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
關燈
小
中
大
經序》雲:“正值慕容作難。
”(同上卷十引)可見其不以世難廢法事也。
),非絕大之人格感化力,何以緻此!安于宗教上情操至強固,中國人之彌勒信仰,似自彼創始(梁啟超原注:本傳雲:“安……于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
”此種信仰為淨土宗之前驅,當于淨土篇詳叙論之。
)。
然不以此減其學術上批評研究的态度,兩都骈進,故能為佛教樹健全基礎也。
在第二期佛教史中,與道安占同等位置者,則鸠摩羅什也。
讀者當已知印度大乘教之建設,首推龍樹,羅什則龍樹之四傳弟子也(梁啟超原注:日本凝然(距今六百四十年前人)《八宗綱要》述三論宗傳授淵源,謂“龍樹授提婆,提婆授羅候羅,羅候羅授莎車王子,王子授羅什三藏”。
此王子即須耶利蘇摩也。
其根據所出尚待考,但以年代約算,則龍樹四傳至羅什,因屬可信,至教義之一脈相承,則甚顯著矣。
)。
龍樹性空之教理,在中國最占勢力,什實主導之,其功績及于我思想界者至偉大,當于翻譯事業篇别有所論列。
今但略次其傳。
什父天竺産,母則龜茲王妹,彼實兩異民族間之混血兒也。
其夙慧乃轶恒理,七歲,日誦谒三萬二千言,已洞解毗昙(小乘論也)。
九歲,随母适印度,師大德盤頭達多,受中、長二含四百萬言。
十二,返四域,疏勒王禮為國師,于是聲滿蔥左。
龜茲王躬往溫宿,迎之還國。
年二十始受戒于王宮,蓋昔之國師,僅一沙彌耳。
什本宗小乘,旁究四吠陀、五明諸論,靡不精盡。
在疏勒時遇莎車王子須耶利蘇摩,始改習大乘,其本師盤頭達多,就诘之,為所折,翻北面拆弟子禮。
其文辭辨說之優美,尤一時無對。
道安聞其名,勸苻堅迎之,龜茲留不遣,堅遣将呂光滅龜茲,挾以歸。
至姑藏而苻氏亡,光自主,稱涼王。
什見羁于涼十有八年。
姚秦弘始三年(晉隆安五),西四○一),涼降于秦,什乃至長安,姚興待以國師之禮,當道安卒後十一年而法顯西行之次年也。
興為辟逍遙園,四事供養,請譯經典,都什所譯三百餘卷,諸部經律論鹹有(梁啟超原注:什所譯書,《出三藏集記》著錄三十二部三百餘卷(《高僧傳》同)。
《曆代三寶記》著錄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五卷。
《開元錄》著錄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然其主要者乃在般若性空之教,蓋印土大乘,本自此派發轫也。
什卒于弘始十四年(晉義熙八,西四一二),則昙無谶至涼之年也。
年壽無考,但似非享高壽者(梁起超原注:傳稱什年二十受戒後,其母知龜茲将亡,辭往天竺。
什留龜茲二年而盤頭達多至。
次叙苻堅建元十三年,遣使往龜茲迎什。
次叙十八年呂光滅龜茲。
什受戒距建元十三凡幾年,無從确考,但《傳》又雲:“呂光見什年齒尚少,乃戲妻以王女。
”以是推之,時什年恐未逾三十也。
合之在涼十八年,在長安十二年,壽約六十欤。
)。
什雖邃于學,然持戒不嚴,呂光嘗以龜茲王女逼妻之。
姚興複強饋伎女十人。
《傳》稱其“每至講說,常先自說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采蓮花,勿取臭泥也”。
就此點論,與道安之嚴肅自律殊科矣。
什在中國,曆年雖暫,然其影響之弘大,乃不可思議,門下号稱三千,有四聖、十哲之目,北之僧肇、道融,南之道生、慧觀,其最著也(梁啟超原注:本傳雲:“沙門僧佑……等八百餘人咨受什旨。
”又據諸經序文所記述,則譯《大品》時,集五百餘人。
譯《法華》時集二千餘人。
譯《思益》時亦集二千餘人。
譯《維摩》時集千二百餘人。
而《唐僧傳》卷三《波頗傳》亦稱“什門三千”,雖或稍涉鋪張,然其門下之盛,蓋可推見。
今依《梁僧傳》可考見者,制什門傳授表,而以其印度學統所自出先焉。
