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僧再舉,師曰:“虛生浪死漢!”問:“箭頭露鋒時如何?”師曰:“好手不中的。

    ”曰:“盡眼沒标的時如何?”師曰:“不妨随分好手。

    ” 問:“古人道,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

    未審将甚麼對?”師曰:“吃茶去。

    ”問僧:“甚處來?”曰: “神光來。

    ”師曰:“晝喚作日光,夜喚作火光,作麼生是神光?”僧無對。

     師自代曰:“日光火光。

    ”栖典座問:“古人有言,知有佛向上事,方有語話分。

    如何是語話?”師把住曰:“道!道!”栖無對。

     師遂蹋倒,栖當下汗流。

    問僧:“甚處來?”曰:“近離浙中。

    ”師曰:“船來陸來?”曰:“二途俱不涉。

    ”師曰: “争得到這裡?”曰:“有甚麼隔礙?”師便打。

    問:“古人道,觌面相呈時如何?”師曰:“是。

    ”曰:“如何是觌面相呈?”師曰:“蒼天!蒼天!”師謂衆曰:“此個水牯牛年多少?”衆皆無對。

    師自代曰:“七十九也。

    ” 僧曰:“和尚為甚麼作水牯牛去?”師曰:“有甚麼罪過?” 問僧:“甚處去?”曰:“禮拜徑山和尚去。

    ”師曰:“徑山若問汝:此間佛法如何?汝作麼生祇對?”曰: “待問即道。

    ”師便打。

    後舉問鏡清:“這僧過在甚麼處?”清曰:“問得徑山徹困。

    ”師曰: “徑山在浙中因甚麼問得徹困?”清曰:“不見道遠問近對。

    ”師曰:“如是!如是!”一日謂長慶曰:“吾見沩山問仰山: 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他道或在天上,或在人間。

