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稽首和南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衆。
弟子今作此論,恐不會聖心,願賜忏悔;若會聖理,盡将回施一切有情,願于來世,盡得成佛。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雲何為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答:從根本修。
雲何從根本修?答:心為根本。
雲何知心為根本?答:楞伽經雲: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維摩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随其心淨,即佛土淨。
遺教經雲: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經雲: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佛名經雲: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
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于外相求,無有是處。
禅門經雲:于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于内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問: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
禅門經雲:求佛聖智,要即禅定;若無禅定,念想喧動,壞其善根。
問:雲何為禅?雲何為定?答:妄念不生為禅,坐見本性為定。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
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何以故?菩薩戒經雲:衆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脫,亦名達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薩、無量力尊,是大丈夫。
問:心住何處即住?答:住無住處即住。
問:雲何是無住處?答:不住一切處,即是住無住處。
雲何是不住一切處?答:不住一切處者,不住善惡有無内外中間,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處;隻個不住一切處,即是住處也;得如是者,即名無住心也,無住心者是佛心。
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
本身者,即佛身也。
問:身心以何為見—是眼見、耳見、鼻見及身心等見?答:見無如許種見。
問:既無如許種見,複何見?答:是自性見。
何以故?為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于空寂體中,能生此見。
問:隻如清淨體尚不可得,此見從何而有?答:喻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
何以故?為明鑒無心故。
學人若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
法句經雲: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是善知識也。
問:涅槃經金剛身品: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雲何?答:不可見者,為自性體無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
然見不可得者,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
無有知者,為自性無形,本無分别,是名無有知者;無不知者,于無分别體中,具有恒沙之用,能分别一切,即無事不知,是名無不知者。
般若偈雲: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
問:經雲:不見有無,即真解脫。
何者是不見有無?答:證得淨心時,即名有,于中不生得淨心想,即名不見有也;得想無生無住,不得作無生無住想,即是不見無也;故雲不見有無也。
楞嚴經雲: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亦名解脫。
問:雲何是無所見?答:若見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于中不起愛憎,與不見等,即是無所見也。
問:對一切色像時,即名為見;不對色像時,亦名見否?答:見。
問:對物時從有見?不對物時,雲何有見?答:今言見者,不論對物與不對物。
何以故;為見性常故,有物之時即見,無物之時亦見也;故知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諸根亦爾。
問:正見物時,見中有物否?答:見中不立物。
問:正見無物時,見中有無物否?答:見中不立無物。
問:有聲時即有聞,無聲時還得聞否?答:亦聞。
問:有聲時從有聞,無聲時雲何得聞?答:今言聞者,不論有聲無聲,何以故?為聞性常故;有聲時即聞,無聲時亦聞。
問:如是聞者是誰?答:是自性聞,亦名知者聞。
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
問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雲何為邪念?雲何名正念?答: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
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舍怨親憎愛,并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問:雲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問: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
問:既不可得,雲何唯念菩提?答:隻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隻個無念,是名真念。
菩提無所念,無所念者,即一切處無心,是無所念;隻如上說如許種無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體,無二無别;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
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問:雲何行佛行?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聖行;如前所說,不行有無憎愛等是也。
大律卷五菩薩品雲:一切聖人,不行于衆生行,衆生不行如是聖行。
問:雲何是正見?答: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問:雲何名見無所見?答: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見無
弟子今作此論,恐不會聖心,願賜忏悔;若會聖理,盡将回施一切有情,願于來世,盡得成佛。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雲何為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答:從根本修。
雲何從根本修?答:心為根本。
雲何知心為根本?答:楞伽經雲: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維摩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随其心淨,即佛土淨。
遺教經雲: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經雲: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佛名經雲: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
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于外相求,無有是處。
禅門經雲:于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于内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問: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
禅門經雲:求佛聖智,要即禅定;若無禅定,念想喧動,壞其善根。
問:雲何為禅?雲何為定?答:妄念不生為禅,坐見本性為定。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
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何以故?菩薩戒經雲:衆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脫,亦名達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薩、無量力尊,是大丈夫。
問:心住何處即住?答:住無住處即住。
問:雲何是無住處?答:不住一切處,即是住無住處。
雲何是不住一切處?答:不住一切處者,不住善惡有無内外中間,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處;隻個不住一切處,即是住處也;得如是者,即名無住心也,無住心者是佛心。
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
本身者,即佛身也。
問:身心以何為見—是眼見、耳見、鼻見及身心等見?答:見無如許種見。
問:既無如許種見,複何見?答:是自性見。
何以故?為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于空寂體中,能生此見。
問:隻如清淨體尚不可得,此見從何而有?答:喻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
何以故?為明鑒無心故。
學人若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
法句經雲: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是善知識也。
問:涅槃經金剛身品: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雲何?答:不可見者,為自性體無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
然見不可得者,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
無有知者,為自性無形,本無分别,是名無有知者;無不知者,于無分别體中,具有恒沙之用,能分别一切,即無事不知,是名無不知者。
般若偈雲: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
問:經雲:不見有無,即真解脫。
何者是不見有無?答:證得淨心時,即名有,于中不生得淨心想,即名不見有也;得想無生無住,不得作無生無住想,即是不見無也;故雲不見有無也。
楞嚴經雲: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亦名解脫。
問:雲何是無所見?答:若見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于中不起愛憎,與不見等,即是無所見也。
問:對一切色像時,即名為見;不對色像時,亦名見否?答:見。
問:對物時從有見?不對物時,雲何有見?答:今言見者,不論對物與不對物。
何以故;為見性常故,有物之時即見,無物之時亦見也;故知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諸根亦爾。
問:正見物時,見中有物否?答:見中不立物。
問:正見無物時,見中有無物否?答:見中不立無物。
問:有聲時即有聞,無聲時還得聞否?答:亦聞。
問:有聲時從有聞,無聲時雲何得聞?答:今言聞者,不論有聲無聲,何以故?為聞性常故;有聲時即聞,無聲時亦聞。
問:如是聞者是誰?答:是自性聞,亦名知者聞。
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
問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雲何為邪念?雲何名正念?答: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
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舍怨親憎愛,并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問:雲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問: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
問:既不可得,雲何唯念菩提?答:隻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隻個無念,是名真念。
菩提無所念,無所念者,即一切處無心,是無所念;隻如上說如許種無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體,無二無别;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
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問:雲何行佛行?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聖行;如前所說,不行有無憎愛等是也。
大律卷五菩薩品雲:一切聖人,不行于衆生行,衆生不行如是聖行。
問:雲何是正見?答: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問:雲何名見無所見?答: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