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法眼和尚真,乃問曰:
“真前是甚麼果子?”師曰:“假果子。
”天使曰:“既是假果子,為甚麼将供養真?”師曰:“也祇要天使識假。
”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容顔甚奇妙。
” 正勤希奉禅師常州正勤院希奉禅師,蘇州謝氏子。
上堂:“古聖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又道,一一法、一一宗,衆多法一法宗。
又道,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又道,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
據此說話,屈滞久在叢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須體道。
人身難得,正法難聞,莫同等閑。
施主衣食,不易消遣。
若不明道,個個盡須還他。
上座要會道麼?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甚麼處得這個消息?”問:“如何是諸法空相?”師曰:“山河大地。
”問:“僧衆雲集,請師舉唱宗乘。
”師曰:“舉來久矣。
”問: “佛法付囑國王大臣,今日正勤将何付囑?”師曰:“萬歲!萬歲!”問: “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識。
如何得山河大地為善知識去?”師曰: “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問:“如何是合道之言?”師曰:“汝問我答。
”問:“靈山會上,迦葉親聞,未審今日誰人得聞?”師曰: “迦葉親聞個甚麼?”問: “古佛道場,學人如何得到?”師曰:“汝今在甚麼處?”問:“如何是和尚圓通?”師敲禅床三下。
問:“如何是脫卻根塵?” 師曰:“莫妄想。
”問:“人王法王,是一是二?”師曰:“人王法王。
”問:“如何是諸法寂滅相?”師曰: “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問:“如何是未曾生底法?”師曰:“汝争得知!”問:“無著見文殊,為甚麼不識?”師曰: “汝道文殊還識無著麼?”問:“得意誰家新曲妙,正勤一句請師宣。
”師曰:“道甚麼!”曰:“豈無方便也?” 師曰:“汝不會我語。
” 羅漢智依禅師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禅師,上堂:“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與汝作見聞覺知,還信麼? 然雖如此,也須悟始得,莫将為等閑。
不見道,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祇具一隻眼。
還會麼?”僧問: “纖塵不立,為甚麼好醜現前?”師曰:“分明記取,别處問人。
”問: “大衆雲集,誰是得者?”師曰:“還曾失麼!”問: “如何是佛?”師曰:“汝是行腳僧。
”問:“如何是寶壽家風?”師曰: “一任觀看。
”曰:“恁麼則大衆有賴。
” 師曰:“汝作麼生!”曰:“終不敢謾大衆。
”師曰:“嫌少作麼!”問僧: “受業在甚麼處?”曰:“在佛迹。
” 師曰:“佛在甚麼處?”曰:“甚麼處不是?”師舉起拳曰:“作麼生?” 曰:“和尚收取。
”師曰:“放阇黎七棒。
”問僧:“今夏在甚麼處?”僧曰:“在無言上座處。
”師曰:“還曾問訊他否?”僧曰:“也曾問訊。
”師曰:“無言作麼生問得?”僧曰:“若得無言,甚麼處不問得?”師喝曰:“恰似問老兄。
”師與彥端長老吃餅餤,端曰: “百種千般,其體不二。
”師曰:“作麼生是不二體?”端拈起餅餤,師曰: “祇守百種千般。
”端曰:“也是和尚見處。
”師曰:“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
”師将示滅,乃謂衆曰: “今晚四大不和暢。
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得麼?若治得,永劫不相識。
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
”言訖告寂。
章義道欽禅師金陵鐘山章義院道欽禅師,太原人也。
初住廬山栖賢,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
聖遠乎哉?體之則神。
我尋常示汝,何不向衣缽下坐地,直下參取,須要上來,讨個甚麼? 既上來,我即事不獲已,便舉古德少許方便,抖擻些子龜毛兔角,解落向汝。
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裡、三門下、寮舍裡參取好!還有會處也未?若有會處,試說看,與上座證明。
”僧問:“如何是栖賢境?”師曰:“栖賢有甚麼境?”問: “古人拈椎豎拂,還當宗乘中事也無?”師曰:“古人道了也。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和尚指示。
”師曰: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後江南國主請居章義道場。
上堂:“來這裡立,作甚麼? 善知識如河沙數,常與汝為伴。
行住坐卧,不相舍離。
但長連床上穩坐地,十方善知識自來參,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許多難易。
他古聖嗟見今時人不奈何。
”乃曰:“傷夫人情之惑,久矣。
目對真而不覺,此乃嗟汝諸人看卻不知,且道看卻甚麼不知?何不體察古人方便,祇為信之不及,緻得如此。
諸上座但于佛法中留心,無不得者。
無事體道去!”便下座。
僧問:“百年暗室,一燈能破時如何?”師曰:“莫謾語。
”問: “佛法還受變異也無?”師曰:“上座是。
”僧問:“大衆雲集,請師舉揚宗旨。
”師曰:“久矣!”問:“如何是玄旨?”師曰: “玄有甚麼旨?” 報恩匡逸禅師金陵報恩匡逸禅師,明州人也,江南國主請居上院,署凝密禅師。
上堂,顧視大衆曰: “依而行之,即無累矣。
還信麼?如太陽赫奕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
設爾思量得及,喚作分限智慧。
不見先德雲,人無心合道,道無心合人。
人道既合,是名無事。
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聖?于此若未會,可謂為迷情所覆,便去離不得。
迷時即有窒礙,為對為待,種種不同。
忽然惺去,亦無所得。
譬如演若達多認影迷頭,豈不擔頭覓頭。
然正迷之時,頭且不失。
及乎悟去,亦不為得。
何以故?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
得失在于人,何關于動靜。
”僧問:“諸佛說法,普潤群機。
和尚說法,甚麼人得聞?”師曰:“祇有汝不聞。
”問:“如何是報恩一句?”師曰:“道不是得麼?”問:“十二時中思量不到處,如何行履?”師曰: “汝如今在甚麼處?”問:“祖嗣西來,如何舉唱?”師曰:“不違所請。
” 問:“如何是一句?”師曰: “我答争似汝舉。
”問:“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