    汝道仰山意作麼生?”慶曰: “若問諸聖出沒處,恁麼道即不可。

    ”師曰:“汝渾不肯,忽有人問,汝作麼生道?”慶曰:“但道錯。

    ”師曰:“是汝不錯。

    ”慶曰: “何異于錯?”問僧:“甚處來?”曰:“江西。

    ”師曰:“與此間相去多少?”曰:“不遙。

    ”師豎起拂子曰: “還隔這個麼?”曰:“若隔這個,即遙去也。

    ”師便打出。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個入路。

    ”師曰:“甯自碎身如微塵,終不敢瞎卻一僧眼。

    ”問:“四十九年後事即不問,四十九年前事如何?”師以拂子蓦口打。

     僧辭去,參靈雲。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雲舉拂子。

    曰:“出世後如何?”雲亦舉拂子。

    其僧卻回。

     師曰:“返太速乎!”曰:“某甲到彼,問佛法不契乃回。

    ”師曰:“汝問甚麼事?”僧舉前話。

    師曰: “汝問,我為汝道。

    ”僧便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舉起拂子。

    曰: “出世後如何?”師放下拂子。

     僧禮拜,師便打。

    ﹝後僧舉問玄沙,沙雲:“汝欲會麼?我與汝說個喻。

    如人賣一片園,東西南北一時結契了也,中心樹猶屬我在。

    ”崇壽稠雲:“為當打伊解處,别有道理。

    ”﹞師舉:“六祖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

     仁者心動。

    ”乃曰: “大小祖師,龍頭蛇尾,好與二十拄杖。

    ”時太原孚上座侍立,不覺咬齒。

    師曰:“我适來恁麼道,也好吃二十拄杖。

    ” 師行腳時參烏石觀和尚,才敲門,石問:“誰?”師曰:“鳳凰兒。

    ”石曰:“來作麼?”師曰:“來啖老觀。

    ”石便開門扭住曰: “道!道!”師拟議,石拓開,閉卻門。

    師住後示衆曰:“我當時若入得老觀門,你這一隊酒糟漢向甚麼處摸索?”師問慧全:“汝得入處作麼生?”全曰:“共和尚商量了。

    ”師曰:“甚麼處商量?”曰:“甚麼處去來?”師曰:“汝得入處又作麼生?”全無對,師便打。

    全坦問: “平田淺草,麈鹿成群,如何射得麈中主?”師喚全坦,坦應諾。

    師曰: “吃茶去。

    ”問僧:“甚處來?”曰:“沩山來。

    ”師曰:“沩山有何言句?”曰: “某甲曾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沩山據坐。

    ”師曰:“汝肯他否?”曰: “某甲不肯他。

    ”師曰:“沩山古佛,汝速去忏悔。

    ”﹝玄沙雲:“山頭老漢蹉過沩山也。

    ” ﹞閩王問曰:“拟欲蓋一所佛殿去時如何?”師曰:“大王何不蓋取一所空王殿?”曰:“請師樣子。

    ” 師展兩手。

    ﹝雲門雲:“一舉四十九。

    ”﹞僧問:“學人道不得處,請師道。

    ”師曰:“我為法惜人。

    ” 師舉拂子示一僧,其僧便出去。

    ﹝長慶舉似王延彬太傅了,乃曰:“此僧合喚轉與一頓棒。

    ”王曰:“和尚是甚麼心行?”曰:“幾放過。

    ”﹞師問長慶: “古人道前三三,後三三,意作麼生?”慶便出去。

    ﹝鵝湖别雲:“諾。

    ” ﹞問僧:“甚處來?”曰:“藍田來。

    ”師曰:“何不入草?”﹝長慶雲:“險。

    ”﹞上堂:“南山有一條鼈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

    ”長慶出曰: “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

    ”雲門以拄杖撺向師前,作怕勢。

    有僧舉似玄沙,沙曰:“須是棱兄始得。

    然雖如是,我即不然。

    ”曰: “和尚作麼生?”沙曰:“用南山作麼?”一日,有兩僧來,師以手拓庵門,放身出曰:“是甚麼?”僧亦曰:“是甚麼?”師低頭歸庵。

     僧辭去,師問:“甚麼處去?”曰:“湖南。

    ”師曰:“我有個同行住岩頭,附汝一書去。

    ”書曰:“某書上師兄。

     某一自鼈山成道後,迄至于今,飽不饑。

    同參某書上。

    ”僧到岩頭問:“甚麼處來?”曰:“雪峰來,有書達和尚。

    ” 頭接了,乃問僧:“别有何言句?”僧遂舉前話。

    頭曰:“他道甚麼?”曰: “他無語低頭歸庵。

    ”頭曰:“噫! 我當初悔不向伊道末後句。

    若向伊道,天下人不柰雪老何!”僧至夏末,請益前話。

    頭曰:“何不早問?” 曰:“未敢容易。

    ”頭曰:“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

    要識末後句,祇這是。

    ”上堂: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長慶問雲門曰:“雪峰與麼道,還有出頭不得處麼?” 門曰:“有。