十六羅漢圖佚名(日)東海庵藏這個系列羅漢圖每幅畫一尊羅漢,共十六幅,與常見的元代羅漢圖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設色沉着,運筆滞緩,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人物表情深沉,整個畫面給人以靜谧肅穆的氣息。
本圖畫一白發長者,雙手合一作前行禮拜狀,神态刻畫極佳。
須眉、毛發以粉、墨點寫勾畫,雙目有神,略加暈染,皮膚着筆不多,卻将老人清風瘦骨之态表現的入木三分,真有筆筆傳神之。
龍樹 提婆 羅候羅 須耶利蘇摩 鸠摩羅什 僧佑 最老輩,曾參道安譯事。
道融 什卒後,自長安還彭城說法,弟子常千人。
昙影 助什譯《成實論》,著《法華義疏》。
僧睿 什所翻經,睿并參正,智度、中、十二門諸論,壑皆有序,今傳。
道恒 道标 二人殆皆有政治才,姚學嘗逼令還俗,欲授以政,什、■力請僅免。
僧肇 著《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涅磐無名論》,所謂肇公四論者是也。
蔚然稱什門正統,卒時年僅三十一。
道生 本居廬山,與慧遠同學,什至,乃入關受業,倡頓悟成佛說,開禅宗端緒,所著有《二谛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等。
慧睿 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
慧嚴 嚴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南本涅磐》,嚴所再治也。
慧觀 觀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著《辯宗論》、《論頓悟漸悟義》。
僧弼 參什譯事。
龍光 昙斡僧苞昙鑒慧安 初入廬山,後從什遊。
昙無城 著《實相論》、《明漸論》。
僧導 導著《成實義疏》、《三論義疏》及《空有二谛論》等。
僧因道溫 本慧遠弟子,後從什遊。
僧楷僧業 彗詢 二人并從什學律。
”(同上卷十引)可見其不以世難廢法事也。
),非絕大之人格感化力,何以緻此!安于宗教上情操至強固,中國人之彌勒信仰,似自彼創始(梁啟超原注:本傳雲:“安……于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
”此種信仰為淨土宗之前驅,當于淨土篇詳叙論之。
)。
然不以此減其學術上批評研究的态度,兩都骈進,故能為佛教樹健全基礎也。
在第二期佛教史中,與道安占同等位置者,則鸠摩羅什也。
讀者當已知印度大乘教之建設,首推龍樹,羅什則龍樹之四傳弟子也(梁啟超原注:日本凝然(距今六百四十年前人)《八宗綱要》述三論宗傳授淵源,謂“龍樹授提婆,提婆授羅候羅,羅候羅授莎車王子,王子授羅什三藏”。
此王子即須耶利蘇摩也。
其根據所出尚待考,但以年代約算,則龍樹四傳至羅什,因屬可信,至教義之一脈相承,則甚顯著矣。
)。
龍樹性空之教理,在中國最占勢力,什實主導之,其功績及于我思想界者至偉大,當于翻譯事業篇别有所論列。
今但略次其傳。
什父天竺産,母則龜茲王妹,彼實兩異民族間之混血兒也。
其夙慧乃轶恒理,七歲,日誦谒三萬二千言,已洞解毗昙(小乘論也)。
九歲,随母适印度,師大德盤頭達多,受中、長二含四百萬言。
十二,返四域,疏勒王禮為國師,于是聲滿蔥左。
龜茲王躬往溫宿,迎之還國。
年二十始受戒于王宮,蓋昔之國師,僅一沙彌耳。
什本宗小乘,旁究四吠陀、五明諸論,靡不精盡。
在疏勒時遇莎車王子須耶利蘇摩,始改習大乘,其本師盤頭達多,就诘之,為所折,翻北面拆弟子禮。
其文辭辨說之優美,尤一時無對。
道安聞其名,勸苻堅迎之,龜茲留不遣,堅遣将呂光滅龜茲,挾以歸。
至姑藏而苻氏亡,光自主,稱涼王。
什見羁于涼十有八年。
姚秦弘始三年(晉隆安五),西四○一),涼降于秦,什乃至長安,姚興待以國師之禮,當道安卒後十一年而法顯西行之次年也。