”曰:“恁麼則大衆有賴。
”師曰:“莫錯會。
”報慈文遂導師金陵報慈文遂導師,杭州陸氏子。
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
于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
谒于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
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
”曰: “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
”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
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
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
上堂:“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
威權三界,德被四方。
共禀靈光,鹹稱妙義。
十方諸佛常頂戴汝,誰敢是非。
及乎向這裡,喚作開方便門,對根設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無窮。
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
所以清涼先師道,佛是無事人。
且如今覓個無事人也不可得。
”僧問: “巅山岩崖,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汝喚甚麼作巅山岩崖?”問:“如何是道?”師曰:“妄想颠倒。
”乃曰:“老僧平生,百無所解。
日日一般,雖住此間,随緣任運。
今日諸上座與本無異。
珍重!”僧問: “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别。
”僧再問,師曰:“止!止!不須說,且會取千差萬别。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方丈闆門扇。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四郎五郎廟。
”問: “如何是吹毛劍?”師曰:“簳面杖。
”問: “如何是正直一路?”師曰:“遠遠近近。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咄哉,癡人!此是險路。
”問: “僧從甚麼處來?”曰:“曹山來。
”師曰:“幾程到此?”曰:“七程。
” 師曰:“行卻許多山林溪澗,何者是汝自己?”曰: “是。
”師曰:“衆生颠倒,認物為己。
”曰:“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 “是。
”乃曰:“諸上座,各在此經冬過夏,還有人悟自己也無?山僧與汝證明,令汝真見不被邪魔所惑。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 “好個師僧,眼目甚分明。
” 羅漢守仁禅師漳州羅漢院守仁禅師,泉州人也。
上堂:“祇據如今,誰欠誰剩。
然雖如此,猶是第二義門。
上座若明達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須子細看。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曰:“即今是甚麼意?” 問:“如何是涅槃?”師曰:“生死。
”曰:“如何是生死?”師曰:“适來道甚麼!”僧衆晚參,師曰: “物物本來無處所,一輪明月印心池。
”便歸方丈。
次住報恩,上堂: “報恩這裡不曾與人揀話,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還願樂麼?諸上座,鶴胫長,凫胫短,甘草甜,黃檗苦。
恁麼揀辨,還惬雅意麼?諸上座,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且莫錯會。
珍重!”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喚甚麼作西來意?”曰: “恁麼則無西來也。
”師曰:“由汝口頭道。
”問:“如何是報恩家風?” 師曰:“無汝著眼處。
”問:“學人未委禀承,諸師方便。
”師曰:“莫相孤負麼?”曰:“恁麼則有師資之分也。
”師曰:“叢林見多。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向汝道甚麼?”問:“如何是無生之相?” 師曰:“舍身受身。
”曰:“恁麼則生死無過也。
”師曰:“料汝恁麼會。
”又曰:“人人皆備理,一一盡圓常。
”僧便問: “如何是圓常之理?”師曰: “無事不參差。
”曰:“恁麼則縱橫法界也。
”師曰:“巧道有何難。
”問:“如何是不到三寸?”師曰:“你問我答。
”問僧: “甚麼處來?”曰:“福州來。
”師曰:“跋涉如許多山嶺,阿那個是上座自己?”曰:“某甲親離福州。
”師曰: “祇恁麼,别更有商量?”曰:“更作甚麼商量?”師曰:“汝話堕也。
” 問:“不昧緣塵,請師一接。
”師曰: “喚甚麼作緣塵?”曰:“若不伸問,焉息疑情。
”師曰:“若不是今日,便作官方。
” 黃山良匡禅師撫州黃山良匡禅師,吉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黃山家風?” 師曰:“築著汝鼻孔。
”問: “如何是不遷義?”師曰:“春夏秋冬。
”問:“如何是一路槃門?”師曰: “汝問宗乘中一句,豈不是?”曰: “恁麼則不哆哆!”師曰:“莫哆哆好!”問:“衆星攢月時如何?”師曰: “喚甚麼作月?”曰:“莫祇這個便是也無?”師曰: “這個是甚麼?”問:“明鏡當台,森羅為甚麼不現?”師曰:“那裡當台。
”曰:“争柰即今何!”師曰: “又道不現。
” 報恩玄則禅師金陵報恩院玄則禅師,滑州衛南人也。
初問青峰:“如何是學人自己?”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後谒法眼,眼問:“甚處來?”師曰:“青峰。
”眼曰:“青峰有何言句?” 師舉前話,眼曰:“上座作麼生會?” 師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己求自己。
”眼曰:“與麼會又争得!” 師曰:“某甲祇與麼,未審和尚如何?”眼曰:“你問我,我與你道。
”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眼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師于言下頓悟。
開堂日,李王與法眼俱在會,僧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學人知是出世邊事,到此為甚麼不會?”師曰: “會取好!”僧舉頭看師,又看法眼,乃抽身入衆。
法眼與李王當時失色。
眼歸方丈,令侍者喚問話僧至。
眼曰:“上座适來問底話,許你具眼。
人天衆前,何不禮拜蓋覆卻?”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吐光而終。