    ”曰: “作麼生,?”門曰:“不可總作野狐精見解。

    ”又曰:“狼籍不少。

    ”﹞問僧:“甚麼處去?”曰:“識得即知去處。

    ”師曰: “你是了事人,亂走作麼?”曰:“和尚莫塗污人好!”師曰:“我即不塗污你,古人吹布毛作麼生?與我說來看。

    ”曰: “殘羹馊飯已有人吃了。

    ”師休去。

     有一僧在山下卓庵多年,不剃頭。

    畜一長柄杓,溪邊舀水。

    時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主曰:“溪深杓柄長。

    ”師聞得,乃曰:“也甚奇怪。

    ”一日,将剃刀同侍者去訪,才相見便舉前話,問: “是庵主語否?”主曰:“是。

    ”師曰:“若道得,即不剃你頭。

    ”主便洗頭,胡跪師前。

    師即與剃卻。

     師領徒南遊,時黃槃預知師至,搘策前迎,抵蘇溪邂逅。

    師問:“近離何處?”槃曰:“辟支岩。

    ”師曰:“岩中還有主麼?” 槃以竹策敲師轎。

    師乃出轎相見。

    槃曰:“曾郎萬福。

    ”師遽展丈夫拜,槃作女人拜。

    師曰: “莫是女人麼?”槃又設兩拜,遂以竹策畫地,右繞師轎三匝。

    師曰:“某甲三界内人,你三界外人。

     你前去,某甲後來。

    ”槃回,師随至,止囊山憩數日。

    槃供事随行徒衆,一無所缺。

    上堂: “此事如一片田地相似,一任諸人耕種,無有不承此恩力者。

    ”玄沙曰: “且作麼生是這田地?”師曰:“看。

    ”沙曰:“是即是,某甲不與麼?” 師曰:“你作麼生?”沙曰:“祇是人人底。

    ”三聖問:“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師曰:“待汝出網來向汝道。

    ” 聖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

    ”師曰:“老僧住持事繁。

    ”上堂:“盡大地是個解脫門,把手拽伊不肯入。

    ”時一僧出曰:“和尚怪某甲不得。

    ”又一僧曰:“用入作甚麼?”師便打。

    玄沙謂師曰:“某甲如今大用去,和尚作麼生?”師将三個木毬一時抛出。

    沙作斫牌勢。

    師曰:“你親在靈山方得如此。

    ”沙曰:“也是自家事。

    ” 一日升座,衆集定,師輥出木毬,玄沙遂捉來安舊處。

    師一日在僧堂内燒火,閉卻前後門。

    乃叫曰: “救火!救火!”玄沙将一片柴從窗棂中抛入,師便開門。

    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師曰: “瞪目不見底。

    ”曰:“飲者如何?”師曰:“不從口入。

    ”僧舉似趙州,州曰:“不從口入,不可從鼻孔裡入。

    ”僧卻問: “古澗寒泉時如何?”州曰:“苦。

    ”曰:“飲者如何?”州曰:“死。

    ” 師聞得,乃曰:“趙州古佛。

    ” 遙望作禮,自此不答話。

    師因閩王封柑橘各一顆,遣使送至,柬問:“既是一般顔色,為甚名字不同?”師遂依舊封回,王複馳問玄沙,沙将一張紙蓋卻。

    問僧:“近離甚處?”曰:“覆船。

    ”師曰:“生死海未渡,為甚麼覆卻船?”僧無語,乃回舉似覆船。

    船曰:“何不道渠無生死?”僧再至,進此語,師曰:“此不是汝語。

    ”曰: “是覆船恁麼道。

    ”師曰:“我有二十棒寄與覆船,二十棒老僧自吃,不幹阇黎事。

    ”問:“大事作麼生?”師執僧手曰: “上座将此問誰?”有僧禮拜,師打五棒。

    僧曰:“過在甚麼處?”師又打五棒,喝出。

    問僧:“甚處來?”曰: “嶺外來。

    ”師曰:“還逢達磨也無?”曰:“青天白日。

    ”師曰:“自己作麼生?”曰:“更作麼生?”師便打。

     師送僧出,行三五步,召曰:“上座。

    ”僧回首,師曰:“途中善為。

    ”問: “拈槌豎拂,不當宗乘,未審和尚如何?” 師豎起拂子。

    僧乃抱頭出去,師不顧。

    ﹝法眼代雲:“大衆看此一員戰将。

    ” ﹞問: “三乘十二分教,為凡夫開演,不為凡夫開演?”師曰:“不消一曲楊柳枝。

    ”師謂鏡清曰:“古來有老宿,引官人巡堂曰: “此一衆盡是學佛法僧”。

    官人曰:“金屑雖貴,又作麼生?”老宿無對。

    ”清代曰:“比來抛磚引玉。

    ”﹝法眼别雲:“官人何得貴耳賤目!” ﹞上堂,舉拂子曰:“這個為中下。

    ”僧問:“上上人來時如何?”師舉拂子。

    僧曰:“這個為中下。

    ” 師便打。

    問:“國師三喚侍者意如何?”師乃起入方丈。

    問僧:“今夏在甚麼處?”曰:“湧泉。

    ”師曰: “長時湧,暫時湧?”曰:“和尚問不著。

    ”師曰:“我問不著?”僧曰:“是。

    ”師乃打。

    普請次,路逢一猕猴,師曰: “人人有一面古鏡,這個猕猴亦有一面古鏡。

    ”三聖曰:“曠劫無名,何以彰為古鏡?”師曰:“瑕生也。

    ”聖曰: “這老漢著甚麼死急,話頭也不識。

    ”師曰:“老僧住持事繁。

    ”閩帥施銀交床,僧問:“和尚受大王如此供養,将何報答?”師以手拓地曰:“輕打我!輕打我!” ﹝僧問疏山雲:“雪峰道“輕打我”,意作麼生?”山雲: “頭上插瓜虀,垂尾腳跟齊。

