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因由
關燈
小
中
大
山下,對衆立盟曰:“天地聖賢、護法,鬼神在上,我父子對衆立盟,送地與梵僧,任其袈裟一鋪,白犬四跳,此外梵僧不得複求我父子,不得反悔,如有反悔,我父子堕落陰山,永不見天日,護法天神作證。
”梵僧合掌稱贊。
今教場西,大石版者,即羅刹盟誓處。
今人于此解結焉。
觀音展衣得國第伍 羅刹随觀音至海東,觀山青水秀,見石窟魚窩,十分歡悅。
乃憑張敬并建國皇帝大護法等,遂令靈昭文帝秉筆将券書于石壁之上。
回至海西,又對衆盟誓已。
羅刹父子以為些小地方,不以為意,隻知與梵僧親洽相忘于爾我,又何嘗計較地界之多寡與得失也,時刻聆受開示,皆忘其食人肉、剜人眼,漸生善念,若有不複為惡之狀。
此時,人民鹹相謂曰:“美哉,羅刹父子得梵僧勸化,不複為惡矣!”父呼其子,兄喚其弟,俱向前感謝梵僧并建國皇帝、靈昭文帝之威力,有來奉酒馔者,又有來獻茶飯者。
梵僧慰衆曰:“好矣,爾等大王父子為善了,自從今日後,不複為惡食人肉、剜人眼了,爾等安樂之日至矣!各自向善務業,不必猜疑還如前日之為害也”。
村中人民皆唯唯作謝而去。
于是觀音對衆将袈裟一鋪,覆滿蒼、洱之境;白犬四跳,占盡兩關之地。
羅刹一見大驚,拍掌悔恨,此時有五百青兵并天龍八部在雲端擁護,大作鑒證,而羅刹父子悔恨不及矣。
觀音引羅刹入石舍第陸 羅刹見梵僧将袈裟一鋪,盡将大理境内遍覆;白犬跳步,自西山到東山,上關到下關,羅刹父子怆惶失色,乃曰:“了了,我國土人民悉為梵僧有矣。
”欲要反悔,則券已立,誓已盟,衆人之前,自覺羞恥,乃自悔當日誤聽張敬之言,錯與梵僧交接往來,于是父子私相語曰;“張敬受我父子深思,反陷我國土,即那僧陽為渾厚,陰為詭詐,愚弄我父子,并吞我地界。
”雖懷忿憾,不敢反言,乃善告梵僧曰:“我國土人民盡屬長者有矣。
使我父子無居止之地,奈何?”僧曰:“此亦不難也,我别有天堂勝境,請王居之。
”即以上陽溪澗内碌甕摩出一洞,化為金樓寶殿,白玉為階,黃金為地,化螺蛳為人眼,化水為酒,化沙為食,美味、珍馐、器具種種俱。
将羅刹父子引入于内,羅刹父子見之曰:“此境界勝于舊時我國土也。
”僧曰:“此處王如不願,仍将大王所賜我之地相還。
”羅刹曰:“此處極安樂,無不願者,隻求長者将我眷屬移來,盡歸于此。
”僧着護法神兵将伊家眷屬盡移于内,以神通用一巨石塞其洞門,僧變作黃蜂而出。
羅刹驚吐其舌,僧令鐵匠李子行以鐵汁澆之,又造塔鎮于洞上,使伊父子永不能出此。
觀音神通廣大,羅刹惡業當終也。
天生細孥羅主白國第柒 金齒龍泉寺下有易羅叢村,村内有兩夫婦止生一女,名茉莉(女羌),其貌端美異常,父母擇配,不欲嫁平常人。
有蒙迦獨求娶為妻。
蒙迦因捕魚溺死江中,茉莉(女羌)往尋之,見江中有木一根逆流而上,遂驚迷若夢,見一美貌君子與之言語。
既醒,痛哭而回。
自後,常往龍泉池洗菜浣衣,于池邊,又見前日夢中男子。
是夜,忽至房中,因而懷孕。
父母見之怪曰:“汝為吾女,吾甚愛重,汝夫方殁,人來求配,吾不輕許。