僧問:“了了見佛性,如何是佛性?”師曰:“不欲便道。
”問:“如何是金剛大士?”師曰:“見也未?”問: “如何是諸聖密密處?”師曰:“卻須會取自己。
”曰:“如何是和尚密密處?”師曰:“待汝會始得。
”上堂: “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各懷無價之珍。
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
智隐惑内,雖真而不通。
無事久立。
”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飛飛揚揚。
”問:“如何是了然一句?”師曰:“對汝又何難!”曰: “恁麼道莫便是也無?”師曰:“不對又何難。
”曰:“深領和尚恁麼道。
”師曰:“汝道我道甚麼?”問: “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待汝生即道。
”曰:“賓主曆然。
” 師曰:“汝立地見亡僧。
”問:“如何是學人本來心?” 師曰:“汝還曾道著也未?”曰:“祇如道著,如何體會。
”師曰:“待汝問始得。
”問: “教中道,樹能生果,作玻璃色,未審此果何人得吃?”師曰:“樹從何來?”曰:“學人有分。
”師曰:“去果八萬四千。
”問: “如何是不遷義?”師曰:“江河競注,日月旋流?”問:“宗乘中玄要處,請師一言。
”師曰:“汝行腳來多少時也。
” 曰:“不曾逢伴侶。
”師曰:“少瞌睡!” 淨德智筠禅師金陵淨德院智筠達觀禅師,河中府王氏子。
初住栖賢。
上堂:“從上諸聖方便門不少,大抵祇要諸仁者有個見處。
然雖未見,且不參差一絲發許,諸仁者亦未嘗違背一絲發許。
何以故? 炟赫地顯露,如今便會取,更不費一毫氣力。
還省要麼?設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斯乃抑揚,對機施設,諸仁者作麼生會對底道理? 若也會,且莫嫌他佛語,莫重祖師,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僧問: “如何是的的之言?”師曰:“道甚麼!”問:“紛然覓不得時如何?”師曰:“覓個甚麼不得?”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 “用祖師意作甚麼?”問:“今朝呈遠瑞,正意為誰來?”師曰:“大衆盡見汝恁麼問。
” 江南國主創淨德院,延請居之,署達觀禅師。
上堂:“夫欲慕道,也須上上根器始得。
造次中下,不易承當。
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識境界。
上座莫恁麼懱﹝莫結切﹞猰﹝公入切﹞地。
他古人道,沙門眼把定世界,函蓋乾坤,綿綿不漏絲發。
所以諸佛贊歎,贊歎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
上座威光赫奕,亘古亘今,幸有如是家風,何不紹續取,為甚麼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曉悟。
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出興于世。
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唱入槃。
祇為如此,所以祖師特地西來。
”僧問:“諸聖皆入不二法門,如何是不二法門?”師曰:“但恁麼入。
”曰: “恁麼則今古同然去也。
”師曰:“汝道甚麼處是同?”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恰問著。
”曰:“恁麼則學人禮拜也。
” 師曰:“汝作麼生會?”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不是?”乃曰: “吾不能投身岩谷,滅迹市廛,而出入禁庭,以重煩世主,吾之過也。
”遂屢辭歸故山。
國主錫以五峰栖玄蘭若。
高麗慧炬國師高麗國道峰山慧炬國師,始發機于法眼之室。
本國主思慕,遣使來請,遂回故地。
國主受心訣,禮待彌厚。
一日請入王府。
上堂,師指威鳳樓示衆曰:“威鳳樓為諸上座舉揚了也。
還會麼? 傥若會,且作麼生會?若道不會,威鳳樓作麼生不會?珍重!”寶塔紹岩禅師杭州真身寶塔寺紹岩禅師,雍州劉氏子。
吳越王命師開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師。
上堂: “山僧素寡知見,本期閑放,念經待死,豈謂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諸方宿德,施張法筵。
然大王緻請,也祇圖諸仁者明心,此外别無道理。
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凝然杜默時,參尋知識時,道伴商略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如上所解,盡為魔魅所攝,豈曰明心? 更有一類人,離身中妄想外,别認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虛,謂是本來真心,斯亦外道所計,非明心也。
諸仁者要會麼?心無是者,亦無不是者。
汝拟執認,其可得乎?”僧問:“六合澄清時如何?”師曰:“大衆誰信汝。
” 師開寶四年七月示疾,謂門弟子曰:“諸行無常,即常住相。
”言訖,跏趺而逝。
般若敬遵禅師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師,上堂:“皎皎炟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纖毫間斷相。
無時無節,長時拶定上座無通氣處。
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識。
放光動地,觸處露現,實無絲頭許法可作隔礙。
如今因甚麼卻不會,特地生疑去。
無事,不用久立。
”僧問:“優昙花拆人皆睹,般若家風賜一言。
”師曰: “不因上座問,不曾舉似人。
”曰:“恁麼則般若雄峰,讵齊今古?”師曰: “也莫錯會。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華?”師曰:“汝甚麼處見?”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華?”師曰:“且領話好!”問:“靈山一會,迦葉親聞,未審今日一會,何人得聞?”師曰:“試舉迦葉聞底看。
”曰:“恁麼則迦葉親聞去也。
”師曰: “亂道作麼?”師自述真贊曰:“真兮寥廓,郢人圖。
嶽聳雲空,澄潭月躍。
” 歸宗策真禅師廬山歸宗策真法施禅師,曹州魏氏子也。
初名慧超,谒法眼。
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 眼曰:“汝是慧超。
”師從此悟入。
住後,上堂:“諸上座,見聞覺知,祇可一度。
祇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麼?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我向汝道即别有也。
”問:“如何是歸宗境?”師曰:“是汝見甚麼?”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出去。
