麼則人人盡沾恩去也。
” 師曰:“莫亂道。
” 智者全肯禅師婺州智者寺全肯禅師,初參國師,國師問:“汝名甚麼?”師曰:“全肯。
”國師曰:“肯個甚麼?” 師于言下有省,乃禮拜。
住後,僧問:“有人不肯,還甘也無?”師曰:“若人問我,即向伊道。
” 玉泉義隆禅師福州玉泉義隆禅師,上堂:“山河大地,盡在諸人眼睛裡。
因甚麼說會與不會?”時有僧問: “山河大地眼睛裡,師今欲更指歸誰?”師曰:“祇為上座去處分明。
”曰: “若不上來伸此問,焉知方便不虛施?” 師曰:“依俙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
” 龍冊曉榮禅師杭州龍冊寺曉榮禅師,溫州鄧氏子。
僧問:“祖祖相傳,未審和尚傳阿誰?”師曰:“汝還識得祖也未?”僧慧文問:“如何是真實沙門?”師曰:“汝是慧文。
”問:“如何是般若大神珠?”師曰: “般若大神珠,分形萬億軀。
塵塵彰妙體,刹刹盡毗盧。
”問:“如何是日用事?”師曰:“一念周沙界,日用萬般通。
湛然常寂滅,常展自家風。
”小參次,僧問:“向上事即不問,如何是妙善台中的的意?”師曰: “若到諸方,分明舉似。
”曰:“恁麼則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
”師乃叱之。
功臣慶蕭禅師杭州功臣慶蕭禅師,僧問:“如何是功臣家風?”師曰:“明暗色空。
”曰:“恁麼則諸法無生去也。
” 師曰:“汝喚甚麼作諸法?”僧禮拜。
師曰:“聽取一偈:功臣家風,明暗色空。
法法非異,心心自通。
恁麼會得,諸佛真宗。
” 稱心敬琎禅師越州稱心敬琎禅師,僧問:“結束囊裝,請師分付。
”師曰:“莫諱卻。
”曰:“甚麼處孤負和尚?”師曰:“卻是汝孤負我。
”嚴峰師術禅師福州嚴峰師術禅師,開堂升座,極樂和尚問曰:“大衆颙望,請震法雷。
”師曰:“大衆還會麼?還辨得麼?今日不異靈山,乃至諸佛國土,天上人間,總皆如是。
亘古亘今,常無變異。
作麼生會無變異底道理?若會得,所以道: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
”僧問: “靈山一會,迦葉親聞,嚴峰一會,誰是聞者?”師曰:“問者不弱。
”問: “如何是文殊?”師曰:“來處甚分明。
” 華嚴慧達禅師潞府華嚴慧達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
”問:“如何是華嚴境?”師曰: “滿目無形影。
” 清泰道圓禅師越州清泰院道圓禅師,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今日遷化嶺中。
”上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可向汝道庭前柏樹子。
”九曲慶祥禅師杭州九曲觀音院慶祥禅師,餘杭人也。
辯才冠衆,多聞強記。
時天台門下,推為傑出。
僧問: “湛湛圓明,請師一決。
”師曰:“十裡平湖,一輪秋月。
”問:“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師曰:“以此為津梁。
”曰:“如何是此?”師曰:“築著汝鼻孔。
”問:“無根樹子向甚麼處栽?” 師曰:“汝甚處得來。
” 開化行明禅師杭州開化寺行明傳法禅師,本州于氏子。
禮雪窦智覺禅師為師,及智覺遷永明,遂入天台國師之室,蒙授記。
複歸永明,翊贊乃師,海衆傾仰。
忠懿王建六和寺,﹝本朝賜開化額。
﹞延請住持,聚徒說法。
僧問:“如何是開化門中流出方便?”師曰:“日日潮音兩度聞。
”問:“如何是無盡燈?”師曰:“謝阇黎照燭。
” 開善義圓禅師越州漁浦開善寺義圓禅師,僧問:“一年去,一年來。
方便門中請師開。
”師曰:“分明記取。
”曰:“恁麼則昔時師子吼,今日象王回也。
”師曰:“且喜沒交涉。
”瑞鹿遇安禅師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師,福州人也。
得法于天台,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槃。
”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槃。
”于此有省。
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
”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
”時謂之安楞嚴。
至道元年春,将示寂,有嗣子蘊仁侍立,師乃說偈示之:“不是嶺頭攜得事,豈從雞足付将來。
自古聖賢皆若此,非吾今日為君裁。
” 付囑已,澡身易衣,安坐,令舁棺至室。
良久,自入棺。
經三日,門人啟棺,睹師右脅吉祥而卧,四衆哀恸。
師乃再起,升堂說法,诃責垂誡:“此度更啟吾棺者,非吾之子。
”言訖,複入棺長往。
龍華慧居禅師杭州龍華寺慧居禅師,閩人也。
自天台領旨,忠懿王命住上寺,開堂示衆曰: “從上宗乘,到這裡如何舉唱?祇如釋迦如來說一代時教,如瓶注水。
古德尚雲,猶如夢事寱語一般。
且道據甚麼道理便恁麼道?還會麼?大施門開,何曾雍塞?生凡育聖,不漏纖塵。
言凡則全凡,舉聖則全聖。
凡聖不相待,個個獨稱尊。
所以道:山河大地,長時說法,長時放光,地水火風,一一如是。
”時有僧出禮拜,師曰: “好個問頭,如法問著。
”僧拟進前,師曰:“又沒交涉也。
”問:“諸佛出世,放光動地。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 師曰:“話頭自破。
”上堂:“龍華這裡,也祇是拈柴擇菜。
上來下去,晨朝一粥,齋時一飯,睡後吃茶。
但恁麼參取。
珍重!”問:“學人未明自己,如何辨得淺深?”師曰:“識取自己眼。