    ”﹞問:“吞盡毗盧時如何?”師曰:“福唐歸來還平善否?”上堂:“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

    我若羚羊挂角,汝向甚麼處扪摸?”﹝僧問保福:“祇如雪峰有甚麼言教,便似羚羊挂角時。

    ”福雲:“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

    ” ﹞師之法席,常不減千五百衆。

    梁開平戊辰三月示疾。

    閩帥命醫,師曰:“吾非疾也。

    ”竟不服藥,遺偈付法。

     五月二日,朝遊藍田,暮歸澡身,中夜入滅。

     感潭資國禅師洪州感潭資國禅師,白兆問:“家内停喪,請師慰問。

    ”師曰: “苦痛蒼天。

    ”曰:“死卻爺,死卻娘。

    ” 師打了趁出。

    師凡接機皆如此。

    瑞龍慧恭禅師天台瑞龍慧恭禅師,福州羅氏子。

    谒德山,山問:“會麼?”曰:“作麼?”山曰:“請相見。

    ”曰:“識麼?” 山大笑。

    遂許入室。

    洎山順世,乃開法焉。

     泉州瓦棺和尚泉州瓦棺和尚,在德山為侍者。

    一日,同入山斫木。

    山将一碗水與師,師接得便吃卻。

    山曰: “會麼?”師曰:“不會。

    ”山又将一碗水與師,師又接吃卻。

    山曰:“會麼?”師曰:“不會。

    ”山曰:“何不成褫取不會底。

    ”師曰:“不會又成褫個甚麼?”山曰:“子大似個鐵橛。

    ”住後,雪峰訪師,茶話次,峰問: “當時在,德山,斫木因緣作麼生?”師曰:“先師當時肯我。

    ”峰曰: “和尚離師太早。

    ”時面前偶有一碗水,峰曰: “将水來。

    ”師便度與,峰接得便潑卻。

    ﹝雲門雲:“莫壓良為賤。

    ” ﹞高亭簡禅師襄州高亭簡禅師,參德山,隔江才見,便雲:“不審。

    ”山乃搖扇招之。

     師忽開悟,乃橫趨而去,更不回顧。

     青原下六世岩頭禅師法嗣瑞岩師彥禅師台州瑞岩師彥禅師,閩之許氏子。

    自幼披缁,秉戒無缺。

    初禮岩頭,問曰:“如何是本常理?”頭曰: “動也。

    ”曰:“動時如何?”頭曰:“不是本常理。

    ”師良久。

    頭曰: “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沈生死。

    ” 師遂領悟,便禮拜。

    頭每與語,徵酬無忒。

    後谒夾山,山問:“甚處來?”曰:“卧龍來。

    ”山曰: “來時龍還起也未?”師乃顧視之。

    山曰:“灸瘡瘢上更著艾燋。

    ”曰: “和尚又苦如此作甚麼?”山休去。

    師乃問山: “與麼即易,不與麼即難。

    與麼與麼即惺惺,不與麼不與麼即居空界。

    與麼不與麼,請師速道!”山曰:“老僧謾阇黎去也。

    ”師喝曰:“這老和尚,而今是甚時節!”便出去。

    ﹝後有僧舉似岩頭,頭雲:“苦哉! 将我一枝佛法,與麼流将去。

    ”﹞師尋居丹丘瑞岩,坐磐石,終日如愚。

    每自喚主人公,複應諾,乃曰:“惺惺著,他後莫受人謾。

    ” ﹝後有僧參玄沙,沙問:“近離甚處?”雲:“瑞岩。

    ”沙雲:“有何言句示徒?”僧舉前話。

    沙雲:“一等是弄精魂,也甚奇怪。

    ”乃雲: “何不且在彼住。

    ”雲:“已遷化也。

    ”沙雲:“而今還喚得應麼?”僧無對。

    ﹞師統衆嚴整,江表稱之。

    僧問: “頭上寶蓋現,足下雲生時如何?”師曰:“披枷帶鎖漢。

    ”曰:“頭上無寶蓋,足下無雲生時如何?”師曰:“猶有杻在。

    ”曰: “畢竟如何?”師曰:“齋後困。