”問: “國王請命,大啟法筵。
不落見聞,請師速道。
”師曰:“閑言語。
”曰: “師意如何?”師曰:“又亂說。
”問: “承教有言,将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塵刹即不問,如何是報佛恩?”師曰:“汝若是,則報佛恩。
”問: “無情說法,大地得聞。
師子吼時如何?”師曰:“汝還聞麼?”曰:“恁麼則同無情也。
”師曰: “汝不妨會得好!”問:“古人以不離見聞為宗。
未審和尚以何為宗?”師曰:“此問甚好。
”曰:“猶是三緣四緣?”師曰: “莫亂道。
” 同安紹顯禅師洪州同安院紹顯禅師,僧問:“王恩降旨師親受,熊耳家風乞一言。
”師曰:“已道了也。
”問: “千裡投師,請師一接。
”師曰:“好入處。
”雲蓋山乞瓦造殿,有官人問: “既是雲蓋,何用乞瓦?”僧無對。
師代曰: “罕遇其人。
” 栖賢慧圓禅師廬山栖賢慧圓禅師,上堂:“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
一生參學事畢,何用更到這裡來? 雖然如此,也勞上座一轉了也。
珍重!”僧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未審古人意旨如何?”師曰:“大衆一時會取。
”上堂,有僧拟問,師乃指其僧曰:“住!住!”其僧進步,問:“從上宗乘,請師舉唱。
”師曰: “前言不構,後語難追。
”曰:“未審今日事如何?”師曰:“不會人言語。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好。
”問: “如何是栖賢境?”師曰:“入得三門便合知。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土不欠少。
” 觀音從顯禅師洪州觀音院從顯禅師,泉州人也。
上堂,衆集,良久曰:“文殊深贊居士,未審居士受贊也無? 若受贊,何處有居士邪?若不受贊,文殊不可虛發言也。
大衆作麼生會?若會,真個衲僧。
”僧問: “居士默然,文殊深贊,此意如何?”師曰:“汝問我答。
”曰:“忽遇恁麼人出頭來,又作麼生?”師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問:“如何是觀音家風?”師曰:“眼前看取。
”曰:“忽遇作者來,作麼生見待?”師曰: “貧家祇如此,未必便言歸。
”問:“久負沒弦琴,請師彈一曲。
”師曰: “作麼生聽?”其僧側耳,師曰:“賺殺人!” 乃曰:“盧行者當時大庾嶺頭謂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惡,還我明上座本來面目來。
觀音今日不恁麼道還我明上座來,恁麼道,是曹溪子孫也無?若是曹溪子孫,又争除卻四字?若不是,又過在甚麼處? 試出來商量看。
”良久曰:“此一衆真行腳人也。
”便下座。
太平興國八年九月中,師謂檀那袁長史曰: “老僧三兩日間歸鄉去。
”袁曰:“和尚年尊,何更思鄉?”師曰:“歸鄉圖得好鹽吃。
”袁不測其言。
翌日,師不疾,坐亡。
袁建塔于西山。
興善栖倫禅師洛京興善栖倫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向汝道甚麼即得。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适來猶記得。
” 新興齊禅師洪州嚴陽新興院齊禅師,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師曰: “汝還信麼?”曰: “信則深信,乞和尚慈悲。
”師曰:“祇此信心,亘古亘今。
快須究取,何必沈吟。
要出三界,三界唯心。
”師因雪謂衆曰: “諸上座還見雪麼?見即有眼,不見無眼。
有眼即常,無眼即斷。
恁麼會得,佛身充滿。
”問: “學人辭去泐潭,乞和尚示個入路。
”師曰:“好個入路,道心堅固。
随衆參請,随衆作務。
要去便去,要住便住。
去之與住,更無他故。
若到泐潭,不審馬祖。
” 慈雲匡達禅師潤州慈雲匡達禅師,僧問:“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
”曰: “作麼生?”師曰:“不好。
” 薦福紹明禅師蘇州薦福院紹明禅師,州将錢仁奉請住持,乃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切處看取。
” 古賢謹禅師澤州古賢院謹禅師,侍立法眼次,眼問一僧曰:“自離此間,甚麼處去來?”曰:“入嶺來。
”眼曰: “不易。
”曰:“虛涉他如許多山水。
”眼曰:“如許多山水也不惡。
”其僧無語,師于此有省。
住後,僧問: “如何是佛?”師曰:“築著你鼻孔。
”問僧曰:“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如何是堅密身?”僧豎指,師曰: “現則現,你作麼生會?”僧無語。
興福可勳禅師宣州興福院可勳禅師,建州朱氏子。
僧問:“如何是興福正主?”師曰:“阇黎不識。
”曰: “莫祇這便是麼?”師曰:“縱未歇狂,頭亦何失。
”問:“如何是道?” 師曰:“勤而行之。
”問:“何雲法空?”師曰: “不空。
”有偈示衆曰:“秋江煙島晴,鷗鹭行行立。
不念觀世音,争知普門入。
” 上藍守讷禅師洪州上藍院守讷禅師,,上堂:“盡令提綱,無人掃地。
叢林兄弟,相共證明。
晚進之流,有疑請問。
” 僧問:“願開甘露門,當觀第一義。
不落有無中,請師垂指示。
”師曰: “大衆證明。
”曰: “恁麼則莫相屈去也。
”師曰:“閑言語。
”問:“如何是佛?”師曰:“更問阿誰?” 撫州覆船和尚撫州覆船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不識。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莫謗祖師好!” 奉先法瑰禅師杭州奉先寺法瑰法明普照禅師,僧問:“釋迦出世,天雨四華,地搖六動,未審今日有何祥瑞?”師曰:“大衆盡見。
”曰:“法王法如是。
”師曰:“人王見在。
”問:“法眼寶印,和尚親傳。
今日一會,當付何人?”師曰:“誰人無分?”曰:“恁麼則雷音普震無邊刹去也。
”師曰:“也須善聽。
” 化城慧朗禅師廬山化城寺慧朗禅師,江南相國宋齊丘請開堂,師升座曰: “今日令公請山僧為衆,莫非承佛付囑,不忘佛恩。
衆中有問話者出來,為令公結緣。
”僧問:“令公親降,大衆雲臻,從上宗乘,請師舉唱。
” 師曰:“莫是孤負令公麼?”問:“師常苦口,為甚麼學人己事不明?”師曰:“阇黎甚麼處不明?”曰: “不明處,請師決斷。
”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曰:“恁麼則全因今日去也。
”師曰:“退後。
”禮三拜。
永明道鴻禅師杭州慧日永明寺道鴻通辯禅師,僧問:“遠離天台境,來登慧日峰,久聞師子吼,今日請師通。
” 師曰:“聞麼?”曰:“恁麼則昔日崇壽,今日永明也。
”師曰:“幸自靈利,何須亂道。
”乃曰: “大道廓然,古今常爾,真心周遍,如量之智皎然。
萬象森羅,鹹真實相。
該天括地,亘古亘今。
大衆還會麼?還辨白得麼?”僧問:“國王嘉命,公貴臨筵,未審今日當為何事?”師曰: “驗取。
”曰:“此意如何?”師曰:“甚麼處去來?”曰:“恁麼則成造次也。
”師曰:“休亂道。
”高麗靈鑒禅師高麗國靈鑒禅師,僧問:“如何是清淨伽藍?”師曰:“牛欄是。
”問:“如何是佛?”師曰: “拽出癫漢著。
” 荊門上泉和尚荊門上泉和尚,僧問:“二龍争珠,誰是得者?”師曰:“我得。
