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因由
關燈
小
中
大
度此生。
須當回頭,早晚恭敬佛天,以求解脫。
”衆曰:“此老人自何而來?”遂呼衆用棍棒追趕,将近而不得,遽近之,而棍棒不能及老人身上。
(口普)哩愈加惱怒,乃商議曰:“今日我們看這老者栖于何處?好下手。
”他立于高阜處視之,乃見觀音跏趺端座,泰然自得。
衆雲:“好矣,這老者行不前矣,我等得以施其力矣。
”遂将火縛于棍棒之上燒之,而火不能燒老人,反為自燒。
衆仍複舉火又要去燒,則見老人已隔河而不能近矣。
(口普)哩愈恨,欲渡河而追趕,水深不得過河。
但繞河而追,自夜及旦不能至,止見老人駕彩雲而立于虛空中,衆乃驚覺,遂俯伏皈依,然後取香木雕觀音像以供養之,年行二祭。
從此回心向善,不複起殺害之心矣。
觀音利人民化(口普)哩第拾叁 羅坪山後地名石明月者,其處人不知佛法。
正當栽插之時,觀音攜白犬到彼乞化。
彼雲:“我們自做自食,化人的沒有。
”觀音曰:“你們若肯化我,自然有餘。
”彼雲:“你老人家也自做自食去罷。
”觀音遂行。
又到一處,有三子母在彼食饷午,見老人過,乃曰:“那老人家想必餓了,請他來用些饷午亦好。
”即呼曰:“長者來,請用我們些齋。
”老人曰:“你們化我齋,我自有補報。
”食已,以石投彼田中,作白語雲“至秋獲谷五十石。
”語畢乃向山箐中行,遇兵馬擁出,旗上書“(口普)哩雄兵”四字,觀音勸之曰:“你們各人有妻子父母,出兵何益?況人身難得,當回心向善。
”衆怒曰:“此老者,出言無禮,推而斬之。
”斬已,少頃老人複立于前,衆欲複殺之,觀音變一美女登于雲中,又忽立于高峰之頂而喚白狗,白狗應而吠之,乃駕祥雲向西北去矣。
衆曰:“此老人是天人也。
我等無知妄為,招罪無量,當建寺立像,以求赦罪。
”今萬松仙境高峰絕頂,人呼為娘娘叫狗山。
羅坪山後有村名五十石者,此也。
觀音化白夷反邪歸正第拾肆 觀音山西南界有夷人一種,身穿白衣,腰系紅褡包,手執竹槍,相習為黨。
觀音化作老人,手持柱杖,從彼群黨傍過,衆雲:“這老者自何而來,将他殺了。
”老人曰:“你們殺我不好,成你們身上罪過。
”衆曰;“這老者極可惡!”群起将老人殺了,分為三四段而擲之。
行方半裡,老人又邀路傍,對衆人說:“人上不可殺,殺人要還命。
”衆曰:“這東西古怪,殺了如何又複生,須用火燒之。
”上前要将老人擡在火中,擡不動,将火拿來燒,火不着,老人反将衆人須發燒盡,衆人上前揪老人須,割老人耳,老人但微笑不動。
衆雲:“你還不怕麽?”老人曰:“怕甚麽?我隻恐怕你們堕火坑地獄。
”衆白夷大怒,着力攢砍,又将老人砍死,又恐複生,仍取火将老人燒為灰燼,入于竹筒中,擲在大江心。
少頃,老人披着袈裟在雲端曰:“你衆人可能再來殺我了?”衆視之驚惶,皆叩頭忏悔。
内有年老的說:“今日錯矣!此老人是上界佛神,我等妄為,焉得無罪,從今要悔心向善。
”此觀音化白夷歸義也。
觀音以神通化二蒼人第拾伍 觀音化作梵僧,攜白犬至海東崆石村化齋。
村人不知向善,常畜刀槍,稍不如意,動辄厮殺。
忽見觀音白犬,皆起盜犬之心。
