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門品經

關燈
實不可獲,亦不現女像等,惟諸色欲,發起女人想。

    設欲所思想,斯男斯女人等如野馬、水中月,如是觀者,則無男女。

    了無男形,女人俱然,虛僞而立,如無久存,但化幻示現,慌現便滅。

    以能分别覺知男意女意,此兩者空無所有也,已能平等,則能現女,複化成男。

    是為菩薩等觀遊于男子淨法。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僮女也?如拔樹根,萌終不複生,心不複起,從是則止,其明智者不于求果,果亦不可得。

    若有種姓之家詪詪之子,聰達别議,曉發一切勇猛想無念,如枯樹不生花實,如枯竭江河水不流,斯等于僮女女子,如此所現平等,如空無無實,觀彼女人本亦清淨,觀彼男子本亦清淨,觀彼泥洹本亦清淨,如是等者,則為等觀遊于僮女。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僮男?若如樹木,設無有萌牙則無根莖,設無有根莖則無華實,設無華實則無果名字也。

    女人如是,設無女人則無男子,等于男女則無吾我,緣号立字想于無知,覺女無生,不有子性,解一切人無,無則為等則平等。

    是為等觀菩薩如是遊于僮男。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遊于諸天?諸天嚴淨功德自然,其意鮮潔,心淨口淨,無有瑕穢,宮殿绮飾無造立者,心樹妙華亦無種者,福德自然,若如幻化,生無思議,淨光琉璃,械度淨了,亦無屍爽,虛無成立天為僞體,自然生形恍惚而現,勝說平等現諸天像,是為虛無,無借外之喻。

    案内觀曆三十二天,宮殿樓閣自然之數,無有見者,唯得道人乃知之耳。

    是以菩薩深觀内外平等無異,是為菩薩等遊諸天。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諸龍也?見無水興雲七日,雨所露潤無不澹浴,不在外内,遍閻浮利,漸歸大海所滿水所由來。

    衆生如是,學若幹緣,緣此多求起滅緻憂,現無數罪種種不同,案内觀曆嗔怒何從?龍反鲛驚,人人皆然,崩天破地,皆從龍興,内龍不反,外龍不從,福無自然,衆生無有。

    愚冥之子,以虛為實;菩薩大士睹龍平等,内外相應,慈同一等。

    是為菩薩等遊于龍。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鬼神?心如門開,與色有像,其身高大,為不可及,諸念一會;百千之衆,亦無形像,音響為應。

    譬如飲毒,自害其已。

    其心一類,無可畏者,皆由放恣,遊盜自縱。

    因難所禁,會有恐懼,此法無有實也。

    衆想并來歸,其想不可議,無實為空說。

    案内觀曆鬼神從何興也?其内鬼神若幹百千之衆,其外亦然。

    内不發恐懼,外則無畏;其内不悲哀,外則不淚出。

    内發鬼神之想,外有若幹百千鬼神之衆,皆來歸之。

    緣此緻病或至死亡,受無數苦,皆由邪心不正故也。

    菩薩大士覺知虛無,無鬼神,一切從心意起,則能平等心淨,意寂平等不邪,是以無有娆害菩薩者。

    若現鬼像種種變化,内自觀察了無鬼神,外者尋滅,此之謂也。

    是為菩薩等遊鬼神。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揵沓和?其法無性而音說往,曉無往來亦無還返,如空無形,随聲如立。

    若有菩薩大士内觀察之,若無想識則無揵沓和,揵沓和者,鬼神之導首也。

    内不起想,外無邪念,何緣緻此衆病要集?揵沓和者,有名無形,音響往返,無有見者。

    等說之要,了無所有。

    揵沓和者,虛無無實,菩薩等觀,斯由幻化。

    是為菩薩等遊揵沓和。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阿須倫?以事有證因,阿須倫心等,無起無滅,無生無盡,而現平等。

    一切嗔怒毒意,皆由阿倫。

    阿倫者,龍神也,多嫉妒心而現平等,是為菩薩等觀遊于阿須倫為意法。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迦樓羅?告受立辭名号,設無名色,名色由舌,從舌緻禍,立罪根本。

    菩薩大士學深智遠,覺之為空無,如斯幻化從意生形,無有見者,音聲往返因羸弱耶!心不政者,如是變化億百千衆,案内觀曆,二者俱空無所有也!菩薩等觀無迦樓羅,是為菩薩等觀遊于迦樓羅。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真陀羅也!法無作而作,無作不作,亦能有所立,複能有壞。

    飛行于虛空無有及者,立号真陀羅。

    一切皆由手,手執諸作事,意生手則動,動則犯大乘,是使有獄苦,皆由真陀羅。

    若菩薩分别無所生衆,離于作事,手自不動搖,何因有真陀羅也?案内觀曆,不動則不搖,不起則不滅,不生則不死,内動則外發,意走手則作事,事便堕苦,堕苦則有病,病者皆有鬼神,鬼神者則真陀羅也!菩薩大士曉了于空,空而複空,無空無實,等觀真陀羅。

    一切皆由化,無有正法形,平等諸作事,則無真陀羅。

    是為菩薩等觀遊于真陀羅。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摩睺勒?其法所名,立若幹人,種種受形莫不由之,人之本類,随其種數,現若幹法,一切立,形其名故,法無所有,職号如是。

    在形為胸臆,離形為摩睺勒,所想為虛無,道成于胸臆。

    胸臆執大祿,心正得成道,分别諸想識,諸念亦俱止,無想緻自然,但說平等音,一切為斷決疑,故現摩睺勒。

    是為菩薩深入等觀。

    案内觀曆,内無所起,外無所造,是則無摩睺勒之名字也!是為菩薩等觀遊于摩睺勒。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地獄也?法無,無地獄,想識成形,地獄無主,求者自然,如呼聲響應,蠅投燈火,言然之數無可救者。

    所以者何?身口招之,自然對至,空無造者,從己想與。

    想無所有,空返往空返,厄難之緣自從己起,己自賢敕病無從入。

    身口無犯,亦無死者,地獄清淨,鮮潔無垢。

    菩薩大士所以不畏生死者,無地獄之緣。

    所以者何?不犯禁故。

    知覺如幻,亦無所有,雖立諸相,相無、不著相,亦無不相,相無所有,幻化成象。

    其見相者無不喜悅,喜悅至慈,因登大願,别如虛空平等寂然,而現地獄諸苦惱患。

    案内觀曆,口緻身怨,口為獄戶,但入不出,入便消盡,出為泥土,如是勤苦當更億數。

    是以菩薩閉口不語,不以咨口有所食啖,亦無言說澹而自守,不入衆會,不稱為己,口無二言,忍諸所作;菩薩如是則無地獄。

    地獄之緣但由口,言出罪入,無離此患。

    菩薩守口不擇其味,慈同一等無有細軟,食啖充軀支形而已。

    是為菩薩等觀遊于地獄。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餓鬼也?餓鬼無形亦無有名,本無處所,亦無所止,因悭而立,貪欲緻之,悭亦無所住。

    不解所有,不知大法,計有吾我不睹無常,香聞億萬,老之甫甚,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