”問:“遠遠投師,如何一接?”師按杖視之。
其僧禮拜,師便喝。
問:“尺壁無瑕時如何
”天使曰:“既是假果子,為甚麼将供養真?”師曰:“也祇要天使識假。
”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容顔甚奇妙。
” 正勤希奉禅師常州正勤院希奉禅師,蘇州謝氏子。
上堂:“古聖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又道,一一法、一一宗,衆多法一法宗。
又道,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又道,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
據此說話,屈滞久在叢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須體道。
人身難得,正法難聞,莫同等閑。
施主衣食,不易消遣。
若不明道,個個盡須還他。
上座要會道麼?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甚麼處得這個消息?”問:“如何是諸法空相?”師曰:“山河大地。
”問:“僧衆雲集,請師舉唱宗乘。
”師曰:“舉來久矣。
”問: “佛法付囑國王大臣,今日正勤将何付囑?”師曰:“萬歲!萬歲!”問: “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識。
如何得山河大地為善知識去?”師曰: “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問:“如何是合道之言?”師曰:“汝問我答。
”問:“靈山會上,迦葉親聞,未審今日誰人得聞?”師曰: “迦葉親聞個甚麼?”問: “古佛道場,學人如何得到?”師曰:“汝今在甚麼處?”問:“如何是和尚圓通?”師敲禅床三下。
問:“如何是脫卻根塵?” 師曰:“莫妄想。
”問:“人王法王,是一是二?”師曰:“人王法王。
”問:“如何是諸法寂滅相?”師曰: “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問:“如何是未曾生底法?”師曰:“汝争得知!”問:“無著見文殊,為甚麼不識?”師曰: “汝道文殊還識無著麼?”問:“得意誰家新曲妙,正勤一句請師宣。
”師曰:“道甚麼!”曰:“豈無方便也?” 師曰:“汝不會我語。
” 羅漢智依禅師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禅師,上堂:“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與汝作見聞覺知,還信麼? 然雖如此,也須悟始得,莫将為等閑。
不見道,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祇具一隻眼。
還會麼?”僧問: “纖塵不立,為甚麼好醜現前?”師曰:“分明記取,别處問人。
”問: “大衆雲集,誰是得者?”師曰:“還曾失麼!”問: “如何是佛?”師曰:“汝是行腳僧。
”問:“如何是寶壽家風?”師曰: “一任觀看。
”曰:“恁麼則大衆有賴。
” 師曰:“汝作麼生!”曰:“終不敢謾大衆。
”師曰:“嫌少作麼!”問僧: “受業在甚麼處?”曰:“在佛迹。
” 師曰:“佛在甚麼處?”曰:“甚麼處不是?”師舉起拳曰:“作麼生?” 曰:“和尚收取。
”師曰:“放阇黎七棒。
”問僧:“今夏在甚麼處?”僧曰:“在無言上座處。
”師曰:“還曾問訊他否?”僧曰:“也曾問訊。
”師曰:“無言作麼生問得?”僧曰:“若得無言,甚麼處不問得?”師喝曰:“恰似問老兄。
”師與彥端長老吃餅餤,端曰: “百種千般,其體不二。
”師曰:“作麼生是不二體?”端拈起餅餤,師曰: “祇守百種千般。
”端曰:“也是和尚見處。
”師曰:“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
”師将示滅,乃謂衆曰: “今晚四大不和暢。
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得麼?若治得,永劫不相識。
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
”言訖告寂。
章義道欽禅師金陵鐘山章義院道欽禅師,太原人也。
初住廬山栖賢,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
聖遠乎哉?體之則神。
我尋常示汝,何不向衣缽下坐地,直下參取,須要上來,讨個甚麼? 既上來,我即事不獲已,便舉古德少許方便,抖擻些子龜毛兔角,解落向汝。
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裡、三門下、寮舍裡參取好!還有會處也未?若有會處,試說看,與上座證明。
”僧問:“如何是栖賢境?”師曰:“栖賢有甚麼境?”問: “古人拈椎豎拂,還當宗乘中事也無?”師曰:“古人道了也。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和尚指示。
”師曰: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後江南國主請居章義道場。
上堂:“來這裡立,作甚麼? 善知識如河沙數,常與汝為伴。
行住坐卧,不相舍離。
但長連床上穩坐地,十方善知識自來參,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許多難易。
他古聖嗟見今時人不奈何。
”乃曰:“傷夫人情之惑,久矣。
目對真而不覺,此乃嗟汝諸人看卻不知,且道看卻甚麼不知?何不體察古人方便,祇為信之不及,緻得如此。
諸上座但于佛法中留心,無不得者。
無事體道去!”便下座。
僧問:“百年暗室,一燈能破時如何?”師曰:“莫謾語。
”問: “佛法還受變異也無?”師曰:“上座是。
”僧問:“大衆雲集,請師舉揚宗旨。
”師曰:“久矣!”問:“如何是玄旨?”師曰: “玄有甚麼旨?” 報恩匡逸禅師金陵報恩匡逸禅師,明州人也,江南國主請居上院,署凝密禅師。
上堂,顧視大衆曰: “依而行之,即無累矣。
還信麼?如太陽赫奕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
設爾思量得及,喚作分限智慧。
不見先德雲,人無心合道,道無心合人。
人道既合,是名無事。
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聖?于此若未會,可謂為迷情所覆,便去離不得。
迷時即有窒礙,為對為待,種種不同。
忽然惺去,亦無所得。
譬如演若達多認影迷頭,豈不擔頭覓頭。
然正迷之時,頭且不失。
及乎悟去,亦不為得。
何以故?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
得失在于人,何關于動靜。
”僧問:“諸佛說法,普潤群機。
和尚說法,甚麼人得聞?”師曰:“祇有汝不聞。
”問:“如何是報恩一句?”師曰:“道不是得麼?”問:“十二時中思量不到處,如何行履?”師曰: “汝如今在甚麼處?”問:“祖嗣西來,如何舉唱?”師曰:“不違所請。
” 問:“如何是一句?”師曰: “我答争似汝舉。
”問:“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
”曰:“恁麼則大衆有賴。
”師曰:“莫錯會。