今汝身懷孕,是自誤以辱我夫婦。
将汝流于他方,遠斷恩愛!”茉莉(女羌)曰:“非我自誤以辱父母。
因夫死,往江上尋夫,見木逆流,驚迷恍惚中見一男子,後往龍泉池浣洗,又見前夢中男子出而相戲,是晚彼男子至我房中,遂來往不次。
”夫婦相語曰:“誠乃龍泉之黃龍也。
”後生九子。
金齒演習聞之,将茉莉(女羌)并父母喚去,責曰:“汝女無夫養子,風俗之恥,當加以刑。
”茉莉(女羌)曰:“事不幹我父母,因我至龍泉浣洗,龍王染我而生九子,實出無奈,我豈不肖,辱及父母。
”演習曰:“汝既沾龍胎而生子,有何證驗?”茉莉(女羌)即令九子用衣襟取沙往西山堆之,則成九崗。
則演習信而省釋之,即給與衣食而優養之。
至今永昌城西山有九龍崗者,即其事也。
茉莉(女羌)送子與黃龍第捌 龍子九人,既皆長大。
一夜,黃龍又至茉莉家見其子,與子相戲,其子亦不知其是誰耳。
茉莉告龍曰:“汝子長大,其數又多,我為女流不能顧看,且為諸子受辱、受謗,汝當計之,幸無我累也。
”龍曰:“爾既不能顧看,可将諸子送付與我來。
”茉莉(女羌)曰:“送至何處?”龍曰:“當初相會水泉之側,芭蕉竹林茂密處。
爾呼之,我即應而出,接諸子。
”茉莉信之,一日,遂将諸子引于龍泉之傍,向芭蕉、竹林茂密處呼之,黃龍即出,一一将子從水面接出。
獨幼子拉住母衣,茉莉曰:“獨羅消不可與衆兄弟去也。
”茉莉謂龍曰:“幼子不欲去,乞留與我,俾我子母得以相依。
”龍曰:“爾既無依,将幼子留與你,宜也。
況衆子久累于你,爾有情于我,我尚無補報,将幼子與爾,要小心顧看,他日報答爾養育之恩,而大昌其後者,必此子也。
”其八
”梵僧合掌稱贊。
今教場西,大石版者,即羅刹盟誓處。
今人于此解結焉。
觀音展衣得國第伍 羅刹随觀音至海東,觀山青水秀,見石窟魚窩,十分歡悅。
乃憑張敬并建國皇帝大護法等,遂令靈昭文帝秉筆将券書于石壁之上。
回至海西,又對衆盟誓已。
羅刹父子以為些小地方,不以為意,隻知與梵僧親洽相忘于爾我,又何嘗計較地界之多寡與得失也,時刻聆受開示,皆忘其食人肉、剜人眼,漸生善念,若有不複為惡之狀。
此時,人民鹹相謂曰:“美哉,羅刹父子得梵僧勸化,不複為惡矣!”父呼其子,兄喚其弟,俱向前感謝梵僧并建國皇帝、靈昭文帝之威力,有來奉酒馔者,又有來獻茶飯者。
梵僧慰衆曰:“好矣,爾等大王父子為善了,自從今日後,不複為惡食人肉、剜人眼了,爾等安樂之日至矣!各自向善務業,不必猜疑還如前日之為害也”。
村中人民皆唯唯作謝而去。
于是觀音對衆将袈裟一鋪,覆滿蒼、洱之境;白犬四跳,占盡兩關之地。
羅刹一見大驚,拍掌悔恨,此時有五百青兵并天龍八部在雲端擁護,大作鑒證,而羅刹父子悔恨不及矣。
觀音引羅刹入石舍第陸 羅刹見梵僧将袈裟一鋪,盡将大理境内遍覆;白犬跳步,自西山到東山,上關到下關,羅刹父子怆惶失色,乃曰:“了了,我國土人民悉為梵僧有矣。
”欲要反悔,則券已立,誓已盟,衆人之前,自覺羞恥,乃自悔當日誤聽張敬之言,錯與梵僧交接往來,于是父子私相語曰;“張敬受我父子深思,反陷我國土,即那僧陽為渾厚,陰為詭詐,愚弄我父子,并吞我地界。