    ”鏡清問:“天不能覆,地不能載,豈不是?”師曰:“若是即被覆載。

    ”清曰: “若不是瑞岩幾遭也。

    ”師自稱曰:“師彥。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石牛。

    ”曰:“如何是法?”師曰:“石牛兒。

    ”曰: “恁麼即不同也。

    ”師曰:“合不得。

    ”曰:“為甚麼合不得?”師曰: “無同可同,合甚麼?”問: “作麼生商量,即得不落階級?”師曰:“排不出。

    ”曰:“為甚麼排不出?”師曰:“他從前無階級。

    ”曰:“未審居何位次?”師曰:“不坐普光殿。

    ”曰:“還理化也無?”師曰:“名聞三界重,何處不歸朝?”一日有村媪作禮,師曰:“汝速歸,救取數千物命。

    ”媪回舍,見兒婦拾田螺歸,媪遂放之水濱。

    師之異迹頗多,茲不繁錄。

     逝後塔于本山,谥空照禅師。

    玄泉山彥禅師懷州玄泉彥禅師,僧問:“如何是道中人?”師曰:“日落投孤店。

    ”問:“如何是佛?”師曰:“張家三個兒。

    ”曰:“學人不會。

    ”師曰:“孟、仲、季也不會。

    ”問: “如何是聲前一句?”師曰:“吽。

    ”曰: “轉後如何?”師曰:“是甚麼!” 羅山道閑禅師福州羅山道閑禅師,長溪陳氏子。

    出家于龜山,年滿受具,遍曆諸方。

    嘗谒石霜,問: “去住不甯時如何?”霜曰:“直須盡卻。

    ”師不契,乃參岩頭,亦如前問。

     頭曰:“從他去住,管他作麼?”師于是服膺。

    閩帥飲其法味,請居羅山,号法寶禅師。

    開堂升座,方斂衣便曰:“珍重。

    ” 時衆不散,良久師又曰: “未識底近前來。

    ”僧出禮拜,師抗聲曰:“也大苦哉!”僧拟伸問,師乃喝出。

    問:“如何是奇特一句?”師曰: “道甚麼?”問:“當鋒事如何辨明?”師舉如意。

    僧曰:“乞和尚垂慈。

    ” 師曰:“大遠也。

    ”問: “急急相投,請師一接。

    ”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箭過也。

    ”問:“九女不攜,誰是哀提者?”師曰:“高聲問。

    ” 僧拟再問,師曰:“甚麼處去也?”僧來參,師問:“名甚麼?”曰:“明教。

    ”師曰:“還會教也未?”曰:“随分。

    ” 師豎起拳曰:“靈山會上,喚這個作甚麼?”曰:“拳教。

    ”師笑曰:“若恁麼,喚作拳教。

    ”複展兩足曰: “這個是甚麼教?”僧無語。

    師曰:“莫喚作腳教麼?”師在禾山,送同行矩長老出門次,把拄杖向面前一,矩無對。

     師曰:“石牛攔古路,一馬生雙駒。

    ”﹝後僧舉似疏山,山雲:“石牛攔古路,一馬生三寅。

    ”﹞僧辭保福,福問:“甚處去?” 曰:“禮拜羅山。

    ”福曰:“汝向羅山道: 保福秋間上府朝觐大王,置四十個問頭問和尚,忽若一句不相當,莫言不道。

    ”僧舉似師,師呵呵大笑曰:“陳老師自入福建道洪塘橋下一寨,未曾見有個毛頭星現。

     汝與我向從展道:陳老師無許多問頭,祇有一口劍。

    一劍下須有分身之意,亦有出身之路。

     若不明便須成末。

    ”僧回舉似福,福曰:“我當時也祇是谑伊。

    ”至秋朝觐,師特為辦茶筵請福。

     福不赴,卻向僧曰:“我中間曾有谑語,恐和尚問著。

    ”僧歸舉似,師曰: “汝向他道,猛虎終不食伏肉。

    ”僧又去,福遂來。

     無轸上座問:“祇如岩頭道,洞山好佛,祇是無光。

    未審洞山有何虧阙,便道無光?” 師召轸,轸應諾。

    師曰:“灼然好個佛,祇是無光。