”報慈文遂導師金陵報慈文遂導師,杭州陸氏子。
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
于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
谒于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
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
”曰: “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
”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
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
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
上堂:“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
威權三界,德被四方。
共禀靈光,鹹稱妙義。
十方諸佛常頂戴汝,誰敢是非。
及乎向這裡,喚作開方便門,對根設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無窮。
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
所以清涼先師道,佛是無事人。
且如今覓個無事人也不可得。
”僧問: “巅山岩崖,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汝喚甚麼作巅山岩崖?”問:“如何是道?”師曰:“妄想颠倒。
”乃曰:“老僧平生,百無所解。
日日一般,雖住此間,随緣任運。
今日諸上座與本無異。
珍重!”僧問: “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别。
”僧再問,師曰:“止!止!不須說,且會取千差萬别。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方丈闆門扇。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四郎五郎廟。
”問: “如何是吹毛劍?”師曰:“簳面杖。
”問: “如何是正直一路?”師曰:“遠遠近近。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咄哉,癡人!此是險路。
”問: “僧從甚麼處來?”曰:“曹山來。
”師曰:“幾程到此?”曰:“七程。
” 師曰:“行卻許多山林溪澗,何者是汝自己?”曰: “是。
”師曰:“衆生颠倒,認物為己。
”曰:“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 “是。
”乃曰:“諸上座,各在此經冬過夏,還有人悟自己也無?山僧與汝證明,令汝真見不被邪魔所惑。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 “好個師僧,眼目甚分明。
” 羅漢守仁禅師漳州羅漢院守仁禅師,泉州人也。
上堂:“祇據如今,誰欠誰剩。
然雖如此,猶是第二義門。
上座若明達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須子細看。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曰:“即今是甚麼意?” 問:“如何是涅槃?”師曰:“生死。
”曰:“如何是生死?”師曰:“适來道甚麼!”僧衆晚參,師曰: “物物本來無處所,一輪明月印心池。
”便歸方丈。
次住報恩,上堂: “報恩這裡不曾與人揀話,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還願樂麼?諸上座,鶴胫長,凫胫短,甘草甜,黃檗苦。
恁麼揀辨,還惬雅意麼?諸上座,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且莫錯會。
珍重!”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喚甚麼作西來意?”曰: “恁麼則無西來也。
”師曰:“由汝口頭道。
”問:“如何是報恩家風?” 師曰:“無汝著眼處。
”問:“學人未委禀承,諸師方便。
”師曰:“莫相孤負麼?”曰:“恁麼則有師資之分也。
”師曰:“叢林見多。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向汝道甚麼?”問:“如何是無生之相?” 師曰:“舍身受身。
”曰:“恁麼則生死無過也。
”師曰:“料汝恁麼會。
”又曰:“人人皆備理,一一盡圓常。
”僧便問: “如何是圓常之理?”師曰: “無事不參差。
”曰:“恁麼則縱橫法界也。
”師曰:“巧道有何難。
”問:“如何是不到三寸?”師曰:“你問我答。
”問僧: “甚麼處來?”曰:“福州來。
”師曰:“跋涉如許多山嶺,阿那個是上座自己?”曰:“某甲親離福州。
”師曰: “祇恁麼,别更有商量?”曰:“更作甚麼商量?”師曰:“汝話堕也。
” 問:“不昧緣塵,請師一接。
”師曰: “喚甚麼作緣塵?”曰:“若不伸問,焉息疑情。
”師曰:“若不是今日,便作官方。
” 黃山良匡禅師撫州黃山良匡禅師,吉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黃山家風?” 師曰:“築著汝鼻孔。
”問: “如何是不遷義?”師曰:“春夏秋冬。
”問:“如何是一路槃門?”師曰: “汝問宗乘中一句,豈不是?”曰: “恁麼則不哆哆!”師曰:“莫哆哆好!”問:“衆星攢月時如何?”師曰: “喚甚麼作月?”曰:“莫祇這個便是也無?”師曰: “這個是甚麼?”問:“明鏡當台,森羅為甚麼不現?”師曰:“那裡當台。
”曰:“争柰即今何!”師曰: “又道不現。
” 報恩玄則禅師金陵報恩院玄則禅師,滑州衛南人也。
初問青峰:“如何是學人自己?”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後谒法眼,眼問:“甚處來?”師曰:“青峰。
”眼曰:“青峰有何言句?” 師舉前話,眼曰:“上座作麼生會?” 師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己求自己。
”眼曰:“與麼會又争得!” 師曰:“某甲祇與麼,未審和尚如何?”眼曰:“你問我,我與你道。
”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眼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師于言下頓悟。
開堂日,李王與法眼俱在會,僧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學人知是出世邊事,到此為甚麼不會?”師曰: “會取好!”僧舉頭看師,又看法眼,乃抽身入衆。
法眼與李王當時失色。
眼歸方丈,令侍者喚問話僧至。
眼曰:“上座适來問底話,許你具眼。
人天衆前,何不禮拜蓋覆卻?”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吐光而終。
僧問:“了了見佛性,如何是佛性?”師曰:“不欲便道。