”雖懷忿憾,不敢反言,乃善告梵僧曰:“我國土人民盡屬長者有矣。
使我父子無居止之地,奈何?”僧曰:“此亦不難也,我别有天堂勝境,請王居之。
”即以上陽溪澗内碌甕摩出一洞,化為金樓寶殿,白玉為階,黃金為地,化螺蛳為人眼,化水為酒,化沙為食,美味、珍馐、器具種種俱。
将羅刹父子引入于内,羅刹父子見之曰:“此境界勝于舊時我國土也。
”僧曰:“此處王如不願,仍将大王所賜我之地相還。
”羅刹曰:“此處極安樂,無不願者,隻求長者将我眷屬移來,盡歸于此。
”僧着護法神兵将伊家眷屬盡移于内,以神通用一巨石塞其洞門,僧變作黃蜂而出。
羅刹驚吐其舌,僧令鐵匠李子行以鐵汁澆之,又造塔鎮于洞上,使伊父子永不能出此。
觀音神通廣大,羅刹惡業當終也。
天生細孥羅主白國第柒 金齒龍泉寺下有易羅叢村,村内有兩夫婦止生一女,名茉莉(女羌),其貌端美異常,父母擇配,不欲嫁平常人。
有蒙迦獨求娶為妻。
蒙迦因捕魚溺死江中,茉莉(女羌)往尋之,見江中有木一根逆流而上,遂驚迷若夢,見一美貌君子與之言語。
既醒,痛哭而回。
自後,常往龍泉池洗菜浣衣,于池邊,又見前日夢中男子。
是夜,忽至房中,因而懷孕。
父母見之怪曰:“汝為吾女,吾甚愛重,汝夫方殁,人來求配,吾不輕許。
今汝身懷孕,是自誤以辱我夫婦。
将汝流于他方,遠斷恩愛!”茉莉(女羌)曰:“非我自誤以辱父母。
因夫死,往江上尋夫,見木逆流,驚迷恍惚中見一男子,後往龍泉池浣洗,又見前夢中男子出而相戲,是晚彼男子至我房中,遂來往不次。
”夫婦相語曰:“誠乃龍泉之黃龍也。
”後生九子。
金齒演習聞之,将茉莉(女羌)并父母喚去,責曰:“汝女無夫養子,風俗之恥,當加以刑。
”茉莉(女羌)曰:“事不幹我父母,因我至龍泉浣洗,龍王染我而生九子,實出無奈,我豈不肖,辱及父母。
”演習曰:“汝既沾龍胎而生子,有何證驗?”茉莉(女羌)即令九子用衣襟取沙往西山堆之,則成九崗。
則演習信而省釋之,即給與衣食而優養之。
至今永昌城西山有九龍崗者,即其事也。
茉莉(女羌)送子與黃龍第捌 龍子九人,既皆長大。
一夜,黃龍又至茉莉家見其子,與子相戲,其子亦不知其是誰耳。
茉莉告龍曰:“汝子長大,其數又多,我為女流不能顧看,且為諸子受辱、受謗,汝當計之,幸無我累也。
”龍曰:“爾既不能顧看,可将諸子送付與我來。
”茉莉(女羌)曰:“送至何處?”龍曰:“當初相會水泉之側,芭蕉竹林茂密處。
爾呼之,我即應而出,接諸子。
”茉莉信之,一日,遂将諸子引于龍泉之傍,向芭蕉、竹林茂密處呼之,黃龍即出,一一将子從水面接出。
獨幼子拉住母衣,茉莉曰:“獨羅消不可與衆兄弟去也。
”茉莉謂龍曰:“幼子不欲去,乞留與我,俾我子母得以相依。
”龍曰:“爾既無依,将幼子留與你,宜也。
況衆子久累于你,爾有情于我,我尚無補報,将幼子與爾,要小心顧看,他日報答爾養育之恩,而大昌其後者,必此子也。
”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