    ”曰:“大師為甚麼撥無轸話?”師曰:“甚麼處是陳老師撥你話處? 快道!快道!”轸無語。

    師打三十棒趁出。

    轸舉似招慶,慶一夏罵詈。

     至夏末自來問,師乃分明舉似,慶便作禮忏悔曰:“洎錯怪大師。

    ”僧舉寒山詩,問:“白鶴銜苦桃時如何?”師曰:“貞女室中吟。

    ”曰: “千裡作一息時如何?”師曰:“送客郵亭外。

    ”曰:“欲往蓬萊山時如何?”師曰:“欹枕觑猕猴。

    ”曰: “将此充糧食時如何?”師曰:“古劍髑髅前。

    ”問:“如何是百草頭上盡是祖師意?”師曰:“刺破汝眼。

    ”問:“如何是道?” 師曰:“倚著壁。

    ”問:“前是萬丈洪崖,後是虎狼師子,正當恁麼時如何?”師曰:“自在。

    ”問: “三界誰為主?”師曰:“還解吃飯麼?”臨遷化,上堂集衆,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測。

    乃令東邊師僧退後。

     又展右手,又令西邊師僧退後。

    乃曰:“欲報佛恩,無過流通大教。

    歸去也! 歸去也!珍重!”言訖,莞爾而寂。

     香溪從範禅師福州香溪從範禅師,新到參,師曰:“汝豈不是鼓山僧?”僧曰:“是。

    ”師曰:“額上珠為何不見?” 僧無對。

    僧辭,師門送,複召:“上座!”僧回首。

    師曰:“滿肚是禅。

    ” 曰:“和尚是甚麼心行?”師大笑而已。

     師披衲衣次,說偈曰:“迦葉上行衣,披來須捷機。

    才分招的箭,密露不藏龜。

    ” 聖壽院嚴禅師福州聖壽嚴禅師,補衲次,僧參,師提起示之曰:“山僧一衲衣,展似衆人見。

     雲水兩條分,莫教露針線。

    速道!速道!”僧無對。

    師曰:“如許多時作甚麼來!” 靈岩慧宗禅師吉州靈岩慧宗禅師,福州陳氏子,受業于龜山。

    僧問:“如何是靈岩境?”師曰:“松桧森森密密遮。

    ”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夜夜有猿啼。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本分事?”師曰: “抛卻真金,拾瓦礫作麼?” 雪峰存禅師法嗣玄沙師備禅師福州玄沙師備宗一禅師,閩之謝氏子。

    幼好垂釣,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諸漁者。

     唐鹹通初年,甫三十,忽慕出塵,乃棄舟投芙蓉訓禅師落發,往豫章開元寺受具。

    布衲芒屦,食才接氣。

     常終日宴坐,衆皆異之。

    與雪峰本法門昆仲,而親近若師資。

    峰以其苦行,呼為頭陀。

    一日峰問: “阿那個是備頭陀?”師曰:“終不敢诳于人。

    ”異日,峰召曰:“備頭陀何不遍參去!”師曰: “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

    ”峰然之。

    暨登象骨山,乃與師同力締構,玄徒臻萃。

    師入室咨決,罔替晨昏。

     又閱楞嚴,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修多羅冥契。

    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

    至與雪峰徵诘,亦當仁不讓。

     峰曰:“備頭陀再來人也。

    ”雪峰上堂:“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師出衆曰: “忽過明鏡來時如何?”峰曰:“胡漢俱隐。