”問:“如何是金剛大士?”師曰:“見也未?”問: “如何是諸聖密密處?”師曰:“卻須會取自己。
”曰:“如何是和尚密密處?”師曰:“待汝會始得。
”上堂: “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各懷無價之珍。
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
智隐惑内,雖真而不通。
無事久立。
”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飛飛揚揚。
”問:“如何是了然一句?”師曰:“對汝又何難!”曰: “恁麼道莫便是也無?”師曰:“不對又何難。
”曰:“深領和尚恁麼道。
”師曰:“汝道我道甚麼?”問: “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待汝生即道。
”曰:“賓主曆然。
” 師曰:“汝立地見亡僧。
”問:“如何是學人本來心?” 師曰:“汝還曾道著也未?”曰:“祇如道著,如何體會。
”師曰:“待汝問始得。
”問: “教中道,樹能生果,作玻璃色,未審此果何人得吃?”師曰:“樹從何來?”曰:“學人有分。
”師曰:“去果八萬四千。
”問: “如何是不遷義?”師曰:“江河競注,日月旋流?”問:“宗乘中玄要處,請師一言。
”師曰:“汝行腳來多少時也。
” 曰:“不曾逢伴侶。
”師曰:“少瞌睡!” 淨德智筠禅師金陵淨德院智筠達觀禅師,河中府王氏子。
初住栖賢。
上堂:“從上諸聖方便門不少,大抵祇要諸仁者有個見處。
然雖未見,且不參差一絲發許,諸仁者亦未嘗違背一絲發許。
何以故? 炟赫地顯露,如今便會取,更不費一毫氣力。
還省要麼?設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斯乃抑揚,對機施設,諸仁者作麼生會對底道理? 若也會,且莫嫌他佛語,莫重祖師,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僧問: “如何是的的之言?”師曰:“道甚麼!”問:“紛然覓不得時如何?”師曰:“覓個甚麼不得?”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 “用祖師意作甚麼?”問:“今朝呈遠瑞,正意為誰來?”師曰:“大衆盡見汝恁麼問。
” 江南國主創淨德院,延請居之,署達觀禅師。
上堂:“夫欲慕道,也須上上根器始得。
造次中下,不易承當。
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識境界。
上座莫恁麼懱﹝莫結切﹞猰﹝公入切﹞地。
他古人道,沙門眼把定世界,函蓋乾坤,綿綿不漏絲發。
所以諸佛贊歎,贊歎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
上座威光赫奕,亘古亘今,幸有如是家風,何不紹續取,為甚麼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曉悟。
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出興于世。
祇為如此,所以諸佛唱入槃。
祇為如此,所以祖師特地西來。
”僧問:“諸聖皆入不二法門,如何是不二法門?”師曰:“但恁麼入。
”曰: “恁麼則今古同然去也。
”師曰:“汝道甚麼處是同?”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恰問著。
”曰:“恁麼則學人禮拜也。
” 師曰:“汝作麼生會?”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不是?”乃曰: “吾不能投身岩谷,滅迹市廛,而出入禁庭,以重煩世主,吾之過也。
”遂屢辭歸故山。
國主錫以五峰栖玄蘭若。
高麗慧炬國師高麗國道峰山慧炬國師,始發機于法眼之室。
本國主思慕,遣使來請,遂回故地。
國主受心訣,禮待彌厚。
一日請入王府。
上堂,師指威鳳樓示衆曰:“威鳳樓為諸上座舉揚了也。
還會麼? 傥若會,且作麼生會?若道不會,威鳳樓作麼生不會?珍重!”寶塔紹岩禅師杭州真身寶塔寺紹岩禅師,雍州劉氏子。
吳越王命師開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師。
上堂: “山僧素寡知見,本期閑放,念經待死,豈謂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諸方宿德,施張法筵。
然大王緻請,也祇圖諸仁者明心,此外别無道理。
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凝然杜默時,參尋知識時,道伴商略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如上所解,盡為魔魅所攝,豈曰明心? 更有一類人,離身中妄想外,别認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虛,謂是本來真心,斯亦外道所計,非明心也。
諸仁者要會麼?心無是者,亦無不是者。
汝拟執認,其可得乎?”僧問:“六合澄清時如何?”師曰:“大衆誰信汝。
” 師開寶四年七月示疾,謂門弟子曰:“諸行無常,即常住相。
”言訖,跏趺而逝。
般若敬遵禅師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師,上堂:“皎皎炟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纖毫間斷相。
無時無節,長時拶定上座無通氣處。
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識。
放光動地,觸處露現,實無絲頭許法可作隔礙。
如今因甚麼卻不會,特地生疑去。
無事,不用久立。
”僧問:“優昙花拆人皆睹,般若家風賜一言。
”師曰: “不因上座問,不曾舉似人。
”曰:“恁麼則般若雄峰,讵齊今古?”師曰: “也莫錯會。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華?”師曰:“汝甚麼處見?”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華?”師曰:“且領話好!”問:“靈山一會,迦葉親聞,未審今日一會,何人得聞?”師曰:“試舉迦葉聞底看。
”曰:“恁麼則迦葉親聞去也。
”師曰: “亂道作麼?”師自述真贊曰:“真兮寥廓,郢人圖。
嶽聳雲空,澄潭月躍。
” 歸宗策真禅師廬山歸宗策真法施禅師,曹州魏氏子也。
初名慧超,谒法眼。
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 眼曰:“汝是慧超。
”師從此悟入。
住後,上堂:“諸上座,見聞覺知,祇可一度。
祇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麼?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我向汝道即别有也。
”問:“如何是歸宗境?”師曰:“是汝見甚麼?”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出去。
”問: “國王請命,大啟法筵。
不落見聞,請師速道。
”師曰:“閑言語。
”曰: “師意如何?”師曰:“又亂說。
