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譯文
關燈
小
中
大
一念之系就違背真如,昏沉也沒有什麼好處。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 譯文: 萬法平等,何必耗費精神分别疏親遠近呢?若想趣向一乘法門,就不要厭惡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譯文: 不受六塵的擾亂,就能獲得真正的覺悟。
智慧的人無因緣造作,愚癡的人作繭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将心用心,豈非大錯。
】 譯文: 法法本空,沒有差異,隻是因為自己胡亂分别,對法有所貪執。
将“心所有”當成心,豈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妄自斟酌。
】 譯文: 執迷之人就會落于定亂兩邊,開悟之人沒有喜好和厭惡的分别。
一切兩邊意識,都是因為心中思慮分别所緻。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 譯文: 一切有為生滅之法如同夢幻空華,何必費力氣去抓住它呢?心中的得失與是非,都立刻放下。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 譯文: 法眼如果大睜不睡,各種夢幻就自然消失。
倘若心中沒有分别意識,就會體悟到萬法不二,平等無差的道理。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歸複自然。
】 譯文: 隻有回歸不二不異的真如心體,才能忘卻外緣。
隻有平等的看待一切萬法,才能回歸其本來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 譯文: 消除掉産生的虛妄分别的根、塵、識以後,此境界離分别言說,不可方喻。
本心非動非靜,想要制止内心的躁動,卻不知本心是本不動搖的,心中的躁動止息後,卻不知本心本無止息。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譯文: 相對兩邊既然不是真實,“一心”又哪裡是實有呢?窮究到法源極處,就不存在任何規矩和原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淨盡,正信調直。
】 譯文: 内心觀萬法平等,業行煩惱也就随之熄滅。
心中不存疑慮,才能堅固确定信正法之心。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 譯文: 心中一法不留,沒有任何牽絆。
内心清虛空明,就能自我返照,不耗費任何精神和體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 譯文: 依靠感覺和知識,難以測度不可思量的真如法界。
真如法界是自他不二的。
【要急相應,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 譯文: 想要迅速與真如法界契合,就隻有證悟自他不二。
自他不二的境界平等無差,包容萬法。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 譯文: 一切大智慧的人,都歸宗于此。
此宗延促同時,以刹那一念之心,可攝萬年之歲月無餘。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 譯文: 真如無在無不在,超越是空,遍滿法界,十方即同于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 譯文: 極小同極大一樣,沒有什麼差别,極大同極小一樣,看不到邊際。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 譯文: 有無相生,互為因緣。
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心中需要守護的不二法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 譯文: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隻要能夠這樣觀照,何必憂慮不能成就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譯文: 堅信自心即不二,不二即自心。
“至道”不是言語可以表達的,也不屬于過去、現在、未來。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 譯文: 萬法平等,何必耗費精神分别疏親遠近呢?若想趣向一乘法門,就不要厭惡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譯文: 不受六塵的擾亂,就能獲得真正的覺悟。
智慧的人無因緣造作,愚癡的人作繭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将心用心,豈非大錯。
】 譯文: 法法本空,沒有差異,隻是因為自己胡亂分别,對法有所貪執。
将“心所有”當成心,豈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妄自斟酌。
】 譯文: 執迷之人就會落于定亂兩邊,開悟之人沒有喜好和厭惡的分别。
一切兩邊意識,都是因為心中思慮分别所緻。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 譯文: 一切有為生滅之法如同夢幻空華,何必費力氣去抓住它呢?心中的得失與是非,都立刻放下。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 譯文: 法眼如果大睜不睡,各種夢幻就自然消失。
倘若心中沒有分别意識,就會體悟到萬法不二,平等無差的道理。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歸複自然。
】 譯文: 隻有回歸不二不異的真如心體,才能忘卻外緣。
隻有平等的看待一切萬法,才能回歸其本來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 譯文: 消除掉産生的虛妄分别的根、塵、識以後,此境界離分别言說,不可方喻。
本心非動非靜,想要制止内心的躁動,卻不知本心是本不動搖的,心中的躁動止息後,卻不知本心本無止息。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譯文: 相對兩邊既然不是真實,“一心”又哪裡是實有呢?窮究到法源極處,就不存在任何規矩和原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淨盡,正信調直。
】 譯文: 内心觀萬法平等,業行煩惱也就随之熄滅。
心中不存疑慮,才能堅固确定信正法之心。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 譯文: 心中一法不留,沒有任何牽絆。
内心清虛空明,就能自我返照,不耗費任何精神和體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 譯文: 依靠感覺和知識,難以測度不可思量的真如法界。
真如法界是自他不二的。
【要急相應,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 譯文: 想要迅速與真如法界契合,就隻有證悟自他不二。
自他不二的境界平等無差,包容萬法。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 譯文: 一切大智慧的人,都歸宗于此。
此宗延促同時,以刹那一念之心,可攝萬年之歲月無餘。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 譯文: 真如無在無不在,超越是空,遍滿法界,十方即同于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 譯文: 極小同極大一樣,沒有什麼差别,極大同極小一樣,看不到邊際。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 譯文: 有無相生,互為因緣。
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心中需要守護的不二法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 譯文: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隻要能夠這樣觀照,何必憂慮不能成就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譯文: 堅信自心即不二,不二即自心。
“至道”不是言語可以表達的,也不屬于過去、現在、未來。