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滅,我正法中無此二見。

    若論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惡人。

    又問: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種性否?師曰:夫法雖無種性,應物俱現;心幻也,一切俱幻,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義不立;迷時人逐法,悟時法由人;如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衆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十二分經,五部毗尼,五圍陀論,至心而極;心者是總持之妙本,萬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無住涅槃,百千萬名,盡心之異号耳。

    又問:如何是幻?師曰:幻無定相,如旋火輪,如乾闼婆城,如機關木人,如一陽一焰,如空華,俱無實法。

    又問:何名大幻師?師曰:心名大幻師,身為大幻城,名相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無有幻外事。

    凡夫不識幻,處處迷幻業。

    聲聞怕幻境,昹心而入寂。

    菩薩識幻法,達幻體,不拘一切名相。

    佛是大幻師,轉大幻法一輪,成大幻涅槃;轉幻生滅,得不生不滅;轉河沙穢土,成清淨法界。

     僧問:何故不許誦經,喚作客語?師曰:如鹦鹉隻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

    曰:不可離文字言語别有意耶?師曰:汝如是說,亦是學語。

    曰:同是語言,何偏不許?師曰:汝今谛聽,經有明文,我所說者,義語非文;衆生說者,文語非義。

    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過語言文字,何向數句中求?是以發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睇也。

     有法師問:念佛是有相大乘,禅師意如何?師曰:無相猶非大乘,何況有相?經雲:取相凡夫,随宜為說。

    又問:願生淨土,未審實有淨土否?師曰: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随其心淨,即佛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淨土;譬如生國王家,決定紹王業,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

    又問:每聞說道,未審何人能見?師曰:有慧眼者能見。

    曰:甚樂大乘,如何學得?師曰:悟即得,不悟不得。

    曰:如何得悟去?師曰:但谛觀。

    曰:似何物?師曰:無物似。

    曰:應是畢竟空。

    師曰:空無畢竟。

    曰:應是有。

    師曰:有而無相。

    曰:不悟如何?師曰:大德自不悟,亦無人相障。

    又問:佛法在于三際否?師曰:見在無相,不在其外;應用無窮,不在于内;中間無住處,三際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師曰:汝正說混之一字時,在内外否?曰:弟子究檢内外無蹤迹。

    師曰:若無蹤迹,明知上來語不混。

    曰:如何得作佛?師曰:是心即佛,是心作佛。

    曰:衆生入地獄,佛性入否?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曰:無。

    師曰:衆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如何?師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衆生用是衆生性;性無形相,随用立名。

    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僧問:何者是佛?師曰:離心之外,即無有佛。

    曰:何者是法身?師曰:心是法身,謂能生萬法,故号法界之身。

    起信論雲:所言法者,謂衆生心;即依此心,顯示摩诃衍義。

    又問:何名有大經卷,内在一微塵?師曰:智慧是經卷。

    經雲: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一微塵中。

    一塵者,是一念心塵也,故雲一念塵中,演出河沙偈,時人自不識。

    又問:何名大義城?何名大義王?師曰:身為大義城,心為大義王。

    經雲:多聞者善于義,不善于言說;言說生滅,義不生滅;義無形相,在言說之外;心為大經卷,心為大義王。

    若不了了識心者,不名善義,隻是學語人也。

    又問:般若經雲:度九類衆生,皆入無餘涅槃。

    又雲: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此兩段經文,如何通會?前後人說皆雲:實度衆生,而不取衆生相;常疑未決,請師為說。

    師曰:九類衆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裹為胎生,愛水浸潤為濕生,倏起煩惱為化生。

    悟即是佛,迷号衆生。

    菩薩隻以念念心為衆生,若了念念心體空,名為度衆生也。

    智者于自本際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僧問:言語是心否?師曰:言語是緣,不是心。

    曰:離緣何者是心?師曰:離言語無心。

    曰:離言語既無心,若為是心?師曰:心無形相,非離言語、非不離言語,心常湛然,應用自在。

    祖師雲: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僧問:如何是定慧等學?師曰:定是體,慧是用;從定起慧,從慧歸定;如水與波,一體更無前後;名定慧等學。

    夫出家兒莫尋言逐語,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什麼處與道不相應?且住一時休歇去。

    若不随外境之風,性水常自湛湛。

    無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