    ”師曰:“老和尚腳跟猶未點地在。

    ”住後,上堂: “佛道閑曠,無有程途。

    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

    不在三際,故不可升沉,建立乖真。

     非屬造化,動則起生死之本,靜則醉昏沉之鄉。

    動靜雙泯,即落空亡。

    動靜雙收,瞞顸佛性。

     必須對塵對境,如枯木寒灰,臨時應用,不失其宜。

    鏡照諸像,不亂光輝。

    鳥飛空中,不雜空色。

    所以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

     不堕往來機,不住中間意。

    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

    鐘鼓不相交,句句無前後。

    如壯士展臂,不籍他力。

     師子遊行,豈求伴侶?九霄絕翳,何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

    若到這裡,體寂寂,常的的,日赫焰,無邊表。

     圓覺空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

    夫佛出世者,元無出入,名相無體,道本如如。

    法爾天真,不同修證。

     祇要虛閑不昧作用,不涉塵泥,個中纖毫道不盡,即為魔王眷屬。

    句前句後,是學人難處。

     所以一句當天,八萬門永絕生死,直饒得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

    随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

     道人行處,如火銷冰。

    終不卻成冰。

    箭既離弦,無返回勢。

    所以牢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

     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

    若到這裡,步步登玄,不屬邪正,識不能識,智不能知,動便失宗,覺即迷旨。

     二乘膽顫,十地驚。

    語路處絕,心行處滅。

    直得釋迦掩室于摩谒,淨名杜口于毗耶。

     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花。

    若與麼見前,更疑何事沒栖泊處? 離去來今,限約不得,心思路絕。

     不因莊嚴,本來真淨。

    動用語笑,随處明了,更無欠少。

    今時人不悟個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塵,處處染著,頭頭系絆。

     縱悟,則塵境紛纭,名相不實,便拟凝心斂念,攝事歸空。

    閉目藏睛,終有念起。

     旋旋破除,細想才生,即便遏捺。

    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不散底死人。

    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诳。

     這裡分别則不然,也不是隈門傍戶,句句現前,不得商量,不涉文墨,本絕塵境,本無位次,權名個出家兒,畢竟無蹤迹。

    真如凡聖,地獄人天,祇是療狂子之方。

    虛空尚無改變,大道豈有升沈? 悟則縱橫不離本際,若到這裡,凡聖也無立處。

    若向句中作意,則沒溺殺人。

     若向外馳求,又落魔界。

     如如向上,沒可安排。

    恰似焰爐不藏蚊蚋,此理本來平坦,何用鏟除?動靜揚眉,是真解脫道。

     不強為意度,建立乖真。

    若到這裡,纖毫不受,指意則差。

    便是千聖出頭來,也安一字不得。

    久立,珍重!” 上堂:“我今問汝諸人,且承當得個甚麼事?在何世界安身立命?還辨得麼? 若辨不得,恰似捏目生花,見事便差。

    知麼!如今目前,見有山河大地、色空明暗種種諸物,皆是狂勞花相,喚作颠倒知見。

    夫出家人,識心達本源,故号為沙門。

    汝今既已剃發披衣,為沙門相,即便有自利利他分。

     如今看著,盡黑漫漫地墨汁相似。

    自救尚不得,争解為得人?仁者! 佛法因緣事大,莫作等閑相似,聚頭亂說,雜話趁﹝古困切。

    ﹞過時,光陰難得,可惜許大丈夫兒,何不自省察看是甚麼事?祇如從上宗乘,是諸佛頂族,汝既承當不得,所以我方便勸汝,但從迦葉門接續頓超去。

     此一門超凡聖因果,超毗盧妙莊嚴世界海,超他釋迦方便門,直下永劫,不教有一物與汝作眼見,何不自急急究取? 未必道,我且待三生兩生,久積淨業。

    仁者!宗乘是甚麼事?不可由汝用工莊嚴便得去,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

    會麼? 祇如釋迦出頭來作許多變弄,說十二分教,如瓶灌水,大作一場佛事。

    向此門中用一點不得,用一毛頭伎倆不得。

    知麼?如同夢事,亦如寐語,沙門不應出頭來,不同夢事,蓋為識得。

    知麼?識得即是大出脫、大徹頭人,所以超凡越聖,出生離死,離因離果,超毗盧,越釋迦,不被凡聖因果所謾,一切處無人識得。

     汝知麼?莫祇長戀生死愛網,被善惡業拘将去,無自由分。

     饒汝煉得身心同虛空去,饒汝到精明湛不搖處,不出識陰。

    古人喚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覺,妄為恬靜。

     恁麼修行,盡出他輪回際不得,依前被輪回去。

    所以道,諸行無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

    若無道眼,亦不究竟。

     何似如今博地凡夫,不用一毫工夫,便頓超去、解省心力麼?還願樂麼?勸汝: 我如今立地待汝構去,更不教汝加功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