此時觀音已知之,欲藉此化彼,亦任其盜去。
果然盜去,殺而食之。
觀音故意尋犬曰:“我有一白犬,随我到此,忽爾不見,恐有收得,乞放與我。
”衆曰:“我們不見你犬是黑是白,若是你犬不見,你叫而犬自應。
”觀音即呼其犬,犬于盜犬者腹中吠。
衆互相語曰:“此老者極怪,并犬亦是怪的。
”遂大聲曰:“你以我們為盜犬耶?”各回家取出棍棒、刀槍而唬吓之,觀音洋然而走,複呼其犬,犬又于衆腹中吠。
衆曰:“今日怪哉!此老者非妖怪而何?他到我們村中愚弄我等。
”即上前殺之,刀皆不能近其身。
内有一人名喚王樂,谕衆雲:“這妖僧不将他殺了,恐其他往别處揚我們醜。
”急追之,愈追愈遠。
行至九重岩轉灣山口,衆欲射之。
觀音又呼犬二三聲,犬在衆腹中吠。
衆視之則犬随觀音走矣。
衆腹皆痛,有伏于地者,有叫喚不止者,衆忙作禮跪拜曰:“望長者恕我等無知冒犯,從今不敢妄為了。
”觀音遂與衆回至上蒼,将刀槍棍棒丢在上蒼池中,彼時皆成蓮花瑞草。
至今九重岩石碑上寫着:第十七排觀音叫犬處。
觀音累世行化救劫第拾陸 唐天寶八年,雲南太守張虔陀貪虐無道,閣羅鳳诏怒而殺之,事聞于上,上命元帥鮮于仲通并大将王天運二人領兵十萬取大理。
行至白崖,羅鳳聞兵至,遂命子鳳伽異統兵迎敵,遇天運于途,使人說之曰:“漢人待将軍平常,不如任我國希老,富貴不少。
”天運聞言,遂不專攻。
于是白兵四下夾攻,天運敗亡。
仲通方欲進兵,被伽異埋兵後取,則漢兵盡亡,逃回者僅六七人。
後有奸臣楊國忠欲欺上邀功,仍請兵報複。
上令節度使李秘、何履光将兵十五萬從交趾國來,至龍尾關,羅鳳夜靜揭營,漢兵内
須當回頭,早晚恭敬佛天,以求解脫。
”衆曰:“此老人自何而來?”遂呼衆用棍棒追趕,将近而不得,遽近之,而棍棒不能及老人身上。
(口普)哩愈加惱怒,乃商議曰:“今日我們看這老者栖于何處?好下手。
”他立于高阜處視之,乃見觀音跏趺端座,泰然自得。
衆雲:“好矣,這老者行不前矣,我等得以施其力矣。
”遂将火縛于棍棒之上燒之,而火不能燒老人,反為自燒。
衆仍複舉火又要去燒,則見老人已隔河而不能近矣。
(口普)哩愈恨,欲渡河而追趕,水深不得過河。
但繞河而追,自夜及旦不能至,止見老人駕彩雲而立于虛空中,衆乃驚覺,遂俯伏皈依,然後取香木雕觀音像以供養之,年行二祭。
從此回心向善,不複起殺害之心矣。
觀音利人民化(口普)哩第拾叁 羅坪山後地名石明月者,其處人不知佛法。
正當栽插之時,觀音攜白犬到彼乞化。
彼雲:“我們自做自食,化人的沒有。
”觀音曰:“你們若肯化我,自然有餘。
”彼雲:“你老人家也自做自食去罷。
”觀音遂行。
又到一處,有三子母在彼食饷午,見老人過,乃曰:“那老人家想必餓了,請他來用些饷午亦好。
”即呼曰:“長者來,請用我們些齋。
”老人曰:“你們化我齋,我自有補報。
”食已,以石投彼田中,作白語雲“至秋獲谷五十石。
”語畢乃向山箐中行,遇兵馬擁出,旗上書“(口普)哩雄兵”四字,觀音勸之曰:“你們各人有妻子父母,出兵何益?況人身難得,當回心向善。
”衆怒曰:“此老者,出言無禮,推而斬之。
”斬已,少頃老人複立于前,衆欲複殺之,觀音變一美女登于雲中,又忽立于高峰之頂而喚白狗,白狗應而吠之,乃駕祥雲向西北去矣。