”曰:“如何是自己眼?” 師曰:“向汝道甚麼?” 齊雲遇臻禅師楘州齊雲山遇臻禅師,越州楊氏子。
僧問:“如何是無縫塔?” 師曰:“五六尺。
”其僧禮拜。
師曰: “塔倒也!”問:“圓明了知,為甚麼不因心念?”師曰:“圓明了知。
” 曰:“何異心念。
”師曰: “汝喚甚麼作心念?”秋夕閑坐,偶成頌曰:“秋庭肅肅風颾颾,寒星列空蟾魄高。
搘頤靜坐神不勞,鳥窠無端吹布毛。
” 瑞鹿本先禅師溫州瑞鹿寺本先禅師,本州鄭氏子。
參天台國師,導以“非風幡動,仁者心動”之語,師即悟解。
爾後示徒曰:“吾初學天台法門,語下便薦。
然千日之内,四儀之中,似物礙膺,如仇同所。
千日之後,一日之中,物不礙膺,仇不同所,當下安樂,頓覺前咎。
”乃述頌三首。
一、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曰: “非風幡動唯心動,自古相傳直至今。
今後水雲人欲曉,祖師直是好知音。
” 二、見色便見心,曰: “若是見色便見心,人來問著方難答。
更求道理說多般,孤負平生三事衲。
” 三、明自己,曰:“曠大劫來祇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麼形,作麼形兮無不是。
” 師自爾足不曆城邑,手不度财貨,不設卧具,不衣繭絲。
日唯一食,終日宴坐。
申旦誨誘,踰三十載,其志彌厲。
上堂: “你諸人還見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麼?若道見,則心外有法。
若道不見,争柰竹林蘭若、山水院舍人衆,現在摐然地,還會恁麼告示麼? 若會,不妨靈利。
無事莫立。
”上堂: “大凡參學未必學,問話是參學未必學,揀話是參學未必學,代語是參學未必學,别語是參學未必學,撚破經論中奇特言語是參學,未必撚破祖師奇特言語是參學,若于如是等參學,任你七通八達,于佛法中傥無見處,喚作乾慧之徒。
豈不聞古德道: 聰明不敵生死,乾慧豈免苦輪?諸人若也參學,應須真實參學始得。
行時行時參取,立時立時參取,坐時坐時參取,眠時眠時參取,語時語時參取,默時默時參取,一切作務時,一切作務時參取。
既向如是等時參,且道參個甚人?參個甚麼語?到這裡,須自有個明白處始得。
若不如是,喚作造次之流,則無究了之旨。
” 上堂:“幽林鳥叫,碧澗魚跳。
雲片展張,瀑聲鳴咽。
你等還知得如是多景象,示你等個入處麼? 若也知得,不妨參取好!”上堂:“天台教中說文殊、觀音、普賢三門。
文殊門者一切色,觀音門者一切聲,普賢門者不動步而到。
我道文殊門者不是一切色,觀音門者不是一切聲,普賢門者是個甚麼?莫道别卻天台教說話,無事且退。
”上堂,舉僧問長沙:“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沙曰: “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僧曰:“學人不會。
”沙曰:“要騎便騎,要下即下。
”師曰: “若是求出三界修行底人,聞這個言語,不妨狐疑,不妨驚怛。
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或有會雲,千變萬化,不出真常。
或有會雲,須會異類中行,始會得這個言語。
或有會雲,東家是南泉,西家是南泉。
或有會雲,東家郎君子,西家郎君子。
或有會雲,東家是甚麼,西家是甚麼。
或有會雲,便作驢叫,又作馬嘶。
或有會雲,喚甚麼作東家驢,喚甚麼作西家馬?或有會雲,既問遷化,答在問處。
或有會雲,作露柱處去也。
或有會雲,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虧南泉甚處。
如是諸家會也,總于佛法有安樂處。
南泉遷化向甚處去?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學人不會。
要騎便騎,要下即下,這個話不消得多道理而會,若見法界性去。
也沒多事,珍重!” 上堂:“鑒中形影,唯憑鑒光顯現。
你等諸人所作一切事,且道唯憑個甚麼顯現?還知得麼? 若也知得,于參學中千足萬足。
無事,莫立。
”上堂:“你等諸人,夜間眠熟不知一切,既不知一切,且問你等那時有本來性,無本來性?若道那時有本來性,又不知一切,與死無異。
若道那時無本來性,睡眠忽省,覺知如故。
還會麼?不知一切與死無異,睡眠忽省覺知如故,如是等時,是個甚麼? 若也不會,各體究取。
無事、莫立。
”上堂:“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如何言語,好個入底門戶。
且問你等諸人,眼見一切色,耳聞一切聲,鼻嗅一切香,舌了一切味,身觸一切耎滑,意分别一切諸法,祇如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為複唯是你等心,為複非是你等心。
若道唯是你等心,何不與你等身都作一塊了休,為甚麼所對之物,卻在你等眼耳鼻舌身意外?你等若道眼耳鼻舌身意所對之物非是你等心,又争奈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言語留在世間,何人不舉著?你等見這個說話還會麼?若也不會,大家用心商量教會去。
幸在其中,莫令厭學。
無事且退。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謂上足如晝曰:“可造石龛,仲秋望日,吾将順化。
” 晝禀命即成,及期,遠近士庶奔趨瞻仰。
是日參問如堂。
至午坐方丈,手結寶印,謂晝曰: “古人雲,騎虎頭,打虎尾。
中央事,作麼生?”晝曰:“也祇是如晝。
” 師曰:“你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