興為辟逍遙園,四事供養,請譯經典,都什所譯三百餘卷,諸部經律論鹹有(梁啟超原注:什所譯書,《出三藏集記》著錄三十二部三百餘卷(《高僧傳》同)。
《曆代三寶記》著錄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五卷。
《開元錄》著錄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然其主要者乃在般若性空之教,蓋印土大乘,本自此派發轫也。
什卒于弘始十四年(晉義熙八,西四一二),則昙無谶至涼之年也。
年壽無考,但似非享高壽者(梁起超原注:傳稱什年二十受戒後,其母知龜茲将亡,辭往天竺。
什留龜茲二年而盤頭達多至。
次叙苻堅建元十三年,遣使往龜茲迎什。
次叙十八年呂光滅龜茲。
什受戒距建元十三凡幾年,無從确考,但《傳》又雲:“呂光見什年齒尚少,乃戲妻以王女。
”以是推之,時什年恐未逾三十也。
合之在涼十八年,在長安十二年,壽約六十欤。
)。
什雖邃于學,然持戒不嚴,呂光嘗以龜茲王女逼妻之。
姚興複強饋伎女十人。
《傳》稱其“每至講說,常先自說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采蓮花,勿取臭泥也”。
就此點論,與道安之嚴肅自律殊科矣。
什在中國,曆年雖暫,然其影響之弘大,乃不可思議,門下号稱三千,有四聖、十哲之目,北之僧肇、道融,南之道生、慧觀,其最著也(梁啟超原注:本傳雲:“沙門僧佑……等八百餘人咨受什旨。
”又據諸經序文所記述,則譯《大品》時,集五百餘人。
譯《法華》時集二千餘人。
譯《思益》時亦集二千餘人。
譯《維摩》時集千二百餘人。
而《唐僧傳》卷三《波頗傳》亦稱“什門三千”,雖或稍涉鋪張,然其門下之盛,蓋可推見。
今依《梁僧傳》可考見者,制什門傳授表,而以其印度學統所自出先焉。
十六羅漢圖佚名(日)東海庵藏這個系列羅漢圖每幅畫一尊羅漢,共十六幅,與常見的元代羅漢圖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設色沉着,運筆滞緩,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人物表情深沉,整個畫面給人以靜谧肅穆的氣息。
本圖畫一白發長者,雙手合一作前行禮拜狀,神态刻畫極佳。
須眉、毛發以粉、墨點寫勾畫,雙目有神,略加暈染,皮膚着筆不多,卻将老人清風瘦骨之态表現的入木三分,真有筆筆傳神之。
龍樹 提婆 羅候羅 須耶利蘇摩 鸠摩羅什 僧佑 最老輩,曾參道安譯事。
道融 什卒後,自長安還彭城說法,弟子常千人。
昙影 助什譯《成實論》,著《法華義疏》。
僧睿 什所翻經,睿并參正,智度、中、十二門諸論,壑皆有序,今傳。
道恒 道标 二人殆皆有政治才,姚學嘗逼令還俗,欲授以政,什、■力請僅免。
僧肇 著《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涅磐無名論》,所謂肇公四論者是也。
蔚然稱什門正統,卒時年僅三十一。
道生 本居廬山,與慧遠同學,什至,乃入關受業,倡頓悟成佛說,開禅宗端緒,所著有《二谛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等。
慧睿 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
慧嚴 嚴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南本涅磐》,嚴所再治也。
慧觀 觀本居廬山與道生同入關從什遊,著《辯宗論》、《論頓悟漸悟義》。
僧弼 參什譯事。
龍光 昙斡僧苞昙鑒慧安 初入廬山,後從什遊。
昙無城 著《實相論》、《明漸論》。
僧導 導著《成實義疏》、《三論義疏》及《空有二谛論》等。
僧因道溫 本慧遠弟子,後從什遊。
僧楷僧業 彗詢 二人并從什學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