衆曰:“此老人是天人也。
我等無知妄為,招罪無量,當建寺立像,以求赦罪。
”今萬松仙境高峰絕頂,人呼為娘娘叫狗山。
羅坪山後有村名五十石者,此也。
觀音化白夷反邪歸正第拾肆 觀音山西南界有夷人一種,身穿白衣,腰系紅褡包,手執竹槍,相習為黨。
觀音化作老人,手持柱杖,從彼群黨傍過,衆雲:“這老者自何而來,将他殺了。
”老人曰:“你們殺我不好,成你們身上罪過。
”衆曰;“這老者極可惡!”群起将老人殺了,分為三四段而擲之。
行方半裡,老人又邀路傍,對衆人說:“人上不可殺,殺人要還命。
”衆曰:“這東西古怪,殺了如何又複生,須用火燒之。
”上前要将老人擡在火中,擡不動,将火拿來燒,火不着,老人反将衆人須發燒盡,衆人上前揪老人須,割老人耳,老人但微笑不動。
衆雲:“你還不怕麽?”老人曰:“怕甚麽?我隻恐怕你們堕火坑地獄。
”衆白夷大怒,着力攢砍,又将老人砍死,又恐複生,仍取火将老人燒為灰燼,入于竹筒中,擲在大江心。
少頃,老人披着袈裟在雲端曰:“你衆人可能再來殺我了?”衆視之驚惶,皆叩頭忏悔。
内有年老的說:“今日錯矣!此老人是上界佛神,我等妄為,焉得無罪,從今要悔心向善。
”此觀音化白夷歸義也。
觀音以神通化二蒼人第拾伍 觀音化作梵僧,攜白犬至海東崆石村化齋。
村人不知向善,常畜刀槍,稍不如意,動辄厮殺。
忽見觀音白犬,皆起盜犬之心。
此時觀音已知之,欲藉此化彼,亦任其盜去。
果然盜去,殺而食之。
觀音故意尋犬曰:“我有一白犬,随我到此,忽爾不見,恐有收得,乞放與我。
”衆曰:“我們不見你犬是黑是白,若是你犬不見,你叫而犬自應。
”觀音即呼其犬,犬于盜犬者腹中吠。
衆互相語曰:“此老者極怪,并犬亦是怪的。
”遂大聲曰:“你以我們為盜犬耶?”各回家取出棍棒、刀槍而唬吓之,觀音洋然而走,複呼其犬,犬又于衆腹中吠。
衆曰:“今日怪哉!此老者非妖怪而何?他到我們村中愚弄我等。
”即上前殺之,刀皆不能近其身。
内有一人名喚王樂,谕衆雲:“這妖僧不将他殺了,恐其他往别處揚我們醜。
”急追之,愈追愈遠。
行至九重岩轉灣山口,衆欲射之。
觀音又呼犬二三聲,犬在衆腹中吠。
衆視之則犬随觀音走矣。
衆腹皆痛,有伏于地者,有叫喚不止者,衆忙作禮跪拜曰:“望長者恕我等無知冒犯,從今不敢妄為了。
”觀音遂與衆回至上蒼,将刀槍棍棒丢在上蒼池中,彼時皆成蓮花瑞草。
至今九重岩石碑上寫着:第十七排觀音叫犬處。
觀音累世行化救劫第拾陸 唐天寶八年,雲南太守張虔陀貪虐無道,閣羅鳳诏怒而殺之,事聞于上,上命元帥鮮于仲通并大将王天運二人領兵十萬取大理。
行至白崖,羅鳳聞兵至,遂命子鳳伽異統兵迎敵,遇天運于途,使人說之曰:“漢人待将軍平常,不如任我國希老,富貴不少。
”天運聞言,遂不專攻。
于是白兵四下夾攻,天運敗亡。
仲通方欲進兵,被伽異埋兵後取,則漢兵盡亡,逃回者僅六七人。
後有奸臣楊國忠欲欺上邀功,仍請兵報複。
上令節度使李秘、何履光将兵十五萬從交趾國來,至龍尾關,羅鳳夜靜揭營,漢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