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否?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所以不同也。

    律師杜口。

     有韫光大德問:禅師自知生處否?師曰:未曾死,何用論生。

    知生即是無生法,無離生法說有無生。

    祖師雲:當生即不生。

    曰:不見性人,亦得如此否?師曰:自不見性,不是無性。

    何以故?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

    識即是性,故名識性。

    了即是性,喚作了性。

    能生萬法,喚作法性,亦名法身。

    馬鳴祖師雲:所言法者,謂衆生心。

    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無生,法無從生,亦無名字。

    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筍,應總吃法身也;如此之言,甯堪齒錄?對面迷佛,長劫希求,全體法中,迷而外覓;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大德又問:太虛能生靈智否?真心緣于善惡否?貪欲人是道否?執是執非人向後心通否?觸境生心人有定否?住于寂寞人有慧否?懷高傲物人有我否?執空執有人有智否?尋文取證人、苦行求佛人、離心求佛人、執心是佛人,此皆稱道否?請禅師一一開示。

    師曰: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一交一争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沈,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益滞,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

    大德曰:若如是應畢竟無所有。

    師曰:畢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

    大德踴躍禮謝而去。

     師上堂曰: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擔枷落獄作麼?!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參禅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一交一涉也。

    隻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貧道聞一江一西和尚道: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

    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财寶,随身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舍,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遍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财寶;但自仔細觀察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

    故華嚴經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又淨名經雲: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若不随聲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無事。

    去!莫久立,珍重!此日大衆普集,久而不散。

    師曰:諸人何故在此不去?貧道已對面相呈,還肯休麼?有何事可疑?莫錯用心,枉費氣力,若有疑情,一任諸人恣意早問。

    時有僧法淵問曰:雲何是佛?雲何是法?雲何是僧?雲何是一體三寶?願師垂示。

    師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

    經雲: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别;身口意清淨,名為佛出世;三業不清淨,名為佛滅度;喻如嗔時無喜,喜時無嗔,唯是一心,實無二體。

    本智法爾無漏現前,如蛇化為龍,不改其鱗;衆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

    性本清淨,不待修成,有證有修,即同增上慢者;真空無滞,應用無窮,無始無終利根頓悟,用無等等,即是阿耨菩提;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無相即是實相法身;性相體空,即是虛空無邊身;萬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

    此法身者,乃是萬化之本,随處立名,智用無盡,名無盡藏。

    能生萬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

    萬法歸如,名如來藏。

    經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又雲: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義不歸如也。

     有客問雲: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禅師何者最勝?願和尚慈悲指示。

    師曰:夫律師者,啟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持犯而達開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德白眉,焉敢造次?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衆,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蹋,安敢當斯?夫禅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鹹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若不安禅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

    随機授法,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乘何異?故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諸衆生。

    客曰:和尚深達佛旨,得無礙辯。

    又問:儒道釋三教,為同為異?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别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異同。

     講唯識道光座主問曰:禅師用何心修道?師曰: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雲何每日聚衆勸人學禅修道?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衆來?老僧無舌,何曾勸人來?曰: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