”問: “承教有言,将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塵刹即不問,如何是報佛恩?”師曰:“汝若是,則報佛恩。
”問: “無情說法,大地得聞。
師子吼時如何?”師曰:“汝還聞麼?”曰:“恁麼則同無情也。
”師曰: “汝不妨會得好!”問:“古人以不離見聞為宗。
未審和尚以何為宗?”師曰:“此問甚好。
”曰:“猶是三緣四緣?”師曰: “莫亂道。
” 同安紹顯禅師洪州同安院紹顯禅師,僧問:“王恩降旨師親受,熊耳家風乞一言。
”師曰:“已道了也。
”問: “千裡投師,請師一接。
”師曰:“好入處。
”雲蓋山乞瓦造殿,有官人問: “既是雲蓋,何用乞瓦?”僧無對。
師代曰: “罕遇其人。
” 栖賢慧圓禅師廬山栖賢慧圓禅師,上堂:“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
一生參學事畢,何用更到這裡來? 雖然如此,也勞上座一轉了也。
珍重!”僧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未審古人意旨如何?”師曰:“大衆一時會取。
”上堂,有僧拟問,師乃指其僧曰:“住!住!”其僧進步,問:“從上宗乘,請師舉唱。
”師曰: “前言不構,後語難追。
”曰:“未審今日事如何?”師曰:“不會人言語。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好。
”問: “如何是栖賢境?”師曰:“入得三門便合知。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土不欠少。
” 觀音從顯禅師洪州觀音院從顯禅師,泉州人也。
上堂,衆集,良久曰:“文殊深贊居士,未審居士受贊也無? 若受贊,何處有居士邪?若不受贊,文殊不可虛發言也。
大衆作麼生會?若會,真個衲僧。
”僧問: “居士默然,文殊深贊,此意如何?”師曰:“汝問我答。
”曰:“忽遇恁麼人出頭來,又作麼生?”師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問:“如何是觀音家風?”師曰:“眼前看取。
”曰:“忽遇作者來,作麼生見待?”師曰: “貧家祇如此,未必便言歸。
”問:“久負沒弦琴,請師彈一曲。
”師曰: “作麼生聽?”其僧側耳,師曰:“賺殺人!” 乃曰:“盧行者當時大庾嶺頭謂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惡,還我明上座本來面目來。
觀音今日不恁麼道還我明上座來,恁麼道,是曹溪子孫也無?若是曹溪子孫,又争除卻四字?若不是,又過在甚麼處? 試出來商量看。
”良久曰:“此一衆真行腳人也。
”便下座。
太平興國八年九月中,師謂檀那袁長史曰: “老僧三兩日間歸鄉去。
”袁曰:“和尚年尊,何更思鄉?”師曰:“歸鄉圖得好鹽吃。
”袁不測其言。
翌日,師不疾,坐亡。
袁建塔于西山。
興善栖倫禅師洛京興善栖倫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向汝道甚麼即得。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适來猶記得。
” 新興齊禅師洪州嚴陽新興院齊禅師,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師曰: “汝還信麼?”曰: “信則深信,乞和尚慈悲。
”師曰:“祇此信心,亘古亘今。
快須究取,何必沈吟。
要出三界,三界唯心。
”師因雪謂衆曰: “諸上座還見雪麼?見即有眼,不見無眼。
有眼即常,無眼即斷。
恁麼會得,佛身充滿。
”問: “學人辭去泐潭,乞和尚示個入路。
”師曰:“好個入路,道心堅固。
随衆參請,随衆作務。
要去便去,要住便住。
去之與住,更無他故。
若到泐潭,不審馬祖。
” 慈雲匡達禅師潤州慈雲匡達禅師,僧問:“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
”曰: “作麼生?”師曰:“不好。
” 薦福紹明禅師蘇州薦福院紹明禅師,州将錢仁奉請住持,乃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切處看取。
” 古賢謹禅師澤州古賢院謹禅師,侍立法眼次,眼問一僧曰:“自離此間,甚麼處去來?”曰:“入嶺來。
”眼曰: “不易。
”曰:“虛涉他如許多山水。
”眼曰:“如許多山水也不惡。
”其僧無語,師于此有省。
住後,僧問: “如何是佛?”師曰:“築著你鼻孔。
”問僧曰:“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如何是堅密身?”僧豎指,師曰: “現則現,你作麼生會?”僧無語。
興福可勳禅師宣州興福院可勳禅師,建州朱氏子。
僧問:“如何是興福正主?”師曰:“阇黎不識。
”曰: “莫祇這便是麼?”師曰:“縱未歇狂,頭亦何失。
”問:“如何是道?” 師曰:“勤而行之。
”問:“何雲法空?”師曰: “不空。
”有偈示衆曰:“秋江煙島晴,鷗鹭行行立。
不念觀世音,争知普門入。
” 上藍守讷禅師洪州上藍院守讷禅師,,上堂:“盡令提綱,無人掃地。
叢林兄弟,相共證明。
晚進之流,有疑請問。
” 僧問:“願開甘露門,當觀第一義。
不落有無中,請師垂指示。
”師曰: “大衆證明。
”曰: “恁麼則莫相屈去也。
”師曰:“閑言語。
”問:“如何是佛?”師曰:“更問阿誰?” 撫州覆船和尚撫州覆船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不識。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莫謗祖師好!” 奉先法瑰禅師杭州奉先寺法瑰法明普照禅師,僧問:“釋迦出世,天雨四華,地搖六動,未審今日有何祥瑞?”師曰:“大衆盡見。
”曰:“法王法如是。
”師曰:“人王見在。
”問:“法眼寶印,和尚親傳。
今日一會,當付何人?”師曰:“誰人無分?”曰:“恁麼則雷音普震無邊刹去也。
”師曰:“也須善聽。
” 化城慧朗禅師廬山化城寺慧朗禅師,江南相國宋齊丘請開堂,師升座曰: “今日令公請山僧為衆,莫非承佛付囑,不忘佛恩。
衆中有問話者出來,為令公結緣。
”僧問:“令公親降,大衆雲臻,從上宗乘,請師舉唱。
” 師曰:“莫是孤負令公麼?”問:“師常苦口,為甚麼學人己事不明?”師曰:“阇黎甚麼處不明?”曰: “不明處,請師決斷。
”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曰:“恁麼則全因今日去也。
”師曰:“退後。
”禮三拜。
永明道鴻禅師杭州慧日永明寺道鴻通辯禅師,僧問:“遠離天台境,來登慧日峰,久聞師子吼,今日請師通。
” 師曰:“聞麼?”曰:“恁麼則昔日崇壽,今日永明也。
”師曰:“幸自靈利,何須亂道。
”乃曰: “大道廓然,古今常爾,真心周遍,如量之智皎然。
萬象森羅,鹹真實相。
該天括地,亘古亘今。
大衆還會麼?還辨白得麼?”僧問:“國王嘉命,公貴臨筵,未審今日當為何事?”師曰: “驗取。
”曰:“此意如何?”師曰:“甚麼處去來?”曰:“恁麼則成造次也。
”師曰:“休亂道。
”高麗靈鑒禅師高麗國靈鑒禅師,僧問:“如何是清淨伽藍?”師曰:“牛欄是。
”問:“如何是佛?”師曰: “拽出癫漢著。
” 荊門上泉和尚荊門上泉和尚,僧問:“二龍争珠,誰是得者?”師曰:“我得。
”問:“遠遠投師,如何一接?”師按杖視之。
其僧禮拜,師便喝。
問:“尺